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75节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劈进他因酒意而有些发热的脑子里!

  他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把全桌人都吓了一跳。他目光灼灼地看向王金宝,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

  “金宝老哥!你看……日后,等虎妞年岁到了,让你家虎妞嫁给我家文涛怎么样?!”

  “噗——!”

  “咳咳咳!”

  话音未落,偏厅里响起一片喷酒声、呛咳声和惊呼声!

  正在努力从虎妞筷子底下抢最后一块扣肉的张文涛,闻言手一抖,那块颤巍巍、油汪汪的扣肉“啪嗒”一声掉回了盘子里。

  他整个人都僵住了,胖脸上满是震惊和茫然,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虎妞也愣住了,举着筷子的手停在半空,黑亮的眼睛瞪得溜圆,看看她爹,又看看张伯父,再看看旁边呆若木鸡的张文涛,似乎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只有狗娃反应最快,眼疾手快,趁着张文涛愣神的功夫,一筷子就把那块掉落的扣肉捞进了自己碗里,美滋滋地塞进了嘴里。

  王金宝和赵氏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提亲”震得有点懵。

  王金宝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家那高大壮实、肤色微黑的闺女,又瞅了瞅对面那个白白嫩嫩、圆滚滚看着就有“福气”的小胖子……

  张伯父见王金宝半天没反应,以为他是在犹豫,立马又出声说道:

  “金宝老哥,你放心,虎妞嫁过来到时候我们全家都会对她好的,若是文涛这臭小子对她不好,我就亲自打断他的腿!”

  王金宝此刻脑子还是没转过来,他看着自家的憨女儿,再看看她那不符合年龄的体格,也不知道还用不用张老弟出手,自己女儿的力气他可是知道的……

  不过,张家家境殷实,张老弟为人仗义,文涛这孩子虽然贪吃,但心眼不坏,又是从小和明远一起长大的,知根知底……

  而且张家对他们王家更是有大恩……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金龟婿啊!不,是金猪婿!

  最重要的是,闺女这体格、样貌和性子,最主要的还有那饭量,要在清水村附近找个合适的人家还真不容易!

  电光火石间,王金宝黝黑的脸上终于绽开一个巨大的笑容,他“哐当”一拍桌子,震得碗碟都跳了跳,声音洪亮得吓人:

  “好!好!好!就这么说定了!张老弟,你可别反悔!”

  张伯父一听王金宝答应得如此爽快,大喜过望,激动地连连拍胸脯:

  “不反悔!绝不反悔!金宝兄放心!”

  王金宝看着张老弟那信誓旦旦的样子,又最后瞄了一眼自家闺女那结实的胳膊,心里还是在默默嘀咕:希望张老弟酒醒后不要反悔就行……

  不过,闺女终身大事总算有了着落,对方还是这么好的亲家,他简直乐开了花!

  “爹?!”虎妞终于回过神,又羞又急,黑红的脸蛋更红了,跺着脚喊了一声。

  “爹?!”张文涛也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带着哭腔,“我……我……”

  “你什么你!”张伯父眼一瞪,“虎妞多好的姑娘!能看上你是你的福气!以后给我好好待人家!听见没!”

  张文涛被他爹一吼,缩了缩脖子,看着旁边虎妞那“虎视眈眈”的眼神,又想起她刚才抢肘子时那彪悍的架势,小胖脸皱成了一团,欲哭无泪。

  这……这以后的日子,自己还能一个人吃一整个肘子吗?

  赵氏和刘氏看着这戏剧性的一幕,也是哭笑不得,但见两家当家的都拍板了,而且张家确实是个好归宿,便也笑着默认了。

  一时间,席间气氛变得一派祥和,除了两个当事人。

  王明远陪师父再次敬完一圈酒,回到这处院子时,得到这个消息也愣了下神。

  这……这拜师宴还附带定亲服务的?

  他看着石化状态的张文涛和羞恼又带着点茫然的虎妞,再看看两位笑得见牙不见眼的父亲,只觉得这世界变化太快。

  他对这件婚事其实没有任何抵触,他这个“发小”也算的上个好人,自家妹子的性子他也知道。

  哪怕日后靠着他的身份,估计也很难再遇上张家这般条件,还这样“心甘情愿”的亲家了。

  崔知府显然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他端着酒杯走过来,脸上带着促狭的笑意:“哦?看来本官这拜师宴,还成就了一桩姻缘?恭喜恭喜啊!这可是双喜临门!”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和道贺。

  张文涛和虎妞在众人的目光下,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拜师宴在一片热闹祥和懵圈茫然的气氛中接近尾声。

  宾客们陆续告辞。

  崔知府更是亲自将王家人送到门口。

  临别前,崔知府拍了拍王明远的肩膀,一切皆在不言中。

第86章 拜谢柳教谕

  从府衙出来后,王金宝和张德海(张伯父)两人,脸上都泛着酒后的红光,眼神却亮得惊人,都像是刚在赌桌上押中了宝。

  “王老哥!痛快!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张德海大手重重拍在王金宝肩上,嗓门洪亮,

  “后日!就后日!我让孩他娘去请府城有名的媒婆,咱们好好过个礼!先把亲事定下!

  等过几年,虎妞和文涛再大些,咱们就风风光光把喜事办了!”

  王金宝也点头如捣蒜,像是生怕张德海反悔似的,赶紧补充道:“成!成!张老弟爽快人!就这么办!我也回去就准备!”

  其实张德海此刻想的是:王家三郎如今可是知府大人的亲传弟子,前程似锦!趁着现在两家关系热乎,赶紧把亲事定下,再过几年,谁知道自家这傻儿子还能不能攀上这高枝?得趁热打铁!

  这份婚约于他而言虽然包含了点私心,但也是父亲对儿子真诚的打算。

  王金宝则偷偷又瞄了眼走在前面,身形比一般半大小子还高壮结实的虎妞,心里嘀咕:

  闺女这身板,这饭量,还有那越来越像她娘的“利索”性子,在清水村附近想找个不怵头的婆家,还真不容易!

  女红,不会!算账,不会!种地,家里不缺她这一个劳力,也是不会!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厨艺尚可,但是饭量也“尚可”啊,一般农家怕是真养不起!

  而且自家闺女这身量几年来长的不见停,越来越像她那大哥和二哥!

  让他越来越忧心!越来越发愁!

  还好有张家这小子,家底厚实,人也算知根知底。

  关键是张老弟人实在,不嫌弃!

  过了这村,可没这店了!

  两个当爹的,一个怕儿子配不上,一个怕闺女嫁不出,心思各异,却一拍即合,生怕对方反悔似的。

  此刻,两人抬头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的庆幸,瞬间两道爽朗的笑声响彻了长安城。

  ——————

  次日,上午,王家众人一早就开始收拾,准备去好好拜谢柳教谕。

  昨日席间王明远就已经和柳教谕约好了时间。

  “咱们真的不用特地再去买点东西吗?”赵氏在旁边犹豫的问道。

  王明远回道:“娘,不用特意准备什么贵重东西。柳教谕为人清正,不会喜这些俗物。

  就带些咱们自家做的腊肉,还有娘腌的咸菜,再带点新磨的玉米面,教谕兴许还能尝个新鲜。”

  “这……这能行吗?人家可是有学问的先生,就送点腊肉咸菜玉米面?会不会太寒碜了?”

  “孩他娘,就听三郎的。”王金宝倒是明白过来,“柳老先生是读书人,讲究个心意。咱本就是农户,就送咱农户人的心意!实在!”

  于是,王金宝亲自挑了条油亮喷香的后腿腊肉,赵氏用油纸仔细包了几大包自家腌的脆萝卜和酸豆角,刘氏则装了一布袋金黄的玉米面。

  东西不多,但都是农家自产,透着朴实的诚意。

  一行人浩浩荡荡,跟着王明远,穿街过巷,来到了柳教谕告知的住处。

  这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小院,青砖灰瓦,门庭素雅。

  院墙不高,能看见里面探出几竿翠竹,随风轻摇。

  一个穿着半旧青布长衫、头发花白的老管家闻声迎了出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是王公子来了?快请进,老爷已在堂屋等候多时了。”

  进了院门,里面更是清幽。

  院子不大,却收拾得干干净净,青石板铺地,墙角种着几株梅树,这个季节虽未开花,枝干却遒劲有力。

  空气中飘着淡淡的墨香和书卷气,与王家小院的烟火气截然不同。

  老管家引着众人走进堂屋。

  屋内陈设简单,却处处透着文人的雅致。

  几张榆木圈椅,一张方桌,墙上挂着几幅字画,笔力苍劲。

  柳教谕正坐在主位上,见他们进来,便含笑起身。

  “学生王明远,同家人拜谢教谕!”王明远上前一步,深深一揖。

  王金宝搓着手,黝黑的脸上堆满感激和局促,笨拙地作揖:“柳……柳老先生!我们全家来谢谢您老的大恩大德!”

  “使不得!使不得!”柳教谕连忙上前虚扶,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快请起!不必行此大礼。

  明远能有今日,是他自己勤勉向学的结果,老夫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引荐一二罢了。”

  他目光扫过王家人带来的腊肉、咸菜和玉米面,非但没有丝毫嫌弃,眼中反而流露出几分暖意:

  “还带了这么多东西?都是自家产的?好,好!这份心意,着实难得,老夫收下了!”

  柳教谕招呼众人坐下,仆人麻利地端上茶水。

  王金宝捧着茶杯,拘谨地坐在硬邦邦的圈椅上,屁股只敢挨着半边。

  他看着眼前这位清瘦矍铄、眼神睿智的老先生,心里充满了敬畏和感激。

  他嘴笨,说不出什么漂亮话,只是反复念叨着:“谢谢您老……谢谢您老……三郎能有今天,多亏了您……”

  柳教谕没有任何不耐烦,耐心听着,不时温和地点头,也会出声询问几句家里的情况,田里的收成。

  语气平和,没有丝毫居高临下的架子。

  寒暄一阵后,柳教谕转头看向王明远:

  “明远,可否随我到书房坐坐?我让仆人上些点心和时令瓜果招待下令尊和家人”

首节 上一节 75/1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从武惠妃马奴到篡唐新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