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第128节

  将部分偏远且不易防守的据点兵力撤回,集中力量加强核心城市及交通要道的防御。这些地方是我们在华北的命脉,绝不能有失。”

  他顿了顿,目光中闪过一丝狠厉:“同时,加大对占领区的统治力度。推行‘治安强化运动’,让那些支那百姓为我们所用。

  一方面,从他们之中征调劳动力,补充我们因战斗减员而短缺的后勤力量,修筑工事、运输物资。

  另一方面,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建立情报网络,让他们监视八路军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八路军的踪迹,立刻向我们汇报。”

  南山秀吉微微点头,面露思索之色:“将军,此计甚好。但‘治安强化运动’的推行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且可能会引发民众更强烈的反抗,这……”

  筱冢一男摆摆手,打断他的话:“这点无需担心。为了稳定局势,恢复第一军的元气,必要的手段是需要的。

  告诉各部队,在推行过程中,要恩威并施,对于那些配合的民众,可以给予一些小恩小惠;对于反抗者,绝不留情,杀一儆百!”

  说完,筱冢一男又将目光投向地图上386旅的活动区域,咬牙切齿地说:“至于386旅的新一团和独立团,尤其是新一团这个心腹大患,我们不能急于进攻。

  目前我们需要时间恢复实力,先对他们进行所在大致区域严密的封锁。

  切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系,断绝他们的物资补给和情报来源,让他们成为瓮中之鳖。”

  南山秀吉面露敬佩之色:“将军高见。等我们实力恢复,再一举将他们歼灭,以雪此次惨败之耻。”

  筱冢一男握紧拳头,狠狠砸在桌子上:“哼,帝国的荣耀不容侵犯。这一次,我要让386旅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南山君,接下来的工作就看你的了,务必将各项计划落实到位。”

  “嗨!将军阁下,我定不辱使命!”南山秀吉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而后迅速转身,大步流星地去执行筱冢一男的命令。

  就在南山秀吉匆匆离去后不久,筱冢一男还沉浸在复仇的思绪中,副官突然神色慌张地冲进房间,手里拿着一份报纸,结结巴巴地说道:“将……将军,这是刚刚发现的八路军报纸。”

  筱冢一男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猛地夺过报纸,只见头版上赫然写着《血旗作证!我军全歼日军“坂田联队”》旁边还清晰地配着坂田信哲的军服与指挥刀的照片。

  他的双眼瞬间瞪大,脸上的肌肉不受控制地抽搐起来,愤怒的火焰几乎要从眼中喷出。

  “八嘎!”筱冢一男怒吼一声,将报纸狠狠摔在地上。

  “这些支那人,竟敢如此羞辱帝国陆军!”他气得浑身发抖,一把抽出指挥刀,用力地砍向旁边的桌子,木屑飞溅。

  报纸上那醒目的标题仿佛在无情地嘲讽着他,嘲讽着整个第一军。

  坂田联队的覆灭本就是他心中难以言说的痛,而如今八路军竟将缴获联队旗之事大肆宣扬,这无疑是在他的伤口上撒盐。

  筱冢一男强忍着怒火,弯腰捡起报纸,再次仔细查看报道内容。

  只见报道中详细描述了战斗的英勇过程,其中新一团四营营长方东明的名字尤其耀眼,让筱冢一男恨不得拿刀活劈了他。

  并且看到最后,还配有一张极为刺眼的照片——那面他们大日本帝国陆军视若珍宝的坂田联队联队旗,竟被随意地挂在一个猪圈之上。

  照片里,军旗在风中飘动,旁边的猪白白胖胖,这场景仿佛是对日军赤裸裸的羞辱,让筱冢一男的怒火瞬间再次高涨到顶点。

  “不可饶恕!简直不可饶恕!”筱冢一男咬牙切齿地说道,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

  他感觉自己的尊严被八路军狠狠地踩在了脚下,那面象征着联队荣誉的军旗,此刻竟以如此不堪的姿态出现在报纸上,这是对大日子帝国陆军莫大的亵渎。

  他想象着这张照片和报道一旦在日军内部以及占领区广泛传播后,所引发的连锁反应。

  日军士兵们看到他们引以为傲的军旗被如此践踏,士气必将一落千丈,对八路军的恐惧会像瘟疫一样在军中蔓延。

  而那些被压迫的中国百姓,看到日军的军旗遭受这般对待,反抗的意志肯定会更加坚定,原本就暗流涌动的反抗力量或许会借此机会迅速壮大。

  筱冢一男深知,必须立刻采取行动,否则局面将彻底失控。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照片,那面军旗仿佛变成了一把利刃,刺痛着他的眼睛。

  他握紧了拳头,心中暗自决定,一定要让八路军为他们的“狂妄”付出惨痛的代价。

  “来人!”筱冢一男大声喊道,副官立刻小跑着进来,敬了个礼,等待命令。

  “马上通知各部,加强对占领区的舆论管控,尽全力收缴这份报纸,一旦发现传播者,格杀勿论!”筱冢一男恶狠狠地说道。

  “嗨!”副官领命后匆匆离去。

  筱冢一男又独自站在原地,盯着地上的报纸,脑海中飞速盘算着如何挽回这一切。

  他明白,单纯的舆论管控只是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要迅速恢复第一军的实力,对八路军展开报复性打击,重新树立大日子帝国陆军的威严。

  “386旅,新一团、独立团、方东明……”筱冢一男低声念叨着,眼神中充满了仇恨与狠辣。

  方东明的名字,已经深深地烙刻在她的脑海中。

  ……

  与此同时在桦林镇第16团的营地中,原新一团四营的战士们刚刚安顿下来没多久,也于昨天顺利接收了总部派遣过来的200个老兵。

  此刻作为团长的方东明,正组织晋升为营连的干部们进行开会,对接下来的任务进行细致化安排。

  就在这时,一名旅部的通讯员匆匆赶来,同时带来的还有一份报纸。

  没多久,方东明便看到了报纸的详细内容,瞬间就喜上眉梢。

  而且看着图片上坂田联队的联队旗被挂在猪圈中,更是感觉到心情无比的畅快。

  “哈哈哈,好消息啊!”

  方东明大笑着,将报纸递给身旁的吕志行,说道:“政委,你瞧瞧,坂田联队这个编制不仅仅要没了,这精锐的名号算是彻底臭了,他们的联队旗被挂在猪圈,这小鬼子得气成什么样!”

  吕志行接过报纸,定睛一看,脸上也露出了开怀的笑容:“这可真是大快人心呐!这不仅是对小鬼子的沉重打击。

  更是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宣告,小鬼子并非不可战胜,咱们八路军有能力、有决心把侵略者赶出去!”

  在场的营连干部们听闻,纷纷围了过来,争相传看报纸。

  林志强一把抢过报纸,眼睛瞪得像铜铃,看着那照片,忍不住大笑起来:“狗日的!

  到底是谁想出把这小鬼子的宝贝军旗挂猪圈的,这招太绝了!这可比单纯消灭坂田联队还让小鬼子难受,把他们的脸都丢尽了!”

  其他的干部也觉得心情无比的畅快,纷纷大呼小叫道:这主意太绝了,简直就是在小鬼子的心口上扎上了好几刀。

  而方东明也忍不住佩服的说道:“确实厉害,专业的事情就得交给专业的人来搞。”

  吕志行也是忍不住了,“能想出这主意的人,绝对是个宣传高手。

  用小鬼子最珍视的东西,来打击他们的士气,鼓舞咱们自己人,还能激起老百姓对小鬼子的仇恨,一举多得。

  咱们以后在宣传工作上,也得多动点这种脑筋。”

  魏大勇看不懂文字,但照片还是看得明白的,一眼就瞧见了,当即也乐得上前拍着大腿,瓮声瓮气地笑道:“嘿!这小鬼子的破旗就该挂猪圈!”

  “哈哈哈”

  众人大笑着,气氛已经达到了顶峰。

  过了一会儿,众人的笑声渐渐消停,吕志行才再一次开口说道:“有了这一份报纸,特别是报纸上咱们团长的名字,以后的招兵工作,就好做了。”

  方东明想了想,这是扩大八路军影响力的好机会,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便也点头同意。

  没多久,宣传队便带着这份充满胜利喜悦的报纸,穿梭在桦林镇的大街小巷。

  他们挨家挨户地讲述着八路军歼灭坂田联队的英勇事迹,展示着那面挂在猪圈上的联队旗照片。

  消息如同春风般迅速传遍了整个镇子,百姓们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与自豪。

  镇中央的戏台,向来是桦林镇最热闹的地方。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的时候,这里会上演着戏曲,给百姓们带来欢乐。而今天,这里即将成为传播抗日胜利喜讯的重要场所。

  “好,好啊!真的是太好了。”镇上的老秀才李鹤轩激动得双手颤抖,口中不停的念叨着。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从激动中回过神来,想也不想,扭头便跑回家中,随后便翻箱倒柜的找了起来。

  他的举动引起了他孙子的注意,有些不解的寻了过来,问道:“爷爷?”

  “别打扰我!”

  “在这里!”

  只见李鹤轩翻找出珍藏许久的宣纸和毛笔,脸上露出了豪情。

  随即迫不及待的研好墨,仅仅沉思片刻后,便挥毫泼墨,写下了一副对联:“旗落太行,倭胆俱丧”。

  字迹刚劲有力,铁画银钩,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刚刚写完,不等墨干,李鹤轩便大喊道:“快,帮我一起,送去戏台!”

  孙子虽年纪小,但也被爷爷的情绪感染,兴奋地应了一声,赶忙上前帮忙拿起宣纸。

  爷孙俩一路小跑来到戏台前。此时,戏台下已围满了百姓,大家正热烈地讨论着八路军的这场大胜。

  戏台下,李鹤轩爷孙俩挤到台前,阳光掠过泛黄的宣纸,老秀才亲手将对联贴在台柱上,墨香混着人群中蒸腾的热气,惹得围观百姓纷纷仰头赞叹。

  “旗落太行!好个旗落太行!”卖豆腐的张老汉用袖口蹭着眼角,粗糙的手掌拍得通红。

  “俺家三小子前年被鬼子抓去修炮楼,要是知道八路军把他们的旗挂猪圈里,指定得抄起锄头跟你们走!”

  方东明站在台下,看着李鹤轩颤抖着捋胡子的模样,忽然听见身后传来此起彼伏的报名声。

  二十多个青壮年挤在临时搭建的招兵桌前,有的撸起袖子露出结实的胳膊,有的从裤腰里掏出皱巴巴的家书。

  “俺爹说,跟着方团长能打鬼子!”

  “俺要给俺娘报仇!”

  负责登记的文书忙得鼻尖冒汗,笔尖在花名册上划出欢快的沙沙声。

请假条

  今天我妈妈手术,实在没心情写。对不起了,各位大大。

第172章 瞧好了,别眨眼

  “东洋旗,挂猪圈,方团长一炮崩上天……”

  日头偏西时,招兵桌前的花名册已写满三页。

  吕志行擦着额角的汗,忽然瞥见个戴瓜皮帽的老人领着个少年挤过来。

  老人从怀里掏出个蓝布包,层层打开,露出半块发霉的饼子:“这是俺孙子去年藏的干粮,鬼子来的时候,他娘就是为护这口吃的……”

  老人声音哽咽,少年却挺起胸膛:“俺能扛枪!”

  方东明接过饼子,指尖触到硬邦邦的麦麸。

  想了想,从怀中掏出一块本来应该作为他晚餐的烤红薯,递了过去:“先垫垫肚子。从今天起,你就是咱16团的兵。”

  少年攥着烤红薯的手微微发抖,忽然“扑通”跪下:“俺叫石头,俺爷说,跟着八路军,有盼头!”

首节 上一节 128/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