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重工,第一次创业! 第444节
相机闪烁,一连拍下十几张照片。
拍摄完照片,拍摄的人赶紧将相机送到他面前:“董事长,你看一下。”
韩鹏飞接过相机,仔细翻看起里面的照片。
航天航空集团有对外的卫星制造业务,在这里先拍几张照片,到时候如果有外国的客户想要制造卫星,直接就可以将这一次的视频和照片交给对方,让对方看。
制造发射一颗卫星?
我们可是在短短一个月内,连续制造了一堆卫星。
一颗卫星,完全是小儿科。
他看完相机里的照片,很满意地点点头,转过身,便开始寻找冯振华和小米重工的那位负责人。
找了一圈,余光正好瞥到这几个人从车间正门进来,刚准备过去,就看见冯振华方向一转,走向门边的角落。
在那里,放着几个瓦楞纸箱子。
在众人的注视下,冯振华将瓦楞的箱子打开,从里面取出四只被捆得死死的老公鸡。
接着,又从另外一个纸箱子里,取出了几样东西。
众人定睛一看,发现是不知道哪个神经病开发的电子香炉。
青铜鼎造型的香炉上面,插着三根黄色的香,还有三根蜡烛。
开关打开,蜡烛和香的头顶亮起红色,颜色一闪一闪的,就好像是蜡烛和香,在风中摇曳一样。
看见这一幕,在场的人欲言又止,止言又欲,韩鹏飞静静地看着这一切,最后一巴掌拍到脑门上,还好,没有电子纸钱。
随后,冯振华很淡定地将这些东西,放到展示台的东南西北4个角。
接着,抄起一把削笔刀,轻松划破了公鸡的脖子,将鸡血放到了香炉里。
他手很稳,一滴鸡血都没洒出来,全都落到了香炉里。
杀完鸡,他又拎着4只鸡转了一圈,走完仪式,他又把鸡丢给一直等候在旁边的食堂师傅:
“尽快做出来!”
等食堂师傅离开,他先端起东边的香炉,手指沾上香炉里的鸡血,来到展示台上的5颗卫星面前,用鸡血在卫星外壳上点一下,同时嘴巴开合,用怪异的腔调,念起了咒语。
声音有点小,再加上说话的速度很快,一下子就吸引到了旁边人的注意。
他们纷纷凑到冯振华身边,想听听他念的是什么。
耳朵竖起,仔细听了一阵,他们也终于听清楚冯振华说的到底是什么。
“发射成功!”
“发射成功!”
“发射成功!”
“一定要发射成功!”
“发射成功!”
听清楚他喊的是什么,一群人纷纷扶住头,不想说话。
还以为他能整出什么样的花活,结果就这。
好歹去学一下,选两句好听点的话也行,就这?
整了半天就这?
第319章 肉必须烂在锅里!
几乎就是在一瞬间,众人看向冯振华的眼神变了。
不再是那种晚辈看前辈的眼神,也不是同辈人看同辈人的眼神,而是那种……
看傻子的眼神。
这些人的眼神动作,冯振华全都看在眼里,但他没有说话,只是沉默着将自己手里的工作搞完。
当几只公鸡的鲜血都被他涂到卫星外壳边缘,走完流程后,他很果断地将这个电子香炉捧着走出车间,直接扔进垃圾桶。
动作之快,让人目不暇接。
做完这一切,他又重新回到人群面前,双手高举,随后轻轻鼓了鼓掌。
鼓掌声响起,在场的人也知道,先前那些神神叨叨的流程走完,现在,该轮到大家说废话了。
不出所料,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到自己眼前后,冯振华温和地开了口:
“今天的剪彩活动,有几位重量级嘉宾来到了我们的现场。”
“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这些重量级嘉宾,分别是我们的董事长,韩鹏飞同志!”
“总装处陆军装备处主任,郭松同志!”
“总装处海军装备处主任,朱靖垚同志!”
“总装处空军装备处主任,易国平同志……”
“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与我们的这一次活动。”
“现在,尤其我们的董事长韩鹏飞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韩鹏飞接过话筒,朝面前的众人点点头,随后温和地说道:
“其实让我来做开篇讲话,有点不合理。”
“因为在这一次的任务里,我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但既然大家都盛情邀请,让我来做开篇讲话,那我就简单讲两句。”
“这一次,大家的工作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准,远超以往任何时候。”
“我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这种高水准的工作态度,然后继续发扬光大,为我们的航天事业争光!”
“好了,我讲完了!”
把话说完,韩鹏飞就退到旁边,将话筒和主场都还给了冯振华。
前方,人群显然没想到韩鹏飞真的就只是说两句,在声音落下后很久,才后知后觉地抬起手,开始疯狂鼓掌。
现在这年月,这么当人的领导可不多见了。
在热烈的掌声中,冯振华将话筒递给旁边的郭松,郭松轻轻摆一下手:
“冯所长,我们就算了,你来吧!”
节奏被打乱了。
冯振华深吸一口气,将话筒送到嘴边,转身面朝人群,激动地开了口:
“各位,今天不是什么大日子,但是一个我们值得纪念的日子。”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1颗卫星。”
“从那以后,我们就在用力追赶,一直到现在。”
“追赶的过程很难,我们走得磕磕绊绊的!”
“但是,在今天,我们可以大声的说,我们已经看到他们的尾巴了。”
“不为别的,仅仅是我们在小米重工的帮助下,有机会,有能力,给大家展示一场工业化的盛宴。”
“在这场工业盛宴里,我们几十个研究所和公司,第1次拿到图纸,但是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了图纸。”
“我们第1次制造零件,但是非常奇迹的,在这几个批次的零件制造中,我们的不良率几乎为0。”
“我们第1次组装这个独特的卫星,但是,我们每一步都没有走错,我们精准无误地完成了5颗卫星的制造。”
“我们第1次拿到系统数据,但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我们熟练掌握了这些数据,并且将这些数据匹配到卫星,让卫星通过运转测试!”
“这整个流程,我们用了不到一个月。”
“在这时间段里,我们每一个人,精准无误地出现在自己的位置上,做自己该做的工作。”
“这种情况,我们在以往从未遇见过。”
“即便偶然出现,也需要大量的时间。”
“想了很久,我只能把这一切归结于小米重工在提供图纸的同时,还用图纸,无形中提供给了我们一种系统性的认知。”
“这种认知,帮助我们能够更迅速的掌握信息,掌握资料,同时超越了自我,让我们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我们可以大声向外宣布,我们,完成了一次超越自我的挑战!”
冯振华右手拳头高举,用力挥舞了一下。
前方,空间技术研究所的人,还有来参加这一次剪彩活动的人,都随着他的节奏,兴高采烈地鼓起了掌。
鼓掌声越来越响,他身后的几人也跟着鼓掌。
而其中鼓掌声最狠的,是来自空军的几个人。
一旁的郭松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也跟着拍了拍手,小声向易国平说道:“都冷静点,我感觉你们的手都肿了!”
听着他的话,易国平回头,满脸激动地问道:
“我怎么冷静?”
“这一次参与卫星制造的人,少说有一两万人。”
“这一两万人要是分一点到空军系统,去装配飞机,你觉得我们的飞机会怎么样?”
这句话,瞬间就提点到了郭松。
他稍微思考一会儿,便沉默着低下头。
卫星和飞机,都是高精密装备。
相对而言,卫星的要求比飞机更高,并且在一些零件方面,这两个东西还存在着相似之处。
航天系统的人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按照图纸,按照一系列的流程,将卫星制造出来。
那如果调整到空军系统呢?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大批量制造飞机零件,然后大批量组装呢?
想到这种可能,郭松也变得格外兴奋,但是很快,他脸上的兴奋就消散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