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就是万历帝

朕就是万历帝 第800节

  下了车,胡应麟等人先跟明天一大早就乘船离开的刘应节告辞,然后拿着清单,各自分组,开始忙碌开。

  “粉碎机四台。”胡应麟对着实物念道。

  王士崧在清单上找到对应一行,用铅笔在后面画上勾。

  “四台无误。”

  太府寺官吏带着两人转向下一项,嘴里还念道:“这四台粉碎机很重要,没有它们,艮洲的水泥厂就搭建不起来。”

  “燕山五型蒸汽机三台,建设二型蒸汽机四台,突击一型蒸汽机十五台.燕山五型是大型蒸汽机,作为工厂主动力。

  建设二型是中型蒸汽机,用来单独驱动很不错。

  突击一型是小型蒸汽机,用途广泛.”

  太府寺官吏边清点边介绍。

  “干将二型高炉两套,这是十吨级炼铁炉。勘测队在夏州发现铁矿和煤矿了,它能派上用场了。”

  王士崧笑着地说道:“太府寺怎么不给我们配一套炼钢炉呢?”

  “想要金乌一型炼钢炉?呵呵,晚上好好睡一觉,梦里什么都会有的。”

  胡应麟笑着说道:“仲叔开玩笑的,我们知道那是国之重器,肯定不会轻易外流。”

  太府寺小吏也笑了,指着前面的机器说道:“那两台机器也是国之重器,不过艮洲急需它,几经讨论,最后报到西苑,呈到御前,最后皇上钦定才批下这两台。

  你们可要当心肝宝贝,不要有半分疏忽。”

  胡应麟和王士崧十分好奇,“什么好宝贝,居然要皇上钦定才批得下来。”

  走到跟前,看清楚机器木箱上的标注,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个宝贝啊!

第824章 朝阳下的大沽港

  木箱上用黑油漆写着“永工二型镗床”,下面写着有净重多少吨,毛重多少吨,长宽高多少米。

  “镗床!”王士崧惊喜地叫出声来,然后转头问道,“是干什么用的?”

  太府寺官吏忍不住转过头去翻了个白眼。

  一惊一乍的!

  不知道干什么用的,还叫得这么惊喜干什么!

  胡应麟凑到王士崧跟前,轻声道:“我说个用途,你就知道它是什么宝贝了。”

  “元瑞你请说。”

  “这玩意可以用来镗枪管炮膛,蹚出来的枪管和炮膛十分光滑,打出的铅弹和炮弹又准又远。

  我还听说,技术高明的工人还可以用它来镗炮管里膛线,线膛枪,三百米外,枪响人倒。

  至于线膛炮,你随便问一位陆海军的炮兵,就知道那玩意的厉害。

  仲叔,这下你明白了吧!”

  王士崧一脸惊讶,转回头去看着木箱,这回脸上真是惊喜。

  太府寺官吏转过头来,惊讶地看着胡应麟,“胡大人,想不你这么门清。”

  “客气了。我也是有一回跟着恩师,到上海的江南制造局和江南船舶局下属的机器厂和造船厂,实地调研时听几位工人师傅介绍的。”

  “哦,江南制造局和江南船舶局,都是江南的工业柱石,不过比起滦州这边的三大制造局,以及秦皇岛的北海船舶局,还是差很多。

  他们的许多机床设备,还是从滦州这边运过去的。”

  胡应麟没有出声,只是笑了笑。

  六月份,出任吏部尚书潘应龙上疏,提出了官吏交流计划,吏部抽调部分“正途”官吏,到少府监下属的厂矿商运金融企业,任“兴业”官吏。

  少府监组织局的“兴业”官吏,抽调一部分到内阁六部诸寺,以及地方布政司和郡县任职。

  得到了皇上的批准,转发内阁、吏部和少府监准行。

  潘应龙雷厉风行,马上安排第一批交流官员合计两千五百人。

  吏部抽调一千五百名官吏,组织局抽调一千名官吏,一月内完成交流任职

  太府监官吏提到滦州制造局那掩饰不住的骄傲,一看就知道是滦州三大制造局交流过来的兴业官吏。

  王士崧盯着木箱看了一会,转头过来,有些担忧地问道:“这国之重器,运到艮洲去,我这心里多少有点不踏实。”

  太府寺官吏反倒安慰起他来,“你们东征艮洲,是去干仗的,没炮怎么行。火炮有问题,难不成还要运过来修?

  怎么可能!

  肯定是在夏州修,还要在夏州铸炮造炮。这玩意修整炮膛,还有其它各种用处,能帮你们解决不少问题。

  放心了,这型号在滦州都过时了,只能镗炮管,还有大的物件,镗不了枪管。

  何况我们有了更好的机床,能加工更好、精度更高、口径更大.”

  太府寺官吏及时收住了嘴,呵呵一笑,“差点说漏了嘴。放心好了,我大明科技日新月异,发展之快,我们业内人士看了都惊叹不已,你们更是匪夷所思。

  这型号的镗床,隆庆二年还是心肝宝贝,是大家伙的眼珠子,到了万历二年就遭人嫌弃了。到如今更是落后两三代了。

  而且机床再好,没有稳定输出的动力,也是白瞎。

  这镗床,还有其它机床,必须搭配突击二型小型蒸汽机,还有黑山三型动力传递箱,就是那边六个木箱子,才能让机床稳定地工作。

  一个输出强大动力,一个保证动力输出均衡持续,缺一不可。

  没有这两个玩意,这镗床就算能镗出花来也白搭,动不了。只是那两样东西,现在全大明也只有永平制造局集团下属的静安机器厂和永平第一齿轮厂能造出来。”

  原来如此!

  最重要、最关键的核心东西还在滦河呢!稍微一卡,这些国之重器全成了摆设,怕什么!

  放下心来的胡应麟和王士崧继续清点。

  因为三天后就要开船起航,所以有一半以上的货物已经通过吊塔装运上船只,胡应麟和王士崧第二天跟着太府寺官吏,来到港口停泊位。

  这里属于货运码头区,异常繁忙。

  十几艘六百吨到一千吨的武装商船,一字排开,十几座吊塔在哨声和旗帜的指挥下,转动着长臂,上下着吊钩,把一个个木箱或网在网兜里,或捆码在一起,从码头上的有轨平板货车上吊起来,吊到船只船舱入口,缓缓放下去。

  “大头鱼号,就是这艘。”一位港务局官吏指着一艘七百五十吨的武装商船说道。

  胡应麟、王士崧和太府寺官吏听到这个船名,实在无力吐槽。

  港务局官吏呵呵笑道:“船名好笑吧,没办法。给海船取名的典故,你们梁督最清楚,海军局可是他一手操持起来的。”

  “梁督没给我们说过这些,老哥,你给说说呗。”

  “好,我们先上船,小心点,看着脚下。这挑板窄,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海去。”港务局官吏带着三人上了挑板,在前面叮嘱着。

  “别的地方掉下海去,我们下去救你就是。这里可就不行了。”

  “老哥,这里怎么不行了?”

  港务局官吏指着随海浪轻轻晃动的“大头鱼”号船身,“你们看,这船随着海浪会动的,有时候会蹭到停泊位的水泥边。

  虽然中间有草垛子缓冲,可要是大活人被它这么一挤,捞上来就是一张饼。”

  听到他这么一说,再看着船身在海浪的推动下,“轻轻”地往停泊位水泥墩边上一靠,与挂在边上的几个草垛垫子发出让人牙酸的嘎吱声。

  胡应麟三人不由心跳加快,双腿发软,连忙急走几步,上了船。

  到了甲板上,靠着船舷歇口气,港务局的官吏继续说着船名的典故。

  “以前五百吨以上世子帆船,都是宝贝,取名都是慎重再慎重。

  后来吴淞和葫芦港两大船厂兴起,造的帆船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不要说五百吨,一千吨的世子帆船都没人稀罕了。

  以前只有上百艘,现在数千艘,取船名就成了大问题。梁督主持的海军局就定了个规矩,一直沿用到今。”

  “什么规矩?”

  “海军战舰取名,战列舰用郡名,以及大河湖泊和名山,护卫舰和巡航舰用县名。

  民用船只就随意了,但是不能与战舰重名,也就是郡县名和大河湖泊名山不能用了。还有就是不能用人名,尤其是历史名人。”

  “为什么?”

  王士崧很是不解。这样还能纪念他们,多好的事。

  “用了历史名人,他们的后人会跳出来,指摘对他们的祖先不敬,一堆的屁事,干脆一个不取,省得麻烦。”

  敬天法祖,这是老辈世世代代传下来的规矩,也是大明官庶军民最看重的。真要是被人拿自家祖先说事,说你不敬,还真是件麻烦事。

  “其次战舰和民用船只,有两套船名,一是通用名,比如这艘大头鱼号,你们三天后要坐的飞剪船安阳号。

  二是登记编号。战舰以所属舰队为开头,再按照战列舰、护卫舰等级来分,比如玄武舰队某艘乙级战列舰,它的登记编号可能是玄乙29号。

  民用船只的登记编号以登记海事局为准。大明目前分京畿海事局、北海海事局、东海海事局和南海海事局。

  这大头鱼号是秦皇岛第二船厂造的,登记在京畿海事局,登记编号为畿丙1678号。

  这些登记编号,登记在船只的正式文书里,也会写在船头和船尾通用船名下方,字体比较小,你们可能没注意。”

  王士崧好奇地问道:“那我们乘坐的飞剪船,分别是安阳、榆次、沅陵、枝江、霍丘和白水号,它们不属于海军战舰,也可以用县名?”

  “飞剪船现在是大明的稀罕物,跑得快又装得多,兵部海事总局和右军都督府同意用县名命名。”

  此时,吊塔长臂把满满一兜货物放进了船舱里,收回吊环,摇回岸上。

  港务局官吏挥挥手,“走,可以进船舱了。”

  四人下到船舱,看到里面全是水手,光着膀子,浑身是汗,在大副和二副的指挥下,用各种工具,把货物分散码在各处。

  王士崧看着好奇:“怎么不直接堆在一起,还要拆开分在各处码好绑好?太麻烦了。”

  港务局官吏转头看了他一眼,“没办法,必须要这样做。船舱装货也是一门大学问。”

  “老哥,什么学问?”

  “船在海上是飘的,那边来阵风,这边卷来浪,要是重心不稳,很容易就倾覆。所以装货时,一定要根据货物重量,把它们均匀地分散在各处,保持船舶重心平衡。

  你们看到货物木箱外面,都有毛重净重,还有长宽高标注,大副或二副看了这些标示,再根据他们对自己船只和船舱的了解,分配好堆货位置。

  很重要的,要是堆货没堆好,重心失衡,到了海上就是大麻烦事。这是货船最要紧的事情。”

  胡应麟和王士崧连连点头:“果真到处都是学问。”

首节 上一节 800/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