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境:谁还不是个二代 第644节
“魔教?”
“别与我讲你不知道。”
“我确实不清楚。”
“罢了,不重要,若是被人说私通魔教,你可以来我这里,保举你做堂主。”
“……”
一步莲华并不觉得易教是魔教,但就玉逍遥这个情况,他很想问一句,易教是有多缺人?
而且被说私通魔教就要真加入吗?
“我曾在书上看过,有一段时间神州整体风气很好,新时代的修行者们皆积极向上,几乎要从过去的腐朽踏出。”
玉逍遥主动找了合适的话题:“可惜人心易变,这种风气没持续多久,便受环境与经历影响逐渐消失,就像三教也进行过改革,但在地纪两千一百年的当下,你我皆知,三教改革成果并没能剩下多少。”
第842章 高僧入魔教不是很正常?
“我听过易教主的理念,但不知易教主准备从何处着手?”一步莲华诚心请教。
“我不是在做了吗?”玉逍遥指了指田地,以及在田地中劳作的百姓与武者:“变法革新最重要的事情,是改变陋习。”
“改变长久以来存在于人心中的陋习。”
“破庙中神,破心中神,这些事情不止是修行者要做,芸芸众生同样要做。”
身为易教教主,玉逍遥根本不担心别人来了解易教,就像苍皇堂堂正正宣扬皇朝国策,自然能吸引到志同道合之人。这一手,就是他从姬青阳身上学到的。
一步莲华道:“如何破?”
“首先,是习俗、奴性,此事轩辕皇朝远比任何势力做得更好。
不止是早期,包括现在的一些地方,百姓见到地主、门派首领要叩首、称老爷。有的地方是从前没有后来有了,有的地方是从前有,后来没有了。还有的地方从前没有,后来有过,但又发展了一些年没有了。
但若是从整个神州出发还是有的,毕竟连轩辕皇朝都无法杜绝土地兼并,就连你们万圣岩治下都有这种事情,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以玉逍遥的年岁,能有这般阅历与见地,只能说少见。
他继续与一步莲华说道:“先开民智让百姓能够站起来,等他们站起来之后,再想让他们跪下去就会变得困难。”
佛门与道门的部份势力很忌讳这个,有人要靠这方面吃饭。
欲界就更是不必多说。
轩辕皇朝既推行信仰自由,也有专门管辖与正规化信仰的机构,还占领信仰的高地,却也无需跪拜。
一步莲华道:“这是第一步?”
“对,这是最基础的第一步。”玉逍遥与他继续道:“第二步是破庙中神。”
“如何破?”一步莲华打量着周遭,自从开始修行他少在山下走动,如今回想,或该说一句纸上得来终觉浅。
却闻玉逍遥口出惊人之语:“修行者服务于苍生,武者服务于苍生,将超凡的力量用于百姓日用。”
真要上纲上线,单这一句就能让易教被称为魔教。
不冤。
很多信息、论点,从前玉逍遥领悟不深,等他在江湖上游历了一些年,回到轩辕之丘,重新进行学习与研究,最终选择再入江湖,才算真正看明白——
“只要修行者为百姓服务,就算是踏出关键一步。从前,百姓会跪求神佛,祈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但此类事件本就无需祈求神佛,因为神佛做不到,但武者与修行者能做到。只要他们愿意做,庙中之神的地位自然会逐渐降低。”
“再让修行者加入到生产关系之内,百姓能以钱财雇佣武者,武者再以钱财购买所需,货币便会在这个过程中流通。三教也好皇朝也罢,皆可以通过合理的税收来获得收入,如此,只要实行得当,即可富国强民。”
“百姓也就不会再跪武者、修行者,轩辕皇朝已经做到这步。”
“不过,这里面存在一个缺陷,那就是先天人与后天武者不太一样。”
“后天武者能通过钱财加入到生产关系,先天人物欲低,更超然,对普通人而言已经与仙神无异,钱财对先天人而言用处不大,所以需要其他制度来进行约束、管理。”
“很可惜,到底要怎样做我还没有想好。”
“之后就是开辟渠道让武者更多,让修行者更多,他们继续为百姓服务,百姓也就不会再去跪那些庙中之神。”
“这件事需要漫长的时间去做,可能数百年才初见成效。”
玉逍遥这一头白发并不是他特意染色,是他心有所悟,正式创建易天玄教那日,一头青丝在顷刻之间尽成华发。
一步莲华发现了盲点:“易教主很推崇轩辕皇朝?”
当事人坦然承认:“就事论事,它的制度远比其他势力先进。”
“那易教又为何反它?”一步莲华不解。
“当然是因为轩辕皇朝改革不够彻底,但凡苍皇铁血扫灭各派,苍生何必受苦?”玉逍遥给出的回答可谓相当出人意料。
易教认为轩辕皇朝太保守所以才反对它。
很强大的理由。
就算轩辕皇朝存在缺陷隐患,但它确确实实远胜神州任何一个势力,易教的很多方针,都是取自皇朝政策,它就是个小轩辕皇朝。
“发展教育,开民智;发展经济,进而富国强民强兵。许多势力能做到,但他们都不愿意去做。”
“谏之,不改,再谏,还不改,三谏……”
“三谏不改就该换种手段了。”
玉逍遥与一步莲华算是开诚布公,易教自立教以来,就有自己的诉求。
一步莲华则关注到另一关键,他询问:“如今的易教,应当没有这般战力吧?”
“那要看对手是谁。”玉逍遥并未直接回答。
他继续说道:“万圣岩虽然有高僧,也有人走上歧路,然而走上歧路的人并未得到惩罚,这样的环境不适合你修行与参禅。”
“要不要考虑来易教?见过众生之苦,或能照见五蕴皆空。”
自从建立易教,拉入入教已快成为本能。
见到人才就想给人来一句:
——听说过易天玄教吗?
“佛经中记载了割肉喂鹰,以及舍身饲虎的典故,易教内的许多人,从前都是混蛋,或者因为活不下去做了不少混蛋事。”
“还不清的那些我送他们上路,能还清的我教他们读书识字,有一技之长。”
“修者既能明事理,不知是否愿意渡他们?”
玉逍遥将自身优点发挥到了极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乃至喋喋不休,还稍微用了一点道德绑架。
这和尚的长辈放心他一个人来易教,此事无异于羊入虎口,定要令之抱憾终身。
一步莲华道了声佛号:“阿弥陀佛,我已是佛门中人。”
“佛门?何谓佛门?佛要将众生挡在门外?佛需要一道门将众生挡在门外?”玉逍遥询问。
修者感叹:“易教主先前还与我说,担心我被私通魔教定罪。”
“你不是不觉得易教是魔教吗?直接加入自然不算私通。照我说啊,你已经在魔教了,易教的那些混蛋如今皆开始向善,万圣岩却对治下恶行视而不见,相信我,此地绝不是第一处,你就算回去禀告他们也不会处理。”
玉逍遥驻足,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杆彩旗:
“修者你说,那是风动,还是幡动?”
第843章 一步莲华的迷惘
“易教主可曾破了心中神。”一步莲华没有回答玉逍遥的问题。
“没有。”玉逍遥直截了当道:“破庙中神都没有那么容易,更何况,是破心中神。”
“不过相较而言,庙中神佛终究是伪物,敬与畏更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书中记载,同样可以是伪物。
所谓神佛,无论是否存在,他们皆不能帮百姓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但你我可以。
看你这个样子平日中应该钻研佛法更多,所以应该不太可以,问题不大,因为我可以,所以庙中神于我而言难成阻碍。”
在穷桑郡王眼中,面前的僧者,有种不曾沾染红尘的美感。
不食人间烟火可不是在夸人。
一步莲华坦诚相告:“易教主所言这些我确实不太懂。”
“山上待久了就这样,你天赋杰出,长辈希望你取得更高的成就,因此,在他们看来你没必要将心力,浪费在不必要的事情上。”玉逍遥表示自己完全能够理解他:
“我认识个小孩,就是被家里人宠坏了,入了红尘才明白众生之苦。”
在他转瞬白头创建易天玄教后,就不与君奉天等人一起行动。
君霖现在跟着君奉天与玉箫小两口。
接着,一步莲华询问:“不知易教主对心中神如何看?”
两人重新迈开脚步,在下山之前,一步莲华已经在尽可能想象山下的景象,但眼前所见与他所想只能说全然不同。
提及心中神,一道风华绝代的白衣身影,在玉逍遥脑海中闪过。
他说道:“于我而言,庙中神是伪物,因为我们能做到的它们做不到。”
“但我的心中神真实存在。”
“你不曾见到他,亦不曾了解他,所以他不是你的心中神。我无法打破自己的心中神,也不必要打破,将他当做一份寄托,没什么不好。”
百姓之所以向庙中神佛塑造叩首,除了它们是庙中神这个因素,还因为心中神未破。
具体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庙中供奉的哪怕不是神像,只是一截树枝一块石头,甚至一只蛤蟆一条狗都有人会上贡品,尤其是偏远地方,这种情况尤为严重。
玉逍遥记得轩辕皇朝的史书中记载,当年皇朝军队诛杀过不少「邪神」。
就是那种小族、小国供奉的,需要以童男童女祭祀的「神」。记载中太古先知会播种知识果助万民开智,相较人口增长也是杯水车薪,甚至就是那些首先开智的人,不仅没有帮助族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反而以此成了「神」,高高在上压迫同族。
在如今的轩辕皇朝,信仰只是寄托,也只能是一个寄托。
一步莲华能明白玉逍遥所言,知道他要表达的是什么:“也就是说,易教主以另类手段,打破了自己的心中神。”
“你非要这样理解的话,似乎也能说通。”玉逍遥稍作思索,询问道:“你呢?”
“世间真有神佛存在吗?”一步莲华亦阐述着自己的迷惘:“若有,众生为何仍沉沦苦海;若无,佛门所修之法又是何物?”
玉逍遥告戒:“修者,你入魔道了。”
“这就是魔道吗?”一步莲华却是不甚意外。
上一篇:人在封神,开局二桃杀三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