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天龙开始的长生者

从天龙开始的长生者 第307节

下方的冀州军队军官闻言纷纷变色,李秀宁这招太狠了,一个人背不会,他们也会受到牵连,看来得督促士兵们背会十七禁五十四斩才行,若是哪个混蛋背不会,害得自己降职,那就打死他。

“听明白了没有?”李秀宁大喝一声。

“明白!”下方的士兵应道。

“我听不到。”

“明白!!”士兵们大声怒吼。

第99章 李秀宁点将(下)

李秀宁看着下方的冀州士兵,满意的点了点头,再次大喝一声,声盖全场,让整个点将现场的几十万人都听得一清二楚:“李清露、晓蕾、程青霜上前听令。”

“末将在。”李清露与晓蕾、程青霜穿着一身帅气逼人的女式盔甲登上点将台,朝李秀宁抱拳施礼。

“本帅命李清露领一万骑兵为先锋,晓蕾与程青霜为其副手偏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大军扫除前进的障碍。”李秀宁把先锋官的官印递给李清露。

“末将遵命。”李清露接过先锋官印,就与晓蕾与程青霜下台,分别骑到一匹身高超过一丈的白色妖马身上,拔出腰间宝剑,大喝一声道:“先锋骑兵营,随本将出发,目标壶关。”

“万胜、万胜!”一万先锋营轰然应诺,快速上马,紧随在李清露与晓蕾、程青霜三人身后,拨转马头,朝壶关狂奔而去。

“木婉清、阿紫、符敏仪上前听令。”李秀宁再次大喝出声。

“末将在。”木婉清与阿紫、符敏仪也登上点将台。

“本帅命木婉清为左军将军,阿紫与符敏仪为其偏将,率领两万兵马,护卫大军左翼,不得有误。”李秀宁把左军官印递给木婉清。

“末将遵命。”木婉清与阿紫、符敏仪回到台下,集结她们的两万左军士兵。

“绾绾、白清儿、俞秀儿上前听令。”李秀宁再次拿起一个官印。

“末将在。”绾绾和白清儿、俞秀儿也应声而出。

“本帅命绾绾为右军将军,白清儿与俞秀儿为其偏将,领两万右军兵马,护卫大军右翼,不得有误。”李秀宁把右军官印递给绾绾。

“末将遵命。”绾绾与白清儿、俞秀儿领命后也回归到她们右军的建制。

冀州的军队与国民们见李秀宁点的将全都是娇滴滴的貌美小娘子,心里已经忍不住嘀咕起来,全部都是小娘子领军,连个男的都没有,真的行吗?不过慑于李秀宁仙人的身份,没人敢提出反对的意见。

“沈欺霜、丁香兰、丁秀兰上前听令。”

“末将在。”沈欺霜与丁香兰、丁秀兰登上点将台。

“本帅命沈欺霜为后军将军,丁香兰与丁秀兰为其偏将,领一万兵马,护卫大军后路,都督粮草,不得有误。”李秀宁把后军官印递给沈欺霜。

“末将遵命。”沈欺霜也与丁香兰、丁秀兰领命后回归到后军的建制。

“其余人等跟随本帅,率领四万中军人马,前往壶关迎敌。”李秀宁大声道。

幽若、独孤梦、林月如等也参与抵抗北境诸侯入侵的夫人们轰然应诺。

“冀州万胜,苏侯万岁。”李秀宁振臂高呼,声传全场。

“冀州万胜,苏侯万岁。”冀州的军队疯狂呐喊。

“冀州万胜,苏侯万岁。”冀州的国民们也紧跟着疯狂呐喊。

“冀州万胜,苏侯万岁。”

……

苏妲己撇撇嘴,向林平安撒娇道:“夫君,秀宁姐姐咒我。”

“她怎么咒你了?”

“夫君,我现在都已经成仙得道了,寿元至少也有几万年,秀宁姐姐说我万岁,这不是咒我是什么?”

林平安无语中,道:“别贫嘴了,这只不过是个口号而已。”

“口号也不成啊,我得换个口号才行。”

“那你想换什么口号?”

“冀州万胜,苏侯早生贵子怎么样?”

林平安:……

林平安哭笑不得,道:“你想要孩子?”

苏妲己嘿嘿笑了两声,撒娇道:“妾身想给夫君生个孩子嘛。”

“孩子有什么好的?不要。”林平安现在对要孩子其实没什么想法,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他的血脉后裔都不知道有多少了,甚至有不少血脉后裔死在逍遥世界的战乱中,他也没管过,

“但是我想要呀。”苏妲己道。

“等以后再说吧。”林平安把目光看向李秀宁。

“出发。”李秀宁待冀州的军队与国民们连喊了十数遍口号后,李秀宁这才下台与中军汇合,带着中军慢慢的朝冀州与北伯侯的交界壶关而去。

在李秀宁领兵出征后,冀州与北境北伯侯以及两百诸侯联军将要开战的消息也以极快的速度朝四面八方传去。

消息传到朝歌,帝辛拿着战报,心里忍不住暗道:“上仙终于要对北境的两百诸侯动手了。”

自从林平安给帝辛灌输了郡县制封建制度之后,帝辛便发现郡县制要比分封制好了不知多少倍。郡县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大王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而分封制则是把立功的将士与皇族分封在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人王。可以说每一个诸侯国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诸侯国内的百姓是诸侯的子民,而不是中央的子民,中央根本管不了地方,也无法插手地方的事务。若是诸侯不服中央管理,很容易发生叛乱。

这两种制度哪种对帝辛更加有利,简直是一目了然。所以当初林平安说要吞掉北境两百诸侯,并入冀州的时候,帝辛根本不会反对。

林平安是仙人,苏妲己也是仙人,他们不会留恋人间的权势,而且帝辛还去过林平安的洞天世界。逍遥世界无论是宽广度,还是仙灵气不知比他这大商国好了多少倍,在他帝辛看来,林平安根本看不上他这大商,所以他也不会担心林平安做大从而取代他。

帝辛并不是很关心冀州与北境诸侯的战争,北境诸侯虽然人多,但帝辛不认为他们能赢得了冀州军,冀州军可是有很多法力高强的仙人的啊,若是北境诸侯能赢才有鬼了。帝辛现在更关心的是李秀宁颁布的十七禁令五十四斩,看着这严密到涉及整个军队方方面面的军规,帝辛忍不住叹为观止。若是按照这个军规训练士兵,士兵的战斗力至少要增强好几倍。

“国师,你说我们把冀州军的这十七禁令五十四斩也在我们的军队中去实行如何?”帝辛问孔宣道。

“善。”孔宣看过这冀州的军规后,也是对制定这军规的李秀宁钦佩不已。虽然他的实力比李秀宁强了不知多少倍,但是在军队建设这一块,他拍马都赶不上李秀宁。

第100章 西周

西周,西岐。

冀州与北境诸侯将要开战的消息也传到了西岐,姬昌被帝辛扣在了朝歌,做为嫡长子的伯邑考自然是站出来主持西周军政事务的不二人选。帝辛曾经下旨让伯邑考到朝歌去伺候他父亲姬昌,伯邑考思考过后,本来是决定要启程前往朝歌的,但是被南宫适与散宜生拦了下来。

冀州与北境大战传到西岐,伯邑考立即召集西周的谋臣武将们商议该支持谁,又该如何在这大战中谋利。

散宜生出班奏道:“自从妖女苏妲己继承冀州侯之位以来,冀州便与暴君帝辛一样轻贵族,重小人,而且冀州比暴君做得更加过分,不仅剥夺了冀州百姓的奴隶,给予他们平民的身份,还教授奴隶们读书认字。自古以来,读书认字都是贵族的权利,妖女却让贱民享受贵族的权利,此乃取乱之道也。让那些贱民们读书识字、增长见识之后,他们就会变得更加有野心,肯定不愿意再种地,到时人人都想当官,谁来种地?没人种地,百姓们吃什么?我们吃什么?到那个时候,整个天下都将会变得混乱起来。

北伯侯与北境的两百诸侯正是不忍见到乾坤颠倒,这才决定出面拨乱反正,我们应该支持北伯侯伐冀州,甚至出兵协助北伯侯与北境的贵族们消灭冀州的祸国妖女。而且此举对我们西周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拨乱反正,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二则是可以交好北伯侯与北境的两百诸侯,为将来我们反抗暴君帝辛的暴政做准备。”

西周的谋臣武将听了纷纷点头,称赞散宜生老成谋国。他们这些人都是封建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如何愿意看到那些被他们予取予夺的奴隶翻身,压到他们头上?而且冀州的奴隶们翻身做了主人了,还过得越来越好,挑动了他们家里的奴隶们的神经,让他们家中的奴隶纷纷逃亡,即便他们加大看管力度与惩罚力度,依然无法阻止奴隶逃亡,他们早就对帝辛与冀州忍无可忍了,只是之前没有人站出来带头反抗帝辛与冀州妖女的暴政乱政,他们也无可奈何。现在北伯侯终于被帝辛与冀州妖女的行为激怒了,虽然北伯侯不敢直接反抗帝辛,但是决定出手教训冀州妖女,他们是乐见其成的。

“大兄,你不会是想帮那冀州妖女吧?”姬发见伯邑考坐在上首沉吟,心中不免有些嫉妒,便暗戳戳的道:“我知道当年阿父曾经想为你与那冀州妖女定下婚约,大兄或许对那妖女有好感,但是在这种关乎天下稳定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兄可不要因为儿女情长做出什么乱命啊。何况那冀州妖女当年可是拒绝了阿父的婚约请求,羞辱了我西周的,若是大兄想帮那妖女,将至我西周群臣于何地?”

伯邑考脸一黑,什么玩意?他哪里是想帮那冀州妖女了?他们西周的政策就是立足于诸侯与贵族,若是他反对他们自己的阵营,这不是把西周推到诸侯与贵族的对立面吗?我有那么笨?

“二弟慎言,我没想过要帮那冀州妖女。”伯邑考连忙否认道。

“那小弟就放心了。”姬发一副松了口气的模样,语重心长的道:“我知道那冀州妖女长得美艳绝伦,但大丈夫何患无妻?大兄可千万不要因为美色而误国啊。”

伯邑考:……

“放心吧,二弟,我不会因小失大的。”伯邑考道。

姬发的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伯邑考还是被他给带沟里了,他这话很容易让人误会他对那妖女有情,而姬发只要让西周的谋臣武将们误会便足够了。

散宜生看了姬发一眼,眼光微闪,心里暗道姬发大公子终归还是太诚实了,没有二公子姬发这么阴险。

“既然我们已经决定要帮助北伯侯与北境的诸侯讨伐冀州了,那么我们该出多少兵合适,又由谁来领兵?”伯邑考询问群臣。

“我觉得出两万便可。”南宫适道。

“两万是不是少了点?”姬发问道。

南宫适解释道:“二公子,北伯侯与北境两百诸侯集结了超过五十万的兵马,无论我们出两万,还是五万,都无法影响大局。而且此次出兵讨伐冀州,是以北伯侯为主,我们之所以出兵,只是向北伯侯与北境诸侯、以及天下诸侯表达一个态度,我们是与诸侯们站在一起的。”

“但出兵两万我觉得还是太少了。”姬发道:“虽然我们无意与北伯侯争夺讨伐冀州的主导地位,但是两万兵马也只不过相当于一位中等诸侯的兵力罢了,不足以表现出我们对北伯侯与北境诸侯的支持力度。我们可是西周啊,是整个天下除了暴君之外最强大的国家,我们要么不支持,要支持就要表现出我们的诚意来,只出兵两万助阵实在是太磕掺了,还不如不出兵。”

“那二公子觉得出兵多少合适?”南宫适问道。

“就算没有十万,五万还是要出的。”姬发道:“而且因为暴君与冀州妖女解放奴隶的政策,北伯侯与北境诸侯失去了很多奴隶,所以我们还要向联军表明,此次的战利品除了冀州的土豆红薯与玉米三宝农作物的种子之外,其它的我们全部都不要,以此来向联军与天下诸侯们示好。”

西周的大臣们一听,纷纷觉得有理。其实西周的大臣们对朝歌与冀州的三宝农作物都眼热无比,那可是亩产高达数千斤的高产农作物啊,只要有了三宝农作物,他们封地里就再也不用为粮食发愁了。只是无论是朝歌,还是冀州,都对三宝农作物管控得非常严格,任何人敢把三宝农作物携带出境,都会面临抄家灭族的惩罚。

西周众臣商量片刻,最终还是决定采纳姬发的建议,出兵五万经汜水关、穿云关,从佳梦关进入北伯侯的领地宾州,前往前线助阵。

“那么由谁来领军出征呢?”伯邑考问道。

“大兄,小弟请求领军出征。”姬发立即站出来请战。

这可是向北伯侯与北境两百诸侯示好并与他们结交的好机会啊,姬发怎么可能放过?而且他提议最少出兵五万也是为了这一刻,这也是他在西周的军队中建立威信的好机会,他自然要全力争取,即便不能以主将的身份出征,最少也要争取个副将的位置。

第101章 姜子牙(上)

在西周决定出兵五万助北伯侯与北境两百诸侯讨伐冀州的时候,东伯侯姜桓楚也在考虑着是不是也要趁机出兵讨伐冀州的苏妲己。毕竟北伯侯与北境诸侯领地内的奴隶大量逃到冀州,他东鲁也有很多奴隶逃亡啊。而且出兵冀州最重要的不是抓回逃到冀州的东鲁奴隶,而是冀州的三宝农作物。

姜桓楚乃是帝辛的岳父,但是帝辛担心他把三宝农作物送给别人,尤其是送给西伯侯姬昌,也严令三宝农作物流向东鲁,即便姜桓楚向女儿求情,也只求来了一个玉米,土豆与红薯依然还被帝辛禁止流向东鲁,让姜桓楚气得牙痒痒的。

虽然姜桓楚还想得到冀州的土豆与红薯,不过他想起女儿曾经跟他说过苏妲己乃是林上仙的徒弟,林上仙现在也在冀州,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东鲁可没有仙人供奉,只有几位能人异士,若是惹恼了仙人,让仙人对他下手,他也挡不住啊。

南伯侯鄂崇禹收到北伯侯要与冀州开战的时候也动了心思,鄂崇禹与南方两百诸侯的奴隶在帝辛也跟着冀州全面解放奴隶之后,奴隶逃亡也愈演愈烈,怎么阻都阻不住,鄂崇禹也对帝辛恨的牙痒痒的,但是现在殷商的实力实在太强大了,殷商的军队不仅在北海把袁福通打得满地找牙,还在淮扬一带把东夷杀得溃不成军,根本不是他一个鄂州所能抗衡的。不过现在不是打殷商,而是打冀州,那就好办了。帝辛与冀州苏妲己解放奴隶的政策惹怒了天下所有的诸侯,他不仅可以通过讨伐冀州苏妲己来向帝辛表达他的不满,打下冀州之后他还能获得冀州的三宝农作物与大量的奴隶与财富,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他的鄂州与冀州中间隔了个朝歌,那没事,他不是还可以与西周联系,通过楚州、青龙关,进入西周的汜水关,借道西周进入宾州,参与北境的大战嘛。

想到此处,鄂崇禹立即派出使臣出使西岐,与西周联系,商讨共同出兵讨伐冀州。

而在北海已经把袁福通揍得满地找牙,只能东躲西藏的闻仲也收到了从冀州传来的消息。想了想,闻仲便找来玉兔与琵琶,询问她们需不需要他派兵来个回首掏,掏了北伯侯的老巢。

现在北海的战局虽然闻仲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但是袁福通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刚刚击败他一次,过不久他又会抓来很多北海诸侯国的百姓与奴隶重新组建一支军队,继续与他战斗。几年时间下来,北海七十二路诸侯已经被打得十室九空,生民十不存一。若是其他诸侯,仗打到这个地步,早就该投降了,但是这次的战争因为背后有阐教与西方教支持,那些仙人是不会在意北海百姓的死活的,即便北海的百姓全部都死光了他们也不会在意,他们只在意一件事,把闻仲与殷商的大军拖在北海。在阐教与西方教的仙人不同意的情况下,袁福通就算想投降也投降不了。

现在袁福通根本组织不起强大的军势来与闻仲对抗,只能到处躲猫猫,与他打打游击战,北海留下这么多大军根本用不上,闻仲便想派一部分军队回去帮助冀州。至于北伯侯与北境的两百诸侯,闻仲根本不在意,灭了就灭了,反正这些诸侯都没有一个是好鸟。

琵琶与玉兔听了闻仲的话后,道:“无需太师关心,夫君让秀宁姐姐挂帅,还派出了十几位姐姐随军出征,不要说北伯侯与北境诸侯只有几十万普通人军队了,就算他们出动两百万军队也没用。根本不是秀宁姐姐她们的对手,不出几个月,北境就会被秀宁姐姐她们攻下来。”

闻仲可不知道林家夫人们之间的称呼是按进门时间来排的,而不是按照实力来排的,闻仲闻言嘴角微微一抽,玉兔与琵琶可都是太乙金仙,而那叫李秀宁的,与随军出征的女人还是这两人的姐姐,说明那些人的实力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至少不会比她们两人弱吧?出动十几位太乙金仙对付几十万普通人组成的诸侯联军,这会不会太欺负人了?

知道林平安派出了十几位仙人出战之后,闻仲就不再理会了,继续派人寻找袁福通的军队,想要把袁福通彻底干掉。

在朝歌城里某条街道中,有一个算卦摊,卖卦的老头正是受师命下山辅佐明主推翻殷商江山的姜子牙。

姜子牙三十二岁上昆仑山,拜元始天尊为师,修行四十年,两年前元始天尊以“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殷商数尽,周室将兴。你与我代劳,下山封神,扶助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为由,令姜子牙下山。

姜子牙下山后并没有直接投奔西岐,而是先投奔他的结义兄弟宋异人,宋异人见姜子牙修道无成,又年老力衰,便力劝他娶妻生子。经宋异人介绍,姜子牙娶了“才貌双全”的六十八岁黄花老闺女马氏为妻。

首节 上一节 307/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综武:写日记,女侠们杀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