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影视:大奉剑仙,开局玲月盘发

影视:大奉剑仙,开局玲月盘发 第136节

怀庆不希望苏南在云州出现危险,故而开口!

怀庆说完后,四号楚元缜也开口了。

【四:苏谪仙确实是个有趣的人,只可惜无缘一见,只可惜此等仙人,竟也被裹挟进了天下纷扰之中。】

楚元缜身为读书人,对苏南这位诗仙推崇备至。

他此次回到京都有一心愿,便是要和苏谪仙把酒言欢!

【六:苏谪仙……是个好人,二号你勿要伤他。】

恒远还铭记苏南的救命之恩。

事关苏南,他不得不开口。

李妙真看着天地会成员们的发言,都要炸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伤他了!

只是提了一嘴罢了,你们一个二个的就紧张成这个样子?!

【五:你们好像对这个苏南都很在意的样子嘛,他这么厉害吗,等老娘到了大奉京城,一定要去瞧瞧,看看他是不是三头六臂。】

【二:我只是对此人有些好奇,并无恶意,今日在云州宴会上,苏南一语道破无核枇杷的秘密,让我有些惊讶。】

李妙真咬着牙发出了讯息。

【二:一号,你说此人有破案之能,那他是否能为杨川南证明清白?】

众人见李妙真对苏南并无恶意,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怀庆想了想,便挑了些苏南的消息说了。

【一:此人仅凭卷宗便破了税银案,不出一天时间,就将桑泊案脉络调查清楚,你们也都知道。】

【一:苏南更精通炼金术,就连监正的亲传弟子宋卿,都对此人以先生待之。】

【一:觉得他可以帮助杨川南证明清白,二号你与其阻拦苏南,不如帮助他查明真相。】

【……】

看着一号提供的关于苏南的信息,李妙真陷入了沉思。

原来这家伙竟如此厉害。

那自己是否可以将手头上的一些线索与他共享。

说不定真的能为杨川南证明清白!

只不过……此人看着就是个色批,能信得过吗?

在与苏南合作之前,自己还要试他一试!

毕竟此事关系重大,不能乱来。

【二:我会考虑的,听说此人好醇酒美人,我手上正好有个不错的魅,且去试他一试!】

【要是他通过了考验,我就和他合作调查杨川南通匪一案!】

【就算没通过考验,在云州期间,我也会尽可能护他周全的!】

【一:如此甚好。】

【四:难得看你顺眼些。】

【六:多谢。】

李妙真看着众人发的消息,又忍不住咬了咬牙。

这苏南到底是个什么人物,值得你们如此惦记!

【一:你若要和苏南合作,就要抓紧些了,此人最擅在细节处寻端倪,恐怕他的收获已经不小了。】

李妙真看着讯息,有些将信将疑。

说的这么玄乎?

此人来到云州也才一天而已,能有多大的收获?!

……

大奉京都,御书房。

乌发再生的元景帝,坐在鎏金大椅上,扫过众大臣,不夹杂感情的声音缓缓道:

“禹州布政使司传回来的折子,朕已让内阁誊抄一份送到众爱卿手中,朕想知道你们的想法。”

张巡抚已将禹州漕运衙门一案,呈报给元景帝。

此案不小,需要朝堂议会。

户部尚书率先出列,朗声道:“臣以为,这只是禹州个例!”

“张行英奏折中所谓的大奉各州漕运衙门中皆有细作,完全是无稽之谈。”

工部给事中附和道:“张行英所言,缺乏证据,不足为信,只需彻查禹州漕运衙门即可。”

又有多位官员站出来附议。

态度很明显:不查漕运衙门。

漕运二字,自古以来就是麻烦。

它所涉及的利益集团太过庞大!

从京城到地方,上至庙堂,下至江湖,错综复杂。

牵扯其中的人太多太多。

真要查的话,那就是拔出萝卜带出泥,而且是越查越乱!

也没人敢接手这个摊子。

元景帝看向当朝首辅,“王爱卿觉得呢?”

首辅大人作揖:“臣认为,彻查禹州漕运即可。”

“魏渊,你有什么意见?”

元景帝看向大青衣。

魏渊淡淡道:“臣与首辅大人意见一致。”

众官员收回了凝视魏渊的目光。

王首辅侧头,看了一眼魏渊,既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又有些失望。

京察这个节骨眼,谁敢提出彻查漕运衙门,那就是自绝大奉官场。

两个老对手都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但又希望对方犯错

元景帝点点头,目光深沉,看不出喜怒,继续道:

“青州布政使传回来的一份折子,杨恭在青州各大衙门立了戒碑,碑文上写着:尔食尔碌,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青州布政使司认为,此诗震耳发聩,有警示百官之效,建议朝廷责令各州效仿,立戒碑。”

“诸位爱卿觉得呢?”

哗!

御书房中,诸公们骚动起来,前后之间交头接耳。

紧接着便是连绵不绝的赞誉声响起。

“好诗,好诗!”

“此诗简直神来之笔,妙不可言!”

“这才是我大奉该有的诗,而不是暗香浮动月黄昏之类的诗句!”

“……”

有官员借机暗中抨击苏南!

苏南以前写诗怎么出名,朝堂诸公根本无所谓。

但最近苏南距离朝堂太近了。

甚至因为他的介入,导致朝堂局势都发生了变化!

有人不希望苏南借此进入朝堂。

魏渊听着这几句诗,瞳孔倏地凝固,许久都没有开口说话。

好一个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臣热血沸腾,恳请陛下传令各州效仿,在各大衙门中立戒碑。”

某位官员的奏请,得到了在场诸公的附和。

反正此事不涉及利益之争,不涉及党争。

所以朝堂气氛猛然变的轻快起来。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持赞同意见。

也有人不愿意看着杨恭扬名,毕竟这位青州布政使是云鹿书院的读书人。

但更多的人希望朝廷这么做。

这样一来,事迹传来后,有利于朝廷在天下人心中的形象,非常加分。

这与读书人喜好名声是一个道理。

近些年来,从民间到士族,从百姓到乡绅,骂声不绝于耳。

立戒碑之事,可以挽回些朝廷名声。

王首辅跨步出列,“臣提议效仿青州布政使司。”

元景帝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他虽然修仙,虽然不理朝政,虽然敛财无度,但他觉得自己是个好皇帝。

“杨恭大儒真是名不虚传,无愧为当年科举的诗词翘楚!”

“这比起某位谪仙的格局,高出不知百倍!”

首节 上一节 136/2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