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境:谁还不是个二代 第599节
剑谪仙道出自己的见闻,在此之前,他脑海中只有一套「计划」,关键的名字,却被某种法门掩盖,既不去念也不去想。
“与仙者相较如何?”玉菩提神色凝重。
“虽非全力交手,但观其当下境界,恐不在仙宿之下。”
剑谪仙抬手按在额上:“仙宿可借天窍将战况复现。”
光尊道:“那便劳烦仙者。”
话语落下,天窍秘境之中顿时景换物变,白莲寺前那一战于此复现。
「吞外道之智火之剑,吞气出如二万亿雷!」
玉菩提看到老僧手中的雷火之剑,与缠绕其中的俱利伽罗,不由面露异色:
“嗯?明王智火剑!”
所谓俱利伽罗即为黑龙,为不动明王化身。
光尊感叹:“白莲教果然不简单。”
他知晓这非欲界之法,甚至,今日之前,魔佛波旬可能都不知此事。
接着,便是大弑萨陀出手救人,然后与天行客立下一招之约,再观其手段,玉菩提心中也就有了计较:
“如此说来魔佛波旬闭关一事或为真,与白莲教的合作,也比先前设想更紧密。”
“但无法排除欲界嫌疑。”剑谪仙说道。
“那便多管齐下。”玉菩提做下决断:“白莲教之事放在最后,贫僧继续说服佛门各脉,魔笔的调查工作有劳仙者。”
剑谪仙颔首:“事到如今只能如此。”
两人均未提及给苍皇传讯,白莲教之事,最好莫要将轩辕皇朝卷入。
佛门、欲界、白莲教,三方势力已经纠缠不清,将一切限于佛门,总好过将皇朝卷入其中。
为了天下苍生,玉菩提能毅然决然牺牲自己,亦能让佛门去填线。
轩辕皇朝绝不能有事!
光尊做决断比天行客更果断。
…………
“此事大致如此,非仙宿一人之力可成,故需劳烦好友。”
与玉菩提重新制定计划,约定各自负责,剑谪仙便与他各奔东西,回到靖玄岛,找来好友道拂衣将魔笔之事大致说明。
“诞鬼妄笔?”
六翮飘逸·道拂衣,在道门颇负盛名,外貌三十岁上下,着一身灰色道袍,并未束发。
听完友人所言他若有所思:“我曾听说它的名字,不知由来,但从某一天开始,辗转三教之内。”
剑谪仙取出一本薄册:“此为苍皇所赠关于魔笔的信息。”
正本已经赠予光尊,如今这一册,是他根据记忆重新记录。
接过薄册的道拂衣注意到其中的地名——
“魙域?”
将内容看完,他神色严肃看向好友:“我亲自走一趟吧,眼见为实。”
诛世之墨确实非同小可,但……
那个故事,确实是有那么一些匪夷所思,只有亲身前往魙域调查,才方便调查,也更容易寻找以及解决诞鬼妄笔的问题。
只要能够将那一层神秘的面纱拨开,许多问题都不是问题。
“有劳。”剑谪仙微微欠身。
道拂衣合拢薄册:“拈花台与月无缺,此番你得借我一个。”
剑谪仙说道:“无缺去了道门。”
“也行。”
有个帮手总要方便些,有拈花台这个佛门高僧同行,难度也能低一些。
谁也不知道魙域中如今有什么。
显而易见,苍皇给予的信息虽然详细,但至少是千年前的记载。一佛一道,总比两个道门人要强一些。
没错,月无缺如今是道门中人,当年天屿剑族之事有了结果后,他去修道了。
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
简称“全真”或者“道真”,地处中原与南境交界处,属丹鼎派,在道门内部有一定地位。
…………
事实上,不止月无缺去修道,天屿剑族被独千秋预订的「瑶光破军」,也以三清道界交换生的身份,被安排去了「道真」修道。
交流学习,取一取经,如果能坐上道真掌教的位置,把它并入轩辕皇朝那就更好。
因为「天剑非天」的名号流传比较广,一度风靡神州各地,使倦收天不得不隐瞒身份,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出身天屿剑族。
还好「倦收天」这个名字没有一起暴露。
不然问题就大了。
届时,便无需考虑如何掌握力量,先考虑如何健康活下去吧。
第781章 倦收天,开宗立派来不来?
道真一脉有底蕴,能传承到这个时代,多少都会有些家底,但后人天资平庸,扛不起大梁然后道脉一年比一年衰落。
简称「一代不如一代」,这是常态。
全真者,保全天性、修缮我性、齐物格致,舍妄归真也。即是全精、全气、全神,也即全其先天性命。
全者,完也,具也;真者,仙人变形而登天也,本性、本原也。
道真倡导保真心、真意、真情,以意始,意诚心亦诚,情亦诚,方为真心真意真情,一毫不假,是真道。真道遍行,故谓之道真。
或者也可以解释为全性保真。
因为后人达不到这般境界,所以道真虽然说丹鼎派,擅长的却是剑阵。
“再这样下去,玉人自己都能开宗立派了。”
藏书阁内,月无缺扫了眼书架,随手从其中抽出一本,一看封面——
《素问·生气通天论》
看过了。
将书放回书架,又取了另一本——
《太平经》。
也看过。
无趣!
正抱着一本《青华秘文》的倦收天,在这个时候来了一句:“不好吗?”
“玉人之所以来道真,就是离家远,省得被老兄拉去当苦力,但又没那么远,开宗立派不还是换个地方给人当苦力?”
月无缺又抽出本《紫清指玄集》,一看又是看过的,塞了回去。
接着从后腰抽出烟斗,想起此地是藏书楼。
他抱怨道:“那玉人躲了半天有意义吗?”
倦收天头都没抬:“那就不去。”
然而。
“以玉人之学识若不开宗立派,岂非显得玉人无能?”月无缺傲然道。
道真其实就是「全真道」倒过来,一些典籍确实保存完好,叫道真全都没问题,月无缺在这里的这些年受益良多。
谁让他自加入的那天,就是道真第一高手。
倦收天说道:“那就去。”
“懒,不想去。”月无缺摆了摆手,而后突然灵光一闪:
“要不由你开宗立派,玉人挂个名,如此两难自解。”
“……”倦收天说道:“那是你之两难。”
两人在加入道真前就认识,倦收天毕竟有修行过剑谪仙的《恒山封神剑》,作为兄控的月无缺不可能不知道,知道后就会关注,再之后自然也就认识了。
月无缺语气随意:“你手里的那本《太乙金华宗旨》还要看多久?”
“你要看?”倦收天还是没有抬头。
“玉人高屋建瓴,看书速度比你快多了。”
意思是,早已经看完了,关心倦收天有哪里看不懂。
“哦。”
“等看完这两本,去看《九真玉书》,别管外面那些破事,用心修行。”
除了手里的那本《青华秘文》,《太乙金华宗旨》也被倦收天借走。
三教另一大优点便体现在这方面。
光看书,不一定能懂,经常出现单独的每个字都认识,放一起就是天书的情况。
后人抄书,就会加上一些自己的注解,然后一代一代不断完善。
在他们看来后人不一定不如前人。
最终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一本书的注解数量远超正本,一屋子书内容相同,只是不同的人看过后留下不同的人注解,也有注解前人注解的情况发生。
态度大概是:某某祖师这个想法不行,怪不得没有飞升,按我这个来一定能成功。
撰写「丹书」一卷,试之,走火入魔,卒。
都不稀奇。
上一篇:人在封神,开局二桃杀三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