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就是万历帝

朕就是万历帝 第786节

  “我们刚入仕不久。”

  “入仕?哦,对对,就是当官的意思。你们在哪个衙门?”

  “我们还在实习阶段,这次跟着学习班过来学习。”

  胡应麟笑呵呵地答道。

  “哦,”马塞洛笑了笑,不再出声。

  舒友良指了指他的背影,对胡应麟和王士崧轻声说道:“看到了吧,鬼精鬼精的。

  他是葡萄牙大贵族,侯爷。陆军将领,也略通海战,海陆双全。打了二十多年仗。”

  “富有作战经验。”

  胡应麟和王士崧一喜。

  舒友良摇了摇头,轻声道:“你俩不用套他的话,容易被他察觉。我已经套得七七八八了,快掏干净了。”

  两人连忙点头。

  五人一前一后,沿着站台继续往前走。

  马塞洛看着前面几乎数不清的铁轨,还有长长的货车车皮,感叹道:“想不到在明国工厂,火车也得到如此广泛应用。”

  “老马,你感叹错了。这一多半的铁轨一看就是这两年修的。”

  “这两年修的?”

  “对。我们大明厂矿和港区用铁轨时日有些久,最早是从上海吴淞港开始。不过当时用的是畜力。”

  “对,”莱昂想起来了,“在香江港还有吴淞港,我们有看到铁轨,看到牛马拉着车厢沿着铁轨在走。

  不过那里的车厢是平的,比这里的要短的多。”

  “牛马力气哪能比得上蒸汽机车?肯定是缩短变小,少拉点货。现在有了蒸汽机车,拉得多,跑得快,用途更广。当然要多修铁轨。

  不过我听说这铁轨的间距以及其它标准,一早就定好了。

  所以以前铺的铁轨,火车也能在上面跑。不过好像两者还是有些差异。什么差异,老马你不要问我,我也不知道。”

  舒友良当然不知道港口区和厂矿区的铁轨都是“老版铁轨”,每米三十二公斤,一节长八米。

  也叫“轻轨”,两轨间距是一样的,各种车厢也能在上面跑,但是轻轨不能重载,时速也不过超过三十公里。

  正说着话,一个蒸汽机车拖着十来节满载煤和铁矿石的车皮,咣当咣当地行驶过来,速度不快,你使劲猛跑都能撵上它。

  不过大家都看到,这个蒸汽机车跟前进一型机车比,外形几乎一模一样,但是要小三分之一,是前进一型的亲弟弟。

  这是怎么回事?

  舒友良拉住一位路过的检修工,递过去一支滦河香烟。

  两人一边抽烟一边嘀咕了几句,很快就攀上关系,然后问起这个蒸汽机车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是起点二型,是最早定型的试验型机车。这个试车成功,才升级到前进一型。”

  “试验机车,怎么还在用?”

  “现在铁路上最缺的就是机车。前进一型机车现在好像不到十五辆,在京滦和京津两条线上来回地跑,换司机不换车,比拉磨的驴还要辛苦。

  以前还只是拉货车,现在客车也开通,一下子又分去四五台机车,更紧张。

  所以这四台起点二型试验机车也被拉了出来,在滦州几个厂矿里来回地拉货。还有其它乱七八糟的各种试验机车,只要能动的,全被拉来用。

  这些试验机车看着小,但也能拉不少东西。”

  舒友良点点头:“听你这么一说,这机车确实紧张。那么大的机车,造起来确实不容易。”

  马塞洛在一旁突然问了一句,“前进机车在哪里制造?”

  “燕河机车厂啊。”

  “燕河机车厂在哪里?”

  “就在滦州啊!”检修工嘿嘿一笑,紧吸几口烟,把烟屁股丢在地上,使劲一踩,跟舒友良摆了摆手,“老哥,忙去了。”

  “好勒,慢走。”

  五人下了站台,沿着铁轨继续往前走。

  不一会又看到一台跟起点二型不大一样,看着更小的蒸汽机车,拖着一列车皮呼哧呼哧地过来。

  “你们看,机车外面有人。”

  眼尖的胡应麟指着机车说道。

  大家仔细一看,从白色蒸汽中缓缓驶出来的机车最前面,站着一人,一身深蓝色铁路制服,左手拉着扶手,身子向外倾,右手挥舞着一支红色三角旗。

  车速很慢,跟人小跑的速度差不多。

  咣当声中,大家数了一下,总共就六节车皮,全是平板车厢,上面放着大型铸造件,各式各样。

  有的一个车皮上摆着一个,有的一个车皮上摆着两三个,都用钢索绑得十分结实,各个接触面还用麦秆编织的草垫子垫着。

  最后一节不是铁路货运列车中的常规尾车,就是一个车皮,一个押运员站在车皮后面,拉着扶手,身子探出,背后插着一红一绿两支小旗子。

  等这列火车远去,五人穿过铁轨,绕过一大堆高三四十米的煤山。

  在煤山这边,一列车皮停在旁边,二十多位工人分别站在两节车皮的煤堆上,用铲子往传送带上铲煤。

  每节车皮各有两条传送带。

  煤被传送带运到煤堆的最高处,翻落下来。

  五人站在旁边看新鲜,传送带是由远处小型蒸汽机带动。还有操作工在操作这两条传送带,跟着车厢的煤堆减少变矮,也相应变低。

  过了十几分钟,二十几位工人把一车皮的煤铲空,纷纷扛着铁铲跳下车,在路边等着。

  抽烟的抽烟,喝水的喝水,聊天的聊天。

  几声急促的铜哨声响起,三位列车员在前后中,站好位置,吹着铜哨,挥舞小旗。

  在他们的协调指挥下,蒸汽机车启动,拉着列车缓缓向前挪动,正好前进了两节车皮的位置,两节载满煤的车皮正好在传送带下方。

  搬运工先把铲子往车上的煤堆一扔,陆续爬上车厢,站在煤堆上,开始忙碌起来。

  五人绕过方圆数百米的煤堆,来到另一边,看到十几节煤车停在那边的铁轨上。

  这个煤车跟煤矿煤井里拉煤出来的煤车差不多大小。

  几十位工人抡着铲子往煤车里铲煤。

  五节一列,装满后由四头牛拉着,沿着铁轨缓缓向厂区里走去。

  五人跟着煤车往厂区里走,走到一道门,被保卫处的人给拦下,要求出示证件。

  舒友良掏出自己的身贴,还有滦州政事府开具的参观介绍信,递了过去。

  马塞洛和莱昂很自然地把各自的“入境纸”拿了出来。

  胡应麟和王士崧亮出自己的牙牌和身贴。

  卢龙钢铁厂保卫处的人认真地检查五人的证件,核验无误后,递还回来。

  “五位,进到厂区必须戴安全帽。”保卫科带头官员递过来五个竹藤编制的圆帽,督促五人都戴上。

  马塞洛和莱昂学着样子,把帽子戴在头上。

  帽子里有网加棉布的衬层,头不会直接贴到圆帽上。戴上后,帽子在头上有点松晃,感觉很有弹性。

  帽子两边还有带子,系在下巴处,帽子就紧了,不用担心会掉下来。

  看到五人都戴上安全帽,保卫处官员继续说道:“厂区很多地方非常危险。走路必须走两边,不准走中间

  我们会安排一位安全员,带着你们进去参观。

  进到每一个车间之前,必须先由安全员与车间负责人沟通好,由他们安排你们进去参观。必须听从指挥和安排,否则的话立即赶出来。

  五位,听到了吗?”

  “听到了。”

  五人老实地回答道。

  小官指着一位三十多岁,脸上有两道疤的男子:“老万,是你们的安全员。一切听他的指挥和安排。”

  老万戴上安全帽,右手客气地一引:“请进。进了厂区,务必跟紧我,离开我五米之外,就算是没有安全员引导,被巡逻队抓到要严惩的。”

  “知道了。”

  舒友良五人,都看到他的右手手掌全是伤疤,小拇指断了半截,无名指几乎全没了。

  走进厂区,五人都不由地脖子一缩,不由自主地有些紧张。

第813章 庆幸时代重锤掌握在大明手里

  首先映入五人视线里的是六根大烟囱,那边两根,这里四根,每一根都有一座塔大小。

  笔直地像一杆长矛,直插云霄。

  然后是一栋栋厂房,框架式结构,全是钢筋混凝土浇筑搭建。

  厂房大多数有两层楼那么高,也就是六米左右。

  部分厂房要高出一截,有三层楼那么高,足足九米。

  老万走在前面,带着五人走在大道上。

  厂区的大道都是水泥铺设,平坦笔直,两边都是灌木丛,再种有杨树、榆树和松树。

  老万左手指着前面的厂房,用蓟州口音的官话说道。

  “那里是动力车间,里面全是蒸汽机。蒸汽机属于管制设备,只对乙级参观者开放。”

  马塞洛和莱昂心里有数,自己两人是西夷老外,肯定达不到乙级参观者标准。

  能理解,谁也不会把自己压箱底的绝技随便亮出来。

  两人只能探着头,往那里眺望了一会。

  动力车间有一条铁路连接,能看到牛拉有轨车皮,载着煤运进去。

  外面有一排烟囱,比刚才那六根要细要矮,八根。

  是不是有八台蒸汽机做动力?

首节 上一节 786/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