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辛亥大军阀

辛亥大军阀 第732节

  随着苏军和联军快速逼近德国本土,英美两国也是着急了,他们在意大利北部那边突破不了德军的防御,就算勉强突破了也无法短时间内进入德国本土,所以为了争夺战后欧洲的利益,他们不得不提前发动对法国的登陆行动,以确保提前进入德国本土。

  而且现在已经是七月份,再过几个月就是冬天,而冬天里就更不适合登陆行动了,至于等到明年春天,那黄瓜菜都凉了,中国和苏俄估计连都渣都不会给美国剩下。

  所以尽管时间紧迫,准备也不算充分,但是英美两国依旧是在七月初发动了对法国西部海岸的大规模登陆。

  七月三号,无数英美战舰云集英吉利海峡,天空中飞舞着无数的飞机,而登陆舰们则是搭载着无数的士兵和坦克登上了诺曼底的沙滩。

  与此同时,英美两国也是派遣了数量众多的伞兵对诺曼底后方地区进行空降作战,抢占交通要点,阻击德军援军部队的抵达。

  这一次登陆行动,是一次规模比中国对日本发动的唐津登陆更为庞大的登陆行动,当初中国对日本发动的唐津登陆时,首批登陆的只有两个陆战师,等他们攻占了唐津市后,第三集团军的主力部队才陆续登岸。然而英美联军的登陆,第一批登陆的士兵就超过了十万人,而且短期内还将会把数十万部队从英国运输到诺曼底。

  但从行动规模来说,已经是超过了唐津登陆。

  不过英美联军的诺曼底登陆里,除了大规模采用伞兵外,在登陆行动中却是极大的学习了中国对日本的多次登陆行动的战术。毕竟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国实际上还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登陆行动,但是中国却是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登陆行动,分别是菲律宾登陆、琉球登陆、唐津登陆。中国虽然不可能把相关的登陆经验直接说给美国人听,但是美国人又不傻,那些军事间谍们又不都是傻蛋,多方打听总是能够打听出来的,比如中国在登陆行动中大规模运用了坦克登陆舰,比如中国在登陆中首批登陆的海军陆战队虽然表面上说是步兵部队,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机械化部队,并配属了大量的两栖坦克等。

  因此这年头,中国和美国进行的数场大规模登陆作战中,实际都是相互学习,中国的登陆行动一开始大量借鉴了美军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时的登陆细节,而反过来美国的诺曼底登陆行动又是大量借鉴了中国的唐津登陆等行动。

  当然这双方之所以能够相互学习,也和双方的军队机械化程度相关有关,这换了其他国家来,还真学不了。比如说让德国或者苏俄来,他们能够派遣众多航空母舰担任登陆战区的制空任务吗?能够派遣众多搭载大口径舰炮的战舰提供火力支援吗?他们的登陆部队能够第一时间内就用坦克登陆舰把数以百计的坦克运输上岸吗?

  不可能的事情!

  只有两支实力相当的军队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相互学习的。

  盟军经过了多日苦战后,终于是在诺曼底滩头站稳了脚跟,而由于前期准备不算太过充分,加上德国的抵抗力度非常大,在诺曼底地区部署了重兵用于反登陆作战,导致盟军的登陆行动遭到了极大损失。甚至出现了好几个师都被彻底打残的事情。

  这里头也有着陈敬云的一丝小小的影响,作为后来人自然知道大名鼎鼎的诺曼底登陆,细节不知道,但是知道一个地点就足够了。为了给德国的反战军方高层更多的军事政变准备时间,陈敬云好心地提醒德国人,盟军的登陆地点极有可能是诺曼底,而不是德国人一直认为的加莱地区。

  如此也就导致了德国国防军在诺曼底地区提前部署了大量反登陆部队,尽管以德军的残兵力量依旧无法抵抗住盟军的登陆行动,但是依旧给盟军造成了重大杀伤。

  德国人可不是日本,中国登陆日本的时候,日本人实力低下,基本上是放弃了滩头抵抗的措施,而是把主力都集中在登陆后的作战里,利用复杂的底薪来抵挡。而德国人却是在滩头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加上德军的火力也不是日本所能够比较的,以至于诺曼底的沙滩上,几乎铺满了盟军的尸体。

  首批参与登陆的部分几乎都是遭到了重创,以至于盟军拿下了诺曼底滩头后也是没有力量急速向前推进,只能是巩固滩头,等待援军的抵达。

  “如今盟军已经登陆了法国,留给德国人的时间不多了,军情处那边的情况如何,什么时候才能够完成准备!”陈敬云看着手中的战报,然后问着身边的军情处处长赵子津中将。

  赵子津道:“现在相关准备已经是完成得差不多了,就等德国那边的最后联络了!”

  军情处在德国准备发动的军事政变可不仅仅是刺杀希特勒那么简单,而是想要让德国国防军的高层将领全面掌控德国最高权力,也就是说不仅仅要第一时间内刺杀希特勒,同时也得同一时间内除掉纳粹党,而且为了德国不至于在政变后出现全面崩溃,必须拉拢大多数的军方高层,以军方的强有力手段稳住德国国内的政局。

  “时间不多了,你们要加快行动!可不能让盟军攻入了德国本土后才发动,那样的话对我们而言局势就很不妙了!”陈敬云如此说着。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中国就必须改变原定计划,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攻入德国本土,甚至进入柏林。

  为了防止军情处的计划出现变故,陈敬云觉得有必要做后手准备。

第一〇一二章 第十集团军

  见过了赵子津后,陈敬云又是见了陈仪,原本这种情况下和沈纲商讨才是最好的,毕竟在军事方面,陈敬云还是最为信任沈纲,不过沈纲几天前前往日本视察驻日部队,短时间内无法回国。沈纲去日本的任务还是比较重的,随着中美的直接和潜在冲突越来越严重,中国在打造太平洋绝对防御圈的时候,日本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中国的计划中,日本是中国对抗美国的最前沿防线。

  占领了日本后,中国往日本派遣了大量部队,不但有陆军,还有海军和空军部队,这几乎就是要把日本当成了一个堡垒要塞来经营。这都需要中国军方做大量的工作,沈纲去视察就是为了这事情。

  叫来了陈仪后,陈敬云和陈仪商讨了欧洲局势不久,陈仪就是道:“按照如今情况来看,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一旦德国国防军无法掌控局势,盟军攻占法国以及苏俄彻底攻占波兰后,我们就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北上,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同时,迅速向德国本土挺进,直插德国首都柏林抵达波罗的海。”

  “按照这种战术安排来看,加上还要防备苏军和盟军,所以我们在欧洲方面的部队还是严重不足的,我的意见是,再派遣至少十个师的部队进入,甚至是更多,如果有可能,最好是在组建一个集团军。如此我军在欧洲方向就能够拥有两个集团军的兵力,一个集团军负责一个方向。如此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我国在德国地区的利益。”

  陈敬云对于军事战略方面,向来是果断的!

  当天就是下定了决心,从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抽调了十二个师的兵力,准备进入欧洲地区,而中亚和西伯利亚方向的兵力空缺,则是从国内东部地区抽调补充。

  如今中国的一百多个师里头,算上已经派遣以及预计派遣到欧洲的兵力,已经是达到了三十个师的兵力。其他的诸多兵力则是分散部署在其他地区。

  至于从国内东部地区抽调兵力后,是否会对太平洋战区造成兵力空缺这一点,陈敬云并不担心,因为太平洋防御圈,核心是在于空军和海军那边,陆军的重要性实际上并不大。如果说未来中美在太平洋爆炸战争,连中国的海空军都被美国人击败的时候,只靠陆军被动防御也是无济于事。

  而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认为,只要中国的海空军不败,那么太平洋方向就是能够保证绝对的安全,因此陆军也可以放心的抽调部队到欧洲参战。

  这增援的兵力加上在土耳其休整的几个师,组建了第十集团军。并预计奔赴巴尔干半岛地区作战,归属联军欧洲远征军指挥。对于第十集团军的司令以及参谋长人选,陈敬云比较慎重,经过了一番谨慎选择后,最后挑选了郭成东上将这个老将担任集团军司令。至于参谋长的人选,则是经过陈仪等几人的推荐后,选择了陆军新秀将领,并对欧洲地区作战有些极深研究的胡泽云中将。

  郭成东上将乃是中国陆军当中的老将了,内战时期就已经是少将师长了,在三十年代后期就是被晋升为上将,并且其他长期驻扎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机械化部队指挥经验,去年中日战争期间担任第五集团军司令一职。如今是被抽调到新组建的第十集团军担任司令。

  而胡泽云的话,这个人也算是陆军这数年来比较出色的将领了,1939年至1940年苏芬战役期间,他担任中国军事代表团的团长,前往芬兰帮助芬兰抵抗苏俄,可以说是中国在这十多年来仅有的一位拥有对苏大规模实战经验的高级将领了。

  由于第十集团军未来是准备应道西线的苏军的,所以抽调的指挥官都是拥有丰富对苏作战经验的将领,郭成东是、胡泽云也是。

  而且几个军长职位,大多数也都是有着对苏作战背景的人。

  第十集团军组建的相当低调,甚至都没有对外界进行正式公布,不像当初第九集团军组建的时候那样闹的全世界都知道。

  第十集团军刚组建呢,被临时任命的诸多高级将领就是连夜乘坐专机奔赴土耳其,而所辖的部队中,大部分都已经是紧急登上了军列,正在从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紧急奔赴土耳其。在这些部队到来之前,第十集团军所辖的只有陆军在土耳其休整的第四装甲军。

  第四装甲军原本是归属第九集团军,在希腊战役期间充当主力,攻克了希腊后,第四装甲军也就是进行了休整,在希腊短暂休整了一段时间后,就是回到了土耳其继续休整以补充兵员和装备。

  如今第十集团军成立后,也就是把第四装甲军归属到第十集团军管辖。

  在这里,得说一说中国的军制,首先中国的诸多军级、集团军指挥机构中,所辖部队实际上会经常发生变化,集团军更是如此,基本上所辖的部队都是变来变去,会根据不同情况管辖不同的部队。至于军级,则是分成了传统步兵军和装甲军,传统的步兵军相当稳定一些,基本所辖的三个主力师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但是装甲军却是没有稳定的编制,所辖的部队会经常调整。

  用详细的话说,中国的装甲军实际上更像是机械化集群部队,具备独自承担一个战线的作战任务,并能够担任快速突进任务,所辖部队都是装甲师或者机械化步兵师,从两个师到三个师甚至四个师不等,而所属的辅助部队也比较多,从重型机械化舟桥团、工程团、运输团到自行炮兵旅,多个自行防空营、特战营等都有。所以中国的一个装甲军在兵力上通常都比较多,少则七八万人,多则十多万人。就比如希腊战役期间的第四装甲军,不但有三个强悍的主力机械化师,另外还有一整个自行化炮兵旅,一个特战营、一个自行化防空团、一个重型舟桥团、一个重型工程团以及高达三个运输团等诸多辅助部队,乃是当时第九集团军的绝对主力。不过第四装甲军攻克希腊后进行休整,大量辅助部队被抽调,就连主力师也被抽调了一个加入第十六装甲军的序列。

  如今的第四装甲军只有第二装甲师、第六十七步兵师,至于附属部队则是非常少,如今总兵力只有四万余人而已,和几个月前的超过十万总兵力的庞大规模相比完全不同。

  而实际上这种编制也是没有战斗任务的装甲军的通常情况,没有战斗任务的时候,装甲军是不会编入太多辅助部队,一般只辖有几个主来师。但是一旦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就会临时编入各种辅助部队,比如上述说的自行化炮兵旅或团,自行化防空团或营,更少不了重型舟桥团、运输团等等机械化部队快速突进必备的辅助部队。也就是说,装甲军中只有两到三个机械化师才是正式编制,其他的附属部队大多是临时编制。

  如此也就造成了中国陆军的军制和其他国家是有着极大不同的,大家虽然都有着集团军、军这种称呼,但实际上各国中的集团军和中国的军以及集团军不是一码事,而中国陆军里头装甲军和传统步兵军也是两回事。

  第四装甲军归属第十集团军后,也就成为了第十集团军在欧洲地区短时间内的唯一一支部队,而郭成东上将刚到任,就是命令第四装甲军立即结束休整,奔赴罗马尼亚,随后北上准备进攻匈牙利。而原本负责这一战区的主力是土耳其部队,也是继续协同中国陆军作战,至于原本归属第九集团军的少量部队,则是回归西线。

  基本上就可以形成第九集团军面向盟军所在的西线,而第十集团军则是面向苏军所在的东线。

  第四装甲军接到命令后,部队立即就是乘坐军列奔赴罗马尼亚,然后准备北上匈牙利,由于这个时候的第四装甲军虽然主力犹在,但是缺乏了众多辅助部队,为此第十集团军司令郭成东上将仗着自己老将的身份,硬生生的从第九集团军杜岩鹏上将手中里抢过来了一个独立坦克营和一个自行防空营以及一个舟桥营的部队,而且还截留了第九集团军部署在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两个运输团。
首节 上一节 732/7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理想年代

下一篇:史上最牛驸马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