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者,但元婴期 第220节
从两个世纪的历史中眼见宇宙社会学大厦建成的罗辑,又见识到了人类舰队的强大力量之后,自然也放弃了心中那不切实际的想法,几乎遗忘了咒语的存在。
但主席那句187J3X1被毁灭的事情立刻警醒了他。
罗辑回到地球的第一件事就是调集了有关187J3X1恒星的所有资料。
面对史强的关心,罗辑打了个马虎眼糊弄了过去,他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一个人在网页中搜索着什么。
有趣的是,罗辑渐渐了解到,187J3X1被摧毁的信息曾经被隐瞒篡改过。
根据公开的互联网资料,篡改这份信息的正是那个人畜无害的量子女孩,小苔藓。
哈勃三号望远镜相比于林格斐兹罗望远镜是相对落后的太空望远镜系统,后者正在观察三体舰队。人类的注意力也时刻放在林格斐兹罗望远镜上。
因此,无人在意的角落里的哈勃三号望远镜,其发现成果也给了MOSS进行篡改的机会。
187J3X1被摧毁的信息也因此被隐瞒。
直到MOSS被量子化的面壁者逮捕并关进量子监狱后,危机纪元83年,被释放诚信的小苔藓才公开了篡改前的事实和所有篡改记录。
人类由此通过哈勃三号望远镜首先注意到了187J3X1被摧毁的全过程。
危机纪元80年左右,在观察中,那颗G型主序星仍然保持着稳定的橙黄色光芒,还有四颗行星微弱的引力透镜效应,这是一颗拥有四行星的单恒星系。
随后模糊的镜头中传来了一个针尖大小的光点,光点出现在恒星圆面左侧边缘。瞬时亮度大约是整颗恒星的千分之一,随后这颗被科学家称之为“光粒”的物体击中了187J3X1恒星。
光粒的速度极快,几乎以近似光速的速度进行运动,它在穿过恒星外围气层时,其尾迹被人类观测设备捕捉到。光粒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在进入187J3X1恒星气态层时,在身后留下一道短暂的尾迹,随后没入了整颗恒星。
有观察学学者是这么描述的:被高速压缩的气层物质激起的尾迹应该是深蓝色,随着光粒深入气层,周围的日冕物质被卷入,逐渐膨胀成淡紫色的扇形——就像一颗被按进水里的子弹,身后拖曳着不断扩散的气泡。
后续的数据计算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光粒最后的加速阶段,光粒质量已经在相对论的加持下放大到187J3X1恒星的八分之一——相当于把一颗小型恒星压缩成针尖大小,再以0.9倍光速掷出。
在撞击瞬间,187J3X1光球层的等离子体来不及反应,就被光粒携带的动能碾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顺着粒子的运动方向形成一道贯穿恒星的通道。
随后,巨大的动能瞬间摧毁了该恒星。
在哈勃三号的观察中,从187J3X1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从红到白再蓝的激波转变。被抛出的物质在高速运动中与周围气体碰撞,激发出强烈的可见光辐射,让整个187J3X1看起来像一柄燃烧的巨剑。
一柄,50光年之外的巨剑。
恒星内部物质从被击出的巨大裂孔喷涌而出,形成烈焰喷泉。随后,187J3X1的四颗行星也在爆炸中被汽化,187J3X1恒星系就此毁灭。
由于当时的人类,刚刚经历了大低谷和真理祭坛,以及未来关于三体舰队的威胁,因此在各种火爆的事件中,187J3X1恒星系被摧毁并没有带来世界性的新闻,而是被当成一种未知的偶然事件而被忽视。
直到危机纪元后期,人类才开始重新重视187J3X1的前因后果,但这势必无法得到任何结论,有聪明人将187J3X1被摧毁的事件和罗辑的咒语联系到了一起,但这很快得到了驳斥。
原因很简单。
187J3X1恒星系是50光年之外的恒星,而危机纪元80年哈勃三号观察到187J3X1被摧毁,则意味着187J3X1毁灭于50年之前。
也就是说,187J3X1早在危机纪元30年就遭遇了攻击。
而这个时间,距离罗辑所发出的咒语也不过才20多年。依据有质量的物体不可以超光速的狭义相对论可以得出,罗辑的咒语不可能在短短20年的时间就能导致187J3X1受到光粒打击。
基于这种坚实的物理定律,整个科学界都将187J3X1的遭遇视为一场不为人类所知的意外,没有将187J3X1被摧毁与罗辑的咒语继续联系在一起,也因此并没有唤醒这位面壁者。
第297章 世界各国摩拳擦掌(4k)
在太阳系舰队内部,隐晦的浪潮正在来回冲涮舰队内部的生态,各种权力交接与隔离审查正在舰队生态中迅速蔓延。
太阳系智慧生命联合会议暨三体谈判会议就在眼前,维稳是舰队国际的首要任务。
希恩斯被破壁所暴露的思想钢印隐患这种消息,也不出所料的被严格封锁了,所有信念中心都被封禁中。
舰队被以大阅兵、铁幕装置升级的名义集结了除却罗清号、以及押送三体探测器的五艘恒星级战舰之外,几乎全部的恒星级战舰。
随后,以各种各样借口进行的政治审查开始了,三大舰队中有半数的恒星级战舰的舰长遭遇了调查,部分从未接触过思想钢印的公元人暂时充当了战舰的执行舰长。
因为思想钢印的‘乌龙’,公元人在太阳系舰队中的地位得到了一次大跃升,一些在舰队生态中受到现代军人歧视的古代军人,在这场剧烈的权力交替中取得了应有的位置。
有一点需要格外说明,随着三大舰队调查的深入,他们均发现,因太空军素质的差异,使用过思想钢印设施的太空军中,行星级战舰的舰员数量比例远高于恒星级战舰。
毕竟,恒星级战舰的年轻舰员们是整个人类世界的青年精英,这种青年精英大多充满着饱满的自我精神,鲜少有使用思想钢印的需求。恒星级战舰中使用思想钢印的大多是那一批七八十年前的老舰员。
行星级战舰舰员使用过思想钢印的比例就更高了,几乎占比了30%。
但三大舰队均没有针对行星级战舰群进行大规模审查。
受限于燃料以及生态技术的限制,行星级战舰没有星际远航的能力,因此天然免疫逃亡主义。
跑也跑不远,跑也跑不掉,也没有危害性,先不管了。
而且相比于如今的太阳系舰队而言,行星级战舰的力量实际上已经是“冗兵冗将”了。
裁撤行星级舰队的编制,在三大舰队中均有发生。
这些只能在太阳系内航行的战舰,在吞食战争结束后就失去太大的意义,未来的太阳系舰队是注定要走向广袤银河的。
倘若当年如果不是为了应对吞食帝国的威胁,太阳系舰队也不会开足次级太空船坞效率,去生产那么多的行星级战舰。
五万艘行星级战舰太多了,必须要进行裁撤。
这和二战后没有国家会继续维持五百万规模以上的军队是一个道理。
因此吞食战争损失了近七千艘的行星级战舰,在战后并没有得到恢复,剩余的四万余艘行星级战舰,在这两三年的整顿中,也在逐步有计划有选择性的进行退役,将其转变为民用飞船,或者星际货运飞船,现在只剩下了不足两万艘的行星级战舰了。
吞食危机不存在之后,舰队国际与地球国际都达成了一致的意见:逐步改变人类世界的先太空军政治体系。
要知道舰队国际本质上是地球国际从无到有的供养出来的,两大国际均认为,接下来的任务是进一步发展系内经济,建造富足的太阳系经济生态,依托太阳系的庞大资源,让人类文明继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优渥的经济发展下,继续提高科学工作者的地位,依托排险者赠予的“真理”,狠狠卷技术发展,争取在未来200年的时间内,实现新一轮的技术大爆炸,让人类实现“访问三体”、“远航波江”、“驶向银河”的伟大征程。
以地球国际为例,除了联合政府直辖的区域,各地方大国、区域强国、超国家组织,均在战后屡次提高了全民福利。
地球上缓慢发展了两百年的地表城市群,又开始了大开发,以非洲为经典例子,联合政府成员国中,最孱弱的非洲都制定了建造30座非洲巨大城市的30年规划。
(注巨大城市概念:中心市区直径超100km)
除此之外,联合政府一直心心念念的跨太平洋高超音速天空电磁环加速环桥、更多的太空电梯、基于强磁悬浮技术的天空城市、实现地下城,地表城,天空城三维一体的立体城市架构也都提上了日程。
其中,因为亚欧非南北美大洋洲等六大洲已经开发完毕,人类将目光投向南极。反正南极冬眠基地也没用了,小型的,企业化的冬眠公司替代了这个史上仅有超级官方冬眠基地。
中国提出了“南极庭院计划”,设想了利用大型核爆炸制造的“新固态”材料,打通了从漠河穿过地心到达南极半岛的地球隧道,用于地心列车运输。
(注:“新固态”材料是打破了智子封锁之后,人类的新兴科技成果之一,在恒星型核武器销毁实验中,科学家用远超传统“飞刃”材料的“糖衣”纳米材料包裹合金材料,经超压核爆产生的巨大向心压力压缩后,形成了新固态材料。其密度极高,介于普通固态和白矮星的简并态物质之间,能在地层中下沉,材料强度极大,该材料的发明受到了白矮星鱼的灵感启发。)
美国提出了“纳米穹顶计划”,计划在未来50年,实现近地轨道部署由万亿颗纳米卫星组成的“动态穹顶”。这些卫星通过量子网络连接,可以折射太阳光以调节全球气候,,甚至通过调整卫星排列,在大气层外投射巨型全息影像,成为地球广告牌。
俄罗斯提出了“北极工程”,计划在三十年里对北极冻土带进行大开发,实现对本土寒冷气候的利用。
欧盟提出了“生态茧计划”,计划在本世纪中叶,在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等山脉间搭建巨型生态网络,覆盖欧洲主要工业区与城市,本质上是建造覆盖各国的超大规模的圆圆的肥皂泡,试图在欧洲范围内,模拟不同地区的原生气候,比如让巴黎盆地重现中世纪森林生态等等。
日本提出了“列岛稳定工程”,为了缓解地质不稳定的焦虑,太平洋阵线的主要成员国日本,梦想用100年的时间,使用超高强度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从北海道、本州、九州等主要岛屿向地壳深处植入数万根20公里长的锚定柱,让日本列岛成为锁定地壳的稳定岛。
澳洲政府,南美政府,印度政府……
总之。
世界各国摩拳擦掌.jpg
随着各种资源朝着地球国际倾斜,土木行业在持续200年的低谷中,又一次迎来了狂潮。土木工程毕业生一时成为了各大建筑公司争抢的天之骄子,时薪比普通政府雇员的日薪还高。
至于传统的量子计算机行业的毕业生,则只能仰望着光芒万丈的土木毕业生,痛恨自己为什么在四年前选错了专业,然后在虚拟世界中,领着联合政府最低的失业补助,痛苦、懊悔的度过余生。
就连罗清听说了这些福利制度之后,都因时制宜的改良了人皇幡的工作制度,给那些工作了一百多年的科学家们上传到了数字共和国,彻底放了永久假期。
(注:罗式上传非传统复制粘贴,而是基于量子本源的上传。)
如果说在吞食危机得到解决前,人们还需要经历强制的必要的劳动工时赚取一定的奢侈性非生活物资。
那么现在,最后的工时制度也已经逐渐取消了。
一个新时代人可以理论上的从小玩到老。
马斯洛的七层需求体系,在这个时代,你可以轻松实现前6层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虚拟世界的爱也是爱)、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
只剩一个自我实现需求。
然而这个需求也可以轻易实现。
超高福利制度下,由于所有人都在躺,你只要稍微努力一丁点就可以实现第七层自我实现的需求。
一个愿意工作的年轻人,成为了无数公司打破头争抢的对象。
(注:为了保障社会健康,联合政府宪法规定企业必须保证企业内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人类职员,达不到数量标准的公司会面临联合政府极其高昂的罚款。新时代的商斗,就是想方设法的挖走竞争对手的人类职员)
对于年轻人,公司的态度是想当艺术家就递画笔,想当文学家就递键盘,想当音乐家你就是想玩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只要不是原版,也能给你复制一个一模一样的出来,连青铜锈蚀都能还原。
求求你来我公司上两个小时班吧,一周上三天,每天上两个小时就可以,也不用真干活,打个卡就行,只要你肯上班,公司什么都能满足你们。
但即使如此,仍然很少有年轻人主动工作。
每当有公元人给现代人讲述他们那个时代关于公司的故事时,现代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不相信。
卧槽你们那个时候的公司怎么那么坏啊。
资本家不都是一群很善良的人吗?
于是公元人们,尤其是在2025年后冬眠的公元人,给现代人介绍了一本公元时代的小说,
公元时代有个很火的修仙都市小说叫《昆墟》,那是结合了当时流行的修仙文化和资本终极化风格的小说,里面描绘的昆墟特色给新人类带了极大的震撼。
由于第七层自我实现需求的实现是太过简单。
以至于心理学家们不得不衍生出第8种需求理论:自我超越需求。
这才勉强难住了大多数人。
超越自我从古至今就是最难的事情。
像是从小兵干到临时欧洲舰队司令的某前北约总司令,或者是极具自控力能够在超严苛审核下晋升为政府顶层官员乃至国家领导人,亦或者是白手起家的商业巨头,都是这一档的狠人。
当下的人类文明依旧保持着足够的阶级的流通性,确保普通人始终有大量渠道跃迁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上层。
这种流通性是受MOSS监督的。
尽管高福利制度导致大多数人躺平,但在地球上,任何私营娱乐企业去宣传“奶头乐”都是违法的,无论是联合政府还是三大舰队,仍然在鼓励宣传人类的艰苦奋斗本色。
甚至在社会在公元人和部分活动组织的影响下,仍然在不断传承那数百年前的历史优秀精神,这种普遍的宣传行为在这个社会中取到了很多作用。
这种正向的宣传也使得人类的基层生态中始终有着普通人类觉醒,并主动朝着精英阶层的转变,保证了人类生态高层的先进性与精英性。
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标语都始终挂在人类的基层教育体系的上空。
在这个时代,只要你想完成生态阶级跃迁,那么你只需要付出比享受福利者稍微卷一丁点的努力,就立刻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
只可惜,贪恋虚拟世界的人仍然占大多数。
上一篇:诸天:谁把他放进恐怖片的
下一篇:不是,我电子女友咋修成剑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