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辛亥大军阀

辛亥大军阀 第503节

  1933年五月十六号,中国和波斯正式签订了中波友好商贸条约,表面上说的自然是两国的商贸合作部分,包括波斯向中国采购石油设备以及其他部分的工业设备。而真正的核心内容却是军事采购方面的要求,而这些军事合作的内容自然也就是秘而不宣了。

  军事合作条约中,中国向波斯提供高达五千万华元的低息贷款,这些贷款将会用于采购中国制造的各种军事装备,包括足以武装两个师的各式轻型武器,步枪、机枪、迫击炮等,另外还采购了一批中国的制造火炮,主要是中国陆军已经开始批量退役的75毫米系列火炮,这些老旧火炮虽然性能已经不怎么滴了,但是胜在足够便宜,另外波斯方面还采购了一批中国陆军现役的105毫米系列榴弹炮。

  这一批陆军装备所涉及的金额也有些大,不过更重要的是这些装备加上之前波斯从中国采购的军事装备,那么现在波斯陆军里的军事装备中,超过半数都是中国制造,而考虑到口径的延续性等问题,那么后续波斯继续采购军事装备的话,那么也都会考虑继续采购中国的军事装备,毕竟波斯自己的工业力量几乎等于零,自身缺乏制造先进武器装备的力量。

  而这大规模军事装备采购的背后,波斯方面也要求中国提供一部分的工业设备和技术,帮助他们建立武器生产体系,受限于波斯自身的力量薄弱,他们是没指望能够制造坦克和飞机以及新式火炮了,但是轻武器上面的步枪和机枪这些以及重型武器的维修工厂还是需要的。

  而实际上,这些国防工业的援助建设才是这一次军事采购合同里的大头。

  除了陆军装备外,波斯空军也是采购了数十架中国的飞机,这些飞机主要以中国即将封存的F2改进系列战斗机为主,中国的F2战斗机虽然性能不咋滴了,早期的一些性能也都早早退役或者改装,现在所剩下的F2战斗机都是后期型号,性能在三十年代早期来说也还过得去,当然最关键的这些F2战斗机够便宜,而更先进的F3战斗机中国不是说不肯卖,而是波斯人买不起。

  目前F3战斗机是中国海空军最新锐的战斗机,经历了数种改进型号后,中国的F3战斗机性能依旧跻身于世界超一流战斗机的行列,说打遍全球无敌手是夸张了点,但是世界上其他系列的战斗机也不敢说在性能上超于中国的F3战斗机啊。

  不过这年头飞机的更新换代实在太快了点,中国F3战斗机在1931年处的时候才因为中日战争而大规模量产并服役,但是两年后F3战斗机的性能也开始让中国空军不满意了,因为1931年中日战争后,中日两国的战争所导致了两国战斗机性能急速上升,让英法美等国都是感受到了庞大的压力,也都是开始陆续设计新式飞机,美国陆航的P26A已经在今年开始批量服役,在性能上已经不逊于中国的F3系列战斗机,日本海军的九六式舰载战斗机也已经进入试飞阶段,为了继续取得新一代战斗机的领先,而中国空军和中国海军在中日战争后就已经进入了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发,目前都已经试飞成功,虽然还没有大规模服役但是按照空军研发计划,明年中国空军的新一代战斗机F4战斗机就能够开始小批量服役了。

  所以这个F3战斗机中国前两年还当宝贝一样藏着,连盟友俄罗斯空军都不肯提供,但是现在俄罗斯空军也已经开始批量装备中国的F3战斗机了,所以说,中国是肯卖F3战斗机的,但是奈何人家波斯人买不起啊。

  一架滁州飞机公司出产的最新F3系列战斗F3G陆基战斗机,出厂单价为两万三千元,而这个价格只是内部出厂价,而要出口的话,虽然不至于翻上一倍那么多,但是少说也得三万多一架。

  但是F2系列战斗机的话,由于都是退役的二手货,价格都是半卖半送,一架不过八九千元,而现在波斯空军正处于草创阶段,现在需要的是大量廉价的飞机进行空军规模的扩充,加上波斯短期内也不会爆发什么战争,所以他们也就没什么兴趣购买大量先进的飞机。

  毕竟人家波斯人也不傻,知道现在飞机的发展速度太快,现在买来F3战斗机的话还算先进,但是明年后年的话F3战斗机也就落后了,能够发挥的作用也不会比F2战斗机大多少,假如以后真的爆发战争,波斯到时候直接采购最先进的战斗机都可以,没有必要现在就买上一批F3战斗机。

  有了这么一番计较后,波斯人就选择了价格极为低廉的F2系列战斗机,根据他们自己的意思,估计是把这些F2战斗机当成训练飞机来会用了。

  除了战斗机外,还采购了一批侦察机和运输机,至于轰炸机他们倒是没有采购多少,只是采购了几架而已,因为他们自己也知道,国力弱小的波斯是玩不起攻势空军的,掌控不了制空权的话,那些轰炸机就是靶子发挥不了什么用处,所以他们现阶段的目标是建立防御空军,主要目标是在战斗机上。

  波斯人不想卖轰炸机,说到底还是没钱,轰炸机可是比战斗机贵多了,中国空军刚试飞成功,还没来得及批量服役的B11四发重型战略轰炸机单价高达十八万之巨,就算是中国空军装备的较为成熟的B8双方战术轰炸机单价也是高达八万之巨,人家波斯人根本就买不起。

  除了空军和陆军外,波斯人也是采购了数艘军舰,当然以波斯人也不可能采购什么昂贵的战舰,连新式驱逐舰都买不起,只能是购买中国海军退役的部分老旧船只,包括中国海军退役的一艘岁鼎级驱逐舰,此外还购买了新造的三艘只有五百吨左右的海防舰。

  这一系列陆海空三军的装备采购计划在规模上来说并不大,所涉及的金额有限,但是他的政治意义远远要大过它的军事意义。

  不但可以让中国成功的插足波斯方面的军政,同时倒也让波斯人打消了向德国和意大利和法国方面获得军事援助的想法,要知道在建立波斯海军的过程中,意大利和德国方面可是非常的积极。

  这一系列合作计划下来,足以让中国成为波斯方面的第三大势力,以抗衡英国和苏俄在波斯方面的势力。

  当中国和波斯方面一系列的合作计划展开后,英国方面也是反应强烈,对中国提出了严重的抗议,这种情况是在陈敬云的预料之中,在决心插足中东的时候,陈敬云就已经有这种心理准备了,因此面对英国方面的强烈抗议,中国方面一方面是向英国方面保证,中国无意改变中东地区的现有格局,更加无意和英国方面争夺波斯的石油。一再保证这一次军事装备的采购计划只是中国和波斯的一次正常贸易。

  尽管有着这些保证,但是英国方面还是继续抗议,不过抗议归抗议啊,中波两国的军事合作继续进行着,同时中国的数大军事学院也开始接受波斯派遣的留学生,至于军事教官一事,则是因为英国方面的强烈反对而被迫放弃。

  毕竟卖装备还能说是正常的国际贸易,但是派遣军事教官的话意义就不一样了,为了避免过分的刺激英国方面,中国是放弃了派遣军事教官这一计划。

  波斯方面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呢,中国南京又是迎来了阿富汗方面的访华人员。

  在阿富汗方面,中国插手的时间要早很多,早在一战结束后英国再一次对阿富汗发起进攻时,中国就秘密向阿富汗援助了不少武器装备,从而让阿富汗抵挡住了英国的进攻。

  随后阿富汗和中国方面的关系也较为紧密,阿富汗身处中国、英国、苏俄三家之中,战略局势可以说毕波斯都要来的重要和激烈,要不然英国也不会数次的发动对阿富汗的进攻了,不过阿富汗的地形实在太糟糕了点,英国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军队的伤亡都没能够拿下阿富汗,最后被迫放弃了对阿富汗的进攻。

  随后中国也是向阿富汗提供了不少的武器装备,中国制造的枪支可是阿富汗陆军的标准装备。

  眼见着波斯方面和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装备合作后,阿富汗方面也是派来了人说要购买装备进行军事合作,对于这种事情陈敬云也是大力支持,反正也不用几个钱,中国有着大量封存的退役武器装备呢,便宜卖给他们也不算什么难事。

  而且中国也没有心思和英国那样想要直接占领阿富汗,选择的政策是扶持,最大目的是利用这两个国家牵制英国和苏俄,而不是说要直接占领他们或许从他们身上获取大量的资源利益。

  这一连番的布局下来,也让中国在中东地区方面的布局立下了基础。

  在中东布局之余,陈敬云也没忘记在东南亚方面搞点小动作,比如支持东南亚地区的华人获得足够的社会地位,比如东南亚地区仅剩的独立国家泰国取得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合作,甚至是扶持越南和缅甸地区的民族独立武装。

第〇七一五章 越南独立阵线

  1931年中日战争结束后,毫无疑问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表现得越来越强硬,任凭谁看到中国外交部对东南亚华侨的安全问题所发表的强硬声明,都很难想象到在二十多年前中国还只是一个封建国家,哪怕是十多年前的一战时期,中国在世界各国的眼中也不过是一个刚开化的国度而已,但是他们在陈敬云建国的那天,绝对不会想到陈敬云领导下的中国表现出来了强而有力的兴盛,连续两次的对日战争,插手俄国内战,这些对外战争非但没有让中国遭受衰弱,反而是越来越强大。

  如果说二十年代的中国还只是一个二流国家的话,那么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就给了中国迅速拉平和其他国家实力差距的机会,纵然1929年中国和其他国家都一样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在1930年后中国的经济就已经开始复苏,紧接着的中日战争又大大刺激了中国的战时经济发展,当各国都深陷经济危机不能自拔的时候,中国却是用着外人所无法想象的速度快速发展的,各种代表性的重要工业产品产值迅速攀升,1930年到133年这短短几年的经济增长幅度丝毫不亚于一战时期和柯立芝繁荣时期。

  这场经济危机中表现的一枝独秀的中国迅速拉平了和各大国的工业实力,这从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就可以看得出来,1928年的时候中国的财政收入只有三十多亿,而到了1933年的时候,财政收入比已经达到了五十二亿。而增长部分大多数都是由工业生产所贡献。农业部分增长的则是比较少。

  中国的工业快速发展,而工业实力所转变过来就是军事力量,而军事力量强悍了后,那么外交部在处理相关冲突纠纷的时候,就能够挺直腰板。

  而这既是中国这几年为什么在外交态度上越来越强硬的原因所在,甚至敢于在英国的强烈反对下继续和波斯巴列维王朝进行军事合同贸易。

  这是一个近乎赤裸的年代,谁的拳头大,谁的刀子狠,那么谁就能够在国际事务上大声说话,而弱小国家是谈不上外交的,背后站在中国海陆空三军的中国外交部也算是第一次在国家事务上态度变的强硬起来,这种情况在建国初年和二十年代时期是很少发生的事情。

  站在中国外交部背后的中国海空军实力不敢说世界第一,但是排在前三还是没有问题的。

  陆军方面,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常备陆军,高达七十多个师,和平时期的兵力达到了两百五十万之巨,常备兵力仅次于苏俄。而一旦爆发战争经过紧急动员后,一个月内中国的兵力就能够膨胀到三百万以上,三个月内就能够膨胀到五百万以上。而按照参谋部自身的估计,开战半年内,中国陆军兵力完全可以达到七百万以上,而战争如果还在继续,并且还有这个需求的话,一年内中国就能够动员出超过千万的陆军。

  现在各国的总体战概念已经非常完善,动员机制都非常完善,而几个大国中,包括苏俄、日本、德国、美国这些人口数量比较多的国家,动员出上千万军队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是这个时候中国的人口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中国高达五亿多的人口,就算动员了上千万军队,但是也不会太过影响国内的工业和农业生产,但是其他国家的话就没那么轻松了,历史上二战中的美国经过大规模动员后,国内劳动力就非常紧缺,为了补充国内劳动力甚至鼓励妇女工作进入工厂等。

  单单比拼陆军的数量,拥有最多人口比的中国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当然这也是建立在中国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情况下才能做到,不然的话不能生产出足够的军事装备,再多人也没用。而中国的工业体系的大规模发展已经有将近二十年,如果延伸到前清时代,那么中国朝着工业国家这条路上已经走了近百年,到了今时今日国内的工业体系要武装起超过千万的陆军问题还是不大的。

  中国陆军的战斗力已经是在俄国内战、两次中日战争中得到了证明,军队的战斗力不俗加上武器装备也不弱,这样的一支中国陆军摆在世人面前就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威慑力量。

  作为一个大陆国家,陈敬云始终都是把陆军的发展建设放在了三军中的首位,每年的军费分配中,陆军总是拿最多的那一份,相对而言海军和空军的军费份额就少了很多,比如1933年的财政支出预算案中,三军总军费为8亿元,这个军费数额比较小,甚至比1931年都还少一些,但是这是建立在中国大力发展工业并大力削减军费的情况下,1933年的军费占据财政收入只有百分之十五,这个比例在二三十年代中的各国而言,已经是非常低的水平了。

  1933年各国的军费开支各有不同,但是除了苏俄外,其他国家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普遍都比较少,同时期美国是五点七亿美元,英国是三点三亿美元,德国是四点五二亿美元,而中国的华元兑换成美元之后,也就是四亿美元左右,中国的华元汇率虽然有所贬值,其他国家的货币相继放弃了金本位后,实际上也或多或少的进行了贬值,目前华元兑换美元的汇率依旧保持在二比一,也就是两华元兑换一美元。

  而考虑到华元在国内的购买力比美元以及英镑要强一些,实际上中国的军费支出实际效用是超过了四亿美元的。

  以国内目前的八亿华元军费开支中,陆军就占据了高达百分之70%左右,剩下的由海空军所划分。

  尽管军费不多,但是中国陆军实行的是义务兵制度,庞大的兵员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太大的军费开支,所以中国陆军的军费更多的是用在装备的更新换代上。

  比如大规模采购新式坦克,各种吨位的汽车以及新式火炮,大量的新式装备在1930年后快速进入中国陆军中,1930年中日开战的时候,步兵师中只有少数几个一线部队才能够装备两个营的105毫米榴弹炮,但是经过中日战争的刺激和这两年的发展,中国陆军的绝大部分的步兵师都已经拥有了两个营的105毫米榴弹炮,而部分一线部队的师属炮兵团则是清一色的装备了105毫米榴弹炮。

  除了步兵师的装备更新换代外,中国的坦克力量持续发展,除了已有的三个装甲师和六个摩步师外,陆军方面还编练了小规模的独立装甲团,装备一个坦克营和两个摩步营,这种独立装甲军将会配属给特定作战区域的军级部队使用,比如哈萨克和鄂木斯克方面,比如东北方面的步兵军。

  庞大的中国陆军就是中国的立国之本,最大的威慑力量,让各国在和中国发生冲突之前,都得考虑到中国所保有的这支庞大陆军。
首节 上一节 503/7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理想年代

下一篇:史上最牛驸马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