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134节

  关键是上次求和没几天,咱就翻脸不认账,背信弃义的又去背刺了人家刘备。

  还被人家打了个灰头土脸的败逃而归!

  都这样了,还厚着脸皮去向刘备求和,那不得让刘备笑掉大牙,让天下人笑掉大牙吗?

  “鲁子敬,你说的这是什么荒唐话?”

  “主公已经忍辱负重过一次,岂能再受那大耳贼折辱?”

  “若再向刘备求和,岂非叫天下人嘲笑主公,笑我江东君臣皆为鼠辈?”

  徐盛第一个跳了起来,愤慨激昂的厉声反对。

  “文向言之有理,绝不能向刘备再求和!”

  “吾等宁愿再赴荆州,与大耳贼拼个鱼死网破,也绝不能让主公再受那大耳贼折辱!”

  凌统亦是悲怆愤怒,激动的大叫起来。

  除个甘宁这个外来户,在场的江东诸将们,无不是义愤填膺,群起大叫。

  孙权也不吭声,只是捋着紫髯,静静的看着众将的表演,由着他们替自己反怼鲁肃。

  “子敬啊,到了这般地步,你难道还没有看出来吗?刘备才是我江东真正大敌!”

  “曹操对我江东,现下已不过是芥藓之疾,刘备才是主公心腹大患!”

  “你现下还要执着于联刘抗曹,恕我直言,当真是太过迂腐也!”

  “再者,退一万步而言,子敬你以为,现今的刘备,还会与我们讲和吗?”

  周瑜也不得不站出来反对鲁肃。

  只是相比与诸将的纯情绪输出,周瑜则是直指本质,抛出了“刘备心腹大患论”。

  鲁肃不作声,只任由着众人群怼。

  孙权见众人怼的差不多了,方才轻咳几声,抬手压了一压。

  众将这才安静了下来。

  “子敬呀,公瑾言之有理,刘备乃吾心腹大患,吾与之势不能共存,纵然不为颜面,吾也不能与之再握手言和。”

  孙权终于道出了自己的态度。

  鲁肃却叹了一声,一脸苦涩道:

  “主公啊,你当真以为,肃让主公向刘备遣使请和,乃是为联手抗曹吗?”

  “肃这么做,是为了让主公将来免遭刘备大军讨伐,保得这江东一隅之地呀。”

  孙权一愣。

  众将皆是神色一凛。

  鲁肃目光扫向周瑜,手一指四周败卒:

  “咱们三伐夏口,士卒折损无数,粮草耗费无数,我江东早已是伤筋动骨,元气大伤。”

  “公瑾,我就问你一句,你当真认为,主公若令你再统兵马杀往荆州,你还能打得过那刘备关羽吗?”

  这一问,如若一道惊雷,砸在了头顶。

  周瑜脑子嗡的一声作响,瞬间似乎明白了鲁肃的深意。

  “公绩,文向,你们当真以为,就凭你们一腔热血,就能击败关羽,为主公攻克夏口,洗雪前耻吗?”

  鲁肃的目光,再望向了徐盛和凌统等诸将。

  徐盛等人亦是心头一震,原本激亢的情绪,如被鲁肃一瓢冷水当头泼灭。

  “诸位,睁开眼睛,认清现实吧。”

  “今刘备已传檄而定荆南四郡,大半个荆州已落入其手,刘琮水军精锐尽失,现下只能困于江陵一隅,坐而等死。”

  “刘备全取荆州,已在旦昔之间!”

  “倘使我们继续与刘备互为敌国,一旦刘备全取荆州,以一州之兵顺流东下来攻,诸位以为凭我江东现今实力,能抵挡得住吗?”

  鲁肃环扫着众将,厉声喝问道。

  众将皆是一凛,适才还悲愤激昂的气焰,顷刻间被鲁肃一席话泼了个透心凉。

  孙权打了个寒战,幡然省悟,终于体会到了鲁肃的苦心。

  刘备尚且弱小,只据襄阳一隅时,你都打不过。

  等人家吞了整个荆州,你还能是对手?

  若无三伐夏口失败,江东并未经历损兵折将的情况下,或许还有底气跟刘备掰一掰腕子。

  可问题是,现下你就是元气大伤,实力遭受重创啊。

  “公瑾,倘若真到那一天,你可有信心为吾挡住大耳贼?”

  孙权目光转向了周瑜。

  虽未明言,潜台词自然是认同了鲁肃的担忧。

  周瑜沉默半晌后,拱手毅然道:

  “刘备若敢来攻,瑜拼得这条性命,必为主公死守柴桑!”

  一听这话,孙权心又凉了半截。

  挡不挡得住,我不敢保证,挡不住我就把命交待在这里!

  周瑜这话的潜台词,不就是没把握挡得住刘备么。

  既然不是刘备对手,自然要及时向刘备服软认怂,两家重修旧好,以避免刘备拿下荆州后,举一州之兵东伐江东,以报复他两次背盟!

  “大丈夫能屈能伸!”

  “肃恳请主公以大局为重,以我江东兴衰为重,以孙氏基业存亡为重,再次忍辱负重,向刘备遣使请和吧。”

  鲁肃用近乎恳求的语气,向着孙权深深一揖。

  众将都变成了哑巴,无人再反对。

  “事关我江东尊严,容吾再想想,再想想吧…”

  孙权无力的摆了摆手,一时间难做决断。

  鲁肃还想再劝,孙权却已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主公啊主公,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唉…”

  …

  入夜时分。

  昏暗的府堂内,孙权一人独坐,正一杯接一杯的喝着闷酒。

  “为什么萧和那样的旷世奇才,会为刘备所用,为什么我麾下谋士,皆是平庸无能之辈?”

  “我孙权将门虎子,为何会屡屡败一个织席贩履之徒,我比那刘备到底哪里不如…”

  半醉的孙权,一边灌酒,一边满腹牢骚的碎碎念着。

  “主公!”

  耳边响起了一个小心翼翼的声音。

  孙权抬头一看,只见吕蒙已踏入堂中,看样子似乎是要来劝谏。

  “吕子明,你又来做什么,难道你也被鲁子敬说服,要劝吾向那大耳贼求和不成?”

  “难道你也没有信心,为吾挡住那大耳贼不成?”

  孙权不等吕蒙开口,便先入为主的一通质问。

  吕蒙眼中掠过一丝诡色,却拱手道:

  “主公,蒙确实是来劝主公请和的,却不是劝主公向刘备请和。”

  孙权一愣,为吕蒙这番自相矛盾之词给绕糊涂了。

  “想避免刘备对我江东进攻,唯一的机会就是阻止其攻陷江陵,全据荆州。”

  “而我军现下损兵折将,兵力严重受损,已无力西进,然主公却可以…”

  吕蒙压低声音,将自己的计策娓娓道了出来。

  孙权脸上愁云渐散,眼眸渐渐放亮,身子不由自主的缓缓站起。

  等到吕蒙道完计策,孙权酒杯“砰”的砸在了案几上。

  “子明,你这一计,当真是神来之笔!”

  “吾没有看错,你果然是吾之韩信也!”

  “好好好,好极了!”

  孙权惊喜若狂,激动到一会坐下,一会又站起来,竟是手足无措。

  突然,他眼眸一道阴云掠过,却又皱眉道:

  “你一这计虽是神来之笔,可你有没有想过,请神容易送神难,倘若我们是引狼入室又当如何是好?”

  吕蒙嘴角上扬,冷笑道:

  “主公别忘了,这荆扬之地,没船可是寸步难行。”

  “我军是士卒死伤不少,兵力已严重不济,可我们却有的是船。”

  “只要有船在手,又何惧引狼入室?”

  一句话,孙权眼中阴云尽散,如拨云见月一般瞬间清明。

  踱步良久,权衡良久后,孙权猛一拍案几。

  “好,就用子明之计!”

  “吾决不向那织席贩履之徒求和,吾要与他死战到底,决不容他独吞荆州!”

  …

  许昌,相府。

首节 上一节 134/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