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167节

  陆逊那句“不靠外人”,自然是暗指驱逐甚至是兼并了曹洪所统那三万曹军。

  如此,就能将曹操的势力,彻底驱逐出长江以南,好在击破刘备主力后,自己独吞了荆州。

  “伯言所言极是,降曹本就是权宜之计,若留那三万曹军在南,吾始终是如梗在喉啊…”

  孙权若有所思,目光转向柴桑方向:

  “现下这个时候,子明义公他们也该发动火攻,大破大耳贼了吧…”

  不知为何,孙权的心头,忽然涌起一丝莫名的不安。

  陆逊淡淡一笑,宽慰道:

  “前两日东南风大作,连刮了两天,柴桑那边想来亦是一样。”

  “东南风一起,就是吕都督动手之时,逊相信这捷报应该已在路——”

  路字未及出口,一卒跌跌撞撞惶然而来,将一道柴桑方面的八百里战报送到。

  “捷报来了!”

  孙权精神大振,一把夺过,迫不及待展开急看。

  脸上的喜色渐渐消失,嘴巴越张越大,眼珠陡之瞪圆,一张脸定格在了愕然震惊一刻。

  双手一抖,手中帛书脱手飘落。

  陆逊预感到了不妙,急是将那帛书捡起,草草扫过一眼看,脸色骇然大变。

  “怎么…怎么会这样?”

  一声难以置信的惊呼声响起。

  韩当诈降败露,为刘备生擒斩首,吕蒙两万大军为关羽埋伏死伤惨重,曹洪于广济为赵云所斩,两万曹军亦全军覆没,吕蒙只以五千兵马困守柴桑,为刘备过江十倍大军围困…

  柴桑惨败的经过,写的清清楚楚。

  每一个字,都如一道惊雷,无情的劈在了陆逊的头顶。

  主臣二人颤巍巍转过头来,惊愕的眼神彼此对视,神情是出奇的一致,皆如见鬼一般。

  下一瞬。

  孙权胸口一闷,眼前一晃,脚下再也站立不稳,摇摇晃晃倒退三步,跌坐了下来。

  “主公!”

  陆逊大吃一惊,匆忙上前扶住。

  孙权一手捂着额头,一手按着胸口,如虚脱一般瘫坐在了门槛上,大口大口的喘起了粗气。

  五万联军大败,自己压箱底的精锐水军也赔了个惨烈,就连韩当这位三代元老,也继程普之后赔上了性命…

  这一连串的重击,此刻已将他压到头脑一片空白,整个人已喘不过气来。

  “吕都督的计策,明明天衣无缝,精妙绝伦,为何竟会被刘备识破?”

  “难道说是义公老将军的诈降出了纰漏,可那苦肉计实属神来之笔,又怎么可能被看出破绽?”

  “除非是开了天眼的神仙,否则谁能识破这一计?”

  陆逊思绪翻江倒海,口中颤声碎念着。

  蓦的打了个寒战,脑海迸出一个名字:

  萧和!

  “传闻那萧和乃世外仙人弟子,莫非传闻属实,他当真有能掐会算,未卜先知的神仙手段?”

  “若果真如此,我等血肉凡人,怎么可能斗得过他?”

  “这,这…”

  陆逊倒吸着凉气,额头背后已浸出一层冷汗。

  “吕蒙——”

  孙权却陡然一声怒吼,打断了陆逊的恍惚神色。

  他挣扎着站起身来,扭曲着脸庞,朝着柴桑方向愤然骂道:

  “吾当真是有眼无珠,竟错信了你这等庸才,若非是你,吾焉能损兵折将到如此地步?”

  “你可是对吾发过誓,以项上人头保证,此战定能击破大耳贼的啊!”

  “你为何言而无信,你为何又败给了那大耳贼,为何,为何啊——”

  孙权如被一负心汉抛弃的女子,沉浸在极度的失望之中,歇厮底里的悲愤大骂起来。

  这位江东之主,此时已方寸大乱,气度全无。

  陆逊想要劝说,却不敢吭声,只能无奈的一声叹息,看着孙权发狂。

  孙权骂了许久,直骂到气虚力竭之时,方才一屁股跌坐下来。

  怨气宣泄后,孙权终于恢复了几分冷静。

  狠狠打了个寒战后,愤怒转眼为恐怖取代。

  五万联军损失过半,自己压箱底的水军死伤惨重,连曹军也折了近两万兵马。

  现下吕蒙被围柴桑,陷落只是早晚问题。

  一旦刘备拿下柴桑,大军顺流东进,他该如何抵挡?

  “伯言,吾当如何是好,你说,吾当如何是好?”

  孙权抓住陆逊,声音颤栗的问道,显然是方寸已乱。

  陆逊面容苦涩,只得无奈一叹:

  “主公,事到如今,也只能先请出周都督出来主持大局,再从长计议了。”

  孙权瞬间安静了下来。

  纠结,不甘,羞愧…

  脸色在经历了无数变化后,最终以无奈收尾。

  “伯言,速速备车,随吾去探望公瑾吧。”

  “唉——”

  …

  秣陵城,周府。

  一场践行宴正在进行。

  病体初愈的周瑜端坐主位,鲁肃陪同在侧,客位端坐的则是一位浓眉掀鼻,相貌古怪,三十出头的黑衣文士。

  “先生此番辞行西归荆州,莫非是想去投奔那刘备,与我江东为敌?”

  周瑜看似随口一问,一旁鲁肃却心中一凛,暗暗瞥了周瑜一眼。

  从周瑜的眼中,他看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杀意。

  “吾游历江东这些年,都督待我如上宾,这份情义我铭记于心。”

  “只要都督还在一天,我自不会与都督为敌。”

  黑衣文士语气平淡,气定如常的答道。

  周瑜眼中杀意这才褪色。

  鲁肃暗松一口气,忙给那文士添了一勺温酒,笑道:

  “我主雄踞江东,乃当世明主,素来礼贤下士,先生何不留下来辅佐吾主,我与公瑾定当举荐?”

  那文士呷一口酒,却道:

  “吴侯雄踞江东是不假,但要说乃当世明主嘛…”

  文士嘴角微扬,点到为止,转而叹道:

  “吾虽不与周都督为敌,但身为荆州人,倘若辅佐吴侯,岂非与荆州为敌?”

  “子敬兄一番好意,我只能心领了。”

  鲁肃也不好勉强,只能面露遗憾的叹了一声。

  酒过数巡,文士起身拜别。

  周瑜也不挽留,只起身送到了门外。

  临别之时,忽然想到什么,周瑜便问道:

  “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瑜想请教先生一句,可有何良策能扭转我江东现下不利局面?”

  文士沉吟片刻。

  犹豫片刻后,文士方道:

  “良策不敢当,不过以江东现下局面,非得一位雄才大略之主,方有机会扭转乾坤。”

  “恕我直言,江东可称雄才大略者,也只有都督你一人而已。”

  说到这里,文士忽然压低了声音:

  “都督何不改立伯符将军之子孙绍为江东之主,都督方能以宰辅身份尽掌江东大权?”

  “如此,江东方能面貌一新,方有扭转局面的机会呀。”

  周瑜脸色骤然大变。

  这个人,竟是在叫自己废掉孙权?

第137章 你这个想法很危险呀!萧和:敲掉甘宁,破了他铁板!

  “都督就送到这里吧,咱们有缘再会,都督保重。”

  文士话不多说,拱手一拜,转身飘然而去。

  周瑜却已恍惚失神,沉浸在了那文士的“良策”中,眼神澎湃如潮。

  回想当初,孙权继位之初,多少人对其心存不服,甚至那一帮淮泗骄兵悍将,还想违背孙策遗命,拥立骁勇善战,更像孙家子弟的孙翊为主。

首节 上一节 167/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