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天龙开始的长生者

从天龙开始的长生者 第75节

时间进入九月份,林平安的修为经过每天不断的吸收和氏璧的灵气,终于晋升到炼气九层。林平安晋升炼气七层后,吸收和氏璧灵气的速度和量再次加快,所以他从七层到八层花了两个多月,不过从八层到九层他花了整整四个多月的时间。林平安估算了一下,以他之前晋升的规律来看,如果他想晋升到十层,预计至少要八个月以上。

林平安这还算是好的了,王语嫣她们的修炼速度比他还慢一倍,王语嫣现在也不过是炼气七层。而她想要从七层晋升八层,即便有和氏璧相助,至少也要四个月,资质稍差的独孤凤和卫贞贞、尚秀芳,估计要五到六个月。

林平安晋升到炼气九层后,静极思动,便带着王语嫣和石青璇等女到洛阳去巡视。反正现在朝廷有独孤峰和石之轩盯着,还有沈落雁那个事业心极强的女人为他处理各种琐事,也让他闲得无事可做。

到了洛阳后,林平安也去见了张须陀一面,不过张须陀也同样对他这个乱臣贼子不待见。虽然不至于辱骂他,但也不想跟他说话,这还是因为林平安杀了突厥毕玄和高句丽傅采林,又杀了近十万突厥人,张须陀才给他优待,否则一句乱臣贼子是跑不了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张须陀怕被林平安给嘎了,李靖因为对罗士信有言在先而不好杀他,林平安可不在此列当中。

林平安和李靖聊了聊洛阳的防务,现在洛阳主要是防范梁郡的王世充,和河北的窦建德。王世充因为李靖攻破洛阳,所以没能进入洛阳,而王世充也看出来隋王朝肯定是没希望了,因此他也不想再回江都去受杨广管辖,就以与李靖对垒的名义逗留在梁郡。

王世充也是个有野心的人,而且他不仅是隋朝的官员,同时他也是魔门大明尊教的暗子。他当然也想过自立,但是现在没有好地方。现在他正想着该以什么借口抽身而去,跑到其他地方去占个地盘自立呢。

而在林平安到达洛阳后没几天,他就收到了一个让他很惊讶的消息,杨广死了。

第84章 登基

杨广死了,比历史上提前几个月死在了宇文化及的手上。

杨广到达江都之后越发骄奢淫逸,命大臣挑选江淮的民间美女充实后宫,供他玩乐。他自己也预感到末日将至,所以锐意尽失,常常自己照镜子,并且对皇后萧美娘和群臣道:“大好头颅,谁来斩之。”

杨广带到江都的骁果军基本上都是关中人,杨广被堵在江都回不去,他自己也不想回去了,而骁果军思乡情绪越来越浓,逃走的不计其数。宇文化及和虎贲郎将元礼、直阁裴虔通等利用士兵思乡怨恨的情绪发动政变,杀死了杨广,同时他还把跟随杨广到江都的隋朝宗室与外戚全部杀光,只留下一个与宇文智及关系很好的秦王浩,并且拥立秦王浩为帝。宇文化及杀死杨广后自任大丞相,任命宇文智及为左仆射。

杨广被杀的消息传来,林平安心情不免有些复杂。这位本应该雄才大略的皇帝最终还是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

杨广的死,让独孤凤的脸色变得有些微妙,连忙道:“郎君,我们赶紧回长安。”

李靖的政治嗅觉也是很灵敏的,现在林平安确实不宜在洛阳,便也请林平安回长安坐镇。

林平安想了想,便对李靖道:“杨广的骁果军都是关中人,宇文化及不可能控制得住他们,除非宇文化及带兵回关中,不过以现在的形式,宇文化及不可能越过你的防线。如果你遇到宇文化及,可以招降骁果军,应该不难。”

李靖点了点头,问道:“大王,宇文化及如何对待?”

“弑君之人,收之不详。”

李靖点头表示明白。

在离开洛阳之前,林平安还想见见张须陀,看看他愿不愿意降,所以他让人准备了酒菜,亲自带到关押张须陀的牢房。李靖对张须陀还是不错的,关押张须陀的牢房是单人间,而且很干净,酒菜也不缺。

林平安走进牢房,把酒菜拿出来,给张须陀倒了杯酒。

“夏王,别费劲了,老夫虽然也知道圣人不好,但老夫此生不愿做二臣。”张须陀以为林平安还是来劝降的,他不愿意降,不过酒菜他倒是来者不拒。

“杨广死了。”林平安道。

张须陀愣住了,手上的酒杯拿在手上许久都没动。

“怎么死的?”过了许久,张须陀把杯中酒一饮而尽

林平安道:“骁果军想回家,但杨广不想回。宇文化及就利用骁果军军心怨恨杨广发动叛乱。据说杨广想饮毒酒自杀,但宇文化及不许,命令狐行达用白绫把他缢杀。宇文化及杀死杨广后,立杨广侄子秦王浩为帝,他自任大丞相。”

张须陀半天无言,只是不停的喝酒,喝着喝着眼泪就下来了。

“夏王想让老夫投降也不是不行,让老夫领军为圣人报仇就行。”

林平安点点头,道:“骁果军思乡情绪甚浓,宇文化及迟早压不住。我可以让药师给你独自领军的权利,但是怎么打得听药师的。”

张须陀答应了林平安,让林平安心情大好,只是回长安时独孤凤一路催促,让他走快点,让林平安都有些无奈。他自然清楚独孤凤的想法,现在杨广死了,他的死也代表了一个信号,隋王朝结束了。从今往后,天下也不知道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而林平安登基称帝的时机也已经成熟,即便现在暂时不登基,也必须回长安坐镇。

回到长安后,群臣见到林平安时脸色也有些微妙,独孤峰则是喜上眉梢。虽然独孤峰曾经因为林平安清洗关陇贵族而与林平安闹过矛盾,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独孤峰和林平安说话时,就差直言让他直接登基了。不过林平安不急,他准备和石之轩、魏征、房玄龄他们聊过之后再做决定。

这次魏征和房玄龄没反对,他们的言下之意可以登基称帝了,而且只有登基称帝之后,林平安的很多政策才可以实施。林平安想了想,便也同意了。

只是让林平安没有想到的是,他不急,有人比他急。他刚回到长安,当天就有不少大臣来到他家向他劝进,这是来表忠心来的。而他第二天上朝时,就大臣上奏折,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其中就一个中心思想,劝杨侑禅让。杨侑也没有反抗的想法,便同意了群臣们的奏请。

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林平安也没有矫情,三辞三让后,便接受了杨侑的禅让。

林平安让太史令袁天罡选了一个黄道吉日,铸祭台,接受了杨侑的禅让,登上了皇位。林平安登基称帝后,定国号为夏,改年号为武安,意为武安天下之意。

林平安登基之后,大封群臣,跟他起家的几位更是水涨船高,石之轩进封柱国,录尚书事,爵郑国公。独孤峰进封柱国,封尚书左仆射,爵赵国公。

李靖进封正三品大将军,领兵部尚书衔,爵武威郡公。秦琼进封从三品武卫将军,爵定襄侯。徐世绩进封从三品武侯将军,爵平武候。房玄龄从吏部侍郎提拔为吏部尚书,魏征从户部侍郎提拔为户部尚书,鲁妙子从工部侍郎提拔为工部尚书。其余人比如寇仲、徐子陵、程咬金、单雄信、翟让等,还有从隋朝投降过来的老臣如屈突通阴世师,以及投奔林平安的隋军将领等,也都各有提拔封赏,不一而足。而杨侑则被林平安封为恭国公,在长安定居。

王语嫣也顺利的从夏王妃变成了新朝皇后,独孤凤封贵妃,石青璇封淑妃,尚秀芳和商秀珣、卫贞贞都被册封为嫔妃。商秀珣和卫贞贞封嫔妃是王语嫣加上去的,她不加也会有其他大臣给林平安的后宫塞女人,以充实后宫,她还不能反对。与其如此,还不如把商秀珣和卫贞贞给加上呢。何况商秀珣对林平安的心意谁都能看得出来,不然她也不会不顾名誉住进林平安家里了。独孤凤最关心的是她的儿子,在林羿被册封为太子之后,她也终于松了口气。

而让群臣们感到惊讶的是,林平安力排众议,重新启用了三国时的一个将军衔,军师将军,并且封沈落雁为军师将军,让沈落雁感动得差点都哭了。

杨广的死是一个信号,自从他死后,天下的野心家就不安分了。被林平安抢先注册了夏王的窦建德自封赵王。杜伏威拒绝了宇文化及封他为历阳太守的任命,自封楚王。原梁宣帝曾孙萧铣在岳州校尉董景珍、雷士猛,钙州人张秀等人的支持下也起兵造反,占据巴陵,自称梁王。

第85章 改革

林平安登基之后,除了大封群臣之外暂时没有太多的动作。他现在还在和魏征、房玄龄、石之轩、独孤峰等大臣商议先实行哪条政策。

林平安的意思是先实行官民一体纳粮制度,而房玄龄则有不同的意见,他的意思是林平安刚刚登基,不宜太过苛刻。可以先推行新的科举制度,并且于明年举办新朝的第一次科举,收拢天下士人之心,等明年再推行官民一体纳粮制。

林平安思索之后,便决定采纳房玄龄的意见,先推行新的科举制度,并且在他控制的地盘设立太学和州学、郡学、县学。同时向天下征集有学之士出任学院教授与副教授,并授予相应的官职。

林平安让工部大量印发书籍在益州、凉州、并州,和洛阳出售,还把新朝的新科举制度明发天下,并决定于明年,也就是武安二年四月份在他控制的郡中举办第一次秀才考。获得秀才功名者,每月可在所在郡县领粮一石,钱一贯。

六月份在各州举办举人考,获得举人功名者,可授予县学教授、县府六科主官等官职。县府六科分别为吏科、户科、礼科、工科、刑科、兵科,主官官衔为从九品。

九月份在京师长安举办进士考。进士考一经录用,就授予县丞、县尉,甚至是县令等相应的官职。而考试的内容林平安也明示出自于新朝发售的书籍。

林平安的旨意传达到天下之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诸多世家甚至愤怒的表示不会让家里的子弟去参加什么科举。不过寒门士子和有志于向学的平民百姓却欣喜若狂,纷纷去购买书籍读书学习。

而且不仅雍、益、并、凉、洛五州,天下各州寒门士子,以及那些看好林平安的世家子弟在听到消息后纷纷启程赶往长安。天下各大世家有资格蔑视林平安,但是天下世家多了去了,还有不少已经没落的世家,他们可不会管林平安举办的科举是不是撬世家的根基,他们只知道如果自己能考中进士就能让家族有重新崛起的机会。

对于第一次科举,林平安并不抱太大的希望,只要能从中挑选出几个人才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想要让科举深入人心,还得等寒门士子和百姓读书的人多了,再多举办几次科举才能进入正轨。

而既然官民一体纳粮制暂缓实施,不过林平安也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他和群臣商量之后,就对市易税,也就是商税进行了改革。除了月交易额少于一定额度的走贩之外,只要是商业行为就需要交税,无论你是贵族还是世家,亦或是皇族。皇族的产业只要发生交易也要交税,比如之前的林氏商行,现在的皇家商行,也要交税。至于怎么个交法,还需要和大臣们商量,把新的税务制度制定出来之后,按照新的税务制度来交。

林平安这种自砍一刀的行为让群臣们的心情都有些微妙。连皇帝自己都要交税了,他们还有理由不交税吗?

当然,林平安也要为皇族着想,他还制定了皇室供养制度,以后朝廷每年都需要从税收当中拿出一部分供给皇室开销,不过额度不超总税收的百分之十。

为了不让林平安继续折腾,群臣们纷纷上表请林平安选秀女以充实后宫,让他折腾女人去。不过林平安可不是任他们摆布的人,他说自己不需要那么多后宫嫔妃,有现在的已经足够了。只是群臣也有对付他的借口,说林平安直到现在也只有一位继承人,不安全,让他多纳嫔妃,多生几个,把林平安气得脸都黑了。他是不想生吗?这不是生不出来嘛。他现在只有一千积分,就算纳再多嫔妃也没用,最多也只能再生一个。

不管林平安愿不愿意,选秀女充实后宫这是礼部的事。而且后宫那么大,不能只住几个人吧?宫女总需要的吧?以前的宫女是服侍过杨侑的,自然是要换掉的。

而在选宫女的时候,那些对后宫嫔妃有想法的人自然会想办法把他们的女儿送入后宫。有的干脆自己把自己送进来,比如李秀宁。另外林平安还在宫女当中见到了白清儿,那是绾绾送进来的,这让他相当无语。除了这两个,其他的还有杨广的女儿,大臣们的女儿等等。

林平安自然无法把杨广的女儿、大臣们的女儿当成普通的宫女对待,无奈之下只能把那些比较有身份的封个婕妤、美人了事,至于他会不会去她们那里过夜,那就不好说了,搞不好十天半个月都见不到他的人。

林平安当上皇帝之后,除了让李靖见机行事,有机会就把周围的势力打掉,多占地盘之外,其它地方都以稳定为主。不过时不时的他又会跳出来搞点事,发布什么利民政策,把群臣们搞定鸡飞狗跳,而百姓则喜闻乐见。因此他的声望也越来越高,他统治的区域百姓也对他越来越认可。

时间就这么悠悠过去,眨眼间到了武安二年。林平安又开始对蓄奴行为动手了。现在各大世家和贵族蓄奴之风盛行,王公贵族养奴无数,而且奴婢奴仆的地位极其卑贱,被主人当作是生产工具、士兵、奴仆,或者供人玩乐的道具。

奴仆奴婢是没有户口的,他们是主人的私产。而隋朝蓄奴之风盛行,意味着大量的人没有户口,也意味着大量的人不需要交税,导致国家税收减少。而贵族世家拥有大量的奴仆,也可以让他们轻易的组建起一支军队,导致国家统治不稳定。

林平安也不是完全禁止蓄奴行为,如果他完全禁止,不说贵族世家,连他的群臣们也会找他要说法。林平安在和石之轩、魏征、房玄龄、鲁妙子等人商议过后,出台了新的蓄奴法。新的蓄奴法规定了每个阶层所能拥有的奴隶数量,超过规定数量的限期放归,否则一经发现或被人告发,轻则罚款,重则流放。

新的蓄奴法大大限制了贵族世家的奴隶数量,不仅可以让朝廷获得大量的人口,也能稳定林平安的统治。新蓄奴法案颁布一个月后,光是长安城放出的奴隶数量就超过二十万人,其中一些大家族,包括独孤阀,放出来的奴隶数量就超过万人,由此可见现在蓄奴之风有多严重。

独孤峰在放迫出奴隶时脸色有多黑,林平安不知道,不过他知道独孤峰肯定对他极为不满。

这些被放出的奴隶经官府统计之后被迁往它处授田授业,并且帮他们组建家庭,也就是官府帮他们配老婆。

第86章 夏朝的第一次科举

夏武安二年,继蓄奴法之后,林平安又颁布了授田令,凡无田产者可到官府登记,官府会就近予以授田。

新法律规定凡官府授予田地皆为国家所有,不允许买卖。田主死亡官府会优先把田地继续授予田主儿女继承,无儿女者国家收回田地另授他人。

同时林平安还让户部开始丈量土地,凡认领了田地的人必须严格登记田产数量,且每年都需要按田产数量进行交税。无论是贵族、世家、寺庙,只要是可耕种田地,通通都要交税。无人认领的田地收归国家所有,授予他人租种。若是认领了田地,却不耕种,荒废超过两年者,收归国家所有。

为了保证户部能严格执行他的命令,林平安把寇仲、徐子陵、侯希白、单雄信、程咬金等亲信召了回来,让他们领兵监督户部的丈量官员,发现不妥就立即处理。

师妃暄也被林平安派出去当监督了,省得她整天没事干在他身边晃荡。她不是想为了天下苍生做事吗?那就去监督户部官员丈量土地吧。

对于可耕种田地,林平安定了一个极为低廉的田租,每年只需要上交百分之二十的粮食便可,而且除了田租之外,当地官府不允许再收各种苛捐杂税。若有官府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民众可到上级官府告状,若无人受理,可继续往上告,直到告到林平安这里为止。

之后林平安又出台了新的劳役法,新法取消了免费服劳役的政策,以后但凡是国家需要有人服劳役,国家会出钱,以雇佣的方式雇佣民众服劳役。在服劳役期间,由国家负责服役者的一日三餐,并且还会付给服役者工钱。

夏王朝的授田令与土地法、劳役法在颁布之后,再次在天下引起轩然大波,很多其它地方的百姓纷纷卷起铺盖逃往夏朝,甚至那些贵族与世家的奴仆也纷纷往夏朝逃,拦得拦不住。贵族与世家既愤怒又无奈。

新法颁布之后夏朝境内其实也不平静,不少地方的贵族和世家纷纷造反,不过都被林平安冷酷的剿灭了。凡是造反者,首恶诛九族,次恶夷三族,家产全部没收,被挟裹者送到边地进行军屯,相当于劳动改造。军屯满五年后放归故里再授田。

在纷纷扰扰中,夏朝的第一次科举开始举行。首先是郡考,每个郡参与秀才考的人数极不均衡,有的郡甚至只有几个人参与考试,而像长安、洛阳、成都、太原等大城却人满为患。而且很多都是从其它州跑过来的世家子弟与寒门士子。这些人还没学会跑到人数少的郡参考,都一窝蜂的往大城市跑,也让这些大城中组织秀才考的礼部官员忙得不可开交。

因为考试内容涉及到数学和物理,很多人只是自学了几个月,都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考试自然也不尽如人意。

不过也有出挑者,林平安就在长安的秀才考中发现了好几个历史上极为有名的考生。比如诸储良,比如岑文本,比如马周,比如李淳风等等。

秀才考刷掉了一大批人,让很多人都怨声载道,不过林平安关注的那几个都通过了秀才考,让林平安感慨果然不愧是历史上留名的人,没几个是简单的。

秀才考之后就是举人考,能通过第一次秀才考的人证明这些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不过能通过举人考的人不多,即便林平安一再放宽了录取条件,五个州加起来还不到两百人。

通过举人考之后,就意味着能授官,这让夏王朝的第一批举人们大喜过望,而那些出身寒门和平民的,甚至泪流满面,痛哭失声。

林平安为了抬高科举的份量,从获得举人开始就开始唱名,让诸多百姓能听到他们的名字,知道他们成为了夏王朝的举人。看着那些满面春光的新科举人,那些落榜者羡慕坏了,心里暗自发誓回去好好读书,争取下次科举他们也能成为在满城百姓当中被唱名者之一。

而九月份的进士考,可谓是牵动了天下士子的心。经过几个月的发酵,夏王朝的科举考试已经传遍了天下,很多之前不屑一顾的士子在听说获得举人功名之后就在全城百姓中唱名,顿时懊恼不已,这可是天下闻名的机会啊。虽然今年的秀才考和举人考已经过了,但是那些之前错过了科举的士子依然自发的赶往长安,想看看进士考又有什么新花样。

林平安自然不会让士子们失望,参加进士考的考生总共有一百八十七人,最终他又放宽了录取条件,录取了十八人,而这十八人后来被称为十八进士。

十八进士当中包括了林平安之前关注的那几个人。其中岑文本被点为夏朝第一位状元,诸储良为榜眼,李淳风为探花。

点完排名之后,林平安就为十八进士安排了跨马游街,从皇城朱雀门开始,途经兴道坊、开化坊、聚义坊、宜阳坊、东市、胜业坊,最后到达龙池,林平安将在龙池举办进士宴,与诸多大臣一起为新科进士贺。

这一套流程走下来,可谓是让新科进士出尽了风头。更有大臣看中了其中的某些未婚的新科进士,为自己女儿点了鸳鸯谱。

这下子就齐全了,林平安看完大臣们点鸳鸯谱之后,顿时哑然失笑。他说怎么感觉少点什么东西呢,原来是榜下捉婿。

夏王朝的第一次科举算是成功的,也引起了天下士子的兴趣。全城唱名,跨马游街,榜下捉婿,这给了他们一种考中进士之后就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感觉,因此无论是出身贵族的,还是世家的,都开始期待夏朝的第二次科举。那些世家也不再说什么不让自家子弟参加科举了。即便不愿意为林平安效命,难道他们不会利用林平安的科举为自己搏名吗?大不了考中进士获得名望之后放弃当夏朝的官就是了。

而夏王朝第一次科举的成功也冲淡了林平安颁布授田令,土地法和劳役法而引起的动荡,现在天下人谈的都是夏王朝的科举。窦建德和杜伏威在听完夏王朝第一次科举的盛况与效果后,都半天说不出话来。杜伏威甚至感慨说天下士人之心已归于林平安。

这话可不是说笑的,连杜伏威手下的文官都在谈论夏王朝的科举,其中不免有羡慕的成分在里面。而杜伏威想学林平安却学不来,一,他没有林平安那么大的魄力,二,他也没有林平安的条件。光是书籍这一块他就搞不定,难道让他用林平安发售的书籍来举办科举?

第87章 武安三年

武安二年(公元618年)七月,张须陀攻破宇文化及困守的历城,把宇文化及的头颅斩了下来。

宇文化及自从江都兵变之后,在江都待了三个月便待不下去了。士兵大量逃亡,他拦都拦不住,无奈之下只得领着剩下的骁果军把杨广的后宫嫔妃,包括萧美娘在内的两千多美人装车,拉着大量的钱财往中原转移。

宇文化及刚走,王世充就顺势退兵占领了江都,断掉了宇文化及的退路。

而宇文化及刚走到彭城,就遇到了追击王世充的李靖军,被李靖一举击败,士兵大量投降,连杨广的后宫嫔妃和财宝都丢了大半,最后只带着不到两万人匆匆逃往鲁郡。

到了鲁郡后,宇文化及感慨道:“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便杀了傀儡皇帝杨浩,在鲁郡登基称帝,国号为许,建元为天寿。

首节 上一节 75/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综武:写日记,女侠们杀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