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洪荒之天帝纪年

洪荒之天帝纪年 第471节

中所周知,儒家文化起源于大周朝,源头可以追溯至文王及其子周公旦,号称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本是为维护大周朝统治孕育而出的,后孔丘贯通天人之学,继法家之后创立儒家,正式自成一家。

这样的一个学说,对于大周朝,对于周武王、周公旦自然是极具好感的,武氏女追认文王为祖先,并打算继承大周正统,顿时赢得了不少儒家士大夫的认同。

虽说在天地圆满之后,文王之后又在中圣灵州建立大周朝,如今已经颇有气象。只是南瞻部洲才是人族核心之地,后周朝也终究不是曾经统治整个洪荒的正统大周王朝,并不被许多传统儒生承认。

除此之外,文王姬昌是人皇姬芒的嫡系后裔,武氏女说自己是人皇后裔,在血统上自然是站得住脚的,又为她赢得了不少支持。

要知道人皇轩辕是统领人族的至高皇者,在人族中威望极高,已经超越了伏羲、神农,在儒家士子心中,地位并不比圣人孔丘轻多少。

有了这层关系,武氏女立刻赢得了不少政治加分,支持她的人更加心安理得,中立的人开始倾向于支持她,而反对的人也默认了她暂代大唐治理天下的事实,不再处处阻碍掣肘。

等了片刻时间,虚空中并没有传来轩辕和孔丘的反对之意,感受着不停归附的人心,从而带来的气运高涨,武瞾心中一定,满意的点点头。

群臣中有心腹之人立刻劝进:“太后德表日月,功盖山河,出身显贵不凡,当秉承大周正统,建国称制,再兴三代之治。如此,则天下安宁,国家康泰。”

武瞾坚辞不受,群臣再三上表,经三推三让之后,方正式取代李唐,建立武周江山,成为史上第一位人道女皇。

就在武瞾登基当日,洛阳城外北邙山上,道士袁天罡和弟子李淳风站在山顶遥望洛阳城,只见一道五彩祥云笼罩上空,形成巨大华盖,垂下无数玄黄吉气,护住新登大宝的圣天子。

“一场大战,三清祖师退隐不出,太宗皇帝受创不能视政,白帝新证道独木难支,使得佛门乘虚而入,竟然窃取了长生大帝的功果,实在可恨可叹。”

袁天罡作为道门杰出后辈,更为大唐立国立下过汗马功劳,自然对武氏窃国有着深切痛恨,奈何人不可与势斗,只得携徒弟挂印而去,表面上做了闲云野鹤的道士,实则暗中奔走,为大唐复兴做准备。

他说完,抚须长叹不止。数十万年苦功,一朝丧失,一切的起因还是因佛门为混元之位二引起的动荡所知,整个道门无不恼恨万分,伺机反扑。

李淳风扼腕道:“曾经有谶言说‘帝传三世,有女主武氏而代有天下。’,弟子多次向先皇进言,武氏女不可留。可惜一切都是枉然,该发生的仍然发生了。”

袁天罡举头看天,但见苍青色无垠虚空如巨大圆盖一般扣在头顶,缥缈之中似有无限威严,其煌煌之势让他这般敬天法地的道士心弦紧绷,深刻感受到天意如刀、天命难违。

“在这片无限广阔的天地间,从始至终都有一种法理掌控着万物规则,我们称之为道。”

“在许久之前,这种道可以说即是天道。但如今,这种掌控一切的道却不仅仅是天道。那威严的天代表的也不是虚无缥缈的天道,而是体现着那凌驾于一切人事物乃至法理规则之上的存在的意志。所谓天意,就是这位至尊的心意,或者他定下的游戏规则。”

袁天罡说话的时候,看着那笼罩在山河深谷之中的白色云雾,有些出神。

他向外走几步,穿过云雾看向神都洛阳,但在这神通隔绝之地,仙家炼气士的法力气机触动了气运金龙,吼声响起,关于洛阳城的片段如泡影一般消散。

“武瞾上位,是顺势而行,在她成功取得人道纯阴帝命之前未能阻止她,则大势已成,就无人能够逆流而上,改变游戏规则。”

袁天罡转过头来,看着李淳风,洒然一笑:“徒儿啊,连圣人都无法阻挡的大势,你我又能济得什么事?所以啊,放宽心,武周代李唐,非人力所能阻止。”

李淳风终究心有不甘:“那我们之前数十万年的谋划和努力就都白费了吗?”

“哈哈,凡间有句话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佛门看似占尽了便宜,但是福是祸,谁又能断言呢?”

袁天罡语带深意,嘴角悄无声息的露出一丝耐人寻味的浅笑,见徒弟凝眉沉思,仍有不解之处,笑着摇摇头,拍拍李淳风的肩膀,指点道:“太上道祖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又有”太上感应章说‘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佛门如今占尽了便宜,但相应的,背后必然隐藏的巨大凶险。你我看不见,是道行不够。但太上道祖对事物运行规则的理解,必然深刻契合宇宙至理。你我只需坐看局势发展,以待天时,终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袁天罡说完,也不再关心洛阳城中的气运迭代更替,转身从北邙山上离开,架一朵祥云飘然而去。

第五一四章 钟离援手,纯阳情劫

袁天罡一路优哉游哉,三五百年间,离开了河南郡范围。

这日正行间,突然前方亦有一道彩色云朵化作流光飘动,云朵中一股相近却不同源的气息散出,昭示了驾云者道门人教弟子的身份。

袁天罡见了同道中人,立刻起了兴致,和徒弟李淳风对视一眼,当即驾云迎了上去。

那云中之人也感应到了二人的气息,从中走出一个大肚子道人,头挽双道髻,手持一把芭蕉扇,大笑着迎上来稽首道:“原来是上清一脉茅山宗道兄,贫道太清一脉,晋州羊角山钟离权有礼了。”

袁天罡亦笑着还礼:“正阳子道兄有礼了。红花白藕清荷叶,三教本是一家人。你我虽分属人教、截教两脉道统,不过都是道门一家人,何须多礼?当以师兄弟相称。”

钟离权道:“贫道于东汉年间受铁拐李点化,才得闻太清正法,故而人称汉钟离。道兄乃西汉三茅真君的弟子,和执掌茅山道统的老神仙王志远一辈,虽道行道行高深,不过辈分倒也没有超于我。如此,贫道就称一声师兄了。”

袁天罡笑道:“既如此,贫道生受了。我看师弟形色匆匆,似乎有急事要办。其间缘由,不知可否据实相告?若有需要,贫道虽不才,也当助一臂之力。”

钟离权略一迟疑,见袁天罡表情真挚,不似客套之言,当下道:“师兄不是外人,贫道也没什么好隐瞒的。我匆匆赶往南瞻部洲,皆因我那徒弟吕洞宾冒犯了泰皇陛下威严,正被大周缉拿,我要前往救援。”

“嗯?纯阳真人吕洞宾招惹了大周圣庭?”袁天罡惊讶道:“吕纯阳虽如今是你弟子,不过他原本是你之师尊——那位陨落于妖族万鸦大圣之手的华阳道友转世之身,虽机缘资质当世翘楚,已经修成了金仙,不过和赫赫大周圣皇相比,不过是微不足道的蝼蚁。他又有和资格冒犯女帝?”

汉钟离道:“道兄是上清一脉嫡传,当知晓流传于道门核心之中的隐秘消息。我那弟子来历惊天动地,若论根脚,泰皇与其相比亦微不足道。如今量劫兴起,纠缠无数年的因果全都集中爆发,吕纯阳亦是这场大劫中的关键应劫人物之一,总有无数因缘将其卷入漩涡之中。”

袁天罡皱眉沉思,被汉钟离这么一说,他也感觉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只怕吕纯阳卷入的是一个无休止的巨大风暴,甚至牵扯到混元境的无上存在。

似自己这般靠扶龙庭刚修成大罗的人,虽也是一方强者,但在这样的巨大浪潮中,实在微不足道。

须知吕洞宾在久远之前,乃是惊天动地的大人物,虽因生不逢时,最终无奈陨落,甚至被人为压制,连复生都是奢望,但这不损其曾经威压一世的无尽风采。

如今天地变革,冥冥中许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压制他回归的力量逐渐消失,风云汇聚之下,一个强无敌的道门新生代天才不可阻挡的逆势而起。

道门三位圣人祖师因与其第一世有巨大因果关系,所以在冥冥之中因果轮转,寻到了了他的上一世华阳真人,太上道祖将华阳真人收为记名弟子,成为人教高层之一,在世间行走,肩负起斩妖除魔的重任。

那个时候,华阳子久远前的力量被天地意志禁锢,虽资质不凡,却也在正常天才范畴之内,故而斩妖除魔时,被妖族中神秘的万鸦大圣反杀,转世后又被弟子汉钟离引入仙门,成就了如今的道门纯阳真人。

道门只修一世,不讲前世今生。故而虽前世华阳真人为师尊,汉钟离为弟子,但此世重新来过,就变成了汉钟离为师父,吕纯阳为弟子了

袁天罡自然对此十分清楚,道家和佛门不同,佛门讲究一世修成,若死亡后轮回转生,则和前世不能混为一谈。不像佛门讲究宿世因缘,前世今生都是同一个生灵的不同阶段。

“那华阳道友惊才绝艳,是我道门百万年未出的修道天才,方被太上道祖破格收为记名弟子,并赐以纯阳分景剑,原以为斩灭万鸦大圣不过稍费些手脚,不成想那万鸦大圣不知遇上了何种机缘,竟然在绝境中忽然爆发出超过境界的力量,反使华阳道友陨落。”

袁天罡话语之中不胜感叹唏嘘,为道门失去一个有大罗乃至准圣之姿的道友而惋惜不已,末了之后,才问道:“幸好上天有好生之德,人贵自强,自助者天助。天意之下,万物皆有其生机所在,才有了吕纯阳注定恢弘壮阔的非凡未来。”

感叹之余,袁天罡也十分好奇:“不知纯阳真人如何冒犯了泰皇陛下?我刚从洛阳离开,那泰皇登基不过三五百年,难道怎么这么快就开始打击我道门了吗?”

“此事说来话长。”

钟离权将事情原委娓娓道来:“那泰皇登基不久,要到御苑游玩,因冬日百花零落,便下旨百花仙子令百花齐放,供其观赏。”

首节 上一节 471/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召唤大佬

下一篇:天庭越狱计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