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谍战:我能看见情报价值

谍战:我能看见情报价值 第24节

  “留点口德吧。”宋应阁被他给整无语了,“想出去就听我的。”

  “你说,我保证听。”赵耀邦道。

  宋应阁在赵耀邦耳边轻声交代了一番,“按我说的做,不出三天你就能出去了。”

  “这么简单?”赵耀邦怀疑道。

  “就是这么简单。”宋应阁信心十足。

  羊皮巷出来后,向东走个两百来米,就是天印巷。

  宋应阁回家将存放大黄鱼的三个箱子全部拿到车上,而后朝着下关码头开去。

  顺着中山北路往北一直跑,出了挹江门,便到了商埠街,赵耀辉的顺江轮船公司便开在这。

  宋应阁把车停好,提着箱子,径直朝着顺江轮船公司走去。

  刚进门,宋应阁就看到赵耀辉拿着单据,在和员工说着些什么。

  宋应阁没出声,安静地站在旁边等了一会儿。

  “你怎么来了也不吱声啊。快快,里面请。”赵耀辉在员工提醒下,看到了宋应阁,赶忙招呼了起来。

  “这不是看你在忙吗。”宋应阁笑道。

  两人边走边说,进了赵耀辉的办公室。

  这时候还不兴在办公室里挂上什么“天道酬勤”之类的。

  赵耀辉办公室装饰很简单,一个茶几,一个办公桌,靠墙的位置摆着文件柜,唯一称得上亮眼的就是一艘木制的轮船模型。

  “赵耀邦本来事情不大,关上两天就能出来。

  奈何他嘴太臭,骂了我们戴老板,才关了这么久。”宋应阁开门见山。

  “这小子从小嘴巴就碎,我就知道他这张嘴早晚要惹出事。”赵耀辉唉声叹气道。

  “这事可大可小,关键还是戴老板的态度。”宋应阁道。

  赵耀辉闻言,从柜子里拿出准备好的小木箱,开口道,“这十根大黄鱼早就准备好了。我经过这件事后发现,最可怕的不是送钱,而是钱送不出去。

  应阁贤弟,这件事不论结果如何,只要钱能送出去,我就算是有个念想了。”

  “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宋应阁接过小木箱。

  “这件事劳你费心,这两根大黄鱼,你可千万别嫌少。”赵耀辉又掏出一个小布袋道。

  “见外了,赵大哥,这个我不能收。不过我倒是有个忙想请你帮一下。”宋应阁说着将带来的三个小木箱打开,推到赵耀辉面前。

  “这是?”赵耀辉看着眼前金灿灿的大黄鱼,一脸困惑。

  “这是六十根金条,我想请你帮我买几条船。不用新船,哪怕快报废的也可以,能下水能跑就行。”宋应阁道。

  “那种船可跑不了航运啊,买进来就是亏本。”赵耀辉觉得宋应阁怕是疯了。

  “无妨。按照我的要求,大概能买多少条。”宋应阁道。

  “差不多五六条。”赵耀辉心里估算了一下。

  “行,这件事就拜托赵大哥了,速度越快越好。”宋应阁道。

  “没问题。”赵耀辉虽然不知道宋应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答应了。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后,宋应阁便告辞了。

  回到曹都巷,宋应阁提着小木箱,直接去找戴笠。

  戴笠从长安回来后,心情一直不错。

  尤其是在蒋校长把复兴社解散后,他的地位更加无人可动摇了。

  “科长。”宋应阁敬礼道。

  “来,坐下喝茶。”戴笠招了招手。

  幸亏当初听了宋应阁的建议前去救驾,不然他的下场,并不会比复兴社的那几个元老好。

  宝木宝木,大师算的一点都不错啊。

  要不是寻到了这根宝木,这一劫怕是躲不过。

  心里这么想着,戴笠伸手拍了拍宋应阁肩膀,以示亲昵。

  “叔父,我想求你件事。你听了可不许生气。”宋应阁道。

  “我生气你就不说了?”戴笠板着脸问。

  “叔父大人有大量,肯定不会和我这个毛头小子置气的。”宋应阁插科打诨道。

  “说来听听。”戴笠笑着道。

  “有个关在羊皮巷,名为赵耀邦的犯人,不知道叔父还记不记得。”宋应阁小心翼翼道。

  “你想捞他?”戴笠脸色冷了下来。

第25章 介公的佩剑

  宋应阁太了解戴笠了,他若真是生气了,必不是这般姿态。

  戴笠掌握特务处后,曾有黄埔军校的同窗上门求职,他设宴热情款待。

  在席间,这位同窗一直提及戴笠的糗事,并直言其在校时并不起眼。

  戴笠言笑晏晏,表现的毫不在意。

  但饭后,给了这位同窗盘缠后,便遣人把其送走了。

  对于身居高位的人来说,许多时候情绪只是一种手段。

  但见到戴笠的脸冷了下来,宋应阁还是慌忙站起了身,他也不是真的害怕,而是在向戴笠表达自己的态度。

  “科长,卑职有错。请科长责罚。”宋应阁道。

  “说说你错哪儿了。”戴笠依旧冷着脸。

  “卑职不该自作主张。”宋应阁道。

  戴笠脸色缓和了几分,“说说情况吧。你不是那种莽撞的人。”

  “是。”宋应阁将准备好的说辞讲了出来,“属下在见到赵耀邦之兄赵耀辉时,他说了一句话,让属下不寒而栗。

  他说,最怕的不是送钱,而是钱送不出去。

  属下当时便想到了汉官张汤。”

  宋应阁观察了一下戴笠的表情,见其并未动怒,继续道:“叔父,属下实在是担心你,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

  “闭嘴!”戴笠怒斥道。

  “叔父明鉴,侄儿未收赵耀辉一分钱。”宋应阁道。

  戴笠脸上怒色散去,一脸沉思。

  “这件事,放人只怕收效甚微。”戴笠道。

  “侄儿给叔父想了一个称号,不知叔父喜不喜欢。”宋应阁道。

  “说来听听。”戴笠道。

  “介公的佩剑!这称号借赵耀邦之口说出,而后只需传播开来便可。”宋应阁道。

  戴笠沉吟一会儿后,出声道,“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蒋校长的佩剑这个称号是在军统局成立以后才出现的。

  戴笠听闻后甚是喜欢,常以此标榜自己。

  但细究一下这个称呼,发现颇耐人寻味。

  戴笠名声一直很臭。

  但有了这个称呼,戴笠便有了块遮羞布。

  他只是一把剑,刺向哪里,他决定不了,要看握剑之人。

  更妙之处在于,这一称号又恰恰表现出了其对蒋校长的忠心。

  即便蒋校长心里有些腻歪,也不好直说。

  “科长,这是赵耀辉请您的吃茶钱。”宋应阁将小木盒递给了戴笠。

  戴笠打开木盒,拿了两根扔给宋应阁,“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这怎么好意思。”宋应阁嘴上说着不要,双手却伸过去接着。

  “你知道我最喜欢你小子哪一点吗?”戴笠笑道。

  “每一点?”宋应阁道。

  “就喜欢你插科打诨这一点。在特务处敢和我开玩笑的没几个了。”戴笠惆怅道。

  ……

  次日,羊皮巷监狱。

  “蒋校长的佩剑一把剑吗?不,那是一个人,为蒋校长披荆斩棘。剑之所指,虽千万人戴笠往矣。”

  “汉有霍去病,唐有李靖,民国有谁?大声告诉我,没错,就是戴处长。”

  ……

  这些话明明是夸人的,但从赵耀邦口中说出来,总有那么几分嘲讽的意味在里面。

  骂人赵耀邦内行,拍马屁是真外行。

  不过好在效果也是达到了。

  宋应阁并未让人去散播,等其自然发酵就好,太过刻意,反而会弄巧成拙。

  第三日,戴笠下令释放了赵耀邦。

  赵耀邦回去后,赵耀辉两兄弟非要请宋应阁吃饭。

  宋应阁推脱不过,只能赴宴。

  宴席间,赵耀辉为表达谢意,拿出五根大黄鱼送给宋应阁,被后者拒绝了。

首节 上一节 24/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