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小军阀

小军阀 第107节

  马啸差点笑了出来。

  要说起来郭慎之和张子和的确是两个劣绅,做的坏事也不少,可大人这么说,哪里是要为民除害,无非就是看中了郭慎之张子和手里的那些产业而已。

  旁的不说,郭慎之手里有十一口盐井,张子和有九口盐井,是四川有名的大盐商,大人不定盯了多少时候。过去那是没有办法,可现在机会来了,大人哪有不一举把他们拿下的道理?

  大人现在手里有八口盐井,若是一举拿下郭、张二人的,就等于手握二十八口盐井,一跃而成为第一大盐商,这还了得?

  这个算盘,打的实在是精明!

  马啸忍着笑道:“是,属下明白了,郭慎之和张子和这样的劣绅,是一定要铲除的,只是不知要留他们性命不?”

  “马三,做人要厚道。”王恒岳叹了口气:“俞雷当年怎么对虞瑞乡的?何必要了别人性命?就让他们离开荣县吧。”

  马啸笑着摇了摇头。

  大人真够狠的,做事有些像俞雷了。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在想来,这话当真一点也都没有错。

  正在这时,杨方云阴沉着脸走了进来:“恒帅,赵尔丰的人到荣县了!”

  ……

  地上躺着两具尸体,剩下的一名官员浑身抖成筛子一般。

  这位王管带,实在是太蛮不讲理了些,上来还没有说上几句话,一个眼色,枪声响起,自己的;两个同伴已经一命呜呼。

  “回去告诉赵督宪。”王恒岳脸上似笑非笑:“我王恒岳不是木偶,让他赵督宪牵着鼻子走。带上你同伴的尸体,回去告诉赵督宪,我荣县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亡。让他有多少人,都冲着老子这来!”

  官员目瞪口呆,先不说赵尔丰总督如何,光这个王恒岳当真胆大包天,竟然毫无顾忌,赤裸裸的说出了自己准备造反的企图!

  王恒岳斩使立威,把自己逼到了绝境,同样,也把赵尔丰逼到了绝境!

  两个站在悬崖边上的人,谁朝后退一步,必然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

  公元1911年7月9日,清军先头部队逼近荣县,距离荣县仅半天路程。

  同日,乐山第二营管带张旭在朱庆澜再三申饬之下,不情愿的离开了乐山,向荣县方向运动。

  在张旭给王恒岳的密信中,张旭只写了一个字:

  “走!”

  张旭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在他看来,以荣县的力量,是根本无法和清军抗衡的。王恒岳对自己有恩,抢先逃走,自己再行设法,或许还能保住王恒岳的一条命。

  但他根本就不知道,王恒岳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荣县的意思!

  7月10日,中华革命同志军总司令王恒岳抢先发难,以武装卫队、保安队突袭荣县、自流井、贡井三处盐场,两个小时时间,三地盐场之驻防安定营上至统领,下至营官、哨官、士兵被全部以武力解决。

  几乎同一时刻,各处负责地方治安捕丁之把总、练勇亦被同时解决。同时宣布,盐场各盐商需服从管理,约束各自卫丁,不得擅动。新军将确保盐商利益。若阴谋扰乱,格杀勿论!

  王恒岳动武的决心已下,事已至此,再无回旋余地!

  荣县知县李燊春、经侦局局李淇章等荣县官员,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目瞪口呆,不知所以。

  怎么荣县忽然就天翻地覆了?

  很快,他们就接到了“密报”,驻荣县、自流井、贡井新军之第三营管带王恒岳准备举事!

  这个噩耗让二李如晴空霹雳,心丧如死!

  王恒岳反了?王恒岳怎么就忽然反了?

  整个荣县的武装力量都集中在了王恒岳的手里,现在拿什么去和他拼?况且真的拼命,二李谁有这样胆量?

  李燊春、李淇章仓皇逃离荣县,唯一让他们庆幸的是,并没有遭到任何的追缉!

  二李跑了,荣县唯一一股可能反对王恒岳的势力也再不复存在!这为王恒岳的举事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

  郭慎之和张子和这两个荣县有名的富商,也同样遭到了厄运!

  那些凶神恶煞的士兵不容分说的就闯入了他们的家中,然后一连串的罪名扔到了他们头上。家产遭到查封,盐井遭到查封。郭张辛苦了大半辈子积累下的产业,转瞬就成为了王总司令的财产!

  郭慎之和张子和也跑了,趁着新军士兵“防范疏忽”的功夫跑的。

  也许他们这一走,就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 独立日

  7月10日,夜。

  清军的前锋已经到了,但他们并没有立刻展开进攻。在他们的对面,是两万蓄势待发的民军!

  双方都在等待!

  清军在等待着主力的到达,民军在等着荣县城内命令的下达!

  战争,一触即发!

  军营内一片肃杀,官兵们荷枪实弹!

  “全体都有,立正!”

  当荣县起义副总指挥,中华革命同志军总司令王恒岳走进来的时候,马啸大声喊道。所有的军官都挺直了自己的腰板。

  “报告恒帅,我各队武装完毕!清军前锋已至荣县外围,尚未出现冲突!”

  “命令!”随着王恒岳的这一声声音,军官再次挺直了胸脯。

  王恒岳的眼光从军官们的身上扫过:“命令,队改称连,队官称呼连长;棚改称班,棚目改称班长!”
首节 上一节 107/14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锦衣为王

下一篇:国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