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第596节

  刘备思来想去,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陈到背叛了他,并且把这些事情全部告诉给了刘琦。除此之外,刘备再也想不出任何可能来。

  于是,刘备气的掀翻了面前的桌子,抽出腰中佩剑便将桌子砍成了两截,大声骂道:“一定是陈到这个叛徒泄露了机密,不然也不会到现在还不回来!”

  心腹亲兵看到之后,急忙问道:“主公,现在军营里已经乱作了一团,大家都人心惶惶的,如果主公不去军营里安抚一下,只怕这些将士将不再为主公所有。我刚才听他们说,要回荆南,不干了什么的……”

  刘备皱起了眉头,立刻收起了佩剑,对心腹亲兵说道:“立刻备马,我要去军营!”

  “喏!”

  亲兵将马牵了出来,刘备骑上之后,便打马去了军营,一路上经过几条街,街上的百姓都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但都是敢怒而不敢言的人。

  不过,在刘备看来,这些目光,足以将他杀死,如果不尽快驱散流言,只怕他就会因此而身败名裂,以后何谈什么皇图霸业!

  刘备管不了百姓们怎么看他了,策马狂奔,直奔军营。

  此时,军营里也已经乱作了一团,也不知道是萌生了退意,说出第一个要离开这里,回老家的话来,紧接着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军营里有七八成的人都纷纷表示要回荆南,不愿意再当这个兵了,生怕成为了叛逆之人,并且想到以后万一刘琦派兵来攻打他们,他们如果在跟着刘备,就是死路一条了。

  这些人都是有家有室的,当年当兵也只是为了保境安民,保护一家老小的安全,这次刘备的丑闻一曝光,他们感觉跟着刘备太不值得了,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反贼。所以,大家都纷纷脱去了战甲,丢掉了武器,收拾自己的行礼,准备回家。

  “希律律——”

  刘备骑着快马,来到了军营门口,看到军营里一片狼藉,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的汉子都背着包袱,在军营里收拾着,似乎在等待着同伴一起离开这里。

  “你们这都是在干什么?”刘备骑着战马,跨入了军营,环视一圈这散乱的人群,立刻大声吼道!

  众多将士只是稍微愣了一下,然后便该干嘛干嘛,刘备见他们直接无视了自己的存在,便再次大声喊道:“你们都给我住手!”

  “忘恩负义的小人,我们才不要跟着你呢,跟着你就是反贼,家里也会受到牵连的,我们如果现在不走,等到刘使君的大兵压境之时,我们想走就走不了啦。刘备,你也忒大胆了,竟然连刘使君也敢行刺?”一个士兵突然质问道,“你想造反,我们可不想造反,我们还想活命呢!”

  话音一落,其余人都随声附和了起来,纷纷大骂刘备是反贼,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同时眼睛里也充满了愤怒和怨恨。

  刘备见状,眉头已经皱起了川字,面对如此局面,他已经是百口莫辩。其实,他也不想辩驳什么,因为这就是他的所作所为,怨不得别人。但是为了安抚住军营里将士们的军心,他还是厚着脸皮朗声说道:“你们都是太糊涂了,如果我真的要造反,早就反了,还用等到现在?当初我在荆南的时候,手握数万重兵,刘荆州虚国远征,我如果要造反的时候,那个时候早就反了,而且还是最佳的时刻。反观现在,我所能指挥的只有你们,这区区一万人而已,我脑子坏掉了,要这个时候造反?你们千万不要相信这些谣言,我根本不是那样的人!你们都好好的想想,我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话音一落,其中一部分人似乎对刘备的态度有所好转了起来,看着刘备的眼神也不再那么的幽怨了。但是仍有一部分人却无动于衷,他们背着包袱,对刘备的话置若罔闻。

  突然,一个士兵大声喊道:“我管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反也好,不反也好,老子都要回家,这个兵,老子不当了!”

  紧接着,也有一些士兵纷纷表示要回去。

  就在刘备忙着应付这里有可能发生的兵变之时,张绣带着大军已经悄然的来到了朝阳县城,城中现在还是一派混乱,流言四起,谣言满天飞,刘备算是在这里彻底的身败名裂了。而且守城的将士也受到了波及,纷纷回到军营,想要收拾行李,准备回家。

  张绣率领大军抵达了朝阳县城的外面,距离县城还有三里,遥遥望去,县城里的守御十分薄弱,城墙上只有寥寥无几的士兵。

  这时,一名斥候快速来到了张绣的身边,抱拳禀告道:“启禀将军,城内已经就绪,就等着将军一声令下了。”

  张绣听后,欢喜异常,当即转身对身后的诸位部下说道:“我等自从投降以来,尚无寸功,现在正是大家建功立业的时候,朝阳县一共有三个城门,我们兵分三路,一起发动进攻,当你们抵达城门时,已经潜伏在城中的内应就会为你们打开城门,你们杀进城里去,只要遇到抵抗的,就格杀勿论,千万不要放走了刘备,一定要生擒刘备,必要时,可以将其斩杀,无论是谁斩掉了刘备的人头,我都有重赏。另外,至于城中的百姓,千万不要伤害他们,如果我发现谁胆敢杀害百姓来充当功劳,便杀无赦!”

  诸位部下都“喏”了一声,然后张绣将兵力一分为三,东、南、北三个城门各布置六千人,三千人攻城,三千人在外面紧紧守住进出要道,不许任何人离开,如果城内发生激战,需要增援,在城外的人也可以迅速前去支援,为的就是要确保万无一失,最为关键的是,不能走脱了刘备。

  暮色四合,夜幕渐渐拉下,张绣、胡车儿等人已经布置好了兵力,只听见一通战鼓响起,张绣、胡车儿等人便对朝阳县城发动了攻击,数以千计的将士都争先恐后的朝着城里冲了过去。

  朝阳县城是座小城,外面没有护城河,城墙也很低矮,张绣的军队很快便来到了城门口,城墙上的守军见到如此阵势,都吓得面如土色,纷纷后退。

  而就在这时三个城门都从里面打开了,张绣、胡车儿等人顺势杀了进去,密密麻麻的涌向了朝阳县的县城里……

第527章 刘备的宿命(15)

  刘备还在军营里安抚将士们,张绣已经杀入了县城,慌里慌张的士兵急急忙忙的来军营里通知刘备,说襄阳派兵来了,已经攻入了城中。

  张绣所部所穿着的军装,依然是旧军装,目的就是为了混淆视听,让城中的人认为他们是被刘琦派来的。等杀了刘备之后,再统一换上新的军装,挂上汉军的旗帜。

  包括刘备在内的所有人,听到这个消息时,都是吃惊不已,原本已经被刘备安抚的差不多的将士们,再次发生了骚乱,大家万万没有想到,襄阳的兵来的那么快,而且攻击的他们猝不及防。

  紧接着,将士们纷纷一哄而散,没有人去军营穿战甲,拿武器,反而都争先恐后的向军营外面夺路而去,任凭刘备在军营的门口怎么阻止,都无济于事。

  刘备紧皱着眉头,看着如此一幕,心里不禁发出了一声冷笑,这就是他为之奋斗了几年的结果吗?居然在敌军到来之前,竟然一哄而散,简直是一盘散沙。这样毫无组织,毫无纪律的军队,还要他干什么?

  刘备见大势已去,急急忙忙策马回到县衙,召集部下的二百亲兵,纷纷脱去了战甲,换上了普通百姓的行头,然后夺路而出,准备趁乱杀出城去。

  张绣、胡车儿等人杀入了城里,都大声的喊着“投降不杀”的口号,百姓们都害怕不已,都躲在道路的两边,窝藏在自己家里,不敢出来。而且那些逃窜的将士。突然遇到大批敌军入城。都变得面如土色。此时,个人的利益成为了大家一致的利益,都想着怎么活命,都想着能够回家和家人团聚,于是听到敌人喊出“投降不杀”的口号时,基本上都乖乖的站在道路的两边,高举着双手,向冲进来的军队示意自己没有武器。也没有威胁,投降活命。

  果然,张绣的军队丝毫没有为难投降的士兵,反而直接冲向了县衙,三路合围,但当张绣他们来到县衙时,哪里还有刘备的身影,县衙里更是一片狼藉。

  当县令见到来的人是张绣时,诧异非常,他急急忙忙的走到了张绣的身边。毕恭毕敬的向张绣拜了拜。

  张绣以前毕竟是南阳太守,朝阳县隶属于南阳郡的治下。县令自然和张绣认识。如此一来,县令反而高兴了起来,觉得自己有了靠山。

  张绣的兵找遍了整个县衙,都没有发现刘备的身影,反而发现了地上有一堆战甲,张绣意识到刘备可能已经逃走了,便询问县令,看没看见刘备的身影。

  县令摇了摇头,说刘备来到这里时,从来不怎么信任他,就连刘备逃走的时候,他也不知道。不过他知道刘备是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带着二百亲随逃走的,估计已经出城了。

  张绣冷笑了一声,说道:“我已经封锁住了出城的要道,他要想出城,简直比登天还难。你是本县县令,现在我需要你带着县中衙役,好好的安抚一下本县百姓,让他们不要出门,尽可能的待在家里,告诉他们咱们要抓的人是刘备,只要抓到刘备,一切就会息事宁人,也希望百姓们尽可能提供线索。”

  县令听到张绣用“咱们”这个词语,顿时开心不已,这就表明张绣把他当作自己人来看待了。县令“喏”了一声,立刻点起县中衙役,带着人去城中挨家挨户的通知。

  朝阳县是个小县,县中百姓只有四千多户居民,县城也不大,所以要想找一个人,是很容易的,况且百姓们都认识刘备,只要刘备在城里,就插翅难逃。

  而张绣则让胡车儿和自己分别带着一队人,在城中开始搜索刘备的身影。

  刘备带着二百亲兵,伪装成普通百姓,本想趁乱逃走。可是当他们抵达城门时,这才发现,张绣的士兵已经将整个城门都堵住了,根本出不去,而且城内也开始了搜索,这么多人目标太大,刘备便选出十名武艺高强的人,来保护他,让其余的人都各自散开,自己想办法逃出城去。

  直到此时,刘备也不知道来的人是张绣,还一直沉浸在痛恨陈到的思想中,认为是陈到出卖了他。

  城中之人,没人不认识刘备,于是刘备便再次进行了一番伪装,把一部分头发剪掉,粘贴到下颌上,伪装成一个络腮胡子的人。

  即便如此,刘备还是不太放心,万一有人再次出卖他,那就完了。于是,他带着十个人,直接闯入了一间民宅里,将房间里面的三口人都杀掉了,抛尸在柴房里,然后他们就暂时住在了这里,想要借此躲避过敌军的搜查。

  张绣、胡车儿对全城进行了搜查,将所有投降的士兵全部聚集在了一起,仍旧赶回到了军营里,然后对其进行看管,这些士兵也不反抗,都积极配合,毕竟都是荆州人,而且他们也都知道,这些人是冲着刘备来了,只要抓到了刘备,他们就会没事的。
首节 上一节 596/8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北洋枭雄

下一篇: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