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108节

  “哈哈!我就说我能偷学到手艺吧!三叔你是不知道,我这些天没事就在食肆帮刘大叔打下手,偷偷看他怎么做饭炒菜!刘大叔人好,看我想学,还教我咋看火候呢!

  今天不知咋的,特别想家,想奶做的这口面片,我就求刘大叔让我用用后灶,试了试!没想到真成了!”

  他越说越得意,小胸脯挺得老高:“看来我不光打听消息在行,做饭也行嘛!嘿嘿,原来不让我读书,我-干啥都能成功!是不是,三叔?”

  王明远看着他这副“快夸我”的憨样,又是心疼又是好笑,忍不住伸手揉了揉他汗湿的头发:

  “是是是,我们狗娃厉害着呢!干啥都行!将来回家,就给爷奶、给你虎妞小姑露一手,让他们都吓一跳!”

  “嗯!”狗娃重重点头,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光芒。

  叔侄俩就着书桌,分食着那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烩面片。

  简单的食物,却因为饱含了乡愁和心意,显得格外美味,屋子里安静下来,只有咀嚼和喝汤的细微声响。

  吃着吃着,狗娃的速度慢了下来,他扒拉着碗里的面片,忽然小声问:“三叔,你说……这会儿,爷奶、我爹娘、虎妞小姑、猪妞还有二婶和小猪娃……还有二叔……他们都在干啥呢?吃饭了没?吃的啥?”

  王明远夹面的筷子顿了一下,他抬起头,望向窗外。

  岳麓山的夜空,星影稀疏,一弯新月挂在山巅,清冷的光辉洒下来,远处传来隐约的虫鸣。

  他沉默了一会儿,轻轻叹了口气,声音温和而肯定:

  “他们啊,肯定也正在吃饭吧。

  也许……你奶正好也做了烩面片,你爹和你娘正捧着大海碗唏哩呼噜地吃。

  虎妞肯定又在逗猪妞抢肉臊子玩……

  二哥在军营里,不知道吃不吃得惯……”

  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千山万水,落在了那座熟悉的农家小院里:

  “他们肯定也和我们一样,正在想着我们。

  想着我在书院用不用功,身子好不好;

  想着狗娃有没有调皮,干活累不累……

  一家人,不管隔多远,心总是连着的。”

  狗娃听着,没再说话,只是低下头,用力地、大口地吃着碗里的面片,仿佛要把那浓浓的思念和家的味道,全都吃进肚子里,好好珍藏起来。

  斋舍里,油灯的光晕温暖而柔和,将两个人影投在墙上。

  那碗来自千里之外的配方、复刻了家乡味道的烩面片,热气袅袅婷婷,氤氲着化不开的思念。

第137章 拜会大师兄

  昨晚不光吃了面,两人还商量好了今日休沐的安排——首要之事,便是去湘江府城里一趟,探望那位尚未谋面的师兄。

  上次王明远安顿好后便去拜见过,不巧正赶上师兄随上官外出巡视,扑了个空。

  从师父崔知府偶尔的提及中,王明远得知这位大师兄姓季,名景行,字伯长,是师父早年外放江南为官时收的弟子,并非湘江本地人士。

  如今在湘江府衙任六品通判,乃是实权官职,据说官声颇佳,上次去拜访时得知师兄家眷并未随任,如今是独居在此。

  王明远心里琢磨着,若此次师兄仍未归来,他便带着狗娃在湘江府城里好好转转,熟悉熟悉环境,顺便把写好的几封信寄出去。

  他最挂念的,还是大哥王大牛。算算日子,大哥若一路顺利,应该到家了。

  可这年头,路途迢迢,车马不便,谁也保不齐会不会遇上什么意外耽搁。他心里总有些七上八下,生怕大哥在路上出点什么事。

  这封信,既是向家里报平安,详细说了自己和狗娃在书院的一切都好,饮食起居都已适应,让家人不必挂心,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大哥行程的挂念。

  同样,也给府城的师父崔知府、柳教谕、永乐镇的赵夫子,以及同窗好友等都写了信,告知近况,以免他们牵挂。

  另外关于科举的本经的选择,也需要师父和柳教谕的指导,也一并在信中写明。

  今日天气晴好,秋高气爽。

  王明远换上了一身干净的青色直裰,狗娃也换上了来时新做的灰布短褂,两人收拾利索,便出了书院山门,雇了辆骡车,往湘江府城而去。

  到了湘江府城后,两人先寻了一家门面大气,看着可靠的驿馆,将一叠厚厚的信寄了进去。

  看着驿卒将信分拣、登记,王明远心里才仿佛卸下了一副担子。

  家书抵万金,只盼这些信件能早日送到亲人朋友手中,好让他们安心。

  寄完信,王明远便领着狗娃,按照上次的地址,再次前往师兄季景行的住处。

  师兄的住处不在闹市,位于城西一处清静巷弄里,青砖灰瓦,门庭不算特别显赫,但看着整洁肃穆,门口蹲着两个石狮子,透着官宦人家的气派。

  王明远整理了一下衣袍,上前叩响了门环。

  很快,门打开一条缝,一个穿着干净青衣、门房模样的老者探出头来,却不是上次告知他们师兄不在的那人了,他目光带着疑惑:“二位找谁?”

  王明远拱手,语气恭敬:“老丈请了,晚辈王明远,自长安府而来,特来拜谒季景行季师兄。烦请通传一声。”

  老门房听到“师兄”“长安府”几个字,顿时神色一喜,立刻请他们二人进来:“原来是王公子。老爷早都交代过您今日会来,特地命我在此等候。不过我家老爷今日确在府中,只是……此刻正在书房与几位同僚商议公务。公子可否在偏厅稍坐片刻,容老朽进去禀报?”

  王明远连忙道:“自然自然,公务要紧。晚辈在此等候便是,若师兄实在不得空,改日再来叨扰也可。”

  他本就不想打扰师兄正事,正思忖着若是师兄一时不得空,便先带狗娃去逛逛,改日再来。

  不料,他话音刚落,就听得院内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中气十足,透着股亲热劲儿:

  “哈哈哈!何须通传!可是仲默师弟到了?为兄可是等候多时了!实在是怠慢!怠慢!”

  话音未落,只见影壁后转出几人。

  为首一人,身着藏青色常服,身形……颇为富态圆润,面皮白净,留着修剪整齐的短须,未语先带三分笑,一双眼睛精明活络,此刻正洋溢着热情的光芒。

  王明远虽未听师父详细描述过这位师兄的样貌,但只看了一眼,心中便立刻断定——就是此人!

  无他,这体型,这富态的面相,这未语先笑的神态,简直和他那位师父崔知府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若非年纪对不上,此刻师兄看起来约莫二十七八,他几乎要荒诞的怀疑,这莫非是师父流落在外的亲生子?

  果然,那胖胖的中年人快走几步迎上前,先是朝着身后几位同样穿着官服或便服、面色各异的同僚拱了拱手,笑容可掬却又不失分寸地说道:

  “诸位同僚,着实对不住!今日恰逢我师弟远道而来,初次登门,我这做师兄的,实在不好冷落了。

  今日便先到此为止,方才所议之事,诸位回去再细细斟酌。

  改日!改日伯长定当备下薄酒,再与诸位细细分说,定要给景行这个面子!”

  他这话说得圆滑周到,既表达了歉意,又给了对方面子,还暗示了后续,让人挑不出错处。

  那几位同僚见状,虽然有人脸上还带着点未尽的谈兴,但也纷纷拱手还礼:

  “季大人言重了。”

  “既然季大人有客,我等便先行告辞。”

  “改日再叙,改日再叙。”

  一行人说着,便朝门外走去,经过王明远身边时,目光都不约而同地在他身上扫了一下,带着几分打量和好奇。

  王明远连忙侧身让路,微微躬身以示礼数。

  季景行站在门口,笑容满面地将同僚一一送走,直到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巷口,这才转过身,几步走到王明远面前。

第138章 应该不会吧?

  还没等王明远说话,他竟直接伸出手,一把揽住了王明远的肩膀,那动作自然亲热得仿佛两人是相识多年的老友,脸上带着毫不作伪的歉意和欢喜:

  “师弟!哎呀呀,可算是把你盼来了!瞧瞧这事闹的,为兄本该扫榻相迎,专程等你。谁知一大早这帮人就堵上门来,说是有紧要公务商议,推都推不掉!絮絮叨叨了一上午,净是些鸡毛蒜皮!没等太久吧?可别怪罪师兄!”

  他语速快,声音洪亮,带着江南口音的软糯,却又透着一股子北方人的爽利,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又顺便抱怨了下公务,瞬间拉近了距离。

  王明远被他这热情感染,心中那点因陌生而产生的拘谨顿时消散大半,连忙道:“师兄说的哪里话!是师弟来得冒昧,打扰了师兄处理公务才是。”

  “哎!这说的什么话!”季景行用力拍拍他的胳膊,

  “什么打扰不打扰!你来了,天大的公务也得靠边站!我早就打听清楚了,知道你们书院今日休沐,算准了你今日必来!连厨子我都提前从酒楼请来了家里,就想着好好给你接风洗尘!

  谁承想临了临了,还是被这帮人搅和了一下!诶,这位壮士是?”他目光转向王明远身后的狗娃。

  王明远忙拉过狗娃:“师兄,这是我侄儿,名唤心恒,小名狗娃。别看他长得壮实,其实今年才十岁(实际八岁快九岁,以后统一都按过年算一岁)。如今也在岳麓书院,在食肆那边帮工。狗娃,快见过季伯父。”

  狗娃因为刚才三叔的师兄喊他壮士,此刻心里本来正美呢,这会被王明远点醒,赶紧上前,笨拙地拱手,声音响亮:“狗娃见过季伯父!”

  季景行哈哈一笑,竟伸手摸了摸狗娃的脑袋:“好小子!竟才十岁,个头挺高,身材也壮实,看着就机灵!好!好!”

  季景行显然很喜欢狗娃这股精神头,竟从怀里摸了摸,摸出个小银锞子,塞到狗娃手里,“拿着!师伯给的见面礼,买糖吃!”

  狗娃吓了一跳,下意识看向王明远,他都好几年没有这般小孩子的待遇了,竟然还能收到见面礼!

  王明远点点头:“师兄厚爱,不可推辞,还不谢谢你季伯父。”

  狗娃这才接过,喜滋滋地大声道:“谢谢季伯父!”

  “哈哈,好!走!别在院子站着了,快进屋!进屋说话!”季景行亲热地揽着王明远的肩膀,又招呼着狗娃,一行人便进了堂屋。

  堂屋布置得雅致而不奢靡,桌椅皆是上好的木材,却款式低调,墙上挂着几幅山水字画,透着文气,角落摆着几盆兰草,添了几分生机。

  分宾主落座,早有伶俐的丫鬟奉上香茗。

  季景行吹了吹茶沫,呷了一口,这才笑着看向王明远,目光里满是欣赏:“师弟啊,上月你托人送来的那份‘心意’,我可是都收到了。那茯茶,金花璀璨,菌香浓郁,滋味醇厚,实乃茶中上品!还有那些西北的腊肉、土产、柿饼蜜饯……地道的很!我可是好些年没尝到这么正宗的西北风味了!难为你千里迢迢还惦记着师兄,这份心意,师兄领了!”

  王明远忙道:“师兄喜欢就好。都是些自家和亲友作坊产的土仪,不值什么,唯胜在一点新鲜心意。师兄若不嫌弃,日后师弟返乡,再给师兄捎来些。”

  “不嫌弃!不嫌弃!喜欢得紧!”季景行笑得完全不作伪,“说起来,师父他老人家在信里可是把你夸得天上有地下无,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年纪虽轻,但这气度沉稳,接人待物周到妥帖,颇有师父当年的风范!好!真好!师父又收了个好徒弟!”

  他这话夸得真心实意,王明远都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师兄过誉了,师弟愚钝,还需师兄日后多多指点教诲。”

  “哎!自家人,不必谦虚!”季景行摆摆手,“你的才学,师父信里说得明白,院试第三,蝗灾策论上报天听,又在地动后献策救灾,还得了巡抚和总督大人的嘉奖!甚至还入了定国公他老人家的眼……

  这桩桩件件,岂是愚钝之人能做到的?将来前途必不可限量!师兄我可是羡慕得紧啊!”

  他这话说得真诚,带着提携后辈的欣慰,毫无嫉妒之意,让人听着十分舒坦。

  王明远心中温暖,笑道:“师兄谬赞了,皆是师父教导有方,师兄坐镇湘江府,为民请-命,更得上官青睐,次次重要巡视都被上官委以重任,我在书院都听过师兄的美名,师兄才是师弟学习的楷模。”

  两人相视一笑,一种同门师兄弟间的默契与亲切感油然而生。

  “说起来,师父他老人家在长安可好?身子骨还硬朗?上次来信,只说救灾辛苦,清减了些,让我甚是挂念。”师兄又开口提到了师父崔知府。

  “师父一切安好,只是前番救灾确实辛劳,憔悴了许多。临行前还再三叮嘱我,到了湘江定要代他向师兄问好,说师兄在湘江不易,让我莫要给师兄添麻烦。”王明远恭敬回道。

  “师父总是这般为我们着想。”季景行叹了口气,神色间流露出对师父的真切挂念,“他老人家就是太操劳了,你下次若写信时,定要替我禀明师父,我在湘江一切顺遂,让他老人家千万保重身体,莫要过度操劳。”

  聊起师父,两人话题便多了起来。

首节 上一节 108/1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从武惠妃马奴到篡唐新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