首页 > 乡土风情 > 我在西北开林场

我在西北开林场 第5节

老爷子不知道冯宇的底气有多足,所以十分不赞同冯宇的投资方向。
对此,冯宇只能含糊的表示自己有技术支持,就像请教一下关于土地租赁方面的事。
刘老爷子以为冯宇是跟人合伙做生意,这才给他一些指点,不过老爷子不在这方面工作,也不太清楚,准备帮他问问。
倒是因为自家孩子就是开公司的,这方面刘老爷子给了冯宇不少的意见。
冯宇这也才知道,刘老爷子的闺女在SH市那边开了家室内设计装修的公司。
老爷子没什么事,难得有人过来跟他聊天,这一聊就是一下午。到了下班时间,被冯宇载着回了家,非得留冯宇吃了顿饭才放冯宇走。
老爷子给冯宇新的电话号码,还与时俱进的跟他加了聊天软件的好友,让冯宇有什么事给他打电话,投资建设家乡,按老爷子的说法就是能帮就帮。至于关于土地的问题,刘老爷子打听好了一并告诉冯宇。
冯宇临走的时候才敢把买的东西拿了出来,扔老爷子家里就跑了,惹得刘老爷子一直笑骂小兔崽子。
跟刘老爷子谈了一下午,冯宇对自己接下来的事也有了一个进一步的大致规划,反倒是不急了。

8 回村
第二天,他按照冯玲给的信息,在粮油批发市场批了一大堆米面油,又联系了三大车无烟煤燃料和不少木炭,这才往村子里面赶。
大西北不全是少数民族,大约有百分之四十多是夏人,其中又有一部分,就是像秀水村和小北村这样的,是为了支援大西北、稳定大西北,从西部其他贫困地区迁过去的。
不过虽然不是少数民族,可生活在这里的秀水村和小北村的村民,也因为化和习俗的融合,而产生了一些生活习惯上的改变,但都不大,基本上都是饮食上的。
反倒是那些民族的人被他们这些外来人口改变不少,主要也都是饮食的制作。
冯宇不是去丈母娘家送礼,自然也不搞那些花哨的,村里什么东西缺,他就买些什么才是最实惠的。他不好烟酒,也想不起来那些,自然也就忘记了。
这里因为植被稀疏,燃料很少,他记得放牧的人都要一边放牧,一边拾取干柴,虽然后来液化气出现在了生活中,可取暖并不能用那东西。
而且他们这里换气罐也着实困难了些,一罐气还不如来回的油费贵呢。
所以他买了米面粮油的同时,也买了不少的无烟煤,因为小玲告诉他,村里的炉子都是国家给翻新房子的时候统一发的,本就是用煤炭作为燃料。
按照小玲的信息,秀水村原本的三十多户人家像她家一样迁走了十多户,还剩下二十来户。
不过这二十来户人家,年轻人和中年人也几乎都在若芜市和SH市打工,小孩子则跟着父母在相应的市里读书。
留在村里的人大部分都是打工没人要的老年人,一共也不到三十个人,靠着国家给的老年人补助和放牧些少量的牛羊为生。
冯宇开车,带着四大车东西往秀水村赶,这些东西虽然不少,可还真不值什么钱,还没花到两万块呢,倒是让小时候在各家蹭饭的冯宇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不过好在以后不走了,他有的是时间为这些亲人们做些什么。
他小时候母亲身体不好,不宜下厨烧火灶做饭,父亲的厨艺一言难尽,所以他可没少在各家蹭饭吃。
好在秀水村都姓冯,往上倒腾五代就是一家人,所以大家也都尽力帮衬着,反正一个小孩子也吃不了多少。
开车出了市区,离开了车流,萌新小司机冯宇开始放开了一些,把速度也彪了上来,阳光通过天窗照进车里,被过滤的十分柔和,他打开音乐,充分享受着驾驶的乐趣。
直到电话响了。
通过车载系统接通电话的同时,冯宇还熟练的通过后视镜向后瞄了眼,雇佣的车队都在后面跟着呢,可运输的车老板给自己打电话干什么?
“有车掉队了么?”冯宇问了一句。
“额老板,能快点么,我们跟得上。”
“导航说这条国道限速八十”
一阵沉默过后,电话里传来了一句带着无奈的话:“那是市区附近,咱们现在都进沙漠区了”
“啊,这样啊,那好吧。”冯宇只能从善如流,被小箱式货车鄙视了,他也有点挂不住,只能谨慎的加大了油门。
然后他就看见后面拉米面的箱货离他的车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靠,哥都开到九十了,闹呐?”
之前冯宇一直都听说疲劳驾驶,驾驶员开车睡着之类的,他其实根本无法理解,因为以他的感觉,速度一旦上来了,他就会异常紧张,手心直冒汗,哪还睡得着啊。
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他新手专属的紧张感。
他正胡思乱想,就发现箱货已经追上来,跟他并行了,那位司机大哥单手扶着方向盘,另一只手夹着一根烟,居高临下,看他的眼神格外忧郁。
冯宇觉得那司机在鄙视他胆小,但他无所谓,因为安全最重要,但其实司机大哥知道早已经看穿了这一切,他的眼神是白瞎这2.0T了。
就这样冯宇一路飞驰,终于赶到了通往秀水够的路口,在国道上跑的时候还光顾着跟箱货司机交流了,车子拐下水泥路的时候,冯宇没有来的有些紧张,鼻头有些酸。
下了国道不远,前面就出现了稀稀疏疏的树木,沿着南北走向的河道生长着。
秀水村的村民们的家,就在河边不远的地方,也像树木一样沿河分布,稀稀落落的,距离都不太近。
因为这里主要的生计就是放牧,每家都需要一个大院子放置牲口棚和供牲口活动的空间,所以家家的房子虽然不大,但院子没有小于篮球场的。
这也导致了家家户户都有一定的距离,虽然户数不多,可分布的倒是不像其他地区那些村子那么密集。
走了没一会,一个个大院子出现在了路边上,水泥路上也出现了一些羊便便之类充满生活气息的东西东西。
不过跟冯宇记忆力的家乡不同,原本的小土房和大院子里木头柱子茅草顶的牲口棚子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红砖墙、蓝色彩钢板屋顶、推拉窗的房子。
就连牲口棚都换成了彩钢顶棚和不锈钢的柱子,不过这些房子也都在前面,牲口棚都被移到了后院。
他还以为这是某一户新建的,正想着村头这户是谁家呢,这设计布局合理了不少,没想到接下来的每户都基本如此,虽然朝向略有不同,可房子和牲口棚子,都是近乎一模一样彩钢顶。
冯宇的家在村子的最南头,快走到彩钢房尽头的时候,他看到一个抱着胳膊、蜷着身子在木栅栏下晒太阳的老头的时候停下了车,开门走了下来。
“三爷爷!”冯宇对抬头看着他的老头叫了一声。
“德海,放羊回来啦。”老头哑着嗓子说了一句。
冯宇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三爷爷早在他上大学走的时候记性就不怎么好了,总是认错人。
德海是他父亲的名字,冯宇长得随他父亲,老爷子这是认错了。

9 二叔升了
“三爷爷,我是冯宇,冯德海家的雨娃儿。”
“德海啊,快回家吧,赶紧给你媳妇做饭去。”
冯宇一个没忍住,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这时,前边不远的院门开了,一个面色红润、身材高壮的中年汉子拄着一只木头拐杖走了出来。
“是雨娃儿回来了吗?”
冯宇抬头一看,是二叔,他父亲冯德海的亲弟弟冯德章,冯宇的亲二叔。冯宇父辈兄弟三人,他爸是老大,老三叫冯德山。
“二叔!”
“过来,和三老爷子说啥,他记不得多少了。”
冯宇抹了抹眼睛走了过去。
“三老爷子把你认成你爸了?”
冯宇点了点头:“二叔,你这是怎么了?”
“嗐,初春的时候下了场小雪,没小心摔了一下,没啥事,好的差不多了。你怎么回来了?”
冯德章看了眼后边停着的几辆车问道:“怎么了这是?跟你一起的?”
“嗯,给大伙买点东西。”
冯德章看了眼一辆箱货和三台货车,又看了看冯宇,半天没反应过来。
“米面和油,后面的是无烟煤和一些木炭。”
冯德章问了句:“都是?”
冯宇点了点头。
后边的箱货司机摇下车窗,冲冯宇这边喊了句:“冯老板,这些东西卸哪啊?你给指派个地方,卸完车我们还得赶回去呢。”
冯宇看向了冯德章,冯德章又问了句:“四车都是?”
“箱货里是米面油,后面三车是无烟煤。”
冯德章看了眼冯宇:“你这孩子”说着叹了口气,拄着拐杖往车那边走了过去。
这会,箱货的司机已经下来了,打开了后舱的门。冯德章抻着脖子往里边看,里面是码的齐齐整整的米面袋子,上边是一桶桶的豆油。
“都是这位冯老板的,您给找个地卸货吧,我们还等着回去呢。”
冯德章四下看了一圈,正找地方呢,看到三老爷子靠着的院子里屋门打开了,一个妇女走了出来,喊道:“老三媳妇,你把扫把拿出来,快点。”
出来的是冯宇三叔的媳妇,他的三婶。
冯宇三婶看冯德章站在车边,也没敢多问,转身进屋把扫把拿了出来。
“扫扫卸道上吧,反正也不走车,老三媳妇,你去我家把柴垛上的雨布扯下来,一会垫地上。”
冯宇接过扫把,三婶才认出他:“雨娃儿,你回来了?”
“三婶。”
“赶快去吧,回来再唠,雨娃儿给咱们拉东西了。”
三婶看了眼排满了水泥路的车,赶忙转身走向了冯德章的家。
“冯老板,我扫吧,你把你车往前开,我们在这先掉个头。”
冯宇把扫把放在一边,转身走向了自己的车,直接开到了前边水泥路的尽头。
下了车,冯宇站在路边往前看,与村里一水的红砖彩钢房不同,那里仍孤零零的矗立着一栋土房。
透过院子的木栅栏可以看到,院子里原本的牲口棚子没了,地上打上了一块块的沙垄格子,应该是种了菜。
房子也有人打理,窗户上没多少灰土,应该是擦过,屋顶上的铺着层塑料布。
这是他的家。
“你二审和三婶没事就过去拾掇拾掇,我寻思着你以后也不能回来住,就当给你留个念想,没让他们翻盖。”冯德章走过来说了句。
“雨娃儿,不是叔说你,你有这份心就行了,整这些干啥,这得一两万吧?”
冯宇又看了眼老房子才转过了头:“没事,二叔,我好歹一个月两万多呢,这些年也攒了不少。”
“我知道你不少挣,你那工资在咱们两个村都传遍了。帝都那边干啥都不便宜,你可不能这么大手大脚的。
村里我们这些老梆子有国家管,这房子也是国家给盖的,没花钱。我们挣不了大钱,吃喝不愁,看病也给报,用不着你,你还是省着点吧,取房媳妇,别让老大这支断了。”
冯宇赶忙点头称是,这事要是不答应的痛快点,能被叔叔婶子们念叨死。
首节 上一节 5/2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逍遥小农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