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辛亥大军阀

辛亥大军阀 第147节

  这样的情况下,陈敬云也只能是捏着鼻子支持陆荣廷担任广东都督了。然而出乎人意料的是,陆荣廷虽然接受了广东都督的任命,但是表示身体不好,所以就不去广州那边任职了,而是留在桂林里上任,同时有举荐了自己的属下谭浩明担任广西都督,袁世凯很爽快的批准了。

  这事实上,陆荣廷就是成为了两广总督了。只是这两广总督并不完整,不但粤东地区被国民军占着,甚至连广州城都被国民军占据着呢。而广东虽然是财赋大省,但是广东的主要财赋收入都集中在珠三角,尤其是广州城内,偏远的粤西地区根本没什么油水。

  非但如此,那个龙济光不知道怎么的给逃了出来,而且一路上直奔粤西而去,虽然说陆荣廷手底下部队不少,但是面对这小一万如同土匪一样的龙济光所部也是大为头疼,已经是准备抽调两个师左右的部队前往围剿了。

  可这龙济光的部队可是陈敬云特意给放出来的,本来就是用来牵制陆荣廷的,所以这广州城的事情一了,陈敬云立马就是派人去联络了龙济光,说是,我们之前在广州打仗是一码事,现在又是另外一码事,只要你们把陆荣廷给牵制住了,我陈敬云每年就给你们送来枪支弹药补给,甚至连军费都送。

  这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就是这么搞笑的,这前几天还在打生打死呢,这没几天工夫,龙济光立马就不管在广州城里头的事情,而且和国民军合作了起来,至于袁世凯,人家在就不管龙济光了。

  接受了国民军援助的龙济光也算是在粤西慢慢扎下根来,和陆荣廷的部队打了好几场,互有伤亡,这是后话不提。

  且说这广州和广东,由于陈敬云现在都已经和袁世凯差不多撕破脸皮了,所以陈敬云也顾不上太多的顾忌之类的,直接接管了粤东地区政权,随后福建军政府派出的大量政府工作人员开始接受政权,并进行税制改革,而军事方面,也让第三师派出部队接管了韶关等地区,并且成立相关的守备团负责守备地方。

  相对于南方广东来说,一个第三师差不多已经可以掌控局势了,这个主要是因为广东附近没有太大的威胁和对手,就算和陆荣廷发生大战之类的,第三师也可以进行防御作战,等待援军。不过现在陆荣廷被粤西地区的龙济光牵制着,一时半会估计是抽不出空来的。

  不过一下子掌控了大半个广东,而且又是占据了珠江三角洲和广州附近的确这个财赋重地,所以国民军也得需要足够的兵力来守护。所以除了重要地区的守备团之外,陈敬云又是让参谋部那边打算成立第十师。

  这个第十师和正在筹建的第八师和第九师不一样,第八师和第九师都是预计用美国造的火炮,而且计划中的装备都是轻重机枪一应俱全,步枪也是用最新的12式步枪,这两个师陈敬云是准备建成主力师,用来和北洋决战用的。

  而这个第十师的话,就有些应急的味道在里头了,步兵还好说,这些基本没有什么大的障碍,福州司令部参谋部下属的各大新兵营里头有着大批的新兵,直接抽掉出来就是了,然后装备上就差了些,准备用缴获的一些汉阳造,然后再补充相当一部分的12式步枪,轻重机枪暂时只能少量用来训练,迫击炮也是,毕竟这些东西现在国民军的其他几个师都没有装备齐全,尤其是迫击炮的更是缺乏,不说后面还有个第八师和第九师,现在连第七师,第六师都还没有做到齐装满员,真正要大规模提高产量的话,还得等福州兵工厂那边完成技术调整之后再说。

  至于炮兵团嘛,现在国民军暂时没有继续外购火炮的计划,或者说是没钱外购,这买一个炮兵团就是好几百万啊,至于那些便宜的德国二手货,人家已经明确告诉陈敬云,货还有呢,但就是贵,已经不比全新的便宜多少了,算起来还不如直接买新的,陈敬云手里的虽然还有些但是都预备着当军费呢,不可能无限制的继续外购大量火炮。而福州兵工厂自造的话还不知道得猴年马月呢,这14倍口径的75毫米山炮虽然是仿造出来了,但是限于技术条件这产量实在太低,按照现在这产量一年也没有几十门。

  没办法就只能先用小口径的独立炮兵团盯着,所以陈敬云就给第十师调去了独立第三炮兵团,装备的是24门60毫米速射山炮。

  由于装备严重缺编,战斗力也没抱有太大的期望,陈敬云其实就没指望过把这个师用着北方,而是用在南方广东地区。由于要求低,这个师甚至都比已经筹办多时的第八师和第九师都快成军。命令下达不过半个月,这个师就已经从福州开始向广东方面行军了,而这时候的第八师和第九师都还没成军呢。

  同时为了应对浙北地区越来越严重的局势,陈敬云下令把警卫师的加强团从广东抽调回来,已经那个到达潮州的53团也将回到福州。为了把警卫师加强团快速运送回来,福州舰队组织了海圻号,海筹号,飞鹰号,福安号以及数艘炮舰进行护送,用了大批的运输船才算把警卫师加强团从广州给运了回来,这前后数次的海运,都快让警卫师变成海军陆战师了。

  当陈敬云忙着整合广东事务的时候,国内局势并没有停下来,当龙济光败走广州的时候,袁世凯虽然已经预料到了会有这种情况,但是他还是觉得有些不太舒服,然而第一时间就是任命陆荣廷为广东都督,企图增加陆荣廷和陈敬云之间的矛盾,继续搅浑南方局势,与此同时,冯国璋也是按照袁世凯的命令让第五师和第八师动作频繁,期间还和黄兴的部队发生了多次小规模的交火。

  然而总体上却是依旧保持了一种平静,而这平静之下,山东的第三师曹锟却已经是接到了袁世凯的命令,即日起开赴徐州,假如第二军的序列当中听从冯国璋的号令。

  然而袁世凯又让北洋军第七师去山东,这架势完全就是准备开战了。

  袁世凯摆开了架势,南京的黄兴也不是吓大的,手下的三个师都已经是做好了准备,准备随时迎接北洋军的大举南下。

  而陈敬云这个时候也是顾不上什么影响之类的了,于十月十号宣布他将在数天后前往杭州视察国民军,而随同他一起去的还有警卫师。

  大战,似乎就要爆发了,浙北苏南的确的局势如此紧张,很多明眼人都能是看得出来,报纸上也天天说着南北大战将其,而更多的人是天天呼吁着双方要保持克制,不但要陈敬云保持克制,也要袁世凯保持克制。

  而此时国内的另外一方重要军事集团滇军的蔡锷却是在陈敬云宣布前往杭州的第二天,就是发表通电,说他将在半个月后北上,并接受袁世凯之提议,任职陆军总长一职。

  蔡锷心里想的什么陈敬云不知道,也不知道蔡锷是否和袁世凯做了什么交易,但是蔡锷的这一举动却是让陈敬云变的极为被动。

  国内局势一下子又变的乱糟糟起来,在紧急向蔡锷发去电报询问事情是否属实之后,陈敬云得到的消息却是肯定的,蔡锷已经决定半个月后,也就是十一月初北上,比他之前对报界承诺的年初还要早上那么两个月,这个事情几乎是陈敬云所没有预料到的。心里面骂着蔡锷不知死活的同时,他也是想着各种办法,如何破掉眼前这个困局。

  如果蔡锷一北上,滇军就算有唐继饶来领导的话,那么短时间内也不太可能对袁世凯造成什么威胁,而且也抽不出什么力量去湖南,四川甚至湖北地区了。那么到时候陈敬云的国民军就得独自面对北洋军的庞大压力。这能不能抗住陈敬云心里是没底,而且国民军上下的将领们多少也是保持悲观态度的。

第〇一八一章 南北利益集团

  自从辛亥后,中国的国内形势就一直复杂无比,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有些是有的,而有些则是不好的,这个好与不好就得相对于谁来说了,比如说国民军的崛起,对于袁世凯来说简直是无法忍受的,但是对于陈敬云以及依附于国民军的众多人来说,这国民军越强大才是越好的。

  去年辛亥至今已经有一年时间了,国内的局势却是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甚至可以说变得更加恶劣了。辛亥革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说是一场和平革命,虽然湖北和南京方面都爆发了战争,但是相对于整个中国来说,这两场战争只能算是小规模的战争,影响的也只有武汉三镇以及南京附近而已,中国的其他地方基本上都保持了和平稳定,诸多省份都是平稳的过渡到了民国时期。

  然而辛亥革命后,全国各省的局势却是越来越乱,四川那边不用说了,乱的基本上没一处是安静地方,南方诸省当中的江西,湖南等地也是爆发了多次小规模的内战,而后闽浙中陈敬云和朱瑞的大战彻底打破了南方和平的局面,把国内的动乱暴露到了台面上。

  在各军阀混战,大力扩军的过程中,普通民众几乎是苦不堪言,闽浙两省和北方北洋控制下的数个省份还好一些,尽管生活水平有所降低,但是至少能够保持正常生活,然而南方其他省份的民众可就没什么好运气了,他们忍受不知道时候来,什么时候走的战争时,还得为军阀们的军费买单,家破人亡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中江西和四川最甚,四川是因为诸多军阀混战,而江西的话纯粹是因为李钧烈搜刮的太狠了。这李钧烈虽然说是一个很单纯的革命者,孙文的忠实追随者,表面上看上去也是有理由有抱负的革命者了,然而他做的事情可半点都没考虑过普通民众的死活,前些时候为了支持南京临时政府,后来为了大规模的扩军,把江西几乎搜刮了个底朝天,恰好今年江西的年份不太好,大批民众都快饿死了,而李钧烈还搜刮了大批粮食囤积着预备当军粮,后来连孙文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亲自给李钧烈去了电报让李钧烈从军粮中拿出一部分来救济灾民,这时候李钧烈才算是开始救济灾民,不过成效也不大。

  江西民众很惨,广东里头,尤其是广州的民众几乎是倒了八辈子霉了,辛亥年的时候十万民军祸害广州城,糟蹋了不知道多少良家,杀害了不知道多少良民,这好不容易把民军给遣散了没多久呢,又开始闹兵乱,这一次比去年的时候闹的还狠。这还不算,等龙济光的部队和国民军相继到达广州城后,双方围绕着广州城大战多日,双方的军人伤亡众多的同时,普通民众的伤亡更多,只是从头到尾都没有人在意过他们的死活而已。

  广州民众担惊受怕了大半天月后,才发现龙济光被国民军打跑了,不过现在换了个国民军进驻广州城,而有消息灵通的人士已经得知袁世凯任命陆荣廷为广东都督,到时候桂军和国民军说不定又得打上一场。

  以至于广州稍微平静了后,有不少的广州城居民开始外逃,部分去了香港,而部分则是逃到了福建那边去,他们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避开战争。

  广州的民众开始外逃,南京那边的居民们也差不多做着同样的事情,去年辛亥革命的时候,南京居民们就已经感受过一次战争了,而现在南北局势越来越紧张,北洋军似乎随时都会南下,而到时候作为津浦线沿线重要城市的南京肯定会成为双方争夺的重点,所以一些有能力离开的人们开始收拾行装,打算离开这个暴风雨的源头,去上海,去浙江,甚至去北京躲避。

  毕竟已经有消息说北洋军的第五师已经离开徐州,沿着津浦线开始南下,现在虽然没有消息传来说北洋军的第五师是不是会来南京但是为了保住小命,他们依旧逃的飞快。

  “唐继饶那边还没有消息吗?”国民军司令部那个巨大的会议室中,陈敬云沉着脸问向秘书处的余峰。

  余峰知道陈敬云此时心情不好,所以也没有多说什么废话,直接答道:“唐都督那边暂时还没有给我们回电!”

  陈敬云听罢摆了摆手道:“你下去吧,等会就让冯参谋长他们进来吧!”

  说罢后陈敬云就是闭上了眼睛,而余峰看着陈敬云如此模样,也是不说话,而是直接出去了。

  陈敬云现在觉得事情越来越有脱离自己掌控的感觉,那一种无力感让他几乎要窒息,年初杭州事变的时候,那时候虽然也紧张,甚至一度13团都被包围了,但是那时候的情况虽然紧急却没有威胁到国民军的根本,就算失败了但只有撑住了还是能够迈过去那个坎。然而自从广州那边的事情兵乱爆发后,事情的发展就一直脱离了陈敬云的掌控,以至于只能让陈敬云走一步看一步,见招拆招。

  比如袁世凯支持龙济光占据广州,那么他就直接派第三师抢占广州,避免袁世凯在自己的腹地里埋下一把锋利的刀子。

  然而拿下了广州后,国民军又出现了桂军的矛盾,袁世凯一道任命就把陆荣廷推上了广东都督的位置上,让国民军和桂军之间产生的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谁都知道桂军和国民军发生冲突的话是相互不利的局面,但却是无法避免这样的冲突。其中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人的野心,陈敬云想要广州,陆荣廷也想要广州,谁占据了广州就几乎占据了大半个广东。

  如果说广东方面的事情陈敬云还能对付的话,那么因为广州兵乱加剧了国民军和北洋军之间的矛盾就让陈敬云有些窒息的感觉了。

  当初杭州一战就已经暴露了国民军的实力,而这一次的广州兵乱几乎彻底暴露了陈敬云的野心,上海以及其他地方的一些报纸上甚至直指陈敬云为了一己权力私欲而置国家一统而不顾,甚至很多人把现在的局势看成了康熙年间的三番叛乱,而袁世凯是康麻子,他陈敬云则是被看成了耿精忠,蔡锷则是被看成了吴三桂,陆荣廷被看成了尚可喜。尽管这个比喻并不恰当,但是某种程度上说的还是很准确的。

  但就民间舆论来说,对陈敬云十分不利,尤其是蔡锷宣布在十一月月初将会北上之时,舆论的压力更是让陈敬云感到无力。

  尽管国民军对闽浙两省内的舆论自从飞鸿号事件后就加强了监管,但是不可避免的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质疑,这些质疑大多数来之于知识分子,学者等。这些少数精英阶层,而且还是闽浙两省内的精英阶层对陈敬云的质疑让陈敬云感到更加难堪。

  如果说这个时候还有谁鉴定站在陈敬云这一方的话,那么只有两个群体,一个是国民军体系内的军政要员,包括国民军的诸多高级将领,闽浙两省军政府的政府高官,这是因为他们很清楚他们利益是和国民军以及陈敬云个人挂钩的,陈敬云倒台了他们的权势地位也就随之消失了,可以说支持陈敬云就是支持他们自己。

  而另外一群人则是闽浙两省的工商阶层,尤其是大商人大富豪基本是和陈敬云站在一起的,这个主要是因为陈敬云一方面对工商较为宽松,然后又利用商业手段联合了诸多大财富世家,比如福杭纺织公司,这个超大型的纺织企业可是包括了闽浙两省内的绝大多数纺织巨头,成为了一家资产超过两千万元,掌控浙江数成生丝出口的联合企业。再比如哈德门烟草公司,由于闽浙两省的把烟草视为和鸦片同一类型的商品,不允许私人经营,只授权哈德门烟草公司独家经营,一开始只是陈家的独资产业,但是后来陈敬云为了联络工商,把其中大半部分股权都是转让给了闽浙两省的其他财赋商人。然后还有一个福州和杭州两地成立的经济开发区,本来是用来吸引大批美国资金的,但是现在美国商人还没来,但是闽浙两省的工商界却是纷纷投资,虽然都是轻工业之类的但是全部加起来的资产也不在少数。

  而不管是福杭纺织公司还是哈德门烟草公司又或者是经济开发区,这些都离不开陈敬云的大力支持,可以说陈敬云那一天倒下了那么福杭纺织公司和哈德门烟草公司第二天就会被拆分。

  可以说,陈敬云的倒台与否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而已经是关系到国民军的整个军政体系以及闽浙两省的工商阶层。
首节 上一节 147/7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理想年代

下一篇:史上最牛驸马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