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88节
孙权蓦的回过神来,目光也急看向鲁肃。
鲁肃神色凝肃,重重点头:
“千真万确,此计确实出自于那萧和之手。”
周瑜和孙权同时暗吸一口凉气,彼此眼神对视,眼中是相同的忌惮之色。
“主公,从这萧和为刘备所献的种种计策,现下瑜已可以断定,此人智计确实是非同凡响也!”
“此人虽来历神秘莫测,但瑜现下可以肯定的说,他绝非一普普通通的山野隐士!”
周瑜语气神情肃然凝理给出定论,尔后一拱手:
“刘备先得诸葛孔明,又得这么一位奇谋之士,如今又大破曹操十五万大军,不但坐稳了襄樊,还声威大震,大有潜龙出渊,将要一飞冲天之势。”
“倘使刘备回过头来,灭了刘琮,鲸吞了荆州,则其对我江东之威胁,甚至可以说要超过曹贼!”
“主公,我们必须要将刘备崛起之势给压下去!”
“请主公下令吧,准瑜即刻率军西进,突袭夏口,抢夺荆州!”
孙权打了个寒战,拳头陡然再次握紧,眼眸中一道杀意为周瑜点燃。
鲁肃却是吃了一惊,急道:
“主公,都督,我们与刘备可是有盟约在身,若就这么突然撕毁盟约,发兵偷袭夏口,岂非是背信弃义,为天下人耻笑?”
一句“背信弃义”,听的孙权脸色一沉,眼中闪过一道不悦。
只是鲁肃这句质问,他一时竟无言反驳,只得干咳几声,目光瞥向了周瑜。
“子敬此迂腐之论也!”
“我们所以与刘备结盟,无非是为共抗曹操这个大敌,乃是因利而聚。”
“因利而聚,自然因利而散。”
“现下曹操既已北退,共同的敌人已消失,这所谓盟约,自然就随之自行解除。”
“荆州乃刘表遗产,刘表与主公有杀父之仇,主公发兵夺荆州,乃是为父报仇,天经地义也,何来背信弃义之说?”
周瑜是口惹悬河,洋洋洒洒一番诡论,竟将偷袭夏口解释的理直气壮。
孙权则看了周瑜一眼,暗赞周瑜才思敏捷,为自己偷袭夏口铺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孙权遂腰板撑直,大义凛然道:
“公瑾所言极是,吾袭夏口,夺荆州,并非背盟,乃是为先父报仇雪恨,乃理所当然也!”
看着眼前理直气壮的这对主臣,鲁肃竟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反驳。
憋了半晌,鲁肃方缓过神来。
咽了一口唾沫后,只得话锋一转:
“纵然主公袭取夏口,不算是背信弃义,可主公有没有想过,一旦偷袭夏口,就等于是跟刘玄德撕破了脸,双方从此水火不容。”
“那刘玄德对荆州志在必得,岂能容忍我们染指夏口,必会抽兵南下与主公死战。”
“我们两方为了争夺夏口,杀得你死我活,鱼死网破,却正好给了曹操恢复元气,作壁上观的机会。”
“就算我们夺取了夏口,亦将是一场惨胜,士气粮草损失无可估量,岂不正给了曹操可趁之机?”
“到时曹操趁势率百万大军,再度挥师南下,我们和刘备皆已是疲惫之师,又当如何迎战?”
鲁肃仍旧将曹操视为头号大敌,明显不赞成偷袭夏口。
且其言语之间,显然是对江东军能否夺取夏口,存有担忧。
毕竟他从襄阳归来,路遇夏口之时,可是亲眼见到了魏延修筑在沿江的烽火台。
你大军来袭,人家烽火台立时便有示警,夏口城方面即刻便严阵以待。
如此一来,一场突袭战,便将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围城战。
你数日内拿不下夏口,刘备势必会发兵来援,到时候两军岂不是要鏖兵城下,陷入僵持不下的境地?
孙权和周瑜对视一眼,主臣二人一笑。
“子敬啊,你多虑了,吾不会给刘备与吾争夺夏口的机会的。”
孙权捋着紫髯,嘴角钩起一抹冷笑:
“公瑾和那吕子明,早已拟定了一道白衣渡江,奇袭夏口之计。”
“此计可轻松破魏延那鼠辈烽火台之策,使我军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速破了夏口城!”
孙权刚说罢,周瑜跟着冷笑着接口道:
“夏口城若速破,我江东水军便可迅速北上汉水,击破刘备水军,截断汉水,将刘备的主力隔绝于汉水之北,令其无法退回襄阳。”
“到那时襄阳城,岂非是我们的囊中之物?刘备只能眼睁睁看我们夺取,却无能为力?”
“襄阳城一下,我们兵分两路,一路由襄阳南下,一路沿长江西进,两路会攻江陵,刘琮蔡瑁之流岂非瓮中之鳖,坐而等死?”
“江陵一下,荆南四郡传檄可定,则荆州于旦昔之间,便可为主公所有也!”
周瑜也不装了,索性将自己的宏伟战略,一口气尽数展现了出来。
接着略带讽刺的目光,笑看向鲁肃问道:
“主公不费吹灰之力,数月间便灭三刘,得荆州,全据长江,一统江南半壁!”
“莫说曹操尚未恢复元气,就算他已重整兵势,以百万大军前来,我们又有何惧哉?”
白衣渡江?
鲁肃目露奇色,忙问道:“主公,何谓白衣渡江?”
周瑜便不紧不慢,将吕蒙献上的这道计策,向鲁肃这个孙权心腹道出。
鲁肃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了他二人对夺取夏口,为何会如此自信。
沉吟片刻后,鲁肃却眉头一皱。
“吕子明此计虽妙,肃以为却有两处缺陷。”
“其一这两国交锋,私下里商人往来不断,乃是古来的默契。”
“子明这一计,却要我军冒充商人,借着刘军士卒对商人疏于提防的软肋破烽火台,进而偷袭夏口,其手段似乎略有些不光彩,肃只怕事后会遭人诽议。”
鲁肃道出了适才与周瑜同样的顾虑。
顿了一顿后,接着又道:
“其二,就算我们拔除了夏口烽火台,大军出其不意兵临夏口城下,倘若没有城中内应配合的话,想要速破夏口未必就有十成把握。”
“如此一来,刘备依旧有及时抽兵来援的机会,这夏口一战仍可能演变成一场鏖战。”
听得鲁肃的顾虑,孙权和周瑜彼此又是笑而对视。
“子敬啊,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过厚道。”
“兵不厌诈的道理,你应该很清楚才对,战争只看结果,至于过程光不光彩,何必在意?”
孙权用同样的理由,将鲁肃的第一个顾虑轻松驳回。
“至于内应,子敬你能想到,吾又岂会想不到?”
周瑜嘴角扬起些许自负,冷笑道:
“刘表病亡,三刘分裂,刘琦也好刘备也罢,其麾下部将中,心存恐惧,欲另谋出路者不在少数。”
“吾已责成吕子明,于夏口刘备部将中,以厚赏笼络一将为内应。”
“只等我大军突至,城中守军军心慌乱之时,此人便会趁势发难,里应外合夺门放我军入城。”
“夏口城,弹指可破也!”
听得孙权和周瑜所言,鲁肃彻底无话可说。
很显然,孙权和周瑜主臣,已是趁着自己不在,将夺取夏口的每一个细节,都已经谋划周密。
孙权背盟,背后捅刘备一刀的决心,明显已无可更改。
身为臣子,到了这般地步若还再反对的话,那就是不懂为臣之道了。
见鲁肃被说服,周瑜遂向孙权一拱手:
“主公,事不宜迟,我们得即刻动手。”
“我这就赶回柴桑,率现有驻军突袭夏口,主公尽快赶回巢湖,发后续大军随后跟进。”
“五日之内,瑜定将捷报,送回江东!”
孙权精神大振,豪然大笑:
“好,吾这应回巢湖,令程老将军率军往夏口与公瑾你会合。”
“吾便在秣陵城中,坐等你美周郎的捷报!”
…
当周瑜乘船,由枞阳赶往柴桑之时,萧和乘坐的斗舰,也在赶往夏口的路上。
日是黄昏,战船驶入夏口水营。
“还好,我没来晚…”
当看到夏口城仍在之时,萧和如释重负,暗松了一口气。
为掩盖身份,防范江东细作,萧和并未直接亮明身份,而是借用伊籍的名字登岸入城,直奔郡府。
华灯高挂时,萧和已身处郡府正堂之中。
刘琦和魏延,此时才得知萧和到来,二人双双赶来。
“和拜见公玮公子!”
萧和见刘琦到了,起身上前揖身见礼。
“琦久闻萧军师大名,樊城水淹曹营之计,当真是神来之笔!”
“今日终于有幸得见,真是幸甚也,咳咳咳——”
刘琦显然萧和是仰慕已久,只是说不得几句便大咳起来。
萧和打量了一眼这位刘表长子,只见他身形枯瘦,脸色发白,眼眶深陷。
上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