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三体:史上最称职的面壁者

三体:史上最称职的面壁者 第31节

  姜宇心说:“不是我有想象力,这份想象力是正宗的‘大刘出品’。”

  杨冬思索了一下:“很有可能是这么个情况,一般来说,每个星系在形成之初,总会有些下脚料会形成多颗行星。”

  她随即问:“可是那些行星都去哪儿了?”

  姜宇摊了摊手:“可能嫌家里太闹腾,离家出走了吧!

  “如果把恒星比作星系里的家长的话,这个星系有三个家长呢,不管是有两个爹一个妈,还是有两个妈一个爹,总之一定是个有故事的家庭。”

  杨冬笑着摇了摇头,随即认真地道:“很有可能是被这三颗恒星毁掉了!

  “在星系形成之初,行星的轨道并不稳定。

  “三体星系里的三颗恒星,会无限放大这个不稳定。

  “多变的轨道,以及三个引力源的拉扯,很可能会让它们在撞击中毁掉。”

  “可能是吧。”还差一点就被你猜到真想了。

  姜宇没有继续“剧透”,他指着地面的积雪问:“一直往大气层里丢冰块的话,会不会让三体星的水过于的多了?”

  杨冬点了点头:“很多三体星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他们现在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发展航天产业上。

  “航天事业需要大量的人口支撑,大量的人口又需要足够的食物,他们必须保证‘黎明带’有足够的食物供给。

  “所以就算是发现了这个问题,也暂时没有找到解决方案。

  “到目前为止,从太空中把冰丢到大气层的成本,要比从永夜面把冰雪运到永昼面低太多。

  “永夜面的温度太低了,冰雪也已经被冻结实,很难开采和运输。”

  姜宇看了一眼,有两颗飞星在跳着诡异舞蹈的夜空:“我很好奇他们的航天事业发展到什么水准了。”

  “一会儿再带你看。”杨冬笑道:“你看到那座雪山了么?

  “那是三体星最高的雪山,高一万七千多米。

  “这整片地区的积雪,平均海拔都在万米上下,冰雪创造出了一个巨大的高原。”

  那座雪山并不孤单,在它的周围有不少山峰。

  他们静静地矗立在漫天的大雪当中,像是这片白色大地的守卫。

  姜宇能隐约看到黑暗中白茫茫的雪层地表,反射着微弱的星光,它是如此的单调,毫无生的气息。

  杨冬加快了飞行器的速度,在历经了无尽的黑暗后,姜宇终于又看到了天边的微光。

  他们已经游历了半个星球,再次经过“黎明带”的时候,这里的绿色是如此的养眼。

  永昼面没什么好看的,只有荒芜、炽热的大地。

  这里的地表几乎没有风,因为炎热是这里的主色调,只有在“黎明带”炎热和严寒之间的地方会有风存在。

  这一侧唯一的生机,就是偶尔会出现的考古队。

  杨冬介绍说,永昼面的考古队更加活跃,他们只要穿着跟宇航服差不多厚的隔热服就能工作。

  永夜面那边则不同,一场大雪或大风,可能就会将整个考古队掩埋。

  随着他们把天上的太阳甩在了身后,杨冬开启了飞行器的空天模式。

  飞行器持续升高,姜宇感到浑身越来越轻,周围的环境越来越黑,太阳越来越有质感。

  终于,飞行器穿越了大气层,在空旷的黑暗中飞行了一段时间,姜宇在目之所及处看到了一个圆型天体,它正迅速变大。

  杨冬介绍说:“那是三体星人的太空城,我们现在所乘坐的飞船只能进行地空飞行,想要去三体星人的‘远空舰队’,要在太空城换乘其它飞船。

  “这个游戏基本上符合所有的物理定律,不过在太空城和太空舰队的技术上,却有太多的暗箱操作。

  “显然地球上没有解决的技术,在游戏里只能用这样的方法解决。”

  姜宇心说:“这应该是三体星人怕把航天技术泄露给地球人,所以只给了对于太空文明的描述,却没有给任何技术。”

  太空城是圆型的,有山岳那么大,让姜宇立即想到了《星球大战》里的死星。

  只不过死星是星球的终结者,而这座太空城则是三体星人的希望。

  两个人并没有进入太空城的内部,杨冬说她也没进去过,那里禁止对任何人开放。

  杨冬一直以为是游戏的制作人员,根本就没有设计太空城的内部。

  因为这个游戏好像一直在无限接近现实,如果游戏人员能设计出符合现实情况的太空城,那么估计这个团队早就被各国的宇航局挖去了。

  知道些内情的姜宇却心说:这些三体星人真小气,连太空城的结构都不给看。

  他们在停机坪换乘了可以做远程航行的飞行器,从太空城起飞后,杨冬道:“先不要加快游戏的速度,你先说一说对三体星太空文明的看法。”

  姜宇笑道:“太空城这么大,应该能住不少人吧。”

  “还有呢?”

  “就算是星球上再次发生巨大的灾难,太空城的人也能得以保全,这增加了三体星人延续文明的筹码。”

  “还有呢?”

  姜宇一愣:“还有什么?”

  杨冬提示道:“你就没有考虑建造这座太空城的资源是哪里来的?”

  “当然是从地面上运来的。”姜宇笑道:“难道还是……”

  话刚说了一半,他好像有点明白杨冬的意思,但那个突然出现在脑海里的想法还不是很明确。

  杨冬道:“对,是从地面运来的!为了建造这座太空城,‘黎明带’的居民经历了十几世纪的高强度劳动,全民都投入到了航天工业的生产当中!

  “他们必须要在太空建一座大型的太空城,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在太空制造大型太空船!

  “现在‘黎明带’完全变成了三体星人航天事业的后勤,源源不断得提供食物和各类资源。

  “所有的三体星飞船都要在这里补给,但是它们依旧不敢飞得太远,因为漂流在星系的小行星没办法建立前进基地,他们的飞行半径一直非常有限!”

  姜宇终于明白了杨冬的意思:“三体星没有卫星,没有月球!”

  “对啊!”杨冬望着遥远的星空道:“月球就像是送到地球脚边的梯子,我们却迟迟不愿意踩上去。

  “而三体星人没有梯子,只能靠一蹦一蹦地使劲跳,才能离高处的希望更近一点。”

第50章 太空文明

  姜宇看着眼前深邃的宇宙,对于一个文明太空事业的发展,突然有了全新的理解。

  他脑海中大部分的物理学知识,都是从《时间简史》中得来的。

  这本科普读物虽然足够深刻,又发人深省,但大部分都是理论和哲学方面的知识。

  而航天事业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对尖端工业和科技的应用。

  姜宇听到杨冬对月球的描述,突然有一种从云端踏到地面的感觉。

  人类的上次登月,已经是半个多世纪之前了。

  这半个世纪以来,除了东方的航天事业在稳步地向前推进,人类在上个世纪迈出地球的那一步,又缩了回来。

  正如杨冬所说,就好像是有人给人类脚底下递了一把梯子,人类都不知道去踩。

  姜宇长舒了口气,没有继续抱怨,毕竟这个结果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不是简简单单人类的探索欲望减弱造成的。

  毕竟有探索欲的前提是,要先填饱肚子。

  杨冬道:“我们发展太空事业的条件,可谓是得天独厚啊。

  “只要在近地轨道建几座太空港就好了,完全可以把前进地基建到月球上去。

  “月球上有资源,有燃料,是一座天然地前进地基!”

  姜宇道:“这一天会到来的。”

  杨冬没有姜宇这么乐观,也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她指了指飞行器外面:“那就是三体星人运送冰块的小型飞船。”

  姜宇只看到一块巨大的冰体小行星,他估计这小行星得有上百公里长。

  绕到小行星的后方后,姜宇才看到在小行星后方正中以及后方上下左右,各停靠着一艘正方体型的小型飞船。

  跟小行星比起来,飞船的体积太小了,长宽高各自不过十几米,不仔细看的话根本看不到。

  杨冬解释说:“‘补冰飞船’在测算好小行星的轨道后,就会固定在小行星的后部,然后更改小行星的轨道。

  “在初始加速后,飞船的发动机就会熄灭,之后只要微调小行星的轨道就行了,用不了太多的燃料。

  “像这么大的小行星,要在近地轨道进行爆破,才能以更小的体积送入大气层。”

  她顿了顿又道:“我尝试过,这些飞船的内部我们也进不去,只能用通讯器跟NPC船员进行简单地沟通,大概了解它们的运行方式。”

  姜宇点了点头,再次觉得三体星人小气的同时,他明白了杨冬为什么说从宇宙运冰的成本更低。

  运冰的过程只有飞船本身的损耗,以及燃料和食物等物资,不知道三体星人给船员开不开工资,如果有的话,再加上工资。

  而如果是开采永夜面的冰雪的话,起码要建铁轨和机场、公路这类的设施。

  在寒冬一样的永夜面里建这些东西,想想都艰难。

  杨冬调快了游戏速度,转眼间两个人经过了三个月的太空航行,终于距离三体星人的“远空舰队”不远。

  杨冬介绍说:“这里有一片密集的小行星群,三体星人准备在这里建造新的前进基地。

  “还是吃了没有其它行星的亏,如果在这里有颗矮行星也好,他们在这里布置工业会从容许多。

  “而现在他们只能把所有的工业都放在太空里,采矿和锻造还好说,有些精细加工在太空中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在稳定的地基上。

  “相比而言从三体星往这里运送材料会更划算,不过我建议他们就地取材,不要把三体星的资源运送到这么远的距离。

  “他们问我为什么,我没有说,你知道为什么么?”

  姜宇点点头:“你是怕在不久的未来,三体文明再次毁灭,而他们却已经把大量的航天资源送到了太空深处。

  “以后的文明想要发展航天事业的话,一定会受到影响。”

  杨冬点点头:“可能是跟三体星人接触得多了,我也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竟然头一次有种一颗星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想法。”

  姜宇笑道:“这个想法到是没错,资源就是有限的呀。”

  “可是这个有限是相对而言,”杨冬解释道:“放到太阳系里来说,地球的资源有限。

  “对于在地球上的我们来说,虽然是有限,但基数太大了,我们一时半会儿也用不完。”

  她顿了顿又道:“而三体星就不同了,星系这么荒芜,只有它一颗行星。

首节 上一节 31/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末日:我的技能愈发变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