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辛亥大军阀

辛亥大军阀 第215节

  甚至还提出说进行主动渡江作战,实行主动防御性质的进攻,渡江打击北洋军,而这同样是在不增援的情况下进行。如果说防御作战还好的话,那么主动渡江进攻同等数量的北洋军还能取得大胜,这点连陈敬云自己都有些不太相信的。

  袁方道:“请司令放心,参谋部根据上一次和北洋军交战的情况,再综合我军拥有海军舰队和空军的支援,在苏南和江北地区交战的话将会占据极大的优势!”

  这说的也算是事实,上次苏南战事中,海军出力甚多,尤其是前期封锁长江,后期对沿岸部队进行火炮支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而这一次参谋部显然也是预想着复制上一次的成功先例了,但是北洋军又不傻,沿岸里会被海军火炮所伤,他们往后撤十几里就行了,用不着冒着海军的火炮和国民军作战,哪怕退一步,北洋军直接退出江北拒收滁州的话,那么国民军海军就只能打酱油了,总不能让军舰游上岸去和陆军打仗不是。

  同样基于差不多的理由,参谋部对防御作战和渡江进攻江北都很乐观,但是对继续北上作战却是保持了悲观态度,一方面是失去了海军支援,而另外一方面北洋军退,国民军进的话就会拉长国民军的运输补给线,而为了保证铁路运输线不会遭到破坏,必须留下相当部队来驻守各要点,同时津浦线经过安徽地区,而控制安徽和江西的国民党却是和国民军不怎么友好的,难保他们不会突然和北洋军联合起来,如果国民军主力正在前线和北洋军激战的时候,国民党的军队突然东进的话就麻烦了,到时候前线的国民军就会失去后勤补给的生命线,惨败已经是可以预料的了。

  尽管孙文和黄兴等革命党人和袁世凯联手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任何事情都会发生的,参谋部必须考虑到这一方面,所以就必须在后方留守相当的部队,包括南京,江北以及铁路沿线。如此一来,能够参与前线作战的部队数量就会少很多,这也是参谋部为什么认定进行北伐的话,一定要增派援军的理由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增援而去的部队并不是和北洋军交战,而是用来防备革命党人,保证前线部队的补给线乃至退路的。

  “作战计划已经事先对征求了前线部队的意见,沈纲和马成等前线将领的意思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在江南和江北作战,问题是不大的,如果继续北上的话就要慎重考虑了。”

  陈敬云放下了作战计划后,道:“既然参谋部已经拿出了这份计划,其中细节方面再好好的修缮用作备份方案。至于北伐一事,稍候再议!”

  虽然说按照这局势继续发展下去,国民军和北洋军肯定还会再打一场,但是打一场不代表着就要北伐了,北洋军在北方地区的统治还是相当稳固的,而且现在国民军所面临的威胁也不止只有北洋军一个,还包括了桂军、革命党人在江西和安徽部队呢,北洋军只是国民军所面临的最大威胁而已,并不是唯一的。

  在诸多威胁面前,国民军不可能独自发动对北洋军的北伐作战,那样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被其他军阀联合起来给吞了。

  按照目前的现实,陈敬云私底下是认为,如果能够和国民党、滇军、桂军合作的话,那么北伐才会成行。但是国民军虽然和其他几家军阀都有着潜在的同盟关系,但是同时也是竞争关系,相互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矛盾的。一方面陈敬云想联合其他军阀发动北伐,而另外一方面陈敬云又想着该如何吞并江西和安徽乃至广东西部。

  就算陈敬云想要联合南方驻军阀,现在也没有条件。当初的南北大战中,南京的黄兴等人做梦都想着联合南方诸省一起北伐,但是最后还是各管各的。现在也是,如果陈敬云贸然提出来组建南方联军,然后共同出兵北伐的话,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国民军一家独资承担对北洋军主力的作战,然后桂军在后面看戏,兴许还会乘机出兵湖南。而滇军也会乘机对四川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势。也就是说,还是国民军一家和北洋军他,而其他军阀不会把自己的部队派到几千里之外和北洋军作战,他们只会向周边出兵,扩大地盘。

  至于唯一可能和国民军一起出兵的就剩下革命党人的军队了,可是鉴于国民军和革命人的矛盾和利益冲突,真正要联合作战也几乎也是一句空话。

  所以所谓的南方大联合现在为止是不具备条件的,但是没有条件,那么就创造条件。

  送走了袁方后,陈敬云在书房内沉思了许久,足足一个多小时后他才是自言自语:“眼看着就是三月就要结束了,继续等下去的话北洋军的款项大规模到位恐怕就更难了!”

  随后他叫来了陈彩,身穿便服的陈彩看上去已经想人模人样了,而长时间从事情报工作,成为一个国民军体系里人人都害怕的锦衣卫头子的他身上也是有了些沉重的气息。不过在陈敬云面前,他却是恭恭敬敬的:“少爷!”

  陈敬云道:“上次吩咐你准备的事进行的怎么样了?”

  陈彩依旧面带恭敬道:“按照少爷吩咐,人手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发动!”

  陈敬云道:“既然如此,那就吩咐下去,办的干净利落一些,这事的重要性你自己也是知道的,如果办砸了……”

  陈敬云没有说出办砸后会有什么后果,但是陈彩却是很明白里面的含义:“少爷放心,陈彩保证做的漂漂亮亮的!”

  陈敬云点头。

  陈彩这才转身退了出去,出了门后陈彩没有太多的停留,然后直接到了他调查局里头,叫进来了一个年约二十的年轻人:“立即执行无风行动!”

  那年轻人听罢没有露出丝毫的犹豫或者其他神色,面无表情道:“局座放心,卑职这就去亲自前往天津去办!”

  “你的三处我是放心的,你也是老国社党员了,要时刻谨记司令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陈彩吩咐着:“如果事情败露!”

  年轻人听到这面发坚毅:“此时不成功便成仁,如果败露,韦林会自裁以报司令和党!”

  与此同时,北京的赵秉钧也是对着一个中年男子吩咐着:“此事事关重大,切记要谨慎行事!”

  中年男子道:“放心,我已经招揽了几个好手,枪法都是千里挑一的,而且已经在枪弹抹上剧毒,只要他们一中枪,神仙也救不了他们!”

  赵秉钧叹道:“南边那些人不是那么好杀的,在福州和上海,我前后已经折损了六七批人手,他们连陈敬云的面都还没见着就已经被陈彩的人扣下,此去南方,其他的尚好,但是陈彩的军事调查局要小心一些,那些人都是疯子。”

  “现在局势已经越来越严峻,冯国璋和曹锟等人在津浦线上已经准备好了,大总统就得着我给他报捷,只要陈敬云一死,国民军群龙无首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届时我北洋军挥军南下将会不费吹灰之力!”

  “那孙文和宋教仁以及黄兴他们呢?”中年男子道。

  赵秉钧道:“孙文和黄兴在安徽也是碍眼的很,这次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全部干掉。至于那个宋教仁嘛,你到了南边见机行事,能杀就杀,杀不了也无所谓,区区一个宋教仁成不了什么气候!”

  中年男子很快就出去了,带着赵秉钧的密信。

第〇二八三章 风雨欲来(上)

  三月二十四号,财政部总长周学熙和五国银行团的代表共同公布,善后大借款正式签订,并且公布了相当部分的内容,主要内容就是借款总额高达两千五百万英镑,年息五厘,分四十七年还款,本息加起来的还款总额高达六千七百万英镑。以盐政、关税还抵押。

  不过这些钱袁世凯是拿不到全部的,因为要扣除银行团的各种手续费,实际上只按八成四交付,如此算起来实际利息就接六厘。并且还有扣除前清的各项到期欠款,实际上袁世凯能够拿到的不足半数,大约在一千万英镑左右。

  而这一千万英镑按照当时汇率,简单取个整数的话大概是在一亿银元左右。这比当年的北洋政府的年收入都高的多,甚至比国民军整合了数省后的财政收入都多得多。如此一大批的钱款可都是活动资金,袁世凯完全可以全部用于投入到军费当中来。

  以前善后大借款虽然一直在谈,但是一直也没谈成,各大军阀虽然关注但是得知了袁世凯竟然能够那到上亿的资金后,一个个脸都绿了。

  云南唐继尧阴沉着脸:“一个亿啊!这能练多少军队了,哪怕是按照前清时期的北洋军标准少说也能练十几个师啊,哪怕现在北洋要养现在的这么多军队,但是完全有余力新编练五个师左右!等这些军队练成了,还能挡住他们南下的步伐吗?”

  旁边的副官也是忧心忡忡的道:“看样子北洋是铁了心要南下了,不然不会花费那么大的代价借款。还款本息高,把关税和盐政都拿出去了并且还把北方四省的财政收入都当做抵押了!”

  唐继尧道:“国民军那边有什么消息?”

  副官道:“暂时还没有,不过这消息刚公布,想必国民军那边也是愣了,现在估计也是乱成一团。要知道北洋军要南下的话,他们可是首当其冲,北洋第一个打的就是他们!”

  唐继尧道:“乱是不会的,但是慌肯定是要慌一把!”

  副官道:“大帅,你看这北洋要是真的南下,这国民军能挡住吗?”

  对于这个问题,唐继尧一时间也是回答不上来,国民军的战斗力有多强他是没见过的,但是从苏南战事的结果而言,国民军显然是不差的,当时国民军能够挡住北洋已经证明了国民军的战斗力,至少要比滇军强,反正唐继尧是没把握用同等数量的部队就挡得住北洋军的进攻,少说也得两倍兵力才行。

  但是这一次和上次的苏南战事不一样,上次北洋军前期不过三个师,虽然后面陆续增援了一师一旅,但那是属于逐次增兵,和同时期一次性投入是有很大不同的。而这一次北洋军如果要南下的话,吸取前面教训的北洋军前期至少也会投入四个师以上吧,毕竟之前北洋军缺钱,空有部队但是不能抽调上战场,而现在呢袁世凯拿到了那么多钱,不但能够调动所有的军队,还能新编练几个师。

  唐继尧已经知道袁世凯最新编练的中央陆军第九师和中央陆军第十师已经成军,担任第九师师长的乃是北洋军的新贵,号称北洋新一代中最有才华的徐树铮,历任第一军总参谋,军司司长,保定军校校长等职位的徐树铮虽然年纪轻轻,但是才华过人,不但得到了段祺瑞的赏识在辛亥革命时期当他的副手为京汉线上的第一军总参谋,辛亥后又掉入陆军部中任职,随后又被袁世凯看重调他出任保定军校校长一职,数月不到又让他筹备第九师的组建,等第九师编练成军后,即刻上任第九师的师长,成为北洋体系爱中最为年轻的中将师长,年仅三十三岁。

  要知道,北洋军都和国民军以及其他南方军阀部队不同,北洋早已经成型,军官尤其是高级将领的升迁极为困难,几乎每一个位高权重的将领都是历尽多年才爬起来的,像徐树铮这样年纪轻轻,并且没有担任部队主官经历的将领直接担任一师师长的例子从来就没有过。

  和徐树铮作为对比,第十师师长唐天喜就要显得正规的多,唐天喜是个传统北洋军官,一步一步从基层爬起来,清末时期就已经担任了第三师第五旅的旅长,而后苏南一战中大放异彩,在北洋军整体溃败的局面下,他所率领的第五旅取得了赫赫战绩,苏南战事前期就以一旅的少数兵力击败了号称国民军王牌的第一师,让国民军第一师狼狈而逃损失惨重,几个月都没能缓过气来,更是让陈卫华成为他的手下败将从而被撤职,中期指挥部队坚守大卓镇,以劣势兵力挡住了国民军整整一个师七八天的时间,成功掩护第三师和第八师主力西撤南京。

  后期防守南京的时候,他的第五旅在张勋第八师崩溃后,担任掩护全军撤退的任务,战之最后一刻,成功的抵挡了国民军三个师的联合进攻,保证了第三师主力的撤退,并且最后一步他自己还在曹锟指挥的部队接应下成功的渡江北逃。虽然说第五旅最后损失惨重,但是这也不能掩盖唐天喜的战绩,由此让他成为了苏南战事中唯一被晋升的将领,不但晋身为少将加中将衔,袁世凯还大方的给他授勋为勋五位。

  有了这份资本后,加上曹锟为他活动,终于在第十师编练成军的时候被任命为第十师的师长,军衔也再一步升为中将。

  唐天喜和徐树铮的升迁之路是极为不同的,一个依靠的是名气和才华,一个走的是实打实的战功。
首节 上一节 215/7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理想年代

下一篇:史上最牛驸马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