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精灵小镇大有问题

精灵小镇大有问题 第836节

即便到了深夜,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里依旧有学生在用功学习,用高校圈子里的话来说叫做“刷夜”。

返回宾客楼,李十三回忆着两本历史资料的大致内容。

举个活泼些的例子,拿电影的类型打比方。

祈香古国像是一部纪录片,没有花里胡哨的修饰,直接切入主题,平铺直叙告诉观众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国度。

内容大致是:地理位置、持续时间、起源、终结、全书完。

祈香国化研究则有那么点化宣传片,乃至旅游宣传片的味道,开篇先给读者描述令人心驰神往的古朴壮阔国度,然后告诉你:

啊那就是祈香国。

抒发完人情怀才开始写些祈香国的传统习俗、建筑学方面的造诣等。

先说纪录片风格的祈香古国。

书本开便是多次折叠过的世界古地图,完全展开比A4纸要大50些。

祈香国存在的一两千年前,大陆板块没有多少变化,地图整体形状和正常世界差不多,也就是深渊禁区还未出现前的凋零世界。

李十三对照正常世界地图,祈香国位置大概是14区位于大陆中央偏北,下方是第一禁区,跨过第一禁区到达2区。

当然,那么遥远的历史时期,不管是正常世界还是凋零世界,都还没有出现带编号的禁区说法。

人类为了抗击魔物抱团,往大路中央方向聚拢,减小古国与古国间的沟通距离,紧密协作,尽力将魔物赶到大陆边缘。

格局和现代恰恰相反,现在是大陆中央超大禁区,人类生存在外圈。

古代经济绝大多数来源于劳动密集产业,全世界人口往大陆中心聚集,那儿的古国想不繁荣都难。

祈香国算是其中之一,从原本多个零散的小国汇聚而来,直到被深渊禁区毁灭,完整存在的时间大概是前后五百年。

中间介绍几位皇帝更迭和经贸往来的内容大致略过,没啥参考价值,倒是可以肯定祈香国有着包含几位神明在内的信仰。

古时古国大多有自己的信仰,毕竟自然界中存在太多无法理解的事物,也没有所谓的科技进行解释,古人往往将其归于神怪之说。

祈香国之所以供奉有多位神明,学家推测和其产生原因相关。

几个古国合并为祈香国,必然带来一次化大融合。

相互间需要对不同来源的化表示尊重,磨合几百年自然而然融为一体,形成多位神明存在的信仰体系。

再后来,深渊禁区出现,大陆中心区域的几大帝国、小国蒙受灭顶之灾。

至于深层禁区怎么出现的,镇魔组和官方修行者部门这类专门研究魔物与修行的组织没有得出明确结果,化领域的考古学家更不可能找出答案。

李十三看完祈香古国,不由惊讶于人类之顽强。

千年以前没有深渊禁区、没有魔枭,大量古国存在于大陆中心位置。

深渊禁区从出现到扩张的过程没有史料记载,不知持续多久,反正不够所有古国人员撤离。

这意味着深渊一口气吞噬了全世界占比最大、最核心的人类群落,大量明和财富毁灭,修行者损失惨重。

随后是喷发的魔素黑雾,魔枭出现。

古人居然在如此具有毁灭性的灾难中存活下来,并且持续与魔物抗衡、不断变强。

要知道深渊禁区出现之前,魔物是被赶到大陆外围圈的。

深渊禁区爆发,大陆中心位置暂时不能呆,外边又是历史上赶出去的魔物,缺乏坚固堡垒的前提下,人类想要生存下来何其艰难。

古人就是顶住了,一直周旋千余年,直到科技与修行水准两开花的现代,人类有能力建起厚实的禁区围墙。

虽然不足以完全阻止禁区持续向外吞噬,但总归从流离失所的绝境中站稳脚步,喘息着,尝试把生存空间反推回来。

回顾完祈香古国,李十三再次郁闷来凋零世界之前没有仔细搞一份正常世界的地图。

要那种包括九大宗派所在位置的深层次地图,否则就能知道哪些宗派处在遭殃的中心位置。

其实没啥好郁闷的,谁能想到解决八荒宗、三煞宗后,回去开个农场的半路上穿越到凋零世界。

以雪拉比当时的伤势,不可能让它先等等,等咱做好一切准备再走。

对照凋零世界的世界地图,位于大陆西北方边边角角的八荒宗可能没事,大陆东南角的六花宗也很安全。

五色宗不好说,三煞宗肯定遭殃。

前几个月深入禁区,李十三飞过的路程中,三煞宗那位置可以算中层禁区靠近深层禁区的阶段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雪女背影

《祈香古国》把时间轴上的宏观历史讲得很清楚了,《祈香国文化研究》补齐的是人文类细节。

诗词和风俗什么的直接跳过,李十三留意的是信仰一块。

祈香国信仰六位神明,由于长期无人问津,正统名称全遗失了。

(建议六神结一下广告费。)

很正常,历史断代是个问题,还有个问题在于供六位神明没有守住祈香国,后人当然不供了。

古代物资匮乏,杀牛宰羊祭祀老半天人类差点灭亡,还不如自己吃了补补身体,努力修行。

《祈香国文化研究》中有六位无名祈香国神祇的画像,由考古学家根据祈香国流出的文物残余彩绘、文字描述修复。

书中有备注,史学家们尽可能打磨过神祇形象,极力做到还原,但资料缺失太多,还原度不可能完美契合原貌。

李十三当时想着,如果深层禁区内圈的古城废墟大石像是祈香国神祇之一,应该能在《祈香国文化研究》找到差不多的形象。

‘钝天骸’和一位神祇对得上号;

‘乱兵甲’、‘祭千眼’、‘纵傀羽’如果也对上…

想想让人不寒而栗。

当然,猜想归猜想,真有这规律,顶尖学者早发现了。

说回书里的图案,李十三确实找到了左手长柄锤,右手盾牌的盔甲将军造型。

差别在于废墟里拼接的锤子,锤头是圆的,圆滚滚,而专家修复出的将帅手中,锤子是常见的圆柱体锤头。

如果说锤子的偏差比较小,盾牌可就差得离谱了。

石像左手是圆盾斯巴达那种,不知道斯巴达的就参考铁锅锅盖;

《祈香国文化研究》修复出来的盾牌是大面长方盾,抓手里能从胸口挡到小腿。

除开武器和盾牌偏差,资料中的神祇形象和石像大同小异,铠甲类似、头盔类似,孔武有力的方正面庞,同样飘逸的披风。

不过书上的复原图给了盔甲香槟色调,披风也是;古城废墟的石像当然没有特殊染色,就是石灰色。

硬要说他像魔枭‘钝天骸’,忒勉强了。

‘钝天骸’更像是长着四条人类手臂的霸王龙,调整骨架让腰板挺直,再把头骨换成近似猿猴等灵长类头骨。

真要说关联性也就一手骨锤、一手骨盾的特点,真的太勉强了,在连连看里把‘钝天骸’和石像连线,肯定不会消除的。

祈香国和魔枭的关联性得参考别的神祇。

于是李十三看了所有的神祇,没一个能和‘祭千眼’、‘纵傀羽’、‘乱兵甲’对上号的。

神祇都是人形,和魔枭造型的大黑乌鸦、紫葡萄串差太远了。

看到最后一位神祇,李十三的否定态度动摇了。

史学家修复的图片上赫然是风雪中身穿浴衣的窈窕女子,背对读者收起手里玫红色的油纸伞,披肩散发微微摆动,如同立于和煦春风中。

雪中神祇只有一张背影修复图,背后补充文字说明这位神祇可参考的文物形象太少,不排除有误判可能。

尤其是史学家觉得她气场太弱…

看看其他神祇,持盾锤的以外,有披着黑色大长袍像是巫师的角色、有穿着带刺铠甲手持两柄刀剑的勇士等等。

雪女看上去是真的文弱,就留个背影,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当时的难民画像,或者守候丈夫归来的妻子。

史学家已经尽力了,毕竟不可能要求他们亲自前往深渊禁区。

哪怕真的带上大量好手抵达,区更为广阔的范围内能不能遇上魔枭都不好说,更别提针对性的遇上某一个。

李十三倒是真的遇到了,古城遗迹和祈香国存在关联。

手持盾锤的石像和祈香国神祇存在差别,其他部位相似度很高,可能是同一尊神祇雕像的不同款式,就像oba游戏英雄的各种皮肤。

雪女和祈香国多半也有关联。

至于雪女是不是魔枭、祈香国石像和‘钝天骸’是否存在差别可就不好说了。

隔天,李十三起了个大早,在学生食堂吃饱后直奔图书馆。

要是当年高考有这努力劲,八成用不着复试,直接摸到玉渊大学的投档线。

回到昨天看书的三楼,从书架之间往前走,角落书墙那两本熟悉的《祈香国文化研究》、《祈香古国》还在老位置上。

这书确实没人看。

李十三正要迈步靠近书架,伸手取《祈香国文化研究》重新复习一遍,转角处另外一位读者近水楼台,以仅仅快出半个手掌的领先优势摸到书籍。

双方愣住,都没想到这种图书馆只留单本的冷门书还有人看。

李十三面前是个戴半框眼镜、留传统直发的文静少女,气质清秀通透。

电视剧中常有类似个桥段,互不相识的少年少女在图书馆、书店看中相同的书籍,凑巧差不多伸手去取。

大手和小手碰到或是差点碰到然后是四目相对,再到后来发展出一大段风月。

李十三看电视的时候觉得没毛病,顶多是因为电视剧的演绎手法夸张了,现实中哪有那么凑巧,同龄男女又是帅哥美女,又看上了同一本书。

而且电视剧里的书本往往是啥文艺作品,名字得透露出淡淡的忧伤,《被马桶冲走的月亮》、《左手三文鱼,右手金枪鱼》之类。

问题是现实中真碰上电视剧桥段,李十三心中那叫一个气呀。

对方是女生,拿书的进度确实稍快一些,理当让给人家。

完全不觉得这是缘分,反而觉得这叫倒霉,偌大的图书馆这种冷门书籍,偏偏在今天、今天一大早有人抢先一步。

李十三根本不觉得眼前的妹子多好看,反而想一巴掌把她拍到窗户外面去。

但肯定不能硬抢,只能让步。

“你先来的,你先看吧。”

“谢谢。”

女生的回复非常简短,显得有些内向,拿起《祈香国文化研究》在附近书桌坐好。

首节 上一节 836/11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全球迈入神话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