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270节
必须保密,严格保密。
就好比大明海军秘制的苦茶,用味道特别苦的茶,混合搅碎的柠檬片在一起,让你除了苦味,喝不出酸味来,再加糖加盐,那就更妙了。
主打的一个就是保密,不让你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材料。
反正这秘制苦茶,大明海军喝了后一路航海不会得坏血病,岂不是又遥遥领先?
郑重交待完,朱翊钧把李时珍扶起来,转向万全。
“密斋先生,我托付给你天花秘法,现在完善了吗?”
这次轮到李时珍目瞪口呆。
我这里还只是疟疾,你直接去治天花?
万密斋,你这个比我还要猛啊!那你刚才瞪什么眼睛,吹什么胡子?
万全得意地捋着胡须,眼睛笑眯成一道缝:“太子殿下此前给臣一道秘法,说天花不可治,但可防。臣深以为然。
古书记载,前唐药王孙思邈,以天花病者口中毒汁,涂抹人臂上,可不染天花,据说有几分功效。我朝有些地方,有铃医秉承此法,以病者毒汁,种在人身上,可避染天花。
但生死由命,死者比比皆是,不到万不得已,不可用。
太子授秘法,让臣采集牛身上的牛痘,一般以母牛儒房溃烂处为佳。臣收集牛痘毒汁后,寻死刑犯试验,先刺破人犯手臂肌肤,牛痘毒汁注入伤口中。
人犯轻微发烧六到十日,伤口处结疤,恢复如初。再刺破肌肤,以天花病者毒汁入伤口,安然无恙。
试验了二百五十九位死刑犯,得出结果一样,无一染病,此法大善。而后臣奉命在京畿、山东、山西等天花流行之地,以赏金诱百姓孩童种牛痘,共计一万四千六百七十五人。
疫情肆虐,周围未接种孩童纷纷得天花,接种牛痘孩童,无一得天花!”
万全激动地跪倒在地,拱手大声道:“太子殿下,天授神方啊!天下百姓,自古至今,苦天花久矣!而今得太子授仙法,黎民苍生有幸啊!”
李时珍跟着噗通跪下,大声道:“天佑大明,授太子殿下仙法神方,救天下苍生于水火。
臣提议,治疟疾秘药可名为世子仙种,预防天花仙法可名为世子神方!当广传天下,让大明万民齐贺!天下有太子殿下,幸哉!苍生黎民有太子殿下,幸哉!”
有前途啊!
老李你前途无量!
朱翊钧淡淡地说道:“你二人与太常寺商议此事即可。”
李时珍和万全看到朱翊钧欣然接受自己的建议,还让太常寺主持此事,心中大慰。
太子殿下名垂千古,我俩跟在后面,不也流芳百世了吗?
疟疾、天花啊!
我俩在后世的名声并肩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想想就激动!
宣扬之事交给太常寺去办,那是必须的,人家专业啊!
朱翊钧扶起两人,继续说道:“两位先生,孤还有第三件事,需与你们商议。”
李时珍和万全马上危襟正坐,一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神态!
第348章 带大明打上月球
朱翊钧缓缓问道:“两位先生,前些日子太仆寺和钦天监制出一台神奇的器具,还邀请两位来看过。”
李时珍和万全连忙点头:“臣等看过。那台器具名叫显微镜,甚是神奇。佛经有云,一沙一世界,果真如此。”
“臣在显微镜里看过京城河水里取出的一滴水,万万没有想到,里面还有那么小的虫子,肉眼难见,只有用那显微镜才看得到。臣当时是惊讶万分,连看了好几遍才敢相信所见不假。”
望远镜出来了,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自然很快就出来了。
钦天监现在快要成大明科学院了,它先搞出钟表,随即搞出了天文望远镜。
有了天文望远镜,对天文观察便利许多,对算经纬度、定历书大有帮助。
现在的历书,很神圣的。
百姓们基本上是按照历书里二十四节气耕种。现在大明沿用的还是洪武年间编制的《大统历》,两百年一直没修改过,到了该编新历书的时候了。
现在又折腾出显微镜来。
当然了,这离不开太仆寺的支持。大明最精良的工匠全在它那里。
振兴大明科技,钦天监和太仆寺加油!
朱翊钧点头说道:“知行合一,格物致知。以前不是我们愚昧无知,只是受限于眼睛所见过于狭窄。
现在我们借助工具,看得更远、更细,行得更远,知也要跟上。”
“太子英明!”李时珍和万全连忙齐声说道。
“两位先生通过显微镜看到水滴里的微小虫子,嗯,孤给它们取名字为细菌。当明白人得病,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些细菌。尤其是腹泻、肚痛等疾病,比如痢疾,就应该是喝下这些水,水里的细菌在肚子里作怪。”
“殿下所言极是。”两人的头点得跟鸡啄米。
“两位先生看过对比实验,同样河水分两碗,先各取一滴水,在显微镜下都能看到细菌。其中一碗煮沸,一碗依旧,再各取一滴水,在显微镜下依旧的水依旧有细菌,煮沸的水却再难看到细菌了。”
“正是!生水煮沸,变为熟水,便可确保身体无虞。”
“是的,这就是孤此前给你们说的疾病预防之说。生水煮沸,是预防;大疫之地,口带纱布口罩,广撒石灰水,隔离患者,焚烧尸体,也是预防。细菌水里有,我们呼吸的气息里难道没有吗?”
万全点头赞同道:“太子英明。此前没有显微镜,臣等怎么也想不到水里还有如此微小细菌,现在亲眼所见,铁证如山。水里如此,气息里想必也如此。”
李时珍附和道:“太子天资神授,说得预防方略,是大善之法,是活万民的仁德之举,必须尽快大行天下。”
“两位先生所想,也是孤所虑。”
现在自己要把改善百姓生活待遇摆上议题,公众卫生健康是重要一项。
一是争取民心,刷名望。
医治疟疾、预防天花之事,足以让自己暴涨一波民望,流芳千古。民望这玩意,需要时时刷,不嫌多,刷得越多,自己的地位越稳。
文成武德,泽被苍生!
第二是提高卫生条件提高大明婴儿存活率,以及降低疫病的流行。这两个瘪犊子玩意,在古代是减少人口的大杀器。
自己要是能把它们打压下去,大明的人口能暴涨。
现在自己把治疟疾的药发明了,预防天花的法子搞定了,天下之大,大明都可以去。但是人口要跟上啊。
不能大明陆海军在前面咔咔猛打,打下大片大片的新疆域,结果转头一看,人不够,没法子移民,这不耽误工夫吗!
爆生产力!
爆人口!
朱翊钧继续说道:“太医院那个机构,孤把它改组了,分设医政、药政、防疫等局。以后专事天下医政,专职黎民卫生。”
“卫生,防卫其生,令合其道。妙哉!”
“先从京畿开始,每县设卫生所,分科设医生、护工,给百姓看病,以药王馆研制的中成药为主,辅以药方抓药。设防疫站,专事防止瘟疫。平日里多宣传卫生防疫知识,教导百姓们.
密斋先生,孤认为重中之重是妇幼之事,一是孕妇,二是接生,三是婴儿护理。妇幼最是柔弱,那些细菌无孔不入,对她们危害最大,所以消毒是最重要的。消毒就是煮沸生水,蒸杀细菌之类的举措.”
改太医院、全医药学、善医药政、设卫生所、置防疫站.
朱翊钧巴拉巴拉地说了一通,李时珍和万全全都铭记在心。
一步步来吧。
“密斋先生,还有外科,你那边要抓紧完善,可以与军医馆合作,他们最需要外科医治人才。
三国华佗都能给人动刀子了,上千年过去了,你们医术怎么越学越回去?”
万全有些为难地说道:“殿下,外科之术诀窍在于知道人体构造,筋骨、血管、器脏,这些没法凭空虚想。”
“孤知道你的意思。去刑部要人,大明一年那么多杀人越货、作奸犯科的死刑犯,不用弃市,改绞,尸首留给医学馆解剖用。也算是这些家伙死后赎罪!待会孤要跟刑部、大理寺议事,到时说一说。”
“谢殿下。”
“好,密斋先生,你为太医院左院正,管着医政、防疫。东壁先生,你为太医院右院正,管着药政。尽快拟个章程出来,把太医院好生改一改。
孤早就看那些尸位素餐的东西不顺眼,该叫他们卷铺盖滚蛋的就滚蛋。太医也敢世袭?难怪出了一群不学无术的混账玩意。”
万全连忙问道:“殿下,太医院改制,那宫里和勋贵、百官看病怎么办?”
“孤不是把北城北居贤坊的柏林寺划给你们,用作医学馆所用吗?”
“是的。”
“孤知道附近还有空地,叫顺天府一并圈进去,除了修建医学馆,一并修建京师医院。以后勋贵、百官们都去那里看病。
至于宫里,孤在西苑设立有医所,以此为基础扩建,在中书房那里,设一个入内御医所。医学馆和京师医院的医师,择有医术高明者轮流到那里坐诊,专事给禁内看病。
嗯,入内御医所专设一个育婴堂。”
看到两人有些不解,朱翊钧眼睛微微一眯,“紫禁城里,不久会有皇子或皇女诞生,早做准备。密斋先生,一定要放在心上。”
“臣遵令旨。”
李时珍和万全面面相觑,连忙应道。
想不到皇上这样寻欢作乐,还能有后妃怀上,果真是年轻火力壮。
朱翊钧早就不信太医院那些人,嘉靖四十三年就怂恿皇爷爷嘉靖帝在西苑设立了医所,选京畿名医坐诊。
后来把万全等地方名医请入京,就由他们轮流坐馆,现在趁机把禁内医疗制度改一改。
明朝的太医院真是一言难尽,皇上皇子公主医死一大堆,更不用说里面的内侍和宫女,有病全靠扛。
扛得过身体棒棒,抗不过就躺板板。
不管它为何成了这个样子,反正到自己手里必须要变,以后我可不敢把自己和老婆孩子的性命交到这些人手里。
李时珍和万全行礼告辞。
朱翊钧起身,问祁言,“下一个召见谁?”
“回殿下的话,刑部黄尚书和大理院邹正卿。”
“嗯,去传。”
“遵令旨!”
“肚子饿了,传些点心上来。”朱翊钧挥手示意另一位内侍。
“是!”
朱翊钧出到院子外,慢慢走着,一边走一边活动手臂。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