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独裁者

抗战独裁者 第77节

  第四旅旅长:徐达上校,副旅长纪泉中校。

  炮兵团团长:龙炎上校。

  骑兵团团长:梁斐上校。

  坦克团团长:张俊哲上校。

  警卫营营长:夏可少校。

  步兵旅编制:四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机枪营,一个工兵连,一个通讯连,一个警卫连,一个运输队,一个医疗队。

  步兵营编制:三个步兵连(每连步枪一百六十支,轻机枪三挺,掷弹筒九副。)机炮连(重机枪三挺,97式九十毫米迫击炮三门。)

  炮兵营:10门九二式步兵炮。

  机枪营:10挺九二式重机枪。

  工兵连:200人。

  警卫连:同步兵连建制。

  全旅四千余人。

  炮兵团:野炮营两个(每营10门105MM野炮。)山炮营两个(12门41式75MM山炮。12门94式75MM山炮。)

  骑兵团:两千人。

  坦克团:四十辆坦克。

  看完了这些,杨俊然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两字同意。

第042章 诉苦运动会(一)

  1938年二月,察哈尔省张家口。

  驻蒙兵团的司令部里面,此刻正在召开会议。

  由于杨俊然的恶劣影响,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已经提前赶到了察哈尔,参加这次围剿的任务。

  偌大的会议室里面,司令官莲沼蕃坐在首位的椅子上面,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长常冈宽治少将,二十六师团长后官淳中将,蒙古军总司令德王,副总司令李守信等军官,则是分别坐在两旁。

  驻蒙兵团的参谋长石本寅三少将,则是在地图面前,指示杨俊然所在的县城位置。

  “根据参谋部第二课的调查,察哈尔最大的反动武装为杨俊然,周玉兰两部。两部距离之间不是很远,可以相互的支援,并且战斗力十分的强悍,之前他们已经消灭了一个联队的帝国勇士,并且打掉蒙古军两个师的部队,我们绝对不能够小看他们。”石本寅三拿着木棍,指着地图说。

  后官淳看着地图,对一旁的常冈宽治说着什么。

  李守信的脸上有着一丝不悦,似乎对石本寅三的说法很不满。

  莲沼蕃的脸色不是很好,毕竟这不是一件什么光荣的事情。

  “说说这次的计划。”莲沼蕃看到下面议论了起来,对地图前面的石本寅三说。

  石本寅三点了点头,拿起木棍指着地图说:“以蒙古军两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近三千人部队,配属一个日军大队,主要进攻周玉兰的山区,吸引杨俊然的部队增援,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以主力埋伏在半路上面,伏击杨俊然的增援部队,得手之后,迅速集中兵力,全力突击杨俊然据守的县城,争取歼灭杨俊然的部队,重新夺取县城控制权。”

  “参谋部的意思是要先解决杨俊然的部队?”常冈宽治听后,有些疑惑的问道。

  “是的,县城四周有草原和沙漠,利于我们的部队集结行动,这次你们旅团,将配发大量卡车,发挥机械化部队优势,围歼县城杨俊然部队之后,迅速集中兵力,在围困山区之内的周玉兰。”石本寅三立即回答。

  桌子上面开始沉默了下来,每个人都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李守信的部队可是遭到了重创,不愿意在投入任何的兵力。

  德王也不是傻子,更不想让自己仅有的部队再次被消耗掉。

  二十六师团还要担负张家口附近的防御,主要对付山西的中国部队。

  所有的一切,只能够依靠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来完全。

  常冈宽治看着地图,一副很沉重的样子。

  日军是自大,但是绝对不是傻子,面对一支能够轻易消灭一个联队的中国部队,任何人都会十分的重视。

  “他们的人数是多少,武器装备呢?”常冈宽治看了一眼石本寅三问道。

  “人数应该在八九千左右,主要装备日式武器,其中还有105MM野炮。”石本寅三迅速的回答。

  常冈宽治有些犹豫了起来,虽然自己的旅团拥有五千多人,但是面对这样的一支部队,要是想要全歼,还是需要一定代价的。

  毕竟二十六师团的战斗力不是吹嘘的,至少和自己的部队在伯仲之间,他们能够吃掉一个联队,怎么会吃不掉自己一个旅团。

  看到常冈宽治的脸色,后官淳有些无奈了起来。

  自己不是不想报仇,但是山西那里还是需要二十六师团支援的。

  “司令部会加强你们一部分的炮兵,骑兵,坦克等武器,方便你们迅速的作战,具体的事情石本寅三大佐会和你商议的。”莲沼蕃看到常冈宽治的脸色,迅速的说。

  常冈宽治看到司令官发话,迅速站起来说:“嗨,司令官。”

  “蒙古军方面的部队,也要尽快的组织起来,今天已经是二月十号了,我希望你们在二十号之前解决战斗。”莲沼蕃继续的说,他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威信,迫使蒙古军加入战斗之中。

  事实上,只要日本人下达的命令,德王的蒙古军即便是有千万种不愿意,他们也会在最后选择执行命令。

  光复县城内,杨俊然的司令部,早已经在几天前,就已经重新的换上了牌匾。

  察哈尔挺进师师部,显然要比以前的司令部逊色了不少。

  但是杨俊然却不在意,反正自己的实力比以前壮大了很多。
首节 上一节 77/8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最风流

下一篇:大唐第一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