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391节
吴顺昌马上答道:“开原伯请说。”
“我们想找水师兄弟们借火药。”
“火药?”
“对。”周国泰指着舆图说道,“我们在平壤城外城和中城城墙交汇的地方,就是含毬门这一带,秘密开凿了三条地道。
用的全是工程营的兵,朝鲜青壮只是在外面打下手,十分隐秘,守军到目前应该也没有察觉。
现在有两段地道快要挖到中城城墙下,据悉平壤城里置有大瓮,专门侦听地底下的动静。我们一旦掘进,很容易被发现。”
吴顺昌马上明白,竖起大拇指道:“所以开原伯叫我们不停地炮击城墙,干扰守军侦听,掩护你们掘地道到城墙下。
陆军的兄弟们真讲究!”
“哈哈,打仗吗,不就想方设法打败敌人吗。我们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既要靠海军兄弟火炮开城,我们也要自己想法子。
开掘地道,是我们的拿手好戏。只是我们肃慎军一水的轻骑兵,火器不多,火药也不多。所以需要找海军兄弟借火药。”
“开原伯,你们需要多少?”
“你看我们在这里炸开两百米宽的口子,需要多少火药?”
吴顺昌摸着下巴说道:“先安排一吨吧。这玩意不嫌多,就怕少。少了也就听个响,闹笑话。多了炸开的口子越大越好。”
周国泰笑着说道:“吴兄弟是个明白人,不知道海军兄弟能不能借这么多火药给我们?”
“开原伯,我有十五艘船,合计六百多门炮,一吨火药我要是匀不出来,我们就不是出来打仗的,是出来钓鱼的。
只是这么大一批火药,按照我们海军的章程,我肯定是不敢擅自调给陆军兄弟,请开原伯行文给宣司和刘公,拿到批文,你们要多少我给你们多少。”
周国泰当然知道火药不能说借就借,这不乱了套。他只是探探口风,摸摸底。后面肯定要行文走流程。
周国泰是东征陆军主将之一,调拨火药又是攻克平壤城这样的大事,刘焘肯定会批的。
“好,我马上行文禀于刘公,请调拨一吨火药给我们。刘公在江华岛,很近的,来回五六天。
我们这边也可以做好万全准备。
现在正事谈完,我们去开祭五脏庙!副官,”
“在!”
“款待海军兄弟的接风宴准备好了吗?”
“总爷,准备好了。”
“好,走,我们开整!”
到了玄妙山下的指挥部,周国泰引着众人来到“食堂”,里面摆着十几张长桌子,两边摆着长凳子。
人声鼎沸,指挥部参谋处、测绘处、情报处、军法处、文字房和警卫营的军官士官们,三四百人分坐在长凳上,端着各自的就餐盘,趴在桌子上,呼呼地吃了起来。
按照朱翊钧制定的新军制,作战期间,官兵必须同食。
粮台厨房做同样的饭菜,士兵们吃什么,军官将领们就吃什么。
非作战期间可以分开吃,军官将领可以开小灶。
周国泰带着众人转到旁边的一间房间里,“今天招待海军兄弟,我叫他们多打了几份菜。等攻克平壤城,开庆功宴,我叫他们把打的狍子兔子,还有河里的鱼都给你们整上。
吴虞侯,跟你说,我们指挥部的大厨老杨以前是辽东巡抚府的大厨,谭公、魏公、郭公吃过他的菜,赞不绝口。”
吴顺昌笑着问道:“开原伯是怎么把他给拐到这里来的。”
“我跟他说,老杨,这次我们东征帮朝鲜打贼军,风险小,有军功捞。你也四十大几的人,想不想捞份军功,传给子孙?
他二话不说,卷了家伙事,跟着我们就来了。”
众人哈哈大笑,分坐下来,周国泰说道:“作战期间不得饮酒,这是太子殿下定下的铁律。我就拿着老杨熬得骨头萝卜汤,以汤代酒,敬海军兄弟。
等到打下平壤城,我们再痛饮庆功酒!”
“好!”
众人齐声叫好,举起碗里热乎乎的汤。
喝了几口汤,坐下来后众人埋头吃饭,先干下去一碗饭,给肚子垫底后,大家开始一边吃着第二碗,一边闲聊起来。
魏建平好奇地问道:“吴虞侯,你们从江华岛过来的?”
“是的,我们此前进驻种子岛,在朝鲜和日本之间游弋。然后又奉命北上,在全罗、忠清道沿海一带巡哨。在江华岛补给时接到军令,紧急开拔北上,支援你们来了。”
高策问道:“汉城打下了吗?”
“打下来了。”
周国泰、魏建平和高策等人对视一眼,心有不甘。
吴顺昌察觉到众人的异样,安慰道:“汉城那个鸟样,不是打下来的,是大军开进直接接管。
听往那边运物资的商船船长和水手们说,汉城一片废墟,什么都被烧干净了,一间能遮风挡雨的好房子都没有。”
“这么惨?”
“可不就这么惨!
城里全是野兽,活人看不到几个。街头巷尾全是野狗野狼,在撕咬着尸体。那些畜生见了人还不怕,龇牙咧嘴,一双发绿光的眼珠子瞪着你。
落了单的人,这些野狗野狼居然敢扑上来撕咬你。开进城去的神威军,忙着打猎,薛副爷下令,汉城这些吃过人的畜生全部打掉,尸体也不准吃,全部焚烧掉。”
众人忍不住啧啧的咋舌。
“难怪李赞道连王京都不要,直接固守在平壤城。”
“什么王京,鬼都!”
“吴虞侯,现在神威军开去了哪里?”
高策关心地问道。
神威军跟肃慎军是竞争对手。
贼军就那么多,你剿灭的贼军多,我剿除的就少,立的军功也少了。
吴顺昌想了想,“听说神威军追去扬州城。”
魏建平好奇地问道:“朝鲜也有扬州城?”
“朝鲜什么都学得我大明,有扬州城,还有江陵、襄阳、淮阳呢!少打岔,吴虞侯,你继续说。”
“好,听说扬州聚集了崔光中为首的四万多贼军,神威军开过去是打他们去的。”
周国泰停住筷子,“崔光中被李赞道打败后,退出平壤,一直在京畿道和江原道活动。朴仁勇跟李赞道翻脸后,带着人马南下去了忠清道和尚庆道,据尚州自立为王。
神威军克扬州,除崔光中,我们克平壤,灭李赞道,朝鲜贼军叫得出名号的只剩下朴仁勇了。”
高策在一旁说道:“我们得加把劲,赶在大雪之前攻克平壤,让全军喘口气。等到明年春暖路通,再南下,会剿朴仁勇以及其他贼军。”
魏建平附和道:“我们打李赞道,薛易打崔光中。我们克平壤,薛易复汉城和扬州,算是打个平手,明年我们跟他再分高下!”
吴顺昌呵呵一笑,不说话。
陆军各部暗地里较劲争功,他身为海军不出声。
海军各水师各营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司空见惯。
周国泰抬头看了看屋外阴沉的天,“希望神威军的兄弟打得顺利,尽早剿除崔光中部,克复扬州城,好安安心心过冬。
等明年再一比高下!”
第487章 东征初捷
汉城东北一百里的扬州城。
城外南边是一大片丘陵地带。
寒风骤起,像刀一样刮过来空荡荡的丘陵。荒原一片,没有树,到处可见被砍伐剩下的树桩。大的有碗口大,小的不过茶盏那么大。
地上满是杂草,灰枯色,伏在地上,一只又一只脚整齐地踩过它们。
红色的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鼓声铿锵有节奏,笛声悠扬有韵律。一排排身穿新式军装,头戴圆盘铁盔的神威军士兵,扛着滑膛枪,跟着鼓声,迈着稳健的步伐,行走在荒原中。
时不时一辆炮车从队伍中间轰隆隆驶过。
四匹马在前面奔跑着,炮车里坐着六名炮手,里面还有一箱箱弹药。炮车后面是九斤或十二斤野炮。
前方五六里远的扬州城南门城楼上,崔光中拿着一支破旧不堪的单筒望远镜,眺望着步步逼近的明军。
这些明军分成一个个方阵,从容不迫地散布在宽三四里,纵深两三里的荒原上。
“这些明军跟以前看到的不一样。”崔光中看完后,把望远镜递给旁边的军师。
军师名叫崔吉庆,做过县官,因为贪得太狠,被当地世家联手给搞下去。退居原籍时,闲来无事读了几本兵书。
戊辰之变,朝鲜大乱,他反倒认为天时已到,踊跃地参与其中。
可惜李赞道和朴仁勇等贼军首领都没发现他这位朝鲜诸葛,辗转了多地,吃了不少苦头,终于被崔光中赏识,被延请为军师。
得到“重用”后,崔吉庆准备大展手脚,把崔光中的兵马打造成为朝鲜第一强军。可惜,事实像冰雨一样胡乱地拍打在他脸上。
这些贼军起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抢钱抢女人,放荡不羁爱自由。你让他们每日按时出操,苦练技击?
做梦!
直接闹兵变!
朝鲜起事的山头那么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于是崔吉庆强军举措才执行没几天就烟消云散。然后崔光中被李赞道从平壤和黄海道看了出来,成了名副其实的流寇,崔吉庆也摆烂了。
武侯在世也无计可施,他有什么办法。
不过他鬼点子还是有些的。崔光中听他计谋,占到些便宜,攻下扬州作为据点,稳住了跟脚,于是崔吉庆军师之位,做得还稳当。
崔吉庆举着望远镜看了一会,也很是疑惑:“大将军神目如烛,洞悉万里。
兵书有云,阵法分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和火阵,另外还有用以射击的‘云阵’,围敌的‘赢渭阵’,奇袭的‘阖燧阵’。
在下最推崇的是诸葛武侯的‘八阵图’、‘梅花阵。在下不才,由二龙出水阵变化推演出天地三才阵,大军分三排层层递进,可破强敌。
明军这个阵形不正不奇,无阴阳八卦之分,只能说是不得章法的怪阵。”
旁边有人附和,“军师说得没错。大将军你看这些明军,扛着根棍棍,就这么肆意地走着,是来打仗还是来串门的。”
“明军不是很厉害吗?怎么看上去很一般啊。这样走路,我们也会。”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