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73节
伯父占你这个便宜了!
你放心,这生意,伯父一定给你经营得红红火火!”
“多谢伯父!”王明远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
“哈哈!太好了!我就知道明远你发达了不会忘了我!”张文涛在一旁听得眉开眼笑,仿佛已经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
张伯父也捋着短须,脸上是掩不住的喜色。
这桩生意一旦做成,张家的商队就等于握住了独一份的产品,利润丰厚不说,更能借此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结交更高层次的人脉。
就在这时,王明远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又开口道:“对了,伯父,文涛兄,还有一事。”
“贤侄请讲。”张伯父心情大好。
“明日,知府大人将在府衙为我举办正式的拜师宴。”王明远看着张伯父,语气平静,
“师父特意交代,让我邀请家人和……信得过的亲友一同前往观礼。
我想邀请您和文涛,跟我家人明日一同前往。
届时,长安府不少官员和世家人物都会到场。”
“什么?!”张伯父手里的茶碗“哐当”一声掉在桌上,茶水溅了一身,他却浑然不觉,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嘴巴微张,整个人像是被施了定身法。
去知府大人的拜师宴观礼?
和长安府的官员、世家们同席?
这……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金馅饼啊!不,是金元宝雨!
他张家在长安府经营多年,商队也算小有名气,但说到底还是商贾之流,上不得台面。
平日里能接触到的最多也就是各府衙的采买管事、账房先生之流,像知府大人、同知大人这些真正的实权人物,还有那些根基深厚的世家老爷们,那是连门槛都摸不着的!
现在,明远竟然邀请他们父子去参加这种规格的宴会?
这哪里是观礼?
这分明是把他张家往长安府真正的上层圈子里带啊!
这份情……太重了!
“明……明远贤侄……这……这如何使得?会不会对你有不好的影响?
毕竟……毕竟我们只是商贾之流。”
张伯父声音都哆嗦了,激动得语无伦次,
“而且我……我们父子何德何能……这……这岂不是要沾你的光,还要让你在知府大人面前……”
他话没说完,王明远就笑着打断了他:
“伯父不必多虑。这也是我师父的意思。
他老人家说,办一件事就要目的最大化。
我带您和文涛兄去,一来是感谢您一直以来的照拂,二来……”
他顿了顿,意有所指,“这茶叶生意要做大,总免不了要和方方面面打交道。提前混个脸熟,总归是好的。”
张伯父听完,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脑门,眼眶都有些发热。
他猛地站起身,对着王明远深深一揖,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颤抖:
“贤侄!大恩不言谢!这情……这情……伯父记下了!张家记下了!
日后但凡贤侄有用得着张家的地方,刀山火海,绝无二话!”
他直起身,看着眼前这个清俊沉稳的少年,心中翻江倒海。
这哪里是知府大人的高徒?这分明是他张家的贵人!是天大的机缘!
这情……可太大了!
第83章 拜师宴(上)
下午,张伯父最终还是让张文涛送来了一个沉甸甸的紫檀木盒。
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方雕刻着松鹤纹的端砚,旁边还配着两块上好的徽墨,墨锭上描着金边,看着就贵气。
“明远兄!我爹说了,拜师宴上可不能让人看轻了!”张文涛拍着胸脯,胖脸上满是认真,
“这砚台可是我爹压箱底的好东西,平时都舍不得用!墨也是之前专门从南边捎来的!”
王明远看着那方价值不菲的砚台,心里又是感动又是无奈。
他推辞不过,只能郑重收下:“替我多谢伯父,这礼……太贵重了。”
“嗨,跟我还客气啥!”张文涛嘿嘿一笑。
送别小胖子后,家里这边,出去的人也都回来了。
这次置办新衣,按他娘赵氏的话说可算是下了血本。
赵氏一边抖开一件新的细布长衫往王明远身上比划,一边絮絮叨叨地抱怨:
“你是不知道!给你爹和你那两个哥哥,买身合适的衣裳有多难!
跑遍了东市好几家成衣铺子!
人家掌柜的瞅见你大哥二哥和你爹那身板,连忙直说没有那么大的尺码!”
她气不过,又看向王大牛和王二牛继续骂道:
“没事白长那么高的个子干嘛,买衣服都要比别人多花钱。
你瞧瞧!这胳膊!这腰!比人家两个汉子捆一块还粗!现成的衣裳根本套不进去!
最后没法子,只能多掏银子,让人家把最大号的衣裳拆了线,硬生生加宽了半尺布!多掏了五成的银子!”
王大牛和王二牛此刻穿着新改的衣裳,站在那儿像两座新刷了新漆的铁塔,浑身不自在。
王大牛扯了扯紧绷的袖口,黝黑的脸上带着窘迫:
“娘,要不……要不我还是穿旧的吧?这新衣裳穿着还是……还是有点小,浑身不得劲,跟捆粽子似的!”
“不行!”赵氏眼一瞪,
“知府大人面前,穿得破破烂烂像什么话?给三郎丢脸!再不得劲也给我忍着!还有你俩!”
她一指虎妞和狗娃,“待会儿都给我把脸洗干净!别油光满面的!”
虎妞和狗娃赶紧点头,狗娃刚给虎妞分享完早上特地留下的零嘴,此刻还偷偷舔了舔嘴角残留的芝麻糖渣。
次日上午,全家人都换上了簇新的行头。
王金宝、王大牛、王二牛父子三人穿着加宽加大的新衣,像三尊披了新甲的黑铁金刚,杵在院子里,气势迫人。
赵氏、刘氏也换了干净的细布衣裳,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虎妞和狗娃也是被打扮得焕然一新。
张文涛和张伯父也早早到了。
张伯父一身崭新的长衫,显得精神抖擞。张文涛则穿了件宝蓝色的绸褂,圆滚滚的身子裹在里面,活像个行走的蓝西瓜。
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门,朝着知府衙门走去。
路上,气氛既兴奋又紧张。
“三郎,待会儿见了知府大人,该咋行礼来着?是作揖还是磕头?”王金宝忍不住低声问儿子,粗糙的大手无意识地搓着新衣的下摆。
“爹,作揖就行,不用磕头。”王明远低声解释。
“哦哦,作揖,作揖……”王金宝点点头,又赶紧在脑子里复习动作。
刘氏则拉着赵氏的手,小声嘀咕:“娘,你说知府大人府上的点心……会不会比咱镇上‘酥香记’的还好吃?待会儿我让虎妞狗娃少吃点,别跟饿死鬼投胎似的,让人笑话……”
赵氏连连点头:“说的是,你盯好他俩!”
张文涛则凑在王明远身边,胖脸上满是好奇和紧张:“明远兄,你说知府大人府上……会不会有那种特别特别大的桌子?能摆下几十道菜的那种?哎呦,想想就馋!”
王明远被他逗乐了:“去了就知道了。”
一行人来到知府衙门侧门,早有管家模样的中年人在此等候。
见到王明远,管家脸上立刻堆起恭敬的笑容:“王公子来了!快请进!大人吩咐了,您和您的家人朋友都请随我来。”
管家引着他们穿过几道回廊,来到一处布置雅致的花厅。
厅内已摆好了几张圆桌,铺着干净的桌布,桌上茶点果品一应俱全。
已有几位衣着光鲜的宾客在低声交谈。
管家将王家人和张伯父父子引到靠里侧一张稍大的圆桌旁坐下,又特意对王明远道:
“王公子,您先在此稍坐,待会儿大人会派人来请您过去,跟您提前交代下拜师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王明远点头谢过。
趁着管家去招呼其他宾客的间隙,王明远耳力好,隐约听到旁边一桌两位穿着绸衫的宾客在小声交谈。
“啧,崔大人这又是办的哪一出?去年纳妾才刚热闹过一回吧?”一个留着山羊胡的低声说。
另一个圆脸胖子呷了口茶,带着点见怪不怪的调侃:
“老兄,这你就不懂了!
如今长安府就时兴这个!你方唱罢我登场!
听说城东李大人家前几日,连他家那条养了十年的老狗生了一窝崽子,都摆了流水席收礼呢!
知府大人这还算克制的了!
要不是他家夫人和公子小姐嫌长安气候不适应,常住京城娘家,这宴席怕是也得一年办七八回!”
山羊胡捻着胡须,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我说呢!看来这礼尚往来,光出不进也不是个事儿……
哎,老兄,你说下个月我要是也办个宴,用我新纳的那房小妾的二舅妈再嫁这个由头,怎么样?够不够体面?”
圆脸胖子噗嗤一笑:“够!怎么不够!只要帖子送得到位,保管有人来!”
王明远听得嘴角微抽。
上一篇:大唐:从武惠妃马奴到篡唐新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