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77节

  等了约莫小半个时辰,张多海便回来了,脸上带着微笑。

  “李侍郎,您运气不错,皇后殿下今日心情不错,宣你觐见呢。”

  李敬玄深吸一口气,道了声谢,穿过长乐门,跟着张多海朝立政殿而去。

  行至半途,远处走来三名女子。

  其中两名女子李敬玄都认识,一个是柳城郡夫人武顺,一个是文水郡夫人武如意,两女旁边,还跟着一名十五六岁的美貌少女。

  张多海笑嘻嘻的迎了过去,与三女说着闲话,李敬玄见了一礼后,便站在一旁候着。

  从张多海话语中,他才知道那美貌少女是武顺的女儿,贺兰敏柔。

  原本武顺入宫,更喜欢带儿子,最近这阵子,却只带女儿入宫。

  原来自贺兰敏之冲撞武媚娘后,武媚娘下了旨意,将他禁足一年。

  武顺为了缓和与妹妹的关系,便经常带着贺兰敏柔,又拉上武如意,入宫讨好武媚娘。

  贺兰敏柔年纪小,却乖巧懂事,善于讨人欢心。

  这一个多月来,武媚娘的气终于顺过来了,心情也转好了,这才召见了李敬玄。

  不一会,张多海与三女寒暄完,带着李敬玄继续前行,很快来到立政殿外。

  通报之后,李敬玄被引入正殿。

  上次他来到立政殿拜见皇后,还是永徽六年的事。

  如今过了这么久,再次来到立政殿,面见皇后,心中也充满感慨。

  更令他惊异的是,这么多年过去,武皇后的容貌,依然和当初一样美丽,看不到半点衰老迹象。

  “臣李敬玄,拜见皇后殿下!”他沙哑着声音,行了一个叩拜大礼。

  武媚娘今日穿着一身红色宫裙,头上点着月形花钿,狭长的凤眉上,染了一层紫色眼影。

  她心情确实不错,嘴角带着微笑,抬手道:“起来吧。”

  李敬玄起身后,手舞足蹈,献上一曲蹈舞礼。

  武媚娘与李治不同,对大臣献舞持开放态度,笑吟吟的望着他跳完舞,微笑道:“有阵子没见你了,一向可好?”

  李敬玄赶忙道:“臣一切安好。”

  武媚娘笑道:“听说你最近添了个孙子,这个年纪就有孙子,你福气不小啊。”

  李敬玄道:“全赖陛下和殿下鸿福。”

  武媚娘挥了挥手,命人赐了坐,与李敬玄闲话家常。

  李敬玄不敢冒然提起许敬宗的事,小心翼翼的回答着皇后的问话。

  过了半晌,武媚娘忽然叹了口气。

  “当初若非你们几个支持吾,吾也未必能有今日,只可惜,如今也就你能和吾说说话了。”

  李敬玄见她主动提起这个话题,便道:“殿下,其实许公也一直盼着,能再来立政殿,拜见您一面。”

  武媚娘扫了他一眼,似乎听出了什么,挥了挥手,屏退了下人。

  待屋中只剩两人后,武媚娘淡淡道:“许敬宗情况还好吗?”

  李敬玄心中一惊,道:“殿下,您……”

  武媚娘抬手道:“不必惊慌,吾知道他是装癫,陛下也知道,并没有怪罪他的意思。吾替他求过情,陛下也并未忘记他的功劳。”

  “臣替许公多谢殿下!殿下,许公有封信让我交给您。”李敬玄捧着一封信,跪在地上。

  武媚娘凤眉微皱,过了片刻,终于站起身,来到李敬玄跟前,接过他手中的信,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她回到凤榻上坐下,微笑道:“起来吧,你的能力吾很清楚,吾会向陛下举荐你,希望你好好替陛下分忧,莫让吾失望。”

  李敬玄行了一个叩首礼,慢慢站了起来。

  武媚娘低头望着手中的信,感慨道:“许敬宗最后向吾提的要求,竟然是为你考虑,难道他就没有自己的要求吗?”

  李敬玄听到武皇后的问题,脑中一闪,不由又想起昨日许敬宗给他信时,最后对他说的那番话。

  “敬玄,有件事我要拜托你。”

  “明日你把信交给皇后时,她可能会想起老夫当年帮她的那些事,向你询问,老夫是否还有什么念想。”

  “到时候,你就告诉皇后,老夫嘴上不说,心中却非常挂念孙子,甚至宁愿用自己一条老命,换他的命。”

  “皇后若是没有问,那就没希望了,你也不用再提了。”

  “另外,你绝不可主动提出此事,向皇后求情!否则她必定不悦,反而会坏事。切记切记!”

  李敬玄想到此处,抬头看向武媚娘。

  只见她兀自望着手中信,脸上挂着缅怀之色,似乎沉浸在某段回忆之中。

  李敬玄深吸一口气,道:“殿下,依臣观之,许公虽没说,可他心中实为挂念孙子许彦伯。”

  武媚娘抬头问道:“许彦伯今年多少岁?”

  李敬玄道:“二十岁不到,还未及冠。”

  武媚娘轻轻道:“小小年纪,就被父亲连累,倒也确实可怜。”

  李敬玄道:“这孩子聪明伶俐,又颇有忠义之心,不愿凭门荫入仕,说自己要像翁翁一样,凭自家本事,科举入仕,为国家效力,为陛下分忧!”

  武媚娘沉默了一会,摆手道:“吾乏了,你退下吧。”

  李敬玄下拜一礼,告退离开。

  武媚娘斜靠在榻上,单手支颐,心中却犯了难。

  许昂刺杀李治,还差点导致她与李治生嫌隙,全家被缘坐,那没什么好说的,她绝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怜悯。

  可许敬宗又不同了。

  当初许敬宗为了她册封皇后的事,低声下气的前往长孙无忌府邸,代替她母亲,挨了长孙无忌一顿臭骂。

  此事她一直记在心底。

  如今许敬宗落到这种下场,她也起了恻隐之心。

  许敬宗希望李敬玄接替礼部尚书的位置,这很容易。

  李敬玄本来就有能力,她想个法子,向皇帝举荐一番,应该能成。

  可要救许彦伯就难了,这涉及到永徽律的权威。

  她很清楚李治对律法的看重,朝臣们肯定也会反对。

  许彦伯和许敬宗不同,对大唐没有任何贡献,根本找不到理由,能让皇帝赦免他。

  武媚娘思索良久,依旧想不到好的法子,心情一下变得恶劣起来,眸中冷光闪动,朝张多海吩咐道:“摆驾,吾要出宫。”

  张多海早就注意到皇后脾气变坏了,小心翼翼的问道:“殿下,您要去哪?臣好安排肃清街道。”

  武媚娘瞥了他一眼,道:“不必兴师动众,吾微服出巡,去长孙无忌的府邸。”

  ……

  水阁已经被清扫过了,池子里的落叶也都被捞起,水面清澈而平静,在微风下,荡漾着丝丝波纹。

  于志宁闻着四周青草传来的芬芳,将杯中琥珀色的酒一饮而尽,微笑道:“你这里总算像个样子了。”

  这里是长孙无忌府邸的后院。

  当初长孙无忌被罚去守昭陵,他的几位夫人和小妾,都被他打发去了洛阳老家。

  长孙无忌重获自由后,独居府邸,偌大一座府邸,只有两三个老仆,整座宅子显得非常破败。

  长孙无忌故意如此,就是希望他的对头看到他如今的现状,能够放他一马。

  只可惜,皇帝离京后,一波又一波的刺杀,让他明白这种行为毫无意义。

  他原本就是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既然示弱无用,索性恢复原来应有的生活。

  长孙诠如今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定,萧嗣业这个对大唐不安定的隐患,也被消除。

  所以,长孙无忌心中的牵挂越来越少,也没什么可以顾忌的。

  再过一两年,等长孙诠更加成熟稳重,他便会向皇帝请旨,主动前往昭陵,一边继续著书,一边替太宗守灵。

  长孙无忌瞥了于志宁一眼,道:“你拜托的事,我已帮你完成,于兄今日来找我,还有什么事吗?”

  于志宁感叹道:“如今朝中的老家伙没剩几个,你我说话的机会也不多了。也许过个一两年,你我就有一人不在,想喝酒都不成咯。”

  长孙无忌也不由感慨一声:“岁月不饶人,光阴最是无情。”

  于志宁笑道:“萧嗣业的事,真多亏你了,不然老夫死后,都没法子向老崔交代了。”

  长孙无忌瞥了他一眼,道:“尽说些虚的,你说感谢我,也不见你带一件礼物来。”

  于志宁哈哈一笑,道:“你要什么没有?不过嘛,老夫可以答应你,以后无论谁与你为难,老夫一定帮你周旋到底!”

  长孙无忌道:“若是皇后殿下要与我为难呢?”

  于志宁微笑道:“那老夫也一定站你这边,帮你跟她求情!”

  便在这时,一名长孙府的家仆飞奔而来,脸色惨白,朝长孙无忌道:“阿郎,皇后殿下来了。”

  长孙无忌和于志宁听到后,都愣住了。

  于志宁用手点了点长孙无忌,眯着眼笑道:“怎么,信不过我,还用这种办法来试探我?”

  长孙无忌脸色苍白,懒得跟他多解释,只朝那家仆问:“皇后一个人来的,还是有圣人陪同?”

  家仆道:“一个人来的,已经入府了。”

  于志宁脸色陡变,这才知道是来真的,霍然起身,朝长孙无忌说了句:“老夫先走了。”朝长孙府后门急步而去。

  长孙无忌哼了一声,道:“这老货,刚说的话就不认账!”

  于志宁只当没听到,脚步却更快了。

  那家仆忽然道:“于公,皇后殿下是从后门方向过来的。”

  于志宁差点一个趔趄,急忙转身,朝着大门方向快步而行,动作之矫健,宛若少年。

  长孙无忌瞪了那家仆一眼,那家仆吐了吐舌头。

  却说于志宁一路飞奔,转过一处假山时,差点与一人撞到,抬头一看,吓了一大跳。

首节 上一节 377/4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