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精灵小镇大有问题

精灵小镇大有问题 第476节

还好不是隔壁厕所,否则真没法去捡。

走到对应地点,点击游戏界面的寻宝器,获得:果汁牛奶!

“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露天市场料理摊也卖饮料,包括果汁牛奶,效果是恢复70点HP。

要说果汁牛奶,其实挺实用的。

好伤药恢复50生命值,高级伤药恢复200生命值,跨越的幅度太大,精灵在一百多生命值时吃好伤药加不满,吃高级的浪费。

这时候,果汁牛奶就是个很好的中间药品,价格也合理。

问题是厕所门口捡到的,总觉得不那么想喝。

“算了,给天然鸟喝吧。”

天然鸟:???

因为有随风球交换场地,李十三不怕路上堵车错过航班,掐的时间很紧,抵达机场恰好开始安检。

进入对应的候机室,寻宝器再次找到了个釜炎仙贝,用于消除异常状态。

其实李十三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航站楼这么容易捡到东西,而且大多是吃的。

顾封拿下牵丝阁,李十三上上下下扫完一遍,道具密集度甚至比不上曾经走过的航站楼。

质量更是差得远,航站楼能捡到金属膜,牵丝阁里寥寥几个普通药品。

“可惜没机会扫描五色宗”

飞机升起、降落。

好久不见,虹海市。

给个道馆馆主!

李十三点开游戏界面,莫得馆主,倒是泉美一直走来走去,预示着海洋团即将出发。

“算啦,没有就没有吧,来来回回虹海市这么多次,出两次馆主很了不起了。”

打开手机地图,何归鸿给了个坐标,他的父母住在虹海市市区外的山里的小村庄。

穿越到当前世界? 村庄级别的小聚居地真的罕见,不算何归鸿说的这个? 李十三只接触过10区番央市的土著村庄。

魔物产生的客观威胁使得城市结界外的区域不太安全,连接城市的主要公路、铁路都有管道状结界全程覆盖? 古代应该称之为“官道”。

不确定的危险存在? 近代人类发展史就是小聚落不断消亡,城市向外扩张、大结界笼罩的趋势。

乡村,真的罕见。

从路边超市买了个可以使用聊天软件的高规格老人机,顺手拍照发给何归鸿。

很快收到何归鸿的联络。

“李十三,你现在过去吗?”

“对? 在路上了。”

李十三舒舒服服坐在自行车上,一手拿着烤串? 一手拿着手机? 时速七八十公里轻松驾驭? 和以前必须趴着保持蹲坑姿势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

“谢谢。”何归鸿再次表示谢意,“我爸妈绝对会送一大堆蔬菜给你? 你先接下来? 不然他们会推来推去好一阵子,还会打电话让我捎菜给你。”

“哈?这么可怕。”

画面感极强的描述让李十三想到穿越前回乡下老家,田里的菜根本吃不完? 喂鸡鸭猪依旧用不完? 每次车里都被长辈塞得满满当当

不知道的还以为咱是去乡下收土货的。

“总之你先收着? 随便怎么处理,反正他们留着大部分也得烂在地里。”

“太真实了”

何归鸿再次诚恳道谢,挂断电话。

自行车驶离城区,速度进一步提升,进山道没有所谓的限速问题,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想开多快都行。

“难怪这地方没啥发展,路实在太难开了”

狭窄的山路盘着山体,急弯相当多,普通车辆在山道上开40公里每小时差不多了。

李十三可不一样直接骑着自行车冲出悬崖。

“太慢了,晃晃悠悠盘山进村实在太慢了”

自行车冲出悬崖,李十三甩出破旧钓竿勾住岩体缓冲,从容落在树顶上。

随风球不考虑地形,直线飞过前一座山头。

交换场地!

穿过两座山,后续长段缓坡下是七八十户人家组成的小山村,规模比预想中大些。

隔着老远能看见小卖部和简易的集市,边上的水田里的水稻被饱满的果粒压弯了腰。

牛梁村,周围山体像牛的脊梁而得名,很难想象何归鸿出身这种小山村。

若非归燕居士偶然经过,发现他惊人的根骨,何归鸿这时候应该在田里插秧甚至已经当爹了。

“呃,村子北边,红色砖瓦房,院子里有口石块磊的井、外边有散养的土鸭”

牛梁村不存在XX街道XX户布局,李十三只能根据何归鸿给的方向和建筑特征寻找。

村里少有外人来往,穿着打扮偏朴素,每走一小段路,李十三都觉得有大量目光在身后扫视。

牛梁村的情况非常典型,老人占五成以上,孩童占三成,只有两成不到的青壮年呆在村子里。

找到村北的屋子,三层楼带个庭院,别说两位老人家住了,放城市里相当于四室一厅面积的三层洋楼外加院子,住个四世同堂绰绰有余。

嘎、嘎嘎嘎、嘎嘎。

院子外边的土鸭不怕人,也不会走远,就在院内院外叫来叫去。

李十三冲着院门往里头喊叔叔阿姨,好半天没人回应。

路过的邻居说这家人下地除草,田地离家不远,午饭时会回来。

“我的天呐,这温度,除草?”

8月阳光毒得很,李十三之所以活蹦乱跳,全靠热带龙附身激活叶绿素救命,普通人可没这手法。

站屋檐下等了一会儿,中午11点过半,远处两位村民挑着担子牵着牛走来

第六百六十二章 升级钓竿

感谢书友们给我指出的错别字和打错的语句,能改的我基本都有改,有时候手机码字和语音码字错误率高,发出来前自审一遍也有漏网之鱼。

牵牛的阿姨走在前面,挑扁担的大叔跟随在后。

“嗨哟,哪来我娃子呀?”

“还以为我儿回来了”

浓重的、不知道算啥的口音让李十三差点没听出这是6区语言,甚至准备打开即时通讯器。

“叔叔阿姨,我是何归鸿的大学同学。”

只能这样介绍了,蹭个虹海大学的热度。

“啊,小同学,干嘛在外头晒着,快进去。”

农家没那么多讲究,若是来了熟客,主人家不在,客人能直接进厅室坐着等。

李十三自认算不上熟客,还是礼貌些。

“阿姨,何归鸿那小子咳咳,何归鸿他有事在外头耽搁着,买了个手机托我带回来。”

“哎哟,傻孩子,乱花钱,过一阵子电话说不定就好了。”

大叔抽着旱烟,指了指角落老旧的电话。

李十三穿越过来后就没见过这么古早的座机款式,非常经典的梯形设计,电话听筒和主机用螺旋形的线条连接,背后插着外皮斑驳的电话线。

两位长辈的思维和李十三的乡下亲戚很像,电器坏了,拍几下或者放一段时间,总觉得东西会自我恢复。

实际上

李十三拿起固定电话,底盘塑料完全脆了,里头的线路板和零件朝外耷拉着,电话线似乎也有破损断裂部位。

在牛梁村里头,想找人修复整条线路难度不小,直接买个老人机确实省心。

李十三查看座机的功夫,两位长辈已经把大柴锅闷烧的米粉端上的桌。

“小同学,你来也不提前说一声,多等等,阿姨去杀只鸭。”

“不用不用!我前些天吃的东西很油腻,这样刚好。”

其实桌上摆的菜品半点不简陋,有大块的红烧五花、有河鲜,稻谷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或者和邻居交换的,相当健康。

“叔叔阿姨,那个电话不能用了,我教你们用手机。”

花了一顿饭的功夫,李十三大致讲完老人机的功能。

老人机设计的用户指向性明确,讲究一个声音响、按键大、字体又粗又大,通俗易懂。

两位长辈年龄不算大,五十多岁,又认识字,接受能力说得过去。

饭还没吃完? 他们已经能自己尝试着拨打存在通信录里的何归鸿的电话号码。

全过程比李十三想象中简单,电话也顺利接通。

“鸭儿哟,我是你爹!”

大叔对着手机说出这么句话? 李十三被碗里的肉汤呛得咳了好半天? 得亏知道前因后果,大街上要是这么喊? 怕不是得给人揍死。

手机里头隐隐约约传出何归鸿回应的声音,对话正常进行。

李十三一边吃饭? 一边听着两位长辈? 一口一个“鸭儿”? 讲得激动不已。

直到这顿饭吃完? 他们才从激动的情绪中恢复平静,嘴上说着舍不得花钱? 其实失去跟孩子的联系途经? 还是很紧张的。

“小同学,太感谢你了,鸭儿能认识你这么好的朋友,真是生命里的大福份。”

“等一下,鸭儿是”

李十三听电话的时候一直以为“鸭儿”是牛梁村这边口头禅? 或者对孩子的统称,就像有些地方称小孩“囡囡”之类的。

首节 上一节 476/11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全球迈入神话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