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就是万历帝

朕就是万历帝 第443节

  一位仗着辈分最高,是个事事计较的事妈;一个仗着生下皇子,母凭子贵,骄横跋扈惯了。

  万福和龚凤祥低着头,不敢吱声。

  龚凤祥三十岁左右,此前是重华宫的女官。七女暂住那里时,负责薛宝琴的起居。

  安太皇太妃和王太妃时不时跳出来闹,无非就是试探皇后的本事和底线,看看这位后宫新主人,有什么手段。

  要是年少无知,软弱可欺,那她们就会得寸进尺,从薛宝琴手里抢走一部分权力。

  “现在皇上即位,本宫也被册立为后,后宫齐备,按例她们要从东西六宫,搬去东西五所。”

  按例东西六宫是给皇上的后妃们居住的,先皇和先先皇的后妃们,只有被尊为太后和太皇太后的,才有资格住慈庆宫和仁寿宫(不是西苑的仁寿殿)。

  其余的太妃和太皇太妃,必须迁居到东西五所。

  那里逼仄简陋,居住环境肯定远不如东西六宫。

  一般情况下,只要后宫住处不紧张,皇后都会睁只眼闭只眼,让太妃们留在西六宫居住。

  毕竟是长辈。

  隆庆帝在位时,皇后陈氏心善,加上嘉靖帝的后妃,在世的就那么几位,后宫不缺她们的住所,也就让她们继续住在西六宫里。

  朱翊钧即位后,陈氏进为皇太后,后宫之权交给了薛宝琴。

  因为国丧期,薛宝琴也不愿多事,就没有调整。她和宋氏等人挤在东六宫钟粹宫和承乾宫居住。

  国丧期满,薛宝琴七人又奉太后懿旨,搬去西苑居住,好就近服侍皇上。

  这让安氏和王氏产生了某种幻觉,紫禁城权力出现真空,我也可以争一争!

  毓德宫和咸福宫相邻,两人暗地里结成了联盟,开始步步逼宫。

  “无规矩不成方圆!宫里的规矩是祖宗们传下来,我们这些做朱家媳妇的,可不敢乱了章法。

  先从咸福宫和毓德宫开始,把太皇太妃和太妃请到东五所去居住。”

  万福忍不住出声道:“娘娘,王太妃身边还有先皇的四皇子。”

  “那就给在东五所选个宽敞一点的地方。”

  薛宝琴毫不迟疑地答道。

  朱翊钧站在窗外,静静地听着这些话。

  安氏和王氏想给新皇后一个下马威,想不到被薛宝琴抓到机会,反将一军,拿她们立威。

  看得出,薛宝琴还是有魄力和手段的。

  自己当初选她为皇后,就是看中这一点。

  管理后宫,不比管理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差多少。

  后宫嫔妃近十人,等于公司高层。

  太监、女官数十上百位,属于公司中层。数千上万的宫女内侍,就是公司普通牛马,嗯,是员工。

  皇太后,礼法上的婆婆,监督单位。

  还有自己,后宫真正的主人,董事长。

  这些人她都需要摆平。

  除此之外还有宗亲、勋贵和近臣们的女眷命妇,需要替自己好生笼络。

  长袖善舞、操心劳力,能比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总裁差到哪里?

  自己想选一位能胜任的人出任皇后,把后宫管得四平八稳,至少不要天天宫心计,鸡飞狗跳,让自己也跟着不得安宁。

  小门小户行吗?

  从小没受过这样的熏陶,上去就会被人立下马威。

  能歌善舞行吗?

  那只是以色事君,管不住人就是管不住。

  宋琉璃向自己展示的优点,缺了点意思。

  薛宝琴向自己展示了她的优点。

  打破规矩悄悄跑来与自己“巧遇”。敢打破规矩的人,其实对规矩的本质非常了解,也能把规矩玩得心应手。

  还有能骑善射。

  自己也从小练骑射,知道没有恒心毅力,是练不好的。除此之外,善骑射的人,比能歌善舞的人更加果敢。

  这么多优点,自己当然要选她做皇后了。

  现在看来,是选对了。

  “五月初五,不仅是端午节,还是万寿节”薛宝琴在里面继续说着,“刚过国丧期,皇上吩咐叫不要大办,与民同乐就好。

  南苑的龙舟竞标赛,还有就地在那里举行的宴席,杨公公和刘府尹他们会安排。

  宫里的寿宴,就要请万公公和龚尚宫多费心了。”

  “回娘娘的话,这是奴婢的本分,万不敢说辛苦。”

  朱翊钧在窗外站了一会,见薛宝琴还在交代着事情,想了想便轻手轻脚地离开瑶华宫。

  说了半个小时,薛宝琴把事情都安排妥当,开口喊道:“小春子。”

  守在门口的小黄门忙现身跪下:“皇后娘娘,奴婢在。”

  “刚才窗棂有人影闪烁,是谁有事禀告?”

  “回娘娘的话,刚才是皇上。”

  “嗯。”

  “回娘娘的话,是皇上叫我们不要出声。”

  薛宝琴凤眼一耷,“皇上有说什么?”

  “回娘娘的话,皇上出瑶华宫时留下话,说他今儿过来吃晚饭。”

  薛宝琴脸上一喜,美目闪着光。

  朱翊钧回到紫光阁,陈矩和李春联袂赶到。

  “什么事?”

  “皇上,大同霍督急报,说土默特部丙兔汗酗酒暴毙,三娘子、伯思哈儿、托克托愿率部归附大明,援左翼例。并请入京觐见面圣。”

  “打儿罕剌布和兀思里这边刚弃暗投明,他们就心甘情愿地归附了?嗯,好事。”

  陈矩和李春,还有祁言等内侍,跪倒一片,齐声道:“蒙古右翼归附,九边不复为边,大明自洪武永乐两朝后,终绝北虏边患。

  此功震古烁今,奴婢们为皇上贺!为大明贺!”

  这些内侍确实很有眼力劲,马屁拍得恰到好处,浑然天成。

  “起身吧。”朱翊钧挥了挥手,“等蒙古右翼之事正式定下,再给内廷行赏。”

  “奴婢谢皇上!”

  “还有什么事?”

  “资政局秘书处拟定的任命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为江苏巡抚诏书,请御览用印。”

  朱翊钧拿过那份诏书草稿,看了两遍,没有什么问题,从祁言手里接过朱笔,在草稿最后批下四字。

  “准行。果毅。”

  有了朱翊钧亲笔御批,司礼监尚宝司才敢用印,正式批复。用完印后,资政局秘书处正式拟诏,盖上大宝印章。

  一式三份,内阁一份,资政局留档一份,剩下一份送司礼监连同亲笔御批的草稿一同留档。

  内阁拿到这份诏书明发天下,刊登在朝报和政报上。

  吏部再出正式文书,海瑞拿到后就可以赴任。

  但是按照旧制,他还要上疏,请求陛辞。

  朱翊钧有话要交代,或是以示恩宠,就选个日子接见他。

  如果不想见,陛辞奏章留中,海瑞可以趁着最近的早朝,在早朝里磕头陛辞。没赶上趟,就在午门外磕个头陛辞。

  朱翊钧改了新制,不用那么麻烦。

  吏部出文,规定出京和到任日期。你上疏,把赴任后准备怎么做写清楚就好了。

  想见你自会在出京赴任前接见你。

  不想见,你自个在午门磕个头走就是。

  大家都方便。

  不过众人心里有数,依照皇上对海瑞公的敬重,他离京赴任前肯定要见一面。

  “后天端午节,朕要去南苑观龙舟竞标,与民同乐。祁言,约上海瑞,朕有话要在那里跟他说。

  说完他就出京去赴任。朕知道他在京里待得气闷,离京的心情就跟想离笼的鸟。”

  “遵旨。”

  朱翊钧把那份诏书草稿放到桌子上,“海公下江南,这出戏肯定精彩啊!”

第532章 海府大总管

  五月初五一大早,朝阳初升,阳光斜斜地照进西城金城坊曹判官胡同,砖土混杂的院墙,在阳光下光斑闪烁。

  暖暖的空气里,弥漫着煤烟味。

  自从嘉靖四十三年京东煤厂出产的烟管煤炉和蜂窝煤球,流行京城后,京师的烟火气就逐渐从柴火味变成了煤烟味。

  胡同的海府,说是两进的院子,其实连大户人家的偏杂小院都不如。

  “大总管”舒友良站在后院中咋咋乎乎的,整个院子只听到他的声音。

  “老太太,不用收拾这么多东西,咱们老爷是去当巡抚,不是逃难去的。”

  海母笑呵呵地说道:“友良,你这意思是想让你家老爷去江南狠狠捞一笔?那你备好几口箱子了?”

  舒友良跟着海瑞二三十年,又几次救了海瑞的命,海家上下都把他当成亲人,说话都很随意。

首节 上一节 443/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