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第167节
这是一处位于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两侧山坡树木丛生,十分有利于隐蔽和突袭。
而早已经等待在这里的郑建业立即就迎了上来。
“团长。”
李云龙看了他一下,随后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接下来的任务就该你们三连与四连出手了,一连二连绕到后方休整。”
“是,团长!我们保证完成任务!”郑建业与四连连长立即就大声的保证了起来。
随后无论是飞雷炮还是燃烧瓶都做了交接。一连二连撤退,三连四连继续埋伏,等待小鬼子的送货上门。
与此同时,就在水谷诚辅重新调整完毕,准备继续发动进攻的时候,侦查人员却是传回来了让他错愕的消息。
“报告大佐阁下,埋伏在前方的八路已经不知道在何时撤离了。”
水谷诚辅听着侦查人员的汇报,脸色愈发阴沉,原本就阴鸷的眼神此刻仿佛能喷出火来。
他一拳砸在坦克内壁上,怒吼道:“八嘎!这群狡猾的支那人,居然就这样溜走了!”
想到刚刚那一轮交锋,自己的部队损失惨重,十来辆坦克被炸毁,步兵更是伤亡过半,而现在却连敌人的影子都抓不到,这种有劲无处使的感觉,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让他憋屈得几乎要发疯。
但水谷诚辅毕竟是久经沙场的指挥官,短暂的愤怒过后,他迅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对策。
他明白,别看现在八路跑了,但接下来他们肯定还有麻烦,很明显八路是想对他们进行游击袭拢。
最关键的是,八路拥有那两样可以对他们的战车产生致命威胁的武器,一旦他们稍有不慎,他们的战车很有可能会再次迎来大的损失。
“呼……”轻轻吐出一口浊气,经过一番思索,水谷诚辅做出了决断。
他对着身边的通讯兵,用低沉而坚定的声音说道:“命令部队,以小队为单位,分散搜索前进,加强警戒。
坦克保持紧密阵型,互相掩护,防止八路再次偷袭。同时,派出侦察兵,扩大搜索范围,务必查清八路的动向。”
他明白,八路既然选择游击,必然会在这一带寻找机会再次出击。
那么现在最重要的便是不能盲目前进,必须稳扎稳打,以严密的阵型和搜索,减少被偷袭的风险,同时寻找八路的踪迹,争取主动出击。
下达完命令后,水谷诚辅透过坦克观察孔,望着周围寂静的山林,心中暗暗发誓:
“支那人,你们给帝国军队造成的损失,我一定会加倍讨回来。”
水谷诚辅所下达的这些命令,从军事角度来看,确实展现出了一定的智慧。
以小队为单位分散搜索前进并加强警戒,能使部队在复杂地形中扩大搜索范围,及时发现潜在的八路伏击点,增加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降低被突袭的风险。
坦克保持紧密阵型互相掩护,这无疑是针对八路拥有克制坦克武器而采取的有效防御策略,紧密的阵型可以让坦克之间形成交叉火力,共同抵御来自外部的攻击。
特别是对那些能威胁到坦克的燃烧瓶和飞雷炮,可在一定程度上凭借相互支援来化解危机。
派出侦察兵扩大搜索范围,更是试图掌握战场主动权,通过摸清八路的动向,为后续行动提供准确情报,以便提前做出应对,甚至主动出击打击八路。
然而,这些命令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
首先第1点就是小鬼子的步兵兵力分散了,给了新一团可以逐个击破的机会。
第2点,当然就是极大的拖延了行军的时间。如此谨慎的探索前行,是需要很多的时间去完成的。
而拖延时间恰巧也是李云龙想要的,反正他们又不急,急的是小鬼子。
就在水谷诚辅的部队按照他的命令开始行动时,李云龙的警卫排排长胡勇气喘吁吁地跑到了李云龙身边。
“团长!”胡勇叫了一声后,再次说道,“小鬼子那边有动静了。
他们以小队为单位,分散着搜索前进,坦克都凑在一起,互相掩护呢,还派了不少侦察兵到处乱窜。”
李云龙听着胡勇的汇报,脸上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哼,这小鬼子还挺谨慎,看来是被咱们打怕了。”
张大彪在一旁皱着眉头说道:“团长,小鬼子这么一来,咱们再想下手可就难了。他们这阵型摆得严实,不好找机会啊。”
李云龙却摆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道:“怕啥?小鬼子要是实在谨慎,那咱就继续往后撤。
这一路山长水远的,他们还能一直这么小心不成?总有疏忽,露出破绽的时候。”
他转头看向胡勇,问道:“小鬼子现在离咱们还有多远?”
胡勇连忙回答:“大概还有五里地,他们推进得很慢,估计是怕再中咱们的埋伏。”
李云龙点了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通知三连四连,先别轻举妄动。密切观察小鬼子的动向,等他们再靠近点。
如果小鬼子一直这么小心翼翼,咱就往三号阵地撤。反正咱熟悉这一带的地形,跟他们慢慢耗。”
说完,李云龙又咧嘴笑了起来:“大彪,你说小鬼子这么谨慎,得耽误多少时间。
他们越慢,咱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只要能拖住他们,咱们就算赢。等他们露出破绽,咱再狠狠咬他们一口!”
张大彪也跟着笑了起来:“没错,团长!小鬼子这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咱们就瞅准机会,打他个措手不及!”
第213章 李代桃僵
时间慢慢的从黑夜变成了白天,此时的方东明与魏大勇各自骑着一匹战马,在快速的奔行着。
按照他们如今的行军速度,再加上一路的休息时间,最起码得明天下午才能赶到太原城附近。
“团长,这太原机场内的小鬼子飞机多不多?”
魏大勇一边策马疾驰,一边大声问方东明,呼啸的风声几乎要将他的声音吹散。
方东明微微侧头,大声回应道:“根据特战小队之前侦查的情报,太原机场内停放着大概二十多架飞机,有战斗机,也有轰炸机。
这些飞机对咱们的威胁可不小,要是让它们起飞,不管是对咱们部队,还是对附近的老百姓,都能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这次咱们必须得成功。”
魏大勇神情一凛,用力点了点头:“俺明白了,团长!俺一定紧紧跟着您,保证完成任务。
只要俺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让小鬼子伤着您分毫。”
方东明看着魏大勇那坚定的模样,笑着说道:“和尚,别光想着保护我,咱们这次行动,靠的是大家的配合。
特战小队的同志们都在机场附近等着咱们,他们已经摸清楚了机场的防御部署,咱们到了之后,得赶紧和他们会合,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
说话间,两人已经来到了一处山脚下。方东明抬手示意停下,两人翻身下马,牵着马走进了一片树林中稍作休息。
方东明从行囊里拿出一张地图,铺在地上,魏大勇也赶忙凑了过来。
方东明指着地图上标注的太原机场位置,说道:“和尚,你看,机场戒备森严,四周不仅有铁丝网和壕沟,还有重兵把守,常规的渗透方式很难成功。”
魏大勇盯着地图,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说道:“团长,那咋办?”
“李代桃僵。”方东明自信笑一笑,“咱们包括特战小队全员都会日语,这就是咱们的优势。”
方东明继续说道:“经过特战小队全面的侦查,发现每天傍晚时分,都会有一支隶属于日军独立混成第九旅团的运输部队进入机场,他们主要负责给机场运送补给物资。”
“这支运输部队人数大概在一个小队左右,而且因为他们觉得这一带已经是后方,戒备相对松懈。
我们可以找机会截下这支运输队,换上他们的衣服和装备,大摇大摆地混进机场。”
魏大勇眼睛一亮,兴奋地说:“团长,这主意好啊!俺们打扮成小鬼子,肯定能骗过他们。不过,咋才能顺利截下他们呢?”
“特战队身上穿的那一身皮,可不是白穿的。”方东明露出了笑容。
魏大勇一脸疑惑,挠挠头问道:“团长,您这话啥意思啊?特战队这身皮咋就能顺利截下运输队了?”
方东明神秘地一笑,说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现在先赶路要紧,咱们得尽快和特战小队会合。”
说完,他翻身上马,一抖缰绳,战马嘶鸣一声,向前奔去。
魏大勇虽满心好奇,但也不再多问,紧跟其后。
两人快马加鞭,又赶了4个小时的路。
突然,前方不远处传来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那声音沉闷而有力,如同闷雷在耳边炸响。
方东明脸色微变,勒住缰绳,仔细辨别声音的方向,又结合对周边区域的判断,心中暗道:
“听这动静,应该是炸药包发出的,这个位置……大概率是新一团在这儿阻击小鬼子的部队。”
魏大勇也听到了爆炸声,他看向方东明,眼神中透露出询问的意思。
方东明当机立断,说道:“走,过去看看,说不定能帮上忙。”
说罢,两人调转马头,朝着爆炸声传来的方向疾驰而去。
两人策马狂奔,随着离爆炸地点越来越近,枪炮声和喊杀声也愈发清晰。
他们迅速来到一座山坡下,翻身下马,将马拴在隐蔽处后,手脚并用地爬上了山坡。
方东明掏出望远镜,朝着战场方向望去。
只见大概1公里外,好几百个小鬼子像没头苍蝇般,发疯了一样四散到处搜索。
道路中央,一个巨大的爆炸坑洞赫然在目,直径足有好几米,周围的土地都被掀翻,露出黑褐色的土层。
在坑洞不远处,一辆坦克呈诡异的姿态被掀翻在地,炮塔不知飞到了何处,履带也断成几截散落在一旁。
坦克周围布满了小鬼子的鲜血与残肢,血腥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还有不少受伤的小鬼子在地上惨嚎,声音在空旷的战场上回荡,让人毛骨悚然。
魏大勇也从方东明手中接过望远镜看了一眼,忍不住痛快的说道:“乖乖,炸得好啊,炸得小鬼子屁滚尿流的。
肯定是新一团的同志干的,这下手够狠!”
方东明收回望远镜,分析道:“看样子,新一团应该是在这里设伏,给了小鬼子一个重创。
不过看小鬼子这架势,应该是想找出埋伏他们的人。新一团很可能已经转移,但也说不定还有同志在附近。”
“团长,那咱们?”魏大勇看向方东明,询问他的想法。
从当前局势来看,虽说方东明和魏大勇皆是英勇善战之人,但面对数百小鬼子,仅他们两人前去帮忙,确实起不了太大作用。
即便能多杀几个小鬼子,于整体战局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而且,他们肩负着炸毁太原机场飞机这一关乎重大战略意义的任务。
若在此处耽搁,很有可能就会错过今晚潜入的时机,从而引发变故,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所以方东明根本就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截了当的对着魏大勇说道:“这里不需要我们,交给我的老团长就足够了。咱们走!”
魏大勇虽然看到小鬼子就手痒痒,但他对方东明的决定没有丝毫质疑,果断地点了点头:“是,团长!”
两人迅速从山坡上下来,解开缰绳,飞身上马,继续朝着与特战小队会合的方向疾驰而去。
两人策马扬鞭,飞驰而去,那利落的背影恰好落入了隐藏在一处巨石后的李云龙的望远镜视野之中。
李云龙微微眯起眼睛,紧盯着那两个远去的身影,心中涌起一丝疑惑。
他总觉得其中一人的身形和骑马的姿势极为眼熟,像是自己熟悉的人。
上一篇: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