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就是万历帝

朕就是万历帝 第754节

  过了一会,曾省吾被带了进来。

  见过礼后,曾省吾瞥了南宫冶和沈万象一眼,说道:“潘府尹,张相托学生给你捎来一句话。”

  潘应龙右手随意指了指南宫冶和沈万象,“三省兄但说无妨。”

  既然你不介意,那我也不介意了。

  “潘府尹,张相说,他全力支持你出任吏部尚书。”

  潘应龙一愣。

  南宫冶和沈万象也愣住了。

  虽然说吏部尚书一职,肯定是由皇上乾纲独断,但身为内阁总理的张居正竭力反对,这事就不好办。

  不管如何,吏部总归是内阁的六部之一,内阁总理的话语权摆在那里。

  张居正如此表态,意味着潘应龙出任吏部尚书,扫除了最大的障碍,绝对是利好消息。

  可张居正为什么要这么做?

  潘应龙的目光在曾省吾的脸上转了几圈,脑子里灵光一闪,突然悟到了。

  “这次大好机会,张相有安排三省兄去哪里?”

  曾省吾在来顺天府的路上,也琢磨出老师张居正的心思。

  江苏是新党的势力范围,更是新党潘系的根据地,自己要想在江苏布政使任上做的安稳,做出成绩来,必须获得他们的支持。

  所以老师才派自己来向潘应龙示好。

  本相支持你出任吏部尚书,我的学生在江苏任上,你多多关照!

  想通了这点,潘应龙一问,曾省吾毫不迟疑地答道:“恩师想让在下去江苏藩台任上历练。”

  潘应龙目光闪烁,想了一会,决定对曾省吾开门见山。

  “三省兄,我建议你回去后,跟张相商议一下,还是改谋湖南藩台一职吧。”

  曾省吾目光一凛,“潘府尹,为何出此言?”

  “张相和三省兄对在下敞开心扉,在下也不藏着掖着。有人想挪应天府少尹吴汝忠出任江苏藩台。”

  应天府少尹吴汝忠?

  不就是王一鹗任漕督时的长史吴承恩吗?

  曾省吾心里忿忿不平。

  湖南布政使和江苏布政使,在他心里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未来的前途也大不一样。

  原本他得了老师张居正的许诺,推荐出任江苏布政使,正踌躇满志,结果被潘应龙迎头一棍,打得晕头转向。

  凭什么给吴承恩那个老头?

  自己哪点比他差了?

  潘应龙看到曾省吾有些慌了方寸,连忙劝道:“三省兄,你还是回去跟张相说一声。此事他一听,便明白原委。”

  曾省吾勉强笑了笑,拱手道:“那在下告辞了。”

  说罢,匆匆离去。

  潘应龙忍不住摇了摇头:“太岳公忙于国事,日夜操劳,殚精竭虑,故而疏忽了衣钵传人的教诲。

  曾三省,他这个得意门生,选得倒不怎么样。”

  南宫冶笑道:“是啊,火候差得远。不过张相一门,师生之间的传承,都是那么回事。他们啊,过于注重权谋,忽略了立心立志。”

  潘应龙和沈万象齐刷刷地看向他。

  南宫啊,你可真敢说!

  你这话里的意思不就是说从徐阶开始,张相师门不正吗?

  虽然出了张居正这么一位心怀大志的异类,可他权谋手段尽得徐阶真传,要不然也不能把百官们治得服服帖帖,敢怒不敢言,进而被驱使力行新政。

  有时候过于注重权谋,其它的确实容易被忽略。

  潘应龙不愿在这个话题上多说,转言说道:“皇上就顺天府尹接任者的人选,问过我的意思。

  听皇上的意思,要让鸿胪寺吴君泽(吴兑)接任任顺天府尹,让南宫你出任少尹。”

  这是预料之中的事。

  反正南宫冶特殊身份摆在这里,不管谁来当顺天府尹,都会对他敬重有加,所以他显得很无所谓。

  “吴君泽是位能臣干吏,凤梧你的京师改造计划,相信他能够继续执行下去,还能执行的更好。”

  潘应龙点头道:“我制定的京师改造计划,以十年为一期,现在做了近五年,完成了基础工作,剩下的更加艰辛繁琐。

  不过这个计划,得到了内阁批准,更得到了皇上御批钦定。做好了是一份大政绩,吴君泽想必也清楚其中的轻重,南宫不用担心。”

  南宫冶笑了,“我担心什么。我反倒担心千鹤,他跟在你身边三四年了,也该外放出去,好好历任。

  千鹤的隆庆二年同科,李子明现在被王子荐外放到云南,任户曹参政兼昆明郡守。

  王明受(王用汲)被卓吾公外放到湖北,任武昌郡同知兼嘉靖大学庶务长。

  陈元忠(陈于陛)被大洲公外放到四川,在石汀公(殷正茂)帐下历练。

  赵汝迈(赵志皋)被水濂公(潘晟)外放到河南,任洛阳郡同知。

  凤梧,想好给千鹤外放到哪里?”

  潘应龙哈哈一笑,“早就想好了,千鹤跟着张子愚南下去静海,帮他管管粮草。”

  “张子愚张学颜?”

  “对,就是他。”

  张学颜不仅是张居正的内阁长史,跟王一鹗的关系还非同一般。怎么现在又帮潘凤梧历练起他的令史来了?

  悟不透,真心悟不透啊!

  难怪我的仕途要比潘应龙和王一鹗要艰难啊。

  南宫冶长叹一口气,心里说不出的唏嘘。

  曾省吾匆匆赶回内阁政事堂,张居正还在批阅文书。

  听完曾省吾的话,张居正的眉头忍不住拧在一起。但是更让他揪心的是曾省吾那副六神无主、患失患得的神情。

  想找一位好的衣钵传人不容易啊!

  可惜自己忙于国事,一心扑在推行万历新政上,无暇旁顾,结果好苗子全被他们抢光了。

  将就着用吧。

  曾省吾没有注意到张居正神情的细微变化,他现在一门心思只想知道,自己的江苏藩台,怎么就没了。

  他还抱有少许幻想,期望老师听完自己转述潘应龙的话后,拍案而起,拼尽全力,要保自己为江苏布政使。

  可是老师的沉默让曾省吾更慌了。

  老师,我可是你的得意门生,衣钵传人啊!

  你可不能坐视不管啊!

  看着曾省吾闪烁的眼神,张居正轻轻叹了一口气,自己选的学生,含着泪也要教下去啊。

  他轻轻咳嗽一声,开口道:“潘凤梧让你转述的这番话,确实是一番好意。”

第785章 这才是人类的文明之光啊!

  曾省吾心里还是忿忿不平,怎么就好意了?

  抢了我的江苏藩台宝座,顺手扔了一张湖南藩台的破椅子过来,就叫好意了?

  打发叫花子吗?

  张居正从曾省吾脸上阴沉变幻的神情看出他心里的魔怔,脸色一沉。

  “曾三省,你真以为江苏布政使之位,非你莫属吗?”

  曾省吾被张居正严厉的问话吓得一惊,迷糊的脑子开始澄清起来。

  敲打的话继续从张居正的嘴里说出来。

  “江苏布政使,按理说归内阁管,我这个内阁总理应该说了算。三省,为师能说了就算吗?”

  曾省吾连连摇头。

  “你知道就好!在万历朝里,没有哪位臣子能一手遮天。江苏布政使空缺,无数双眼睛盯着,为师举荐你,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也需要与别人勾兑。

  你怎么就认为这个位置,就一定是你的了?”

  曾省吾完全人间清醒了,连忙道歉:“老师,是学生气急败坏,利迷心窍,失了方寸,还请老师恕罪。”

  张居正叹了一口气,摆了摆手,“你既然知道错了,为师也不好说你什么。你啊,其它都有所缺陷,唯独一个诚字,还做得不错。

  幸好为师派去你找了潘凤梧,要不然我们师生俩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搞不好什么都没捞到,闹出大笑话来。

  三省,吴汝忠你知道吗?”

  “学生知道。吴汝忠出自淮安名门吴家,与前首辅石麓公(李春芳)是好友,其表舅是前户部右侍郎胡氏南津公。”

  曾省吾身为通政使,需要跟上上下下的官员打交道,许多当紧的官员履历都记得住。吴承恩曾是漕督长史,现在是应天府少尹,他的履历当然记得。

  “南津公你知道吗?”

  “老师,南津公学生知道的不多。”

  “南津公出自长淮第一名门的胡家,一门三进士两举人。

  南津公告老还乡后,教授生徒甚众,东廓公(邹守益)、松溪公(程文德)等正德、嘉靖期间的大名士,都是他的弟子。徒孙更是遍及大江南北,尤以江南、江西为多。

  他还有一位孙子叫胡克柔(胡应嘉)。”

  曾省吾大吃一惊,“前大理寺正卿,万历二年病逝的胡公是吴汝忠的.表侄?”

  张居正点点头:“没错了。吴承恩名声不显,但他跟江苏士林关系渊源很深。他出任江苏布政使,应该是有人举荐,皇上点头了。

  三省,你知道皇上为何要让他出任江苏藩台?”

  曾省吾绞尽脑汁,猛然想到此前听老师说皇上要用太常寺正卿蔡茂春为江苏巡抚。

首节 上一节 754/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