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就是万历帝

朕就是万历帝 第369节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十月,时任礼部侍郎的李春芳借着林润等人,引起朝野轰动,嘉靖帝重视的上奏,屡次会同宗人府并府部各堂上官、科道等官,按照“通融节省、裁有余以补不足”的原则,对林润原奏及各王府条陈详加审议,参照历年恩例议定六十七条制度,编成《请刊行宗藩条例》上疏给嘉靖帝。

  核心思想是“合无所生嫡子许封王爵,其次嫡庶子止许照例封本等官职。”

  嘉靖帝阅后大为赞许,朱批准允,着内阁颂布天下,立即照行。

  这也是李春芳自以为得意的“政绩”,没想到隆庆三年朱翊钧借着辽藩一事,召集诸藩宗室,大刀阔斧地大行宗藩分封改制。

  六藩被除国废藩,数十位亲王郡王被圈禁,上千宗室被贬为庶民。

  雷厉风行,手段狠辣到李春芳觉得心惊肉跳。

  李春芳觉得当时自己上《请酌议藩封》,定《请刊行宗藩条例》,是极有勇气,在行断鳌立极之壮举。

  可是等到隆庆三年,再看殿下的《隆庆三年宗室藩封条例》和实行情况,李春芳觉得自己真是胆小如鼠,保守到了极点。

  现在再看桌子上殿下朱批的《官职条例》,李春芳如坐针毡。

  别人改革都是缝缝补补,最激烈的程度也不过是刮骨疗伤。

  殿下改革是抡着斧子一顿猛砍,不要说刮骨,直接连骨头都敲碎了。

  李春芳在阁房了转了十几圈,终于按捺不住,正了正官服官帽,匆匆出了阁房,穿过午门前面的空地,进到司礼监,找到了入值的冯保。

  “李老先生,你有事找咱家?”冯保有些诧异地问道。

  这位首辅没有前首辅徐阶那么老奸巨猾,性情温和,做事斯文有条理,很少这么火急火燎地找上门来。

  “冯公公,老夫想拜见殿下。”

  “拜见殿下?真是不巧了,殿下刚出了西苑。”

  李春芳脱口问道:“殿下去了哪里?”

  话一说出口,他就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

  “失礼,老夫有失臣礼。殿下的去向岂是臣能胡乱打听的。只是老夫有急事,想拜见殿下。”

  “国事上的急事?”

  李春芳是内阁首辅,他说有急事,冯保也不敢耽误。

  太子殿下以国事为重的秉性,他最清楚不过。

  “是国事。”

  “非常着急?十万火急?”

  李春芳迟疑一下,他的性子让他不愿意打马虎眼,开口说道:“是要事,但并不急迫,只是老夫心里着急。”

  哦,不是火烧眉毛、急需殿下定夺的大事!

  冯保长舒了一口气。

  “老先生,殿下出去,可能下午就回来。等殿下回来,咱家马上禀告,再请老先生过来,如此可好?”

  李春芳想了想,也只能如此。

  拱手向冯保致谢,转身悻悻地离开司礼监,回去内阁。

  朱翊钧去了钦天监。

  钦天监现在成了“大明皇家科学院”,这里聚集着这些年少府监、太常寺、太府寺收罗招募的“能人异士”。

  有什么精细零件都能打造出来的巧匠;有擅长一锅乱炖,然后狂冒各色气体的道家炼丹师;有夜观天象,掐指算出星宿位置的观星师;还有熟读算经,能进行各种复杂数学运算的“精算师”.

  各个是人才,说话又好听,一见面就恭敬地行礼喊道:“臣等拜见太子殿下。”

  钦天监现在分设天文、机械、数学、化学、物理等研究所,这些收罗来的人才,分门别类进行钻研。

  他们先认真学习朱翊钧编撰的《数学》、《物理》、《化学》和《机械结构和加工》等“不世绝学”。

  资深公务员朱翊钧大学是学机械制造的,在某大型机械厂工作了两年,考公上岸,然后遇到精兵简政,稀里糊涂从机械工业厅调到宗教局,深耕十几年。

  属于能文能武,能工能理,跨时空全面型人才,领导大明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绰绰有余。

  “黄道林,孤的蒸汽机呢?”

  朱翊钧迫不及待地问道。

  黄道林四十多岁,是六代世传的首饰工匠,擅长加工各种金属精细器件。

  发明了擒纵调速器和精密游丝,制造出航海测量经度所需的高精度航海时钟,被授予大良造,赐正五品奉议大夫,现在是机械所所正。

  朱翊钧今天匆匆赶来,就是听到黄道林的禀告,他梦寐以求的蒸汽机有了结果。

  “殿下,请跟臣来。”

  黄道林带着朱翊钧出了大堂,往室外走去。

  钦天监原本跟太医院挤在一起,后来太医院挪去了柏林寺,钦天监也搬到了南城永定门北的天坛。

  钦天监观测天象,在天坛附近办公,合情合理。

  天坛足够大,比紫禁城还要大。

  天坛的主建筑,大享殿、皇穹宇、斋宫,钦天监不敢占用。它占据了神乐观,地盘比苦逼的六部衙门合在一起还要大,足以让他们在这里使劲地浪了。

  更妙的是他们出门转左,出了永定门就是一望无际的南苑,大明第一个热气球和第一个降落伞就是在那里做的试验。

  到了一个院子里,朱翊钧看到他心心念的蒸汽机。看到第一眼,心里冒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好丑!

  真他娘的丑!

  六米多高的长圆桶,立在地面上,头上还有两根长长烟囱,很像放大的光头强脑袋,上面树了两根天线宝宝的天线。

  “殿下,这台蒸汽机后面是一口水井。这口水井是一口水泥管,埋到地面以下六十米。上面有抽水机,蒸汽机连着抽水机。

  臣等演示蒸汽机,就是演示它驱动抽水机,把井水从深六十米的管井里抽出来。”

  朱翊钧点点头。

  没毛病,历史上第一台商用化的蒸汽机就是用来抽水的,广泛应用在煤、铁矿井里。

  大阴帝国的某部电视纪录片里,展示过他们本土煤矿,有几台瓦特时代的蒸汽机,说是世界上第一批商用蒸汽机,有近十米高,可以把煤矿一两百米深的积水抽出来。

  朱翊钧以前一直认为密封是蒸汽机的软肋,起着密封作用的橡胶是最关键的材料之一。

  黄道林等人用翻砂铸造出大配件、手工搓出小零件,搭建出一台原始版的蒸汽机,朱翊钧见到第一眼后,顿时大彻大悟。

  这样粗大傻的机器,要个毛线的密封,它只需要大力出奇迹。

  围观群众除了朱翊钧和随从内侍,还有白塔学院数十位过来“实习”的天文、数学和机械科的学子,他们都是第一次见到蒸汽机。

  看着这高大丑陋的钢铁怪物,心生畏惧。

  朱翊钧和大家一起站得远远的,黄道林指挥几位“锅炉工”往炉膛里铲煤,开始烧锅炉。

  天线宝宝的天线突突地冒黑烟。

  等了十来分钟,粗大傻开始呲呲地冒蒸汽。

  蒸汽机的锅炉特殊改造过,六根铜棒一头在炉子里,被大火加热。其余五分之四伸进锅炉里,被水包围着。

  由于铜棒的良好导热性,锅炉里的水被迅速均匀加热,蒸汽越来越大,呼呼往外冒,发出刺耳的声音。

  操作工拧开阀门开关,打开导气管,蒸汽机的活塞被缓缓推动,连杆带动着抽水机,一下又一下,突然间,抽水机的排水管噗噗地往外喷水,哗哗地溅落在地上。

  朱翊钧猛地站起来,热烈地鼓掌。

  众人不由自主地跟着站起,傻傻地跟着鼓掌。

  操作工一激动,拉动开关,蒸汽冲进汽笛里,发出呜呜的尖锐声响。

  会冒烟的钢铁怪物发怒了!

  周围的人吓得惊慌失措,有的抱着头蹲在地上,有的脸色发白双腿直哆嗦,有的干脆哭爹喊娘。

  听着刺耳的汽笛声,闻着飘过来的煤烟味,朱翊钧觉得无比舒畅。

  工业革命就是这个味!

  世界上第一台商用蒸汽机诞生了,自此,人类文明进入到蒸汽时代。

  他又看了看被吓得慌成一团的白塔学院学子,以及那些内侍们,心里感叹。

  这么重要的历史时刻,场面过于朴实无华了。

  在天坛北面,紫禁城左顺门的内阁里,此时已经走回来的首辅李春芳坐在座椅上沉思许久,然后又找到了张居正。

  “子实兄,快请坐!”

  张居正对李春芳的造访很意外。

  两人是同科,李春芳是状元,不过他那年已经三十七岁。

  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那年才二十三岁。

  李春芳忧心忡忡地坐下来,看着张居正说道:“叔大啊,我们身为殿下老师,要尽心尽责。”

  “怎么了子实兄?”

  “唉,殿下喜法家之言,肆意逾越祖制,又好格物实学,不治仁德之政,长此以往,非大明之福啊。你我是殿下的老师唉,老夫如何有脸去见大明二祖列宗啊。”

第467章 故纸堆里找不到未来的光

  张居正眉头一皱,反问一句:“子实兄,你何出此言?”

  李春芳把朱翊钧朱批的那份《官制条例》,从袖子里拿了出来,递给张居正。

  张居正郑重地双手接过,低头观看,看到后来双手微微发抖。

  殿下,臣以为自己是大明改革激进派,可是看完你的朱批,臣发现自己是保守派。

  李春芳盯着张居正问道:“叔大,看出什么来?”

  “太子殿下雄才伟略,洞悉实务,乃大明之福。”

  李春芳脸色一扳,“张叔大,不要给我打马虎眼,说这些客套话!”

  张居正正色说道:“殿下朱批,超出我的预料。很多举措,张某想都不敢想。”

  李春芳感叹道:“叔大啊,你想都不敢想的,殿下却敢做。”

  张居正答道:“殿下英姿天纵,高瞻远瞩,又坚毅果敢,有圣君之姿。”

  李春芳看着张居正,突然笑了:“叔大,还记得在西苑西安门教殿下的时日吗?”

首节 上一节 369/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