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足坛少侠

足坛少侠 第431节

球员们牵着球童走入场内列队,双方国歌相继奏响。

握手致意,拍照,猜硬币选边。

里皮在这场比赛中,排出了4-3-3阵型。

蒿俊民、叶天、吴夕镇守中场,余飞担当左后卫,郑知因伤缺阵。

中国队和塞尔维亚队历史上并没有交手纪录,目前的IFFA排名上,两者也相差无几,想必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

斯里兰卡主裁吹响比赛开始的哨音。

中国队开球,武三石把球向后踢。

在亚洲区预选赛上,中国队逐渐形成了以叶天为中心的踢法,在比赛中,其他人把球交给叶天,然后等待指挥就完事。

这样的战术打法,和以前佩兰时期后卫倒脚之后长传找锋线的思路相比,控球率和成功率都提高了,但对手也更容易进行防守了。

毕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冻结叶天,就冻结了中国队的进攻。

而且,在其他球员和叶天之间的默契并不强的情况之下,效率并不高,叶天也踢得累。

显然,这种踢法到了世界杯赛场上,肯定是走不远的。

后来,随着余飞的加入和武三石的进步,中国队转而让叶天开始踢自由人,并开发出中后场斜吊左边路传中的战术套路。

这样一来,叶天在场上负责指挥,其他人并不仅仅是简单跟随配合,减轻了叶天的体能消耗和负担,也调动了其他球员。

而且,在没有叶天的时候,他们也已经能够使用这个基础套路进行配合。

这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然而,这个战术套路相对比较固定,只要对手下狠心防备余飞无球突击,就可以出线有效防守。而且,作为左后卫的余飞,无球突击到前场,也不能过于频繁。

中国队的武器库需要更多的储备。

里皮的思路,和叶天他们的讨论不谋而合。

他所想的是通过保险的中后场传递,寻找机会直塞边路形成突破内切或传中。

叶天他们讨论的是小组传递突击,推进到30米区域,随后多人冲击禁区。

里皮绕过了中国队的中场不利用直塞边路来绕过中场,叶天则忽视了中国队终结不行而去打成功率。

两相结合,就成了小组传递,直塞边路内切或传中。

在热身赛之前的训练之中,所有人都在练习这个套路。

所以,开球之后,前插的只有高林一人,武三石留在了中线上,而在远端,于达宝也只是慢慢向前溜达。

高林是去做战术压制对手的防线的,武三石是要和中场进行传递的,于达宝是在远端保持球场宽度的。

而中场负责传递渗透的,是叶天、蒿俊民、吴夕和边路的两个后卫,余飞和李学朋。

对于短传渗透,塞尔维亚并不陌生,毕竟欧洲足坛,各种风格都有。

5分钟之内,他们就明白了,中国队的这个短传渗透,威力很大。

第一分钟,中国队策动了第一次进攻。

叶天传左边吴夕,然后向前跑了两步,甩开对方22号利亚伊奇的盯防,然后接到蒿俊民的回传球之后立刻出球给吴夕。

吴夕停球稍慢一拍,被对方逼抢时把球给了左侧接应的余飞,后者再把球给回已经跑到新的空位的叶天。

叶天再次一脚出球给前方的武三石。

武三石停球,再传给蒿俊民。

蒿俊民一脚出球再回到叶天这边。

在整个过程之中,塞尔维亚队虽然逼抢凶狠,但他们没能碰到足球,只是在有些时候能够迟滞一下足球的运转速度。

但当球一到叶天的脚下,速度立刻又重新提升,而且,这种提升还没有增加他们的失误率。

这就很可怕了。

塞尔维亚球员心中在感慨曼联大腿的强悍同时,也加强了对这位的无球跑的阻碍。

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位中国队的22号,看起来似乎并不很强壮的身体里有着巨大的能量。

科斯蒂奇完全无法对他进行有效看防!

正是他甩开科斯蒂奇之后,迎着中国队11号的传球,搓了一脚弧线到禁区,让中国队产生了第一脚射门。

中国队7号武三石,胸部停球之后,不等球落地,直接凌空打门。

球飞出弧线,飞跃出击的门将头顶,砸在了横梁上弹出底线!

塞尔维亚队逃过一劫!

半分钟后,中国队在中圈断球,直接打了一次快速反击,叶天半高球传高林做支点,摆渡中路蒿俊民高速插上的一次远射打门。

打的有点偏。

但这次进攻配合打出来了。

塞尔维亚队缓了缓,在后场控了一段时间的球,推进到前场,失误。

随后,中国队又开始了他们的快速传递。

这一次,比上一次的传递更流畅了。

而且,几人之间的距离也开始拉开,这扩大了有球侧的强区域,萨尔维亚防守球员开始难以招架。

当弱侧球员过来支援的时候,得球的叶天突然一个横向转移,在弱侧的于达宝完全处于完全的空位之中,接球奔跑像头欢快的小鹿。

下底,稍内切,拉出一个中卫,然后做倒三角传球。

后排插上的蒿俊民,这次没有让大家失望!

一脚怒射!

于是,开场5分钟,中队3次射门,打正1球,得分:1。

梦幻的开局!

但所有国家队成员都知道,这个进球,宣告着中国队新战术试验成功,攻击武器库中,再添利器!

虽然,在这个新武器库中,叶天的作用依旧不可磨灭,毕竟才5分钟,他就已经触球12次,传了两个威胁球,策划了三次进攻,但这些任务,大家熟悉起来之后,可以慢慢的帮他承担一部分。

对吧?

457 中国队的防守

叶天在场上,任务很多。

控球,调度,选择最合适的进攻路线,推进,最后一传,以及必要的时候做终结……这些都是进攻时的任务。

在曼联,他就是一肩挑两担。

叶天到底是防守型球员还是进攻型球员,很难定调。

尤其是上一场在斯坦福桥时,上半场穆里尼奥减轻了他防守上的压力,却让曼联的进攻也受到了影响,但如果说叶天是防守型球员,那么在他去防守位置上指挥的时候,他又能贡献出一传一射就很难解释了。

所以在国家队,他也必然是一肩挑两担,进攻防守两手抓。

塞尔维亚的进攻大多通过地面进行,和中国队不同,在进攻的时候,他们并不让球在中场停留太多时间,只要到了中场,他们就是向前推进。

要么直塞前锋,要么分边再直塞。

总之就是要打中国队中后卫的身后,打张凡林“张莫斯”的身后。

叶天、吴夕和蒿俊民组成的中场,加上于达宝和武三石回撤组成中国队第一道防守屏障,叶天位置稍靠后,基本上,防守时,中国队呈现4-1-4-1站位。

这个站位大家都不陌生,在以前的训练和比赛中都出线过。

前后两排统一行动,压迫对手的活动空间,中间那个1做横向移动,继续压迫对手持球空间。

当然,作为中间这个1,叶天还会适时的向前向后,自由度较大。

这种统一行动,能保证在对方进攻时,有球侧有至少5人在盯防压迫,还有2人在协防拦截。

理论上,在转换时也能做到极致的统一,这种防守应该是滴水不漏的。

当然,这种滴水不漏,在理论上做得到,实际上会因为各种因素而无法达成。

即便是英超霸主之一曼联,也因为连续在攻防转换之中切换,而被对手抓到破绽而失球。

更不用提没有每天一起训练的国家队了。

所以,配合失误多多少少会出现,就看队友们如何弥补吧。

第10分钟,塞尔维亚的反击,科斯蒂奇左路传中,中路塔蒂奇包抄推门,但打偏了。

这是右边后卫李学朋的一次防守失位,让对手轻松起球,随后,中路的张林凡没能防住对手的冲击,让对方起速并占据了有利位置。

这个进球敲响了中国队防守警钟。

而后,果然,对手的进攻也抓着这两个点猛打!

他们在中场刻意的绕过叶天,但最后总是来到他们的左边路,打李学朋身后。

而中路这边,不仅仅是塔蒂奇,其他球员也都来轮番冲击张林凡,他们试图以此来击溃对手的心里防线。

于是,叶天后撤了。

在防守的时候,他来到了门将和中卫的身前,做起了清道夫。

在曼联,叶天位置后移问题不大,他们有很多优秀的球员也能策划进攻。而且,叶天在后场走长传,他们的前场也有高点做支点或者直接起速去接长传突破对方防线。

在国家队,高点的支点能力,高林还是向吉拉迪诺学的,而且还没学到家,速度方面,全队速度最快的两个人,余飞和叶天,都在后场。

所以,叶天位置后移之后,导致中国队的进攻速度开始变缓,毕竟策划进攻的人后移了。

当进攻不力的时候,塞尔维亚球员有充裕的时间回去扎篱笆了。

里皮在场边摇头叹气。

也不知道郑知能给中国队的后防提供多少助力。

但在世界杯上,也无法依靠郑知一人来完成防守的重任,毕竟年龄在这里,而且,水平上,虽然在国内是顶尖的,但到了世界杯赛场,也就二三流了。

场上,后顾之忧略减的塞尔维亚队开始和中国队踢得有来有回。

在第20分钟,科斯蒂奇禁区左侧再传中,塔蒂奇第一脚打门,被张林凡封堵,但他接着拿到第二脚射门机会。

这一次,打在叶天身上弹出禁区。

首节 上一节 431/5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师请闭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