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146节

  “是这样,”王金宝组织了下语言,“我们一家子,在你这叨扰了也有些时日了。你们张家上下待我们那是没得说,吃穿用度,处处周到,这份情谊,我老王家人心里都记着,感激得很!”

  他先定了调子,然后话锋一转:“但老话说的好,亲戚远来香,久住惹人嫌。我们这一大家子人,吵吵嚷嚷的,长久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再者说,明远这次考完,无论中与不中,往后在府城走动的时候怕是只多不少。我就想着,在府城里头,瞅个合适的院子,买下来。

  一来,让明远有个清静读书、接待同窗师友的地方;二来,也算我们老王家在府城有个根脚,到时候想来府城住几日也方便。这事啊,其实明远去考试前我就琢磨了,可不是因为昨天那点娃娃间的屁事!”

  王金宝一口气把话说完,中间还隐去了王明远的想法,将责任全揽在了自己身上。

  此刻他眼睛看着张德海,坦坦荡荡。

  张德海听完,脸上的笑容微微僵了一下,随即露出急切的神色,身子往前倾了倾:“老哥!你这话说的可就太见外了!啥叨扰不叨扰的?咱们是啥关系?那是正经的亲家!虎妞眼看过两年就要嫁过来了,咱们就是一家人!

  一家人住一块儿,热热闹闹的,多好!是不是家里谁怠慢了?还是住的不舒坦?你跟我说,我立马……”

  “哎呦我的张老弟!”王金宝赶紧打断他,心里又是感动又是无奈,“你想岔了!完全没那回事!你们张家从上到下,对我们那是掏心窝子的好!

  就是因为太好,我们才更不能理所当然地一直住下去!这买房,是我们自家长远打算,真跟你、跟张家任何人都没关系!你就当我们老王家想置办个产业,行不?”

  张德海看着王金宝一脸坚决,知道这老哥哥是铁了心了,他张了张嘴,还想再劝,却发现王金宝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再劝反而显得自己矫情了。

  他叹了口气,重重拍了下大腿:“唉!行吧!老哥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既然你们决定了,那我也不好多说啥。需要我帮啥忙不?府城地界我熟,认识几个靠谱的牙行朋友……”

  正说着,厅堂门外探进来一个脑袋,正是张文涛。

  他刚才隐约听到“买房”、“搬走”几个字眼,心里一急,也顾不上礼节了,直接冲了进来,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慌张和委屈。

  “爹!岳父!你们在说啥?啥买房搬走?谁要搬走?”他急切地问,目光刚好落在刚跨进院门的虎妞和王明远身上。

  王明远早上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刚出去找张伯父了,他便立刻出门寻去,他担心父亲将此事全揽在他一人身上,虎妞见状也跟了上去。

  王明远正好也听到了张文涛的问话,刚想开口解释,张文涛已经几步冲到虎妞面前,眼圈竟真的有点发红了,声音都带上了点哽噎:

  “虎妞妹妹……明远兄……你们,你们在我家住的不舒心吗?是不是我哪里没做好?还是下人们伺候不用心?你说出来,我立马改!我……我才跟厨房说了,这几日要研究几道新式的江南点心给你尝尝呢!你们怎么就要搬走了呢?”

  他这副情真意切、毫不作伪的挽留,反倒让王家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虎妞看着他急得快要哭出来的样子,心里也一软,连忙摆手:“不是的不是的!跟你没关系,你们家都好得很!”

  王明远也赶紧上前,揽住张文涛的肩膀,把他拉到一边,低声耐心解释:“文涛兄,你千万别多想。买房是我早就有的想法,主要是为了日后在府城方便。咱们两家情谊在这,就算我们买了房子搬出去,难道就不走动了?你照样可以常来常往嘛!”

  张文涛听了,情绪稍微平复了些,但还是瘪着嘴,嘟囔道:“那……那能一样吗?现在我想……我想找虎妞妹妹说说话,抬脚就到院子了。以后不知道还要走多远……多不方便!”

  王明远看着他这副仿佛被抛弃的大型犬般的模样,又是好笑又是无奈,灵机一动,压低声音道:“这样,新房子买了,肯定给你专门留一间宽敞的客房!你啥时候想来住都行,想来吃饭也随时欢迎,就跟自己家一样!如何?”

  果然,这话一出,张文涛眼睛唰地一下就亮了,脸上的阴霾瞬间一扫而空,甚至嘴角开始抑制不住地上扬,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在王家新宅里蹭吃蹭喝、和虎妞朝夕相处的美好生活,忙不迭地点头:“真的?明远兄你说真的?给我留一间?那……那说定了啊!可不能反悔!”

  他那副迫不及待、甚至有点“恨不得今天就搬过去”的架势,让王明远心里莫名闪过一个念头:好家伙,这哪是嫁妹妹,这眼看着都快成给自己家招了个上门女婿了!还是自带干粮,说不定还会倒贴家具的那种!

  这边安抚好了张文涛,张德海那边也行动了起来。

  他到底是经商多年,办事爽利,见事已至此,便不再纠结,立刻道:“既然要买,那就买个好点的!我这就让人去请兴隆牙行最好的牙人周掌柜过来,他手上好房源多,人也实在,绝不会坑蒙拐骗!”

  约莫半个时辰后,一个穿着体面绸缎长衫、面容精干的男子便跟着张家仆役来到了客厅。

  他一进门,目光扫过厅内众人,当看到站在王金宝身后那铁塔般的王大牛时,明显愣了一下,脸上瞬间浮现出惊讶和难以置信的神色。

  “哎呦!这……这位壮士……瞧着好生面善!”那牙人周掌柜快走两步,凑近了些仔细打量王大牛,猛地一拍脑门,“想起来了!您……您莫非是三年前,在小人手上租过书院街梧桐小院的王……王大牛兄弟?”

  这周老四只记得王大牛那魁梧身形,至于王明远当时的小豆芽菜的样子已经记不清楚了。

  王大牛也被他这突然的热情弄得一愣,挠挠头,憨厚地笑了笑:“是啊,周掌柜?好些年没见了!”

  “真是您啊!”周掌柜顿时激动起来,竟对着王大牛拱了拱手,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和莫名的敬意,“哎呀呀!真是缘分!没想到还能再见到您!王兄弟,您可真是我的贵人啊!”

  这话一出,厅里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王金宝和王明远。

  王大牛更是一脸懵:“贵人?周掌柜,你这话从何说起?我们就租了你一回房子……”

  周掌柜却一脸认真:“王兄弟您有所不知!自打三年前做成您那单生意后,我这运气啊,就跟开了窍似的!接连做成了好几笔大买卖,口碑也传开了,这不到现在,混成了牙行的掌柜!我心里一直嘀咕呢,是不是沾了您和您弟弟当年的运道了!一直想找机会谢谢您,可惜再没碰见。今天真是巧了!”

  他顿了顿,又压低声音,带着几分歉意:“不过话说回来,当年那房子……后来我才知道,隔壁那户人家是有点……哎,当时信息不全,让您二位受扰了,实在是我的不是!”

  王明远在一旁听得啼笑皆非。

  没想到三年前无奈之下的选择,竟还成了这位周掌柜职业生涯的转折点,这缘分真是妙不可言。

  张德海见状,哈哈一笑:“原来还有这层渊源!那就更好了!老周,这位是王老爷,王大牛兄弟的父亲,这才是正主。他们家想在城东置办一处两进或三进的院子,要清净些,地段好些的,你可得拿出压箱底的好货色来!”

  周掌柜一听,神情立刻变得无比郑重,拍着胸脯保证:“张老爷放心!王老爷放心!这事包在我周老四身上!定给您家找到称心如意的好宅子!要是办不好,您砸我招牌!”

  有了这层关系,气氛更加融洽了。

  周掌柜办事果然麻利,稍作寒暄后,便直接进入正题。他仔细询问了王家的需求:居住人口、预算、对地段、朝向、周边环境的要求等等。

  当从张伯父口中得知王明远还是崔巡抚的弟子,刚参加完乡试,很可能中举后,周掌柜的眼神又亮了几分,态度更加恭敬。

  他沉吟片刻,建议道:“王老爷,王公子,按说以您家这情况,其实可以考虑城北。那边靠近官署衙门,住的多是些有品级的官员和宗室后人,环境清幽,地段也尊贵,以北为尊嘛,说出去更有体面。”

  王明远略一思索,便摇了摇头,温和却坚定地说:“多谢周掌柜好意,城东市井生活气息浓,买菜购物、听戏逛集市都方便。而且我的师长、好友也多居城东,往来便利。至于体面不体面,我倒觉得,家宅和睦舒适比虚名更重要。目前还是先看城东的吧。”

  周掌柜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不再多言,心里却对这位年纪轻轻却沉稳有主见的王公子又高看了几分。

  他略一思忖,便笑道:“成!那就依公子的意思。城东好地段的好院子也有不少,我这就带您几位去看看几处压箱底的好货!”

  很快,周掌柜便领着王家人和张伯父,还有硬要跟上来也一起看看自己客房的张文涛,出了张府,开始了看房之旅。

  他显然早有准备,首先带他们去的几处院子,虽然名义上在城东,但位置都隐隐偏向东北方向,既兼顾了城东的便利,又沾了点城北的贵气,可见其用心。

第207章 看房(上)

  第一处房子,就在城东靠北的安仁坊,离张家、还有柳教谕家都不算远,但拐进巷子后,格外清静。

  是个规规整整的三进院。

  青砖灰瓦,门楼不高,但看着就结实厚重。

  周掌柜掏出钥匙,“咔哒”一声打开铜锁,推开那扇刷了黑漆、瞧着有些年头却保养得极好的大门。

  “王老爷,王公子,您几位里边请!”周掌柜侧身让开,笑着伸手引路。

  一进门,先是个小门房,旁边是一排倒座房,周掌柜介绍说是给门房、车夫或者来客临时歇脚的地儿。

  穿过门房,里头是个方正的前院,青砖铺地,扫得干干净净。

  过了垂花门,才是正经的内院。

  院子方方正正,正房三间,坐北朝南,左右厢房各两间,都挺宽敞。

  王金宝背着手,这里摸摸,那里敲敲,重点看了房梁和墙根,微微点头:“嗯,砖是好砖,木料也实在,没偷工减料。”

  王大牛则更关心实用,他先看挨个看了房间大小,又走到后院,看到那一排后罩房和一口用石板砌得整齐的水井,还有井边一小块空着的泥地,脸上露出满意神色,“这地好,娘和翠花能种点葱蒜小菜,吃个新鲜。”

  赵氏和刘氏更是喜欢得不行。

  赵氏撩开正房的帘子进去看了看,屋里空荡荡的,但墙壁雪白,屋顶也看不出漏雨的痕迹,“这院子正气!亮堂!住着心里头舒坦!”她小声对旁边的刘氏说。

  刘氏连连点头,压低声音:“娘,我看这儿挺好,离市集近,买菜方便,巷口也清净。”

  王明远也觉得这院子不错,格局规整,够一家人住,也体面,离书院和几位师长家都不远,日后往来方便。

  周掌柜在一旁察言观色,笑着介绍:“王老爷好眼力!这院子原主是位衙门里的老爷,家风清正,房子保养得极用心。老人家搬走是因为儿子在外地放了官,接他去享福了。这地段,这格局,在城东可是抢手货!要不是原主交代要寻个爱惜房子的正经人家,早出手了。”

  他顿了顿,报出价格:“原主开价两千七百两,这个价在安仁坊,绝对是公道价了。”

  王金宝心里默默盘算了一下,没立刻表态,只是“唔”了一声。

  周掌柜人精似的,一看王家人虽然满意但也没到立刻拍板的地步,便话锋一转,笑容更盛:“这儿是好,不过好东西不怕多看看。王老爷,王公子,要不咱再去瞧瞧下一处?离这儿不远,也是个难得的院子,带个小跨院,清静雅致,最适合王公子这样的读书人!”

  一听“跨院”、“清静雅致”,王明远心里微微一动。

  王金宝也想多看几家比较比较,便点头:“成,那就再去瞅瞅。”

  第二处院子果然就在同坊,拐了两个弯就到,是个二进的院子,从外面看,门脸似乎不如第一家气派。

  但一进去,就发现别有洞天。

  主体也是二进,规规整整,但西侧竟还附带了一个小小的跨院!

  跨院门是个月洞门,推开进去,里面只有一间小小的书房,窗外竟还种着一小片翠竹,风一吹,沙沙作响,显得格外幽静。

  周掌柜指着那小书房,对王明远笑道:“王相公您瞧,这地界怎么样?原主家特意给家里读书的公子辟出来的,绝对没人打扰!在这屋里读书写字,累了看看窗外绿竹,喝杯清茶,那可是神仙般的享受!”

  王明远几乎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跨院,这独立安静的小天地,看书、写文章,或者将来与同窗好友清谈,都比挤在正房里要方便自在得多。

  不过又看了其他地方,感觉这房子着实是有些小了,院子虽然雅致,但实用性上不如第一处。

  王金宝和王大牛也跟进来看,王大牛挠挠头:“这院子……整体好像比头一家那个三进的小了点啊?咱这一大家子人,爹娘、明远、我们两口子、狗娃、虎妞、猪妞猪娃……还有二弟妹,怕是住着有点紧巴。”

  王金宝也是类似想法,觉得跨院虽好,但整体格局似乎为了这跨院牺牲了些许主院的宽敞,有点本末倒置。

  周掌柜适时报价:“这院子因为带了这精巧的跨院,价格反倒比刚才那三进的还要略高些,原主开价两千八百两。”

  价格更高,面积却小了,王金宝心里那杆秤又开始掂量。

  第三处院子位置就更靠东南边了些,离热闹的市集更近。

  是个两进的院子,但一进门,就把王家人震了一下。

  这前院也太大了!宽敞得简直能并排跑马,停下两三辆马车还能轻松调头拐弯!

  周掌柜笑着解释:“不瞒您说,这户人家祖上是开车马行的,所以前院特意留得极大,方便车马进出装卸货物。房子是有些年头了,旧是旧了点,但主体结构绝对没问题,梁柱都是好木料!花钱拾掇一下,刷刷墙,换换瓦,立马焕然一新!这大院子的好处就是敞亮,干啥都方便!”

  钱彩凤看着这片空场,眼睛亮了亮,小声对刘氏说:“嫂子,这地方大,都能在这跑马练武!”

  王金宝却微微蹙眉。

  他是庄稼人出身,虽然也喜欢宽敞,但这院子离街市太近,人来车往的,喧闹声隐约可闻,少了点书香门第该有的清静气。

  而且房子旧,修缮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这处开价两千两。”周掌柜报出价格。

  看完了三处,一家人心里都有了点谱,但似乎总觉得差了点啥。

  第一处规整但无特色,第二处雅致但略拥挤,第三处宽敞但喧闹需修缮。

  周掌柜看着王家人的神色,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搓搓手,脸上露出一种“看来不得不拿出真宝贝”的表情,压低了声音:“王老爷,王公子,看了这三处,想必您心里也有数了。好院子可遇不可求,我老周手里还有一处压箱底的好货,原本没想轻易带人去看……

  但看您家是诚心要买,又是张老爷引荐,王公子更是崔巡抚的门生,前程远大……

  罢了,今日就破例带您去瞧瞧!保准您看了,前面这三处都入不了眼!”

  他这话说得神秘,一下子勾起了王家所有人的好奇心。

  连张伯父也笑着帮腔:“老周手里的好东西是多,金宝老哥,明远,就去看看吧,开开眼界也好。”

首节 上一节 146/1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从武惠妃马奴到篡唐新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