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第177节

  说到这里,李云龙都有些怀念方东明了,以前方东明在新一团的时候,他李云龙可不需要担心弹药的问题。

  不过他李云龙也不是没本事的人,现在新一团的装备早已大变样,大不了打完这仗再想办法去抢就是了,小鬼子那里有的是。

  赵刚点了点头,迅速去安排。

第225章 顺利汇合

  另一边,一支近200人的队伍正在快速的往太原城方向行进。

  为首的正是郑建业与张图还有胡勇三人。

  “咱们离太原机场还有多远?”郑建业一边赶路一边问道。

  张图打开地图,查看了一下,随后回答道:“20多公里。”

  郑建业估算了一下,如果急行军的话,他们大约还需要五个小时才能赶到。

  但方东明他们如果往他们这个方向突围的话,想必也是走了很长一段路的,那么双方的距离应该就不会太远了。

  “加快速度,同时注意周边动静。”得出结论的郑建业立即下令。

  此刻三连与警卫排的战士已经一天都没怎么休息过了,中间还经历了几场战斗,脸上已经写满了疲惫。

  但一听郑建业的命令,脚步还是加快了几分。

  就在这时,侦察战士匆匆返回,向郑建业报告:“连长,前方发现小鬼子设立了临时哨卡,看样子有一个中队,差不多两百人,他们防守的方向正是太原城这边。”

  郑建业心头一喜,他明白,这个哨卡很可能是日军针对方东明他们突围路线所设。

  那么就证明方东明他们是往这个方向突围的,甚至很有可能不久后方东明他们就会抵达这里。

  想明白了这些,郑建业立即说道:“走,去看看,然后拔了它。”

  张图与胡勇也是精神一振,立即跟上郑建业的步伐。

  三人带着队伍悄然接近日军的临时哨卡,借着夜色的掩护,小心翼翼地观察着。

  只见那哨卡周围布满了沙袋、拒马,防御工事做得十分坚固,可见小鬼子是真的用心了。

  郑建业透过望远镜,清楚地看到了两挺92式重机枪架设在哨卡的后部,黑洞洞的枪口正对着太原方向,似乎在严阵以待着从太原方向可能出现的威胁。

  看到这一幕,郑建业不禁低声笑了起来,转头对身旁的张图和胡勇说道:

  “嘿,小鬼子这是把屁股亮给咱们了,咱要是不狠狠捅上一刀,都对不起他们这份‘大礼’啊!”

  张图也咧嘴笑了,露出一口大白牙:“哈哈,这小鬼子还真是瞎了眼,把防御重点都放在太原那头,压根没想到咱们会从背后摸上来。”

  胡勇则兴奋地搓了搓手:“老郑,赶紧下令吧,我都等不及要给小鬼子点颜色瞧瞧了!”

  郑建业观察了一会儿哨卡内日军的动静,发现他们虽然看似警惕,但在这黑夜中,多少还是有些懈怠。

  他心中迅速制定了作战计划,低声对张图和胡勇说道:“老张,你带一排从左侧迂回过去,等我这边一开火,你们就迅速解决掉那两挺重机枪,绝不能让它们发挥出威力。

  老胡,你带警卫排从右侧包抄,咱们来个左右夹击,把小鬼子一网打尽。记住,动作要快、要狠,不能给他们反应的机会!”

  张图和胡勇同时点头,“明白!”

  随后,两人各自带着战士们,悄无声息地朝着预定位置摸去。

  郑建业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握紧了手中的枪,心中默默倒计时。

  当张图和胡勇的队伍到达指定位置后,郑建业深吸一口气,对着身边的掷弹筒小组下令道:“开火!给老子狠狠的打!”

  “嗵嗵嗵嗵嗵嗵!”

  就在郑建业下令的一刹那,已经调整好距离的掷弹筒小组立即扣下了击发装置。

  6具掷弹筒发出闷响,抛射出了六枚89式榴弹,对着小鬼子阵地方向落下。

  与此同时,掷弹筒的开火就是攻击的命令,转瞬之间,三连与警卫排的轻重机枪立即开火,给予将后背露给他们的小鬼子重击。

  一时间枪炮声不断,小鬼子根本就没有想到他们的背后会出现敌人,被狠狠的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一个照面就伤亡惨重。

  2挺92式重机枪的射手刚刚想要调转枪口,就遭到了张图带领的一排打击。

  作为一个个都是神枪手的三连以及警卫排来说,打这种活靶子真的太简单了。

  拉动枪栓、瞄准、扣下扳机,小鬼子毙命。整个流程行云流水,没有什么太大的波澜。

  不到片刻,两挺92式重机枪的射手就全部被击毙,重机枪彻底成了哑巴。

  张图大喊一声:“冲上去,夺下重机枪!”一排战士们如离弦之箭,朝着重机枪阵地冲去。

  胡勇那边也没闲着,从右侧突袭而下,手中的武器持续的喷射出致命的子弹,打的小鬼子连头都冒不起来。

  等靠近到40多米的距离后,胡勇掏出一颗缴获到小鬼子的香瓜手雷,“手雷!”

  喊了一声后,胡勇立即拉掉拉环,在枪杆上磕了一下完成击发动作,随即便狠狠的砸了过去。

  手雷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准确地落在一群鬼子中间。

  “轰!”的一声巨响,火光冲天,伴随着凄厉的惨叫,几个鬼子被炸得血肉横飞。

  这颗手雷如同一个信号,警卫排的战士们纷纷效仿,一颗颗手雷如雨点般落入敌阵,炸得小鬼子们鬼哭狼嚎。

  胡勇趁着手雷爆炸的硝烟,大喊一声:“冲啊!”

  警卫排的战士们如猛虎下山,端着刺刀冲向日军。

  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晕头转向,还没从手雷的爆炸中回过神来,就已经与八路战士短兵相接。

  胡勇身先士卒,与一个鬼子兵扭打在一起。那鬼子兵身材魁梧,力气不小,试图用刺刀反刺胡勇。

  胡勇却不慌不忙,一个侧身闪过,顺势一脚踢在鬼子的膝盖上,鬼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胡勇眼疾手快,将刺刀狠狠刺进了鬼子的后背,鬼子闷哼一声,当场毙命。

  与此同时,张图带领的一排已经冲到了重机枪阵地前。剩余的几个鬼子试图顽抗,端着枪向他们射击。

  张图一个箭步冲到一个沙袋后面,躲避着子弹,大声喊道:“同志们,分散开来,别扎堆,给我狠狠打!”

  战士们迅速散开,利用地形掩护,向鬼子发起攻击。

  一名战士趁着鬼子换弹夹的间隙,从侧面冲了上去,一刀刺进鬼子的腰间。

  鬼子惨叫一声,手中的枪掉落在地。

  其他战士见状,纷纷冲上前去,很快就解决了重机枪阵地剩余的鬼子。

  张图一把抱起一挺92式重机枪,调转枪口,对着正在与郑建业他们对峙的鬼子一阵猛扫。

  “咄咄咄……”重机枪的怒吼声再次增加,鬼子们顿时被压制得彻底抬不起头来。

  郑建业看到张图成功夺得重机枪并提供支援,心中大喜,喊道:“同志们,加把劲,小鬼子快撑不住了!”

  在三面夹击下,日军的防线彻底崩溃。

  那名日军中队长眼见大势已去,脸上露出绝望的神情。

  但他仍不甘心失败,挥舞着指挥刀,朝着郑建业冲了过来,嘴里还大喊着:“天蝗万岁!”

  郑建业冷笑一声,很干脆的举起手中的驳壳枪,对着小鬼子中队长的脑袋就扣下扳机。

  “砰!”

  随着“砰”的一声枪响,日军中队长的脑袋瞬间爆开,鲜血和脑浆溅了一地,他的身体直挺挺地向前扑倒,手中的指挥刀也“哐当”一声掉落在地。

  至此,所有的鬼子全部被消灭,整场战斗用时还不到二十分钟,真可谓速战速决。

  郑建业收起驳壳枪,大声喊道:“同志们,动作快点,打扫战场!把能用的武器弹药都带上,说不定一会儿还用得着。”

  战士们迅速行动起来,收集着地上的枪支、弹药。至于军服这些,只能暂时放弃,他们带不了。

  胡勇扫视了一圈,脸上露出了笑容,“老郑,咱这可是发大财了,光重机枪就2挺,团长知道了得高兴成啥样啊!”

  郑建业也是露出笑容,方东明他们的下落有着落了,现在又缴获了这么一大批装备,实在让人心情大好,难得的开了一下玩笑。

  “小鬼子不就是咱们的运输大队长嘛,缺装备缺弹药了,咱就来取。”

  “哈哈哈!”

  就在这时,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了汽车的发动机声。

  郑建业立即收起笑容,整个脸色严肃了起来,他示意战士们停止手中的动作,仔细听辨声音的方向。

  那声音越来越清晰,很明显是朝着他们这个方向驶来。

  “会不会是方东明他们?”张图凑到郑建业身边,低声问道。

  郑建业摇了摇头,神色凝重地说:“不好说,也有可能是其他日军。大家隐蔽起来,做好战斗准备。

  如果是方东明同志,咱们就接应;要是小鬼子,就给他们来个迎头痛击!”

  战士们迅速按照郑建业的指示,利用哨卡的防御工事和周围的地形隐藏起来,手中紧紧握着武器,眼睛死死盯着声音传来的方向,随时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情况。

  方东明坐在卡车驾驶座上,听到前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枪炮声,眉头微微一皱。

  他看了眼副驾驶座上的魏大勇,说道:“和尚,听到没,前面有动静,这动静八成是咱们自己人弄出来的。”

  魏大勇点了点头,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团长,肯定是咱的援兵到了!”

  方东明一边握紧方向盘,加速朝着声音方向驶去,一边皱眉思索着。

  但随着他们的靠近,枪炮声却渐渐稀疏,直至完全停止。

  方东明心中一紧,他放慢车速,对魏大勇说道:“情况有点不对劲,动静没了。和尚,你带……”

  方东明话没说完就觉得不合适,后方小鬼子追兵的发动机轰鸣声还在隐隐约约传进他的耳朵里呢,这个时候只要停下,不用多久,必定被他们追上。

  当即他也不再多想,直接加大油门,继续向前冲。

  如果是自己人解决了战斗那自然是好事,他们也不用再担心后面的追兵了。

  但如果是小鬼子赢了……那就随机应变了,毕竟怎样小鬼子的阵地也是有所损坏,或许有机会冲过去。

  卡车如脱缰野马般朝着前方疾驰,发动机的轰鸣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

  方东明紧紧盯着前方,眼睛在黑暗中努力辨认着一切可能的迹象。

  魏大勇则握紧手中的枪,时刻准备应对突发状况,眼神中透露出警惕。

  很快,卡车来到了之前枪炮声响起的区域边缘。借着月光,他们看到了前方哨卡的轮廓,周围影影绰绰有人影晃动。

  而这个时候,郑建业也在观察着,当看到只有一辆卡车的时候,心中顿时有了判断。

  当即就跳到了沙包之上,高举驳壳枪,连开三枪。

首节 上一节 177/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