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辛亥大军阀

辛亥大军阀 第568节

  谢查北继续道:“把对面的情况都汇集起来,然后呼叫空军支援,做好指引空军的兄弟轰炸!”

  那上尉听罢后就是传令去了,谢查北则是掏出了他的望远镜,看向了远方的乌兰乌德。

  这地方的兵力防御不算太强,自己这个坦克营再加上二十三团的配合,拿下这里应该不成问题的,谢查北对此是有信心,要不然他也不会从师座那里力争全师先锋的任务了,他很清楚这一战就是自己立功的机会,关系到自己在军界上的未来发展,是绝不能够有所失误的。

  谢查北很清楚,自己虽然出身将门世家,父亲更是陆军上将谢严,但是他这些年的发展却是一直算不上顺利,他在军事上的天份别说和自己的父亲谢严相提并论了,就是和自己的大哥谢查南比,也是差了老大一截,他大哥谢查南在武汉军官学校的时候,成绩名列前茅,乃是当界步兵科中的第三名,有着如此优异成绩的他刚毕业不到一年就被晋升为中尉,不到三十岁就被晋升为中校,在南京陆军大学进修了三年后三十三岁的他就被晋升为上校,并担任过陆军的头号王牌师第九师的团长,副师长,随后更是越过了绝大部分校官无法跨越的瓶颈,成功晋升为少将,并被调回了参谋部战略司任职副司长。

  眼看着西北局势紧张,大战一触即发之际,谢严又是动用了他的关系,把他的长子谢查南调到了西北第五集团军下属第二装甲师的第一机械化步兵师任职师长。

  如此的谢查南在优秀子弟众多的诸多将门世家中,也算得上是杰出子弟了,三十六岁就被晋升为少将,三十八岁就担任主力师的师长,这在中国军界中可不多见。

  而和他的大哥谢查南的优秀相比,谢查北就是显得落后许多,他在武汉军官学校时的成绩只能算中等,晋升之路也不算平摊,足足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才被晋升为上尉,三十四岁的时候才被晋升为少校,成为中层军官中的一员,这种速在中国陆军的军官晋升体系中,只能算是很一般,如果没有特殊机遇的话,他这辈子也就上校到头了,而且这还是有他父亲谢严在的缘故,如果没有谢严这个上将老爹,他谢查南估计连少校这个槛都迈不过去。

  而谢查北很清楚,即便他有着父亲谢严的帮组,但是也很难迈过少将这道门槛,谢严虽然是陆军上将,在陆军中的地位也算排的上名号了,但是作为一个新晋又是凭借资历熬上来的上将,在军中的话语权远不如那些成名已久的陆军大佬。谢严也是辛亥革命时期跟着陈敬云一路走过来的,内战结束后是上校的军衔,二十年代也就是第一次中日战争后被晋升为少将,三十年代被晋升为中将,在中将的军衔上又足足熬了八年之久,才在1940年被晋升为上将。

  以谢严现今的能量,能够扶持一个长子谢查南就很不容易了,没有太多的能量也把他这个能力一般的二子也提上去。

  谢查北很清楚这些,但是他也是不甘心自己止步于校官级别的,他虽然没有成为绝世名将的贪念,但是如果这一辈子从军数十年,到退役的时候还捞不到一个少将的军衔,那么他是无论如何也不甘心的。

  而现在,机遇已经是摆在了谢查北的眼前,世界大战的爆发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是一场灾难,但是对于那些挤破头都想着往上爬的军官们来说,这无疑是一场让他们捞取战功的绝好机会。

  如果没有战争就没有军功,没有军功就无法快速晋升,要想爬上去就只能够老老实实的熬资历。

  而谢查北很清楚自己如果以传统的晋升机制,这辈子绝对是无法跨过少将这道门槛的。

  现在战争来了,对于谢查北就是机会来了,就当谢查北下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这一场战中博取战功以获得出位的时候,天空中传来了一阵飞机的轰鸣声。

  谢查北循声抬头望去,只见七八架飞机出现在天空中,心道:“来得好快!”

  谢查北自然知道,这些飞机可不是接到了谢查北的空中支援后才匆忙起飞的,而是之前已经起飞并一直处于巡逻状态的飞机,一旦得到了空中支援的请求后,它们就会急速奔赴预定地区,整个过程不会太久。

  天空中的七架飞机中,有四架是B13前线轰炸机,剩下的三架则是为这些轰炸机进行护航的F4战斗机,这两款飞机在中国空军中已经不是什么先进飞机了,只能算是二线兵力。

  不过中国海空军中的F4战斗机存量不少,加上中国空军的编制极大此时又是大规模扩军当中,新服役F5战斗机虽然数量已经比F4战斗机更多,但是中国空军也没有奢侈到把全部F4战斗机撤编。

  不过F4战斗机在中国空军中虽然已经只能算是二线兵力,但是对于现今的各国来说,F4战斗机的性能依旧足够先进,和各国的先进战斗机对抗也不会落下风。

  透过望远镜,谢查北看见天空中的飞机已经开始降低高度,那四架B13轰炸机已经进入了俯冲状态,不多时多枚航空炸弹就已经是相继落入了远方的俄军阵地上,掀起了一连串的爆炸烟尘,很快俄军的数架战斗机也是迅速起飞迎战,不过这几架飞机都是老式的F3战斗机,根本无法抵抗中国空军中的F4战斗机,不用多久那数架俄军的F3战斗机就是相继被击落。

  看到这一幕,谢查北也是有些感叹,要知道这些F3战斗机可都是中国卖给俄罗斯的,现在又被中国空军的F4战斗机给打下来,不得不说是命运开的玩笑。

  实际上这种情况不但出现在空军中,在陆军中同样如此,俄罗斯国防军的所有装备几乎都是中国的制式装备,他们装备的T9、T6等坦克可都是中国制造,现在俄罗斯人就是用着这些中国制造的武器来抵抗中国的进攻。

  乌兰乌德的一排建筑前,谢查北看着这些建筑中不时喷出的火舌,眉宇皱了起来,当即对身边的一个上校道:“李营长,这里不太好搞啊,俄军的火力不弱,而且他们手里头还有不少的三六式火箭筒!”

  旁边的李营长是二十三团的一个机械化步兵营营长,不过他显然是没有太多的担心:“这里头的俄军人数顶多也就一个营,虽然他们躲在这些建筑废墟下,不过这样就想挡住我们前进的步伐却是痴人说梦!”

第〇七九六章 乌兰乌德战役(二)

  李营长的话让谢查北有些不太舒服,这个太自大了,也不知道二十三团的龚团长怎么想的,竟然排了这么个人来协助自己作战。眼前的这股俄军虽然兵力不多,但是火力非常强,机枪和步枪就不说了,他们手中至少还有一个连的反坦克兵力,其中虽然没有传统的反坦克炮,但是却有着三六式火箭筒。

  而正是因为这些火箭筒的存在让谢查北有了太大的顾忌,他手下的坦克虽然不畏惧普通的机枪扫射甚至那些小口径的反坦克炮以及反坦克枪也能抵挡,但是在今天这种巷战的复杂地形上,遇上拥有火箭筒的敌军却是麻烦不小,刚才的进攻中,他手下的一个坦克营的一辆T9坦克就是被俄军冒死逼近了一百米以内,然后用三六式火箭筒击毁了这辆坦克。

  也许一说起大规模战争,数百数千辆的坦克损失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实战中,坦克的损失基本都是一辆、几辆积累起来的,而且一般是发生在复杂的攻坚战上,像今天这样的营级规模的战斗,发起进攻不到半个小时就损失了一辆坦克已经是属于比较大的损失了。他手下的坦克营虽然有着数十辆的坦克,但是也经不起这么的损耗。

  “他们躲在废墟里头,我们带来的105毫米的榴弹炮打上去效果也不大,如果要攻克这一地区,恐怕就只能用着我的坦克硬闯了,只是这样怕是损失要不小!”谢查北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不料那李营长却道:“那里用得着这么麻烦,你的坦克直接硬闯,虽然最后打下来不成问题,但是损失怕是不小,这样的复杂地形里的巷战,还得我们来。再说了,我们这些步兵的任务不就是掩护你们嘛!”

  两人又是讨论了一阵后,也就是安排了详细的战术,大体上还是按照李营长的意思,让坦克营的坦克进行炮火上的支援,然后机械化步兵营的步兵们再进入这片废墟中,然后依靠步兵来彻底驱逐他们!

  命令下达后,坦克营的一个坦克连连长就开始对他手下的各排的排长以及各坦克的车长进行最后的战术部署。

  秦上尉对着地上铺着的一副简易手划地图道:“一号和三号地区那边,由三排负责,以两车为一组,轮换交替行进掩护,要记得,我们的任务不是攻占他们的阵地,而是压制他们,所以一定要控制好停车开火的时间,时间一长敌人的火箭筒就打过来了,宁愿不追求命中精度,但是开火时间一定要短,开火后不要恋战,直接找掩护!”

  “只要我们把步兵战车掩护送到那边,我们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接下来的事情自然有步兵兄弟们搞定!”

  同一时间里,不远处李营长手下的一个步兵排的几十号步兵们也是围在一起,他们身边是好几辆的步兵战车。

  中国的步兵战车算得上是一种全新概念的装甲车辆了,中国的装甲部队发展中,除了极度重视坦克的发展外,也非常重视机械化步兵的发展,最初的装甲部队中,为坦克提供掩护的步兵只能算是摩托化步兵,后来由于轮式车辆的越野机动性能不足,又是打算装备半履带式装甲车,以求提高机械化步兵的越野机动能力。

  半履带式车辆的越野能力虽然比轮式车辆提高很多,但是这种半履带式车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在越野能力不如全履带式车辆,而公路行驶的速度以及可靠性又不如轮式车辆。加上后来中国陆军经过研究也得出,运动作战过程中,一支机械化部队,不管是装甲师还是机械化步兵师,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行军,而这种行军是在公路上居多,真正的野地行军并不多,往往是临近战斗阵位的时候才会进行野地行军。

  举个例子第八装甲师从蒙古一路出发,前进的主要路段都是沿着公路,只有抵达了战斗前沿后才会离开公路,并不是说第八装甲师一路跋山涉水在野地里机动了一百多公里才到达乌兰乌德。

  也就是说,在有着良好的交通情况下,绝大部分的行军途中,半履带式车轮是不如轮式车辆的,此外还有一很重要的原因,中国的全履带式车辆发展速度一直都是比较迅速的,而各种全履带式车辆的改装型号也是大量涌现,比如基于坦克底盘而研发的全履带式牵引车就是中国陆军重炮部队的主要牵引车辆。

  中国陆军的主力远程重炮,也就是1918年式、1926年式以及1933年式的155毫米加农炮,所使用的牵引车辆就是中型坦克底盘改装的牵引车,此外155毫米的榴弹炮以及部分105毫米的加农炮也是使用全履带式牵引车。

  而这些全履带式牵引车以及自行榴弹炮的发展,让陆军也有了发展全履带式步兵战车的心思,并且经过了多年的研发和试验后,在三十年代末期服役了一款1938年式全履带式步兵战车。

  这款全履带式步兵战车自然是无法和后世的步兵战车比肩,着重的是防护性能以及小范围机动性,虽然采用了橡胶履带使得它在公路上形势的性能也不错,但是设计之初他就不是作为步兵远程机动的运输车辆使用,而是作为在前线搭载步兵直接抵达战斗岗位作战的车辆,毕竟这些全履带式步兵战车的价格也不便宜,而且也搭载不了多少步兵,中国陆军就算再有钱也不可能把这些全履带式步兵战车当成普通的运输车辆来使用。

  因为价格不便宜,装备的数量也不多,只在装甲师以及机械化步兵师等拥有机械化步兵的部队中少量配属,一个机械化步兵营才六辆,实战中往往需要多次反复运输才能够把足够多的步兵运送到前线战斗岗位上。

  当然了,中国陆军发展了全履带式步兵战车不代表着就放弃半履带式装甲车了,半履带式装甲车虽然也问题多多,但是他的越野性能依旧要远远胜过现有的轮式车辆,尤其是在北方俄罗斯境内的那些糟糕地形里,不但冬天里厚厚的积雪会严重影响轮式车辆的机动,更要命的是冬天结束后,冻土融化,那俄罗斯就变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沼泽,别说轮式车辆机动困难,就连全履带式车辆一个搞不好都会被沼泽给吞了。

  中国陆军在俄罗斯境内驻扎多年,对俄罗斯境内的糟糕地形可谓是有着深刻的体会,所以到目前为止,中国部署在北方地区尤其是俄罗斯境内的部队,依旧是对半履带式车辆有着极大的需求,不过这些半履带式车辆已经不再和以往一样充当前线步兵战车使用,只是作为运输车辆来使用而已,而前线运输步兵的任务已经是交给了1938年式步兵战车。

  到了1941年的今天,中国的机械化步兵师是什么性质呢,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第一个是以步兵为主的合成部队。第二个就是长途机动以及火炮牵引以轮式车辆以及半履带式车辆运输为主,第三个就是拥有坦克突击部队,第四个就是拥有部分的全履带式装甲车以搭载步兵直接战斗。

  相对来说,装甲师也是同样的性质,不同的是装甲师的坦克要多得多,而步兵相对少一些,但是两者的作战方式以及武器种类都是相同的。

  “不用担心,坦克营的兄弟会掩护我们进入阵地,大家要切记,行动速度一定要快,到了地方就迅速下车,尤其是三班的兄弟,你们是打头阵的,到了地方后行动一定要快,必须在三十秒内建立前沿火力点,掩护后续的兄弟!”

  中尉排长年纪不算大,但是长的人高马大,说起话来带有浓厚的自信:“只要我们的行动速度够快,就能够在我方坦克支援的间隙时间里突破到三号建筑,到了这里后就能够居高临下建立阻击火力点,为我方坦克的进攻提供掩护,这样我们的坦克才能够放心的通过大街然后为我们提供下一步的火力支援!”

  说完了这些后,中尉排长环视一圈:“还有大家都要小心,注意安全,子弹可不长眼,自己注意点,别把命丢在这了!”
首节 上一节 568/7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理想年代

下一篇:史上最牛驸马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