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第154节

  这些官员都是从千万人中选拔上来的顶级人才,在平日里,他们都是因为互相掣肘才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而现在没有了掣肘之后,所有人都为了一个目标努力,效率飞快。

  再加上之前已经准备过一次南迁,很多东西都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因此当隆庆帝下令南迁之后,一应物资调度很快便准备齐全。

  南迁之日,正值深夜,星光璀璨,飞雪满天。

  十六年来,这是隆庆帝第一次除了祭祀外主动踏出宫门。

  看着陌生而又熟悉的宫城,隆庆帝想起了他以前在王府生活的日子。

  那时还处于康宁盛世,太子地位稳固,他只是个闲散王爷,心中虽然憧憬着皇位,却是遥不可及。

  未曾想,太子造反,兵败身死。

  他因为年龄优势脱颖而出,继承了大统。

  当时的他雄心壮志,立志做出一番事业,却没想到当他真正坐上了这个位置后,却是这样的忧愁劳累。

  踏上銮舆,望着将要离开的宫墙,隆庆帝心如刀割,吟道:

  飞雪覆前尘,何日望归来时路。

  寒风乘月影,新月几分似旧国。

  戴权闻言不禁称赞。

  “陛下,您写的诗,意境越发的好了!”

  隆庆帝沉默着没有说话。

  真情实感,能不好吗?

  此时此刻,又有谁能懂得他内心的惆怅。

  根据商量好的路线,南迁队伍从西门出发,前往涿州,再到保府,再从保府赶往邯郸,然后入河南,最终抵达洛阳。

  这条路线避开了方永的兵锋,因为根据战报,方永是沿着大运河从天津过来的。

  为了保密,迁徙的队伍主要分成了三批。

  第一批最为重要,是隆庆帝和皇室成员,以及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还有公侯之类的高级勋贵家族。

  第二批是宫里的一些不太重要的太监宫女,女吏,朝廷的官员和一些小贵族之类的。

  他们要稍晚一些才能离开,而且没有军队保护。

  第三批就是更小的官吏,商人,工人,百姓等。

  他们要等到最后才允许离开。

  隆庆帝选择在夜间出城,尽量减小目标,防止消息暴露。

  戴权负责带领着隆庆帝最后的力量,四千六百名御林军负责此行的防护。

  这是隆庆帝最后的军队,只有交给戴权才行,交给别人他不放心。

  不过当戴权真正领兵之后却发现,他有些不太会指挥这些军队。

  作为隆庆帝的贴身大太监,戴权也是读过兵书的,而且读的很好,在纸上排兵布阵,指挥千军万马,向来都是胜多败少。

  不过当他真实的指挥军队的时候,戴权却发现现实中的各种情况和纸上完全不同。

  四千六百名军队的数量已经非常之多,行军之中的行走坐卧,指挥调度,他完全应付不来。

  比如路途中,哪里该布置更多的兵马,哪里的兵马可以相应减少?

  行军的平均速度该是多少,如何观察士兵的状态,调整行军速度?

  每隔多久派遣一次斥候,每次派遣多少人最好?

  何时停止造饭,何时加速行军?

  遇到崎岖的路段应该注意什么?

  如何判断天象?

  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戴权难以应对,有些问题兵书上讲过,但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有些东西兵书上压根就没讲,他更不知所措了!

  好在,随行的保龄侯史鼐深得家族传承,善于指挥军队,轻松帮助戴权解决了这些问题。

  戴权见状,便和隆庆帝说了此事,请求隆庆帝让史鼐指挥军队。

  但隆庆帝思来想去,还是不放心。

  这支军队是他最后的力量了,史鼐从未受恩过他,他不放心将这最后的兵马交给史鼐。

  只有放在从小陪他长大的戴权手中他才能放心。

  于是隆庆帝下令,让戴权统领兵马,史鼐为副,这样既解决了戴权不擅长指挥兵马的问题,又能防止出现变故。

  史鼐领旨谢恩,没说什么。

  他对隆庆帝的行为肯定是不满的。

  让一介不通兵法的阉人当主将,他堂堂保龄侯为副,这无异于是对他的羞辱!

  只不过他为人内敛,没有立刻表达出来而已。

  看着吧,那阉人不会指挥兵马,他就算是当副的,也照样有办法把兵马的指挥权力抢过来!

  隆隆的车马之中,湘云掀开马车的一截车帘,看向外面的陌生景色,心中闪过茫然。

  好在,她是个大大咧咧的性子,并没有因此太过伤感。

  遥望着行走的车队,似乎可以隐隐看到前面的贾家车队。

  “和二哥哥好久没见了,也不知他在没在前面。”

  湘云如此想着。

  时间流逝,当年憨憨的小女孩如今已经长大了,口音也改了过来,不再叫爱哥哥,而是改成了二哥哥。

  同时,她也知道了史鼐不准她再随便去贾府的原因。

  女孩年龄大了,就要有所避讳……

  忽的,一个小厮逆着车队走了出来。

  湘云看着对方,似乎有些似曾相识。

  这好像是……二舅舅贾赦的小厮贵儿?

  贾赦原本是不想和众人一起南迁的。

  他有着另外的打算。

  贾赦觉得,去淮州要比去洛阳更有前途一点。

  说白了,隆庆老弟拥有大熙万里疆域的时候都被打的丢城失地,如今跑到河南,难道就能东山再起了吗?

第175章 ,贾赦立功

  贾母现在只要享受富贵就够了。

  可贾赦身为贾府嫡长,却要为家族的未来考虑。

  他不能看着家族一点点破败。

  但贾赦本身被闲置日久,早就荒废了兵法武艺。

  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现在这种状态,行军打仗,建功立业肯定是不可能的。

  只有从别的地方另辟蹊径。

  原本贾赦是想带着迎春去淮州,靠着女儿稳住富贵,再加上链儿也在为对方做事,总少不了他的一番富贵。

  不过很快,贾赦突然改变了主意。

  因为他听到消息,淮阴贼打着勤王的旗号北上了。

  这样的话……

  贾赦同意了一起南迁。

  宁府的贾珍和贾赦穿一条裤子,自然也一起答应了南迁。

  这让一直担惊受怕的迎春和惜春安心了许多。

  很快的,朝廷准备好了所有南迁事宜,贾家也早都收拾好了资产,跟着隆庆帝一起踏上了南迁的车队。

  朝廷南迁的具体路线是由兵部和几位内阁重臣一同商议决定的,贾赦只知道一个大概,并不知道其中的具体路线。

  不过贾家在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在通过各种手段的打探之下,到了第二天一早,贾赦仅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就搞清楚了朝廷南迁的详细路线。

  该他立功的时候到了!

  贵儿逆着车队行走,很快就被士兵发现。

  事出反常必有妖。

  士兵们前来捉拿。

  贵儿见状赶忙报出了贾赦的名号。

  士兵们闻言不敢轻易得罪,遂将贵儿带到了保龄侯史鼐面前。

  史鼐询问贵儿,为什么要逆着车队行走。

  贵儿道:“史家老爷,我家赦老爷有个姨娘,就在这跟前的大宁山庄子里居住,因为事急,没来得及通知她,求您行个方便,让小的把她接出来吧,她是我家赦老爷的心头好,赦老爷离不开她啊!”

  史鼐闻言思索着。

  “姨娘?这……”

  史鼐知道,这种事肯定是不符合规矩,但不帮的话又损伤两家老亲的感情,这让他有些纠结。

  就在这时,又抓来一个人。

  却是忠国公之子王仁的小厮,禄儿。

  禄儿同样是逆着车队行走。

  史鼐问禄儿,为何如此?

  禄儿道:“史侯爷,您有所不知,我家仁大爷有个姨娘,就在附近的大宁山庄子里,因为事急,没来得及通知,求您行个方便……”

  此时车队出京没多远,正好行至大宁山附近,因此二人便都用大宁山作为借口。

首节 上一节 154/2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逐出家族后,我漠北封侯

下一篇:世子稳重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