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就是万历帝

朕就是万历帝 第576节

  “皇爷!”万福急匆匆地跑进来,满脸惊喜。

  “万福,什么事啊?看把你乐得,像是飞进来似的。”

  “恭喜皇爷,贺喜皇爷!”

  “喜从何来啊?”

  “顺妃娘娘有喜了。”

  顺妃,王兰儿有喜了?

  朱翊钧手里的湖毫啪地一声落在御案上。

第641章 还要继续努力啊!

  顺妃王兰儿怀孕之事,让朱翊钧又喜又惊。

  喜的是自己传宗接代功能正常,半年的辛勤耕耘终于有了成果。

  惊的是为什么是顺妃王兰儿怀孕了。

  怀孕有时候真的很玄学。

  王兰儿是后妃里最古板的一位,却是最听自己话的人,三从四德嘛。自己说什么,她虽然不悦,但转身还是愿意做。

  有时候闺房之乐,是需要互相配合。

  需要在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停地冲撞,最后才能达到灵魂与肉体完美的结合。

  嗯,思维又发散了。

  朱翊钧把掉在桌子上的湖笔拿起来,放在笔架上。

  “确认了吗?”

  万福答道:“回皇爷的话,入内御医所的女医官们给后妃娘娘们例行检查时,发现顺妃娘娘有喜脉,马上禀告了皇后娘娘。

  皇后娘娘禀告了太后,又叫请了京师惠民总医院产科医士,还有万全神医,一一复脉,确定顺妃娘娘是喜脉无疑,这才叫奴婢来给皇爷报喜。”

  “嗯,告诉太后和皇后,顺妃就拜托她俩帮忙多多照看了。”

  “遵旨!”

  万福喜滋滋地离开,陈矩、祁言和殿内侍从的内侍们像是训练好的,整齐跪下行礼。

  “奴婢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确实是一件喜事。好,陈矩,记下,等朕的第一位皇子或公主出世,提醒朕给西苑和禁内大赏。”

  “遵旨。”

  “起身,陈矩,继续,还有什么要紧事。”

  陈矩起身走到御案跟前,“皇爷,接下来的是湖广总督王一鹗的密奏,朝鲜观国政使吴兑的密奏,以及右军都督同知卢镗的密奏。”

  “都是密奏。先看看王一鹗的。”

  陈矩马上从那叠奏本里取出一份,递给朱翊钧。

  “王一鹗在依计行事,嗯,好,且等明年开春水落石出。王一鹗办事,朕还是放心的。他比胡公、张师傅强的地方就是肆无忌惮。

  有时候做事,就得肆无忌惮。

  有些规矩,就是官僚们故意制定出来绊住我们手脚的。力行新政改革,就是要砸烂那些阻碍前进的旧规矩。

  胡公是带着镣铐行事;张师傅擅长在鸡蛋上唱大戏;杨金水精通从无到有,润物细无声;王一鹗一会大斧头,一会小刀子,犀利灵活。”

  朱翊钧赞叹了几句,提起笔在奏本上写道:“朕已阅,此计甚好。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杨氏有地利,我们就要绝他的天时,散他的人和。”

  写完后,陈矩拿起来放到一边,晾干墨迹。

  “吴兑的密奏。”

  陈矩连忙取出来,呈给朱翊钧。

  密奏里,吴兑直言朝鲜国主李昖已经在江华岛上船,入朝觐见,他和叶梦熊、高策商议好了,准备发动计划,请朱翊钧批准。

  吴兑详细介绍了各项准备工作,还提及在汉城和江华岛试探过李昖。

  李昖虽是朝鲜王族,但因为党争内斗,从小日子过得并不好,颠沛流离。又亲眼目睹过戊辰之变的惨状,深怀畏惧。

  他国主之位完全是天上掉馅饼,白捡的,反倒没有恋栈的想法,只要能保证后面的富足无虞,国不国主的无所谓。

  朱翊钧点了点头,他清楚,这不是李昖多么的通情达理,而是他从未一日真正执掌过权力,没有亲身品尝过权力带来的魔力,所以显得很豁达。

  没有过的东西,也无所谓放不放弃。

  只要价钱到位,什么都好说。

  朱翊钧提笔写道:“百姓无所谓谁管他们,只需让他们吃饱穿暖。人性所向,便是历史大潮,浩浩荡荡,顺势者昌,逆势者亡!

  准行!”

  放下湖笔,朱翊钧问道:“卢镗的密奏。”

  “皇爷,在这里。”

  密奏里,卢镗汇报了他率水师奉诏送温暖到东倭,博多港、界港仅存的东倭两座港口,全部被付之一炬。

  平户港完全被大明掌控,就不算了。

  小田原、江户、骏府、滨松、仙台、春日山、龟尾、若山、草津、樱尾、姬路、淡河十一座靠海的城塞和城下町,全被赏赐了数量不等火箭弹,做到了火箭弹下众生平等。

  任务已经完成,水师集结在津岛港和平户港,等待进一步指示。

  朱翊钧提笔写道:“此后北海水师,除了继续封锁东倭海面之外,还要进行日常的火箭弹作战演练。

  实战证明,火箭弹是海军打击敌国陆地有生目标,摧毁抵抗能力和意志之非常有效的工具。

  太仆寺要研制出准确度更高、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火箭弹,海军也要在实战中总结出更行之有效的战术。

  东倭是非常不错的演练地点。”

  写完后,朱翊钧对陈矩说道:“传旨给鸿胪寺,对东倭的任何求和请求一概不理。海军情报局和少府监时刻关注东倭内部情况,宗旨就是扶弱压强,让他们的内斗更激烈些。”

  “遵旨!”

  接下来就是其它各类政事。

  甘肃布政使徐贞明的奏本,是西北的水利和助农举措的总结,得失利弊,他一一列出,写得非常详细。

  徐贞明是能臣,耐苦实干。

  近两年的时间,在甘肃埋头苦干。

  不是一味地苦干,而是巧干、能干。在西北苦旱之地,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做的是利国利民之事,建的是千世万代的功绩。

  要是大明都是徐贞明这样勤勉又会做事的官员,该有多好啊!

  朱翊钧提笔写道:“徐先生所言,朕都知道了。良策利国利民,益于千秋万代。而今入冬,西北苦寒,先生当保重身体。

  先生大功,虽千百条貂裘也不足以表彰。但朕知道,先生时常下乡,勘察沟渠堰塘,入田地与老农为伴,咨询实情。

  身穿貂裘,实在不合适。

  少府监和太仆寺为北地边军定制了一款军大衣,衣长及膝,军绿棉布面料,内塞短绒棉花,均匀分布。衣领衬有羊毛或兔毛围脖,厚实保暖,又不影响行动。

  朕叫少府监定制了四件同款的军大衣,嘱特使快马送两件与先生。

  先生披此大衣,当知朕在京师对先生关切期盼之情。朕披此大衣,当知先生在西北为国家呕心沥血之累。

  先生当保重身体,有了好身体,才可继续为国为民效力,一展先生宏图抱负。切记切记。

  御笔于京师西苑紫光阁。万历元年十一月初四。”

  陈矩接过这份写满御批的奏本,放到一边晾干。

  他目光一扫,飞快地看完了御批字词。

  皇上笼络臣下的手段,比世宗皇帝强多了。

  陈矩都能想象出来,远在西北的徐贞明看到这份奏章的御批,再接到皇上特意快马加鞭送去的两件军大衣,会是如何的痛哭淋涕。

  字行间,没有任何的权谋心思,全是真诚,如何不叫臣下感动?

  “陈矩,传旨下去,甘肃布政使徐贞明,加朝议大夫衔。”

  “遵旨!”

  一上午处理完厚厚一叠奏章,朱翊钧吃了午饭,小憩了二三十分钟,又看了一会各地的报纸,有的报纸上做了记号,有些内容用钢笔抄写在本子上。

  奏本上疏御批,朱翊钧坚持用毛笔。

  日常记录,用钢笔。

  看书做批注,才用铅笔。

  到了下午两点多,太阳开始往西边落下一截,温度也比正午时要冷一些。

  “后妃们在琼华岛吗?”

  “皇爷,让奴婢派人去看看?”祁言答道。

  “去看看,速报来。不要惊动到她们。”

  “遵旨!”

  朱翊钧继续看报纸,十来分钟后有小内侍来禀告。

  “启禀皇爷,皇后、贵妃、恭妃、淑妃、顺妃、康妃、宁妃,七名娘娘都在琼华岛琼华宫里。”

  “祁言,跟朕一起去看看她们。不要惊动她们。”

  “遵旨。”

  朱翊钧很快就来到了琼华岛琼华殿外的阁亭外,听到有声音从前面假山后的阁子里传出来,是宋琉璃、董玲珑、葛秀云在说着话。

  “奴婢去禀告贵妃、康妃和宁妃?”祁言轻声问道。

  朱翊钧摆摆手,阻止了他。

  “贵妃姐姐,你最受皇上宠爱,最先有孕也该是你啊,想不到是顺妃。”董玲珑说道。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宋琉璃的声音还是那样清婉动听,“你们俩,皇上宠幸的次数也不少,怎么也不见有孕啊?”

  董玲珑和葛秀云在七女中长相垫底,但身材最好,加上两人从小在草原上长大,生性活泼,充满“野性美”。

首节 上一节 576/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