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第221节
问道:“你为何在探春车里?”
王熙凤闻言一时语滞。
这时探春下车,与方永解释说是她邀请的王熙凤过来。
方永听后没有多问,点点头道:
“在宫中逛逛也好,顺便再去看看你大姐姐。”
探春应承下来。
方永这边自有事务要去处理,于是双方暂时分开。
在军务上,蓟州的毛成已经投降,马老黑不日便可带兵返京。
待马老黑回来后,方永的兵马便可极大程度的解放开来,他便可以着手清理一些害虫。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翻旧账。
这样的事在历朝历代都并不新鲜。
统治者在统治初期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定,难免会做出一些妥协。而当统治稳固下来之后,就会翻旧账,消灭那些之前妥协的眼中钉,肉中刺。
方永这次的清洗决定从京城的粮、煤、盐,三种事务着手。
其中京城的粮食供应方面目标明确,一直是由程氏暗中把控,也就是大学士程范的宗族势力。
在山西之变后,程氏根基受损,粮食上的生意损失不少,不过程氏仗着底子深厚,目前依旧占据着京城粮米三成以上的份额,可以轻易操纵粮价,是当之无愧的粮食龙头。
这种情况是方永绝对无法允许的,必须将其清除!
不过这段时间程氏还是挺老实的。
程范为了竞争军机大臣的位子,严格规范族人,不仅没有在战后大肆操纵粮食涨价,还自己往里面搭钱,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粮食价格,属于是难得的为国为民之举了。
方永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所以这次他虽然决定卸磨杀驴,但还是愿意大发慈悲的给程家留出一条生路。
只要对方可以老老实实的交出手中的产业,他就允许程范带着现有的财富告老还乡,也算是给他一个善终了。
当然,这样的条件对程氏来说可能有些不太愿意接受。
如果对方不接受的话那就怪不了方永了,只能着手将程氏清除……
除了粮食外,剩下的煤、盐两个产业的情况相对比较复杂。
其中煤炭方面,大熙的各个家族都有参与,里面没有真正的龙头。
在大熙,矿产最初是归属国有的,但起初的开采效果并不理想。康宁时期,康宁帝将一些国家矿产交给了他的子嗣管理,然后这些皇子又将矿产进一步转交给了一些国亲代管。
例如江南的甄家就有许多矿产,还有薛家也曾有过矿产,贾家也曾有过。
最开始时,这些人得到了矿产后确实是着力开采,使大熙的各种矿产产量暴增,一度形成康宁盛世。
但随着时间流逝,技术和人力的投入都达到一定的瓶颈之后,矿物的产量便趋于稳定,再如何努力也增产不了太多了。
而无法增产就意味着收入难以增长,可人的贪念却是不断增长的,当增产无法满足时,另一个想法就油然而生。
也就是涨价。
不是一家涨价,而是所有人联合起来,一同涨价。
因此在康宁帝后期,煤炭等资源价格迅速飙升。
价格飙升的同时,各家全都联合起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都有着各种关系后台,最后面的后台就是康宁帝的皇子们,因此户部根本收不上税。
隆庆帝当政后,所颁发的新政中就有专门针对这一条的改革。
隆庆帝将京城附近的矿产,例如房山煤矿等产业,从各家收回,交给关系亲近的兄长忠顺王管理,希望可以以此稳定京城的煤价。
同时隆庆帝在京外的地区派遣大量矿监,专门监督收税。
最终虽然税收上来了,但具体效果却和隆庆帝想象中的不同。
矿监和各大家族沆瀣一气,共同贪污,税虽然收上来了一点,但煤价却再创新高,忠顺王更是监守自盗,肆意操控京城煤价,赚的盆满钵满。
直到今年,一场倒春寒冻死了太多人,忠顺王害怕方永杀他以平民愤,这才主动将房山煤矿交了出来。
之后方永开放煤矿,这才稳定了局势。
现在这种情况,该选择拿谁开刀,方永一时间没有想好。
说完了煤,最后的就是大头,也就是盐了。
粮食百姓可以依靠自己种植,或是进行渔猎等等,总能想出办法。
煤一年四季只有冬天才会烧,还可以用木头之类的进行替代,不算完全的必需品。
可是盐却是无论何时何地,不吃就不行的必需品。
管子曰: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可见盐之必需。
京城的盐,其幕后操纵价格的主要黑手,就是方永……
咳咳!
毕竟之前,方永和大熙是敌我关系。
因此他操纵盐价,摄取利益,也是属于正常的竞争手段。
比起历史上那个把熟种子卖给敌国致使灾荒遍野的家伙,方永感觉自己还是挺善良的。
总之,京城的盐价主要是方永在背后操控,具体到个人,就是方永手下的黄文州。
此外,山东孔家也私贩一些盐,还有忠顺王,也在其中占据一定的份额,当然,大头还是方永。
如今进行改革,这种害国害民的大锅方永肯定是不能背的。
所以他现在必须要找人甩锅出去。
黄文州是个合适的甩锅对象。
黄文州出身于八大盐商的黄家,从出身来说,不是什么好东西。
他在方永起事之初为方永提供了稳定的铁矿,打造了许多铠甲,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淮阴军的战斗能力。还在帮方永害死缮国公的事情上出了不少力,立下了大功。
不过俗话说得好,狡兔死,走狗烹!如今方永的地盘扩大,已经不再那么需要铁矿,而缮国公也已经死了,方永完全可以再借隆庆帝的名义,给缮国公平反,然后杀了黄文州以平民愤。
就是可能这样做稍微有点冷血了……
有些不太符合方永对外的人设。
方永本身还是很重感情的。
如果不是非杀不可,他还是更愿意让黄文州功成身退。
如果不杀黄文州的话,那就只剩下了忠顺王和孔家。
孔家现在和他还处于蜜月期,虽然早晚翻脸,但至少不是现在。
忠顺王的话……
忠顺王是正经皇亲,隆庆帝的亲兄长。
此人唯利是图,为了捞钱很早之前就和方永暗中合作,即便面临国破家亡的局面也是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从不为国家考虑一点。
忠顺王嘴里常念叨一句话,叫作:在其位,谋其政。
当初康宁帝没有传位给他,那他就没有为国家考虑的责任。
第249章 ,房间太热
忠顺王这样的人,说实话,方永是舍不得杀的。
多好的人啊。
人家只是想快快乐乐的捞钱享受,做个闲散王爷。
他甚至连兵权都没有。
可惜啊,为了平息百姓压抑许久的愤怒。
为了天下众生。
只能挥泪斩杀这位王爷了。
方永朱笔一勾,已然定好了朝中争斗已久的两名军机大臣的职位。
一位是孔家门生,孟申。
一位是忠顺王。
这两人都得死。
区别只是早与晚。
而让他们担任军机大臣也只不过是把他们变成众矢之的罢了。
至于执行者。
方永原本是想从淮州专门调人过来。
不过去了一趟贾家之后他觉得,貌似让贾赦来当这个刽子手也未尝不可。
贾赦还是有点能力的,他再派个人在旁边提点协助,基本不会出什么差错……
方永这边处理着事务的同时,另一边,探春带着王熙凤去见了黛玉。
王熙凤只是一眼便认出了王妃娘娘,实在是太过出落,一身气派,似仙子一般,一眼便认了出来。
这般人物,也难怪会成为王妃了。
不过面前的情景却与王熙凤想象中的有很大不同。
她原以为这位王妃娘娘会像贾母那样,被众人簇拥着,供在中央,一应女眷皆都低眉顺眼,规规矩矩,大气都不敢出的。
只是到了后才发现,众人只是各自闲散的坐着聊天,亦如家中一般,王妃娘娘虽然坐在中间,却也没被大家当老祖宗供起来。
那湘云此时就在王妃娘娘身边,小手环在黛玉腰间,二人不知在聊着什么,竟能如此亲密。
湘云这时不知说了什么,黛玉嘴角捧起一抹笑容,手指轻点着湘云的额头,这般举动虽让她少了几分仙子的清冷,却又多了几分少女的可爱了。
王熙凤忙给黛玉行礼,自报家门。
湘云惊喜的打招呼道:“二嫂子!”
黛玉遂请王熙凤起来。
上一篇:红楼:逐出家族后,我漠北封侯
下一篇:世子稳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