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281节
世人皆将这两制推行,称之为萧和变法!
而至入秋后,楚军兵力便增长了近三万有余。
短短不到半年时间,楚国国力已是大增。
秋末之时,楚国推行两制的详细情报,终于送往邺城,摆在了曹操的案头。
…
魏公府。
正堂上位,曹操正眉头深锁,仔细审视着手中那份情报。
他的脸色越来越阴沉,捏着帛书的手隐隐在颤抖,眼眸越瞪越大,额头冷汗刷刷直滚。
“咝~~”
帛书看罢,曹操倒吸一口凉气,惊叫道:
“萧和这村夫的府兵制和均田制,可与当年商鞅变法相提并论,真乃扭转乾坤,以蛇吞象的神策,若再给大耳贼推行数年,孤死无葬身之地也!”
“不能再拖了,孤要即刻尽起倾国之兵,挥师南下,讨灭伪楚!”
第213章 刘备要刨士族的根啊!恭贺楚公,收复中原之机,曹贼送上门来了!
曹操此言一出,满堂一片哗然。
刘备在南方搞什么萧和变法,推行什么两制,在场之人也多多少少有些耳闻。
大多数人也就是听个乐呵,并没有去深究细想。
毕竟你刘备只有三个州,其中一个交州有跟没有相差不大,屁大点地方,你再怎么瞎折腾,又能折腾出什么水花来?
咱们这边,可是握有青徐兖豫司冀幽并雍九个州啊!
何况你刘备在搞变法,咱们这边也没闲着,各种劝农课桑,恢复经济的政令早已推行了下去。
不管怎么算,都是九矿打三矿,优势在我!
可咱们这位魏公,怎么竟被那个什么萧和变法,吓到如此惊恐,甚至被吓到要迫不及待挥师南征的地步?
危言怂听,小题大作了吧…
包括曹丕在内,多数的魏臣们,心中皆是同样的想法。
唯有曹冲,却脸色凝重,慨叹道:
“这府兵制和均田制,确实是化腐朽为神奇,由弱变强的奇制,可将刘备所控三州之地的战争潜力拔升到极致。”
“不得不说,这个萧和,当真乃古今第一奇人!”
“诚如父亲所说,这萧和变法,确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也!”
曹操从惊恐中稍稍平伏,看向曹冲的眼神中,多了一丝欣慰。
他父子二人,显然是不谋而合,皆看出了这萧和变法的厉害之处。
“仓舒,我不明白,那山野村夫所创这两制,到底厉害在何处,竟能堪比商君?”
曹丕眉头深皱,困惑的目光看向了自家弟弟。
曹冲轻吸了一口气,缓缓道:
“这均田制的精髓,在于将弃田收归官有,限制土地兼并,尔后授民以田。”
“民有田则富,富则可自备兵甲粮草,进而被伪楚招为府兵,为刘备而战。”
“府兵有产,又登记在册,则不敢轻易逃亡,为保自己的田产,又会拼死而战。”
“如此一来,刘备无需耗费钱粮,便可得一支数量可观,兵甲精良,且愿奋勇死战的精锐之师!”
“刘备虽只有区区三州之地,若将这萧和变法推行数载,少说也能增编出一支二三十余万人的大军。”
“这样一支大军挥师北上,对我大魏威胁有多大,二哥,这不用愚弟再多解释了吧。”
曹丕幡然省悟,狠狠打了个寒战,震惊的目光看向了自家弟弟。
那眼神,既是震惊于那萧和变法,刘备推行的两道新制,竟然有如此恐怖的威力。
更是震惊于,这其中玄机,自己这个神童弟弟,竟然能轻松看破。
曹冲的聪明,将他这个做哥哥的,反而衬托到如同一个政治白痴一般。
“咳咳,仓舒所想,果然与为兄不谋而合呀。”
曹丕干咳几声,早有所料般讪讪一笑。
尔后又故作不以然为,回头向曹操一拱手:
“父亲,儿其实也知萧和这变法的厉害之处,不想仓舒与儿臣不谋而合。”
“其实儿臣以为,这府兵制和均田制既可以变弱为强,那就能变强为更强。”
“既是如此,那为何我们不能拿来为我大魏所用——”
未等他话说完,曹操便脸色一变,沉声喝道:
“此等国之大计,关乎到国家存亡,若是你未能深思熟虑,就不要草率评断了!”
曹丕被打断了进言,脸色不由尴尬。
一抬头,却看到曹操眼神别有意味,似乎在对他做某种暗示。
曹丕思绪飞转,仔细琢磨适才自己所说的话,陡然间省悟过来。
萧和所创那两制,根本就没办法在魏国推行。
就说那均田制,你魏国是士家豪族遍地,哪个不是趁着战乱,大肆抢占弃田。
你要将弃田收归官有,要禁止土地买卖兼并,这不是要从士族豪姓嘴里边夺食么?
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人家能跟你善罢甘休?
你曹操所以能建国封公,所以能雄踞北方,一靠的是曹氏夏侯氏为你玩命,二靠荀氏等北方豪族拥护支持。
你现在却要打断自己一条腿,你这曹家基业要不要了,大魏的江山还要不要了?
你曹丕却要当众进言,让我学刘备推行这均田制,在场的程昱,荀攸,崔琰这些重臣,可皆是大族豪姓出身,你让老子我怎么回答你?
曹丕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额头冷汗直滚,只得尴尬的低下了头来。
“咳咳~~”
程昱干咳了几声,拱手道:
“魏公,臣以为,刘备推行的这两制,虽有悖于天意民心,短时间内,却确实可竭泽而渔,使其国力大增。”
“我大魏经魏公这半年间休养生息,恢复农桑,已从两次南征的失利中恢复了元气。”
“臣以为,确实是时候起倾国之兵南征,讨灭伪楚,将南方三州百姓,从刘备的魔爪之中解救出来了!”
程昱请战。
荀攸,蒋济,王朗等众名士大臣,纷纷愤慨进言,力请曹操吊民伐罪,讨伐刘备。
这一次,这帮魏国臣子们,竟是出奇的立场一致,无一人反对南征。
哪怕是崔琰这种刚正不阿,每每主张曹操要推行仁政,要与民休息,每次曹操对外用兵都唱反调的刺头,这一次也破天荒的力主曹操南征。
他们怕了。
刘备在南方推行的变法,扼制甚至是禁止了士家豪姓对土地的兼并,这让他们感到了深深的恐惧。
倘若南楚国力因此爆增,他日挥师北上收复中原,于北方也推行这两制怎么办?
那就是要抛他们的根儿啊!
正是这种恐惧,促使他们立场空前一致。
众臣群起赞同,令曹操信心倍增,当下便做出决断,克日尽起倾国之兵挥师南下,再征刘备。
决断已定,接下来就是如何用兵。
程昱等众谋臣,很快为曹操谋划出了三路进兵方略。
西路由颍川南下,直扑宛城,再攻南阳。
中路沿颍水南下,经汝南攻取颍口,从淮水上游直扑寿春。
东路则由徐州出兵,沿泗水南下攻取盱眙,收复广陵,溯淮水西进威胁寿春。
大方向定下,最后的议题,便是哪一路作为主攻方向。
中路颍口地处寿春上游,相距不过百余里,乃攻取寿春最近一条路。
且这路人马,可以许都出发,粮草补给充足便利。
多数谋士皆认为,曹操当亲率魏军主力,走中路南下直取寿春。
“父亲,儿以为,父亲当亲统大军,由东路徐州南下,攻取盱眙!”
一片议论声中,曹冲突然开口,与众人意见相佐。
曹操和众臣的目光,齐聚向了曹冲。
“明眼人皆知,由颍水南下攻寿春,乃是最优选择,依常理父亲必会亲统主力走这一路。”
“我们能想到,那萧和岂又会想不到,儿臣料他必会使刘备亲统伪楚主力,自颍口北上迎击父亲。”
“以刘备之雄,萧和之智,我们能否速胜尚无绝对把握。”
“倘若两军僵持不下,只要拖至入夏,我军皆为北方儿郎,受不了南方炎热,再加上大雨频降,江河水位爆涨,形势皆于我军不利,我们就只能退兵而去。”
“到时此番南征,岂非无功而返?”
曹冲将弊端点破,尔后向东一指:
“所以儿臣以为,父亲可令一上将,佯打着父亲旗号,由中路佯攻寿春,父亲却可亲率精锐,由徐州南下攻取盱眙!”
“盱眙一破,向西可沿淮水直插寿春,向南可走中渎水饮马长江,直接威胁伪楚的江东腹地!”
“刘备兵力不足本就是其软肋,届时又要四处分兵据守,必是难以兼顾,四面皆失。”
“如此,则其在淮南的防御必将土崩瓦解,父亲一鼓作气收复淮南,饮马长江岂非易如反掌?”
曹冲洋洋洒洒,献上一道声东击西之计。
上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