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就是万历帝

朕就是万历帝 第775节

  马塞洛和莱昂看到舒友良和虞秀才走过来,猛地窜过来,就跟见到久别的亲人一般。

  “舒爷,可算又见到你了。”

  “是啊,这两天没你陪同,我们去哪里逛都没啥意思。”

  “啊呀,合着把我当成金牌响导和知客了。”

  虞秀才把帮忙扛着的行李包放下,“啊呀,这两个西夷,怎么官话说得这么好?”

  “那是,比你那口山东响马味的官话强多了。这两位是葡萄牙使节团的正副使,老马和老莱。

  这位是我老伙计,北京南站副站长虞虞秀才。”

  马塞洛、莱昂和虞秀才忍不住在心里感叹。

  舒爷人脉真广,什么人都认识。

  虞秀才寒嘘几句,转身离开,他还有正事在身,忙着呢。

  马塞洛一把拉过舒友良,颤抖的手指着身前钢铁长龙一般的火车,激动到声音都在发颤嘶哑:“舒爷,这就是火车啊,火车啊!”

  站在旁边的莱昂更是满脸通红,激动地说不出一个字。

  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呵呵,我就是喜欢看。

第803章 坐火车有什么讲究?

  看到舒友良神情如常,稳如老狗,马塞洛急了。

  “你们明国造出这么神奇,这么伟大的东西,你一点都不激动吗?”

  “我当然激动,只是已经激动过了。”

  “激动过了?”

  “对,这火车在京津和京滦铁路上跑了好几个月,来来回回上百趟都有。

  不瞒你们说,我们老爷早就知道朝廷在修铁路,要跑火车。这次刚回京师,我家老爷就听说铁路修好了,正在跑火车。

  当初我们从大沽转天津城,顺着北运河坐蜈蚣船,直奔通州城时,路上看到岸上远处有蒸汽冒出来,还隐约听到呜呜声。

  当时我们以为那是某家工厂在用蒸汽机.”

  马塞洛和莱昂连忙点头。

  当时他们在天津被林立的工厂,高耸入云的烟囱,还有呜呜作响,力大无穷的蒸汽机震撼到灵魂颤栗,在船上一直没回过神来,所以也以为那是岸上的某家厂矿在用蒸汽机。

  现在想来,原来那是火车在试跑。

  “我家老爷也是好奇的人。听说铁路和火车的事后,叫我有机会去坐一坐,看看这铁路和火车,到底什么成色。

  我找朋友托关系,上了一列货车,下午一溜烟跑到天津,晚上又一溜烟跑回京师。下午吃个早晚饭就奔滦州,到那里是下半夜,马上改乘回京的火车,回到京师还能回家吃中饭。

  该震撼的都震撼完了。”

  舒友良看着跟前的火车,总结道:“不过话说回来,这玩意无愧于国之重器!”

  国之重器?

  这是改变世界,改变时代的重器!

  马塞洛和莱昂对视一眼,继续问道。

  “舒爷,你坐过这火车,它能跑多快?”

  “货车跑来回,还是试运行。载的货物又多又重时,跑得慢,听押车员说,大概是每小时三十公里。

  载的货物少,就跑得快,能跑五十公里。有时候为了做试验,撒开腿跑,最高好像跑到了六七十公里。

  不过听说他们规定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四十公里。货车客车都是一样。”

  “舒爷,这火车可以一口气跑多远?”

  “那可跑得远了,这玩意只要有水有煤,可以一口气跑下去。我有一趟是从北京南站,一口气跑到秦皇岛站,中间没停过。

  火车没啥事,可把司机累着了,尤其是那个司炉工,累屁了,抡铁铲都把胳膊快抡废了。”

  “舒爷,这火车日夜都能跑?”

  “没错,白天能跑,晚上也能跑。我有时候下午到了天津,晚上往回赶,迷糊一会,又回北京了。”

  “舒爷,那一车厢能拉多少人,多少货?”

  “听说一车厢能坐一百来人,要是挤一挤,能拉小两百号人。一个车皮,能拉五六十吨货物。”

  “每一列火车都是十三节车厢吗?我们刚才数过了,这列火车除去机车,有十三节车厢。”

  “可能这是客车的规矩。货车不一定。我坐过的货车,有十节的,有十二节的,有十六节的,没数。说是调度室会根据车皮满载还是空载,编组不同数量的车皮。”

  莱昂却关注到另外一个问题,“车皮,不是车厢吗?”

  “铁路上的人,习惯把客车叫车厢,货车叫车皮,也不知道哪里流出来的,有什么缘故。”

  “嘀嘀”声响,有穿着制服的铁路值班员,吹着铜哨走了过来,他腰上插着两杆三角旗,一红一绿。

  边走边喊道:“各位旅客,请上车,火车马上要开车了。”

  “上车,上车!”

  众人纷纷招呼着,紧抽几口手里的烟,把烟头按在烟灰缸里,陆续从各自的车厢车门上车。

  马塞洛和莱昂帮忙扛着行李包,与舒友良上了八号车厢。

  “舒爷,你几号包厢?”

  “十号包厢,最后一间了。”

  “你们几号?”

  “我们四号,在奥斯曼使节包间的隔壁。”

  三人边说边走,上了火车,在洗手间和卫生间之间拐了个弯,沿着不宽的走廊往前走。

  马塞洛摇着头:“前面一二三号包厢,不知是你们什么衙门的官员,非常神秘的。”

  莱昂解释道:“有两位说自己是新明通讯社,还有四位说自己是《皇明朝报》和《中国政报》的。”

  “好家伙,那是通讯员和记者,肯定是跟着去滦州写报道去了。”

  “通讯员,记者?”

  “对,就是到处乱溜达,发现什么大新闻就跟闻到肉香的恶狼,刷地就跑来,然后给你调查个底朝天,再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上。

  这就是记者。

  前年江西南昌常平仓粮食盗卖大案,就是《中国政报》的记者,得原籍乡亲悄悄报信,然后乔装打扮,假扮成买粮食的粮商,把那帮粮耗子全查出来了。

  做成专题报在《中国政报》上,然后兴起了大案,江西布政使、左右参议、户曹参政、督粮厅厅长,粮站站长,涉案官员四十多人,杀的杀、流放的流放、贬职的贬职,连江西巡抚都被免了。

  还有几十位涉案商人,也是抄家灭门,一个跑不了。

  常平仓的粮他们都敢动,胆子太肥了。不过我听说是现在财政制度严密,其它门路搞不到钱,这帮子贪官污吏急啊,心一横,对常平仓下手了。

  通讯员更加不得了,他们采集各地各种最新信息,汇集在通讯社,再卖给各大报纸。他们调查采集的消息,有时候直接送到内阁和资政局。”

  莱昂恍如大悟,“《皇明朝报》和《中国政报》!就是我们在外宾馆常看到的那两份报纸?”

  “对,我说你们怎么无动于衷的样子。”

  莱昂耸了耸肩,“到现在,我认识的汉字还不足以让我看完一份报纸,汉字太难学了。而且你们的同音字太多了,我们根本分不清。

  难怪我当时听他们自我介绍时,觉得非常耳熟,只是一时没有想起来。”

  “四号包间,我们住在这里。”

  莱昂指了指关着门的四号包间。

  “五号包间,住着奥斯曼国的正副使。”

  五号包间门开着,坐着两个大胡子,包着头巾,正在喝酒,看到莱昂和马塞洛,笑眯眯地打招呼。

  马塞洛跟他们招呼了一声。

  “六号包间住着波斯国的正副使。”

  里面对坐两人,戴着尖帽子和眼镜,一人一本书,正在认真地看,根本没注意走过的三人。

  “老马,你懂奥国话?”舒友良好奇地问道。

  “不懂。但我懂阿拉伯话,在穆教世界,阿拉伯话是通用语。”

  “啊,看不出来啊,老马你居然还会外语。”

  “马塞洛侯爵在北非跟摩尔人打了十几年,摩尔人大多也讲阿拉伯语,所以马塞洛侯爵学会了阿拉伯语,不过仅限于口语。”

  “你们厉害,都是人才。”

  走到九号包厢,门也开着,里面坐着两人,一深衣一直裰。深衣者无意转头过来,一眼看到舒友良,惊喜道:“舒爷!”

  舒友良愣住了,看着这人觉得眼熟,可就是想不起谁来。

  没办法,交游广泛,认识的人太多了,记蒙了。

  “舒爷,在下王士崧王仲叔,曾经跟随家父去扬州拜访过海公。”

  舒友良有印象了,迟疑地问道:“你父亲是江西巡抚、浙江临海王新甫(王宗沐)王公?”

  “正是。”

  “想起来了。万历三年,江西南昌粮仓盗卖大案发了,王公接任江西巡抚,路过扬州,拜访了我家老爷,当时随行的还有他家公子。

  对,对,真想起来了,真是王公的公子你啊。看着面熟,就是一时顿在那里,没想起来。年纪大了,脑子记不住人也记不住事。

  真是巧啊,在这里遇到,我住在十号包间。”

  王士崧大喜,“那真是太好了。这位是陕西户曹参政萧可发(萧廪)。这位是刚峰公管事舒爷,大名鼎鼎的舒爷。”

  直裰男子连忙起身作揖:“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舒爷,真是有幸相会于此。”

  “客气了。”

  “元瑞,元瑞,跟你一室的是舒爷,他来了。”王士崧大声喊道。

  话还没落音,从十号包间转出一年轻男子,拱手道:“晚辈胡应麟,见过舒爷。”

首节 上一节 775/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