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375节
不甘心那就开打了。
不过太子殿下所有战略都是谋定而动。拿杨氏做鸡,在前期肯定会多加安抚,各种手段一起上。
谍报侦查局、商业调查科,刺探、收买、离间、策反。还有少府监和太府寺领导的各家商号,都会在统一指挥下进行各种经济战争手段。
朝鲜就是被谍报侦查局和几大商社联手,搞成今日这样的局面。
日本除了每年两次的炮击,谍报侦查局和几大商社暗地里收买粮食、挑拨离间.种种手段也是他们衰败至此的重要原因。
大明现在在兵不血刃,玩软刀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长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播州粮食没法完全自足,食盐需要靠川盐,还有棉布、铁器、白糖等货品,都需要从外面引入。
唯一依仗的就是地势险要。
但地势险要意味着别人进来难,你出去也难。
到时候四川、云南、湖南、贵州四布政司找借口,把出入通路一卡,然后什么卖给你,什么不卖给你,按照参谋局的小本本来,看你能坚持几年?
朝鲜不到两年就乱了。
日本是半条汉子,扛了五年多终于还是跪了。
“西南部署,参谋局正在筹划。此前负责参谋局的文长先生调往西北,参谋局的事,潘先生可以兼一兼。”
胡宗宪和谭纶连忙给潘应龙递眼色。这是一条青云之路,赶紧把握。
“臣领令旨,愿意为大明西南安定出谋划策。”
“好,参谋局你领一份差事。不过杨金水、胡公,还有文长先生都说凤梧你是文武兼备。孤还有一份差事,需要你担当。”
胡宗宪和谭纶继续给潘应龙递眼色。
这是好事啊!肩上的担子越重,说明殿下越信任你。
胡宗宪和谭纶自知各自年纪大了,朝堂上坚持不了几年,总有告老还乡的一日。
可是他们自东南剿倭开始,聚集天下人才,劈薪斩棘,走到今日这一步,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两人也想着为这个集团选定后备领军人物。
王一鹗是一位,他是自个脱颖而出的。
潘应龙是徐渭和杨金水举荐的,由胡宗宪培养。
叶梦熊和宋应昌是杨金水举荐的,分别由谭纶和胡宗宪培养,先是去了一趟朝鲜,然后一个在东北,一个在南海,分别历练。
胡宗宪、谭纶、杨金水这些东南集团的大佬们很清楚,只有这样在地方和边事中不停历练的人才,才会得到太子殿下的青睐和器重。
潘应龙沉住气答道:“请殿下下诏,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孤要让你出任顺天府少尹,主持京城扩建!”
三人都愣住了。
什么!
京城扩建?
与此同时,回到自己府上的冯保叫来了冯七。
“今儿是谁把舅老爷送来的?”
“回老爷的话,是胡公麾下参军,潘凤梧潘先生。”
“他进了内院?”冯保眯着眼睛问道。
冯七停了几息,噗通跪下:“潘先生跟着舅老爷一起进了内院。小的一时失职,请老爷责罚。”
冯保那双秀目眨了眨,不动声色地说道:“明儿去司礼监找掌刑千户,领二十小板子。”
“是。”冯七连忙磕头谢恩,“谢老爷恩典。”
“舅老爷呢?”
“还在跟夫人说话。老爷要不要去看看?”
冯保想了想,“咱家还有事,待会就走,不去了。你们好生照应着,吃的、用的、穿的,不可怠慢了一点。”
“是,老爷!”
第472章 京城不仅是心脏啊!
西苑勤政堂,胡宗宪、谭纶和潘应龙还有些迷糊,怎么好好地就要扩建京城了?
朱翊钧挥挥手,祁言把另一幅舆图挂在屏风上,正是京师及其附近州县地图。
“这是京师,分五城。东西北中城,是永乐年间修筑的旧城。南城是嘉靖年间,皇爷爷新筑的外城。
看上去很大,但京师两百年来,人口越居越多,不够用了。别的不说,孤的那些诸藩宗亲们,亲王十几位,郡王数百位,还有其它将军中尉上千户,都要居于京师,孤要找多少府邸宅院安置他们?”
胡宗宪三人不由一惊。
“殿下,诸藩宗室们全部安置在京城?”
“是的,亲王、郡王还有镇国、辅国将军们,都安置在京城和京畿,其余自谋生路的,孤和朝廷就管不到了,想居于哪里就居于那里。”
胡宗宪三人无语了。
原本以为太子殿下整饬诸藩宗室,人人审查过关,通过后再放回诸藩,结果居然全部扣在京城。
这.
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只是这样做有利也有弊。
诸藩宗室以后在京城里,天下脚下,百官眼皮底下,他们很难再嚣张跋扈得起来,没法再为非作歹。
那么多御史京官看着,揪到把柄就上疏弹劾你,在你身上刷名望。
弹劾奏章两三天就能递到西苑,是生是死、如何惩治立即见分晓。
弊处也有,这些诸藩宗室全居于京城,俸禄是一大笔钱粮。以前是各地分担,现在要先运到京城再分发。
以前京城靠漕运运输,耗费巨大,确实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但现在海运兴起,工商大盛,运输成本大减,负担似乎不是很重。
祖制里诸藩分镇各地,永固江山?
现在看来过于理想化了。
两三百年过去,这些诸藩根本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平时替皇家镇守要城,危急时勤王攘乱。
他们已经蜕化成一群不事生产,只知道吸食百姓血肉的寄生虫,是大明朝沉重的负担。
皇家不仅得不到他们的帮助,还要替他们擦屁股,为他们承担后果。
胡宗宪三人对视一眼,有些明白朱翊钧的想法。
“殿下,那各地的诸藩宗庙和王府,如何处置?”
“宗庙保留,交地方官府好生看管维护。每年一次,该藩亲王郡王回去祭拜一次,告慰先灵就可以了。
王府以及其他宗室府邸,孤派员去实地勘查,或改为学院、公学、医馆和养济院;或拍卖给商贾,改为商铺酒楼饭店。
朝廷养了他们这么多年,耗费了那么多钱粮,也该见到回头钱。”
殿下,你可真狠啊。
诸藩宗室被你召集在京城京畿集中居住,分散在各地的诸藩府邸、田地肯定保不住,交给各地官府处置。
田地多半是用来安置退役老兵。
府邸宅院或用于学校医馆和养老育婴等公益,或拍卖商用。如此一来也算是对地方多年供养的一种补偿。
以前是苦一苦百姓。
现在到殿下这里改了规矩,苦一苦宗室。
胡宗宪三人是近臣,非常了解朱翊钧脾性。
先是苦一苦晋党、晋商、盐商、南京勋贵和衍圣公府等地方世家,接着是苦一苦诸藩宗室们,将来会苦一苦谁,不言而喻。
难怪殿下跟海瑞这么亲啊。
朱翊钧看着胡宗宪三人,见他们没有什么意见,继续在舆图上说道:“孤的设想是在东西北三个方向,再向外扩展。新筑东西北三城。
此前的东西北三城,统一为中城。以后京师还分皇城和东南西北中五城。
中城多衙门官署,南北多官民居住,东城多商铺仓库,西城多书馆学堂。”
朱翊钧逐一给五城定位。
胡宗宪三人听完后,谭纶担忧地说道:“殿下,京城扩建,耗费巨大。臣担心反对声汹涌不绝,也担心耗费巨大,难以承担。”
朱翊钧点点头,看着舆图上的京城五城,轻叹了一口气。
“这世上做事最难,动嘴最易。需要做事时,无人吭声。别人开始做事,无数人站出来说三道四。
扩建京城是孤深谋远虑过的。”
说到这里,朱翊钧转向胡宗宪三人,“孤问问你们,京城在你们心里是什么?”
是什么?
大明的京师,是心脏啊。
看到三人不是很明白,朱翊钧解释道:“孤问的是,京城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职能?
胡宗宪三人迟疑一下,说出自己的想法。
“京城此前叫北平,是抵御北元的军事要地。”
“也是九边的军械、钱粮、兵马囤积和转运中心。”
“现在北虏边患渐除,九边压力减轻,但是与漠南漠北以及东北的往来却更密切了,成了商贸和货品囤积转运中心。”
朱翊钧欣慰地点点头,“你们说得都没错。京城是大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交通中心。”
为什么不是工业中心?
在朱翊钧心里,大明重工业基地一在滦州,二在太原。
等东北稳定,沈阳还要再建一个。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