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71节
他顿了顿,想起柳教谕的恩情,声音沉了些,
“此事……多亏了府学的柳教谕。是他在崔大人面前替我说话,帮我引荐的。”
“柳教谕?”王大牛一愣,随即脸上满是感激,
“是那位柳老先生?好人啊!大好人!咱家得好好谢谢人家!
挑个时间,咱全家都去!爹娘,我和你嫂子,还有虎妞狗娃,都去!
给柳老先生磕头!”
“对!磕头!必须磕!”王二牛也把胸脯拍得砰砰响。
回去的路上,两人还是难掩兴奋,围着王明远问个不停。
“知府大人长啥样?是不是特别威严?胡子老长了?”王大牛比划着。
“脾气咋样?凶不凶?收徒弟的时候要不要磕头?磕几个?”王二牛也好奇。
王明远被问得哭笑不得,只能挑着能说的讲:
“崔大人……嗯,看着挺和气的,说话也温和。
对了,后日要举办拜师礼,师父邀请咱们全家都去观礼。”
他一路上又耐心回答了一些有的没的问题。
三人刚走到梧桐里巷口,远远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提着个昏黄的灯笼,在昏暗的巷口焦急地来回踱步,时不时伸长脖子朝府衙方向张望。
正是他们的爹,王金宝。
“爹!”王二牛嗓门大,远远就喊了一声。
王金宝猛地抬头,看见三个儿子回来,提着灯笼快步迎上来,昏黄的光映着他沟壑纵横、写满担忧的脸:
“咋才回来?出啥事了?是不是……是不是知府大人为难三郎了?”他声音有点发颤,显然等得心焦。
“爹!好事!天大的好事!”王二牛抢着回答,声音激动得都劈了叉,“知府大人!知府大人收三郎当徒弟啦!亲口收的!就在刚才!”
“啥?!”王金宝手里的灯笼“哐当”一声掉在地上,烛火晃了晃,差点熄灭。
他整个人像被雷劈了似的僵在原地,黝黑的脸膛在摇曳的光线下,震惊、茫然、狂喜交织在一起,嘴唇哆嗦着,半天才挤出一句:
“收……收徒?知府大人?收咱家三郎?我的老天爷……”他弯腰捡灯笼的手都在抖。
王大牛赶紧上前一步扶住他爹:“爹!是真的!三郎刚亲口说的!而且这次府学柳教谕帮了大忙!是他引荐的,咱可得好好感谢下!”
王金宝看看大儿子,又看看一脸平静但眼底带着笑意的三儿子,再看看地上那盏灯笼,突然狠狠一拍大腿:“好!好啊!祖宗保佑!柳老先生大恩大德啊!”
他声音洪亮,带着一种狂喜,震得巷子里几户人家都亮了灯,以为外面来了什么山精妖怪。
进了小院,堂屋里点着油灯,赵氏、刘氏、虎妞、狗娃都还没睡,正眼巴巴地等着。
一见他们回来,呼啦一下全围了上来。
“咋样了?三郎没事吧?”赵氏一把拉住王明远的手,上下打量,生怕他少了一根头发。
“娘!没事!好事!”王二牛又当起了传话筒,“知府大人收三郎当徒弟啦!以后三郎就是知府大人的学生了!”
“知府大人的徒弟?!”赵氏的声音陡然拔高,眼睛瞬间瞪圆了,“我的老天爷!这……这……”她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用力攥着王明远的手,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大嫂刘氏也惊得捂住了嘴,随即脸上绽开巨大的笑容:“我滴个黄天大老爷呦!这可真是……真是咱家祖坟冒青烟了!三郎!好样的!”
虎妞和狗娃虽然不太明白“知府大人的徒弟”具体有多厉害,但看大人们都这么高兴,也跟着开心起来:“三叔(三哥)最厉害!”
小小的堂屋瞬间被巨大的喜悦填满,比过年还热闹。
王金宝搓着手,在屋里来回踱步,黝黑的脸上红光满面:“好!好!知府大人的徒弟!咱老王家……真出息了!”
兴奋过后,王金宝猛地停下脚步,看向王明远:
“三郎,知府大人收你为徒,这是天大的恩情!咱家……咱家得好好准备准备!
后日的拜师宴,不能丢了你的脸,更不能让知府大人觉得咱不懂礼数!”
赵氏也回过神来,连连点头:“对对对!得准备拜师礼!知府大人啥都不缺,可咱的心意得到!”
“还有衣裳!”刘氏插嘴道,“咱这一大家子去观礼,总不能还穿着这身旧衣裳吧?得置办身新的!尤其是三郎!”
王金宝一锤定音:“行!明天一早,老大媳妇,你跟你娘,带上虎妞,去东市!给全家都置办一身像样的行头!钱……别省!该花就花!”
他顿了顿,看向王明远,“三郎,知府大人喜欢啥?咱这拜师礼……送点啥好?总不能空着手去磕头吧?”
王明远想了想师父那圆润富态的模样和说话时偶尔流露的“务实”气息,斟酌道:
“爹,师父……崔大人他位高权重,寻常金银之物怕是入不了眼,反而显得俗气,且咱家也负担不起。
不如……送些家乡的土仪?
礼轻情意重,也显得咱们朴实真诚。”
王金宝眼睛一亮,“那就按三郎的来!大牛,二牛,明日你们跟我一起去办!”
“好嘞爹!”两兄弟应得响亮。
赵氏也补充道:“再买些上好的点心果子,多凑几样礼!体面!”
一家人七嘴八舌地商量着,兴奋地计划着明天的采购和准备,直到夜深才各自回屋歇息。
可这一夜,小院里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睡着?
王金宝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身下的硬板床被他压得吱呀作响。
旁边的赵氏也没睡,小声念叨着明天要买什么东西,买什么样的衣裳。
“孩他娘……”王金宝突然压低声音,带着点神秘兮兮的意味,
“你说……三郎这运道,是不是有点太好了?
县案首,府案首,院试第三,现在又被知府大人收为徒弟……
这……这简直像做梦一样!”
赵氏嗔怪道:“瞎说啥!那是咱三郎有本事!读书用功!”
“本事是有,可这运道……”王金宝咂咂嘴,心里那点念头又冒了出来,但是他不敢再对身旁的赵氏说了,他暗暗在心里想:
“这运道……回去真不烧点纸谢谢祖宗?
总觉得心里有点不踏实啊……
可是前日才说不烧了……”
王金宝心里那点痒痒,像野草一样,怎么也压不下去……
第81章 新的生意
因为昨日饮酒,第二天王明远睡醒的时间还是比往日晚了点,而且还有点隐隐的头疼。
家里就只剩了他和狗娃两人,其他人都已经早早出门了。
狗娃正拿着块抹布,有一下没一下地擦着桌子,眼睛却不时瞟向门外,心里想着为啥出去都不带他。
王明远看着狗娃,想起昨日师父的安排和拜师宴,也联想到之前想和张伯父一起合作的事情。
便对着盯着门外魂不守舍的狗娃出声说道:“狗娃,麻烦你去一趟张家,找下张文涛和张伯父,告知他们我拜师的事情,就说我有事相商,请他们来家里一趟。”
说完后,王明远又给狗娃详细讲了遍张府的地址,让他莫要乱跑,不懂就问路。
说完后,他看着狗娃眼巴巴的眼神,内心有点不忍,又从屋里拿出了一把铜钱塞给他,“路上给自己买点东西吃”。
狗娃顿时喜上眉梢,欢快的应了一声,便欢天喜地的跑出门了。
约莫一个时辰后,院门外就传来了张文涛那标志性的大嗓门,隔着老远就嚷嚷开了:
“明远兄!明远兄!开门呐!天大的喜事啊!
知府大人收你当徒弟啦?我的老天爷!快开门快开门!”
很快,张文涛圆滚滚的身子就挤了进来,胖脸红扑扑的,额头上全是汗,眼睛瞪得溜圆,闪着兴奋的光。
他身后跟着一脸笑意的张伯父,手里还提着一个油纸包,老远就飘来一股浓郁的肉香。
“明远兄!恭喜恭喜!知府大人的高徒啊!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是文曲星下凡!哈哈哈!”
张文涛一进门就扑过来,蒲扇似的胖手激动的拍着王明远的肩膀,拍得他一个趔趄,差点撞门框上。
“文涛兄,轻点轻点!”王明远哭笑不得地稳住身形,揉了揉被拍麻的肩膀,对着随后进来的张伯父恭敬地行了一礼,“张伯父,您来了。快请屋里坐。”
“哎,好,好!”张伯父笑呵呵地应着,把手里的油纸包递过来,
“路过福星楼,顺手买了只他们家的招牌烧鸡,听文涛说你喜欢这口。
明远贤侄,恭喜啊!
知府大人的入室弟子,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前途无量啊!”
他脸上满是真诚和喜悦,眼神里除了恭喜,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和欣慰。
这孩子,真出息了!
“多谢伯父。”王明远接过还温热的油纸包,那股熟悉的酱香直往鼻子里钻,心里也暖暖的。
这时,狗娃也像条小尾巴似的从张伯父身后钻了出来,肚子鼓鼓囊囊的,嘴角还沾着油渍和点心渣子,手里还紧紧攥着半块没吃完的芝麻糖饼。
他看见王明远,咧着嘴嘿嘿直笑,含糊不清地喊:
“三叔!张爷爷和文涛叔给我买了好多好吃的,可不是我主动要的!
有福星楼的烧鸡!还有芝麻糖!可香了!
下次再有这种带话的活,还记得安排我去!”
显然,狗娃这一路没少被投喂。
王明远看着这比他还高一个头的侄子,再瞧他那副满足的馋熊样,无奈地笑了笑:“行了,知道了。去,把东西放灶房去。”
“诶!”狗娃响亮地应了一声,拿上油纸包,抱着怀里的吃的,像只偷到油的巨型老鼠,一溜烟钻进了灶房。
三人进了堂屋坐下。
张文涛屁-股刚挨着凳子,就迫不及待地凑到王明远跟前,小胖脸上满是好奇和兴奋:
“明远兄,快说说!知府大人长啥样?是不是特别威严?和唱戏里演的一样,胡子老长了?
上一篇:大唐:从武惠妃马奴到篡唐新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