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就是万历帝

朕就是万历帝 第220节

  “刚峰公,不相叠。户部管收钱和花钱,户籍田册、国库课税以及预算度支,归户部管。但如何挣钱,那就是太府寺的事。

  以前统筹局大部分职权,还有盐务总社、供销总社、南北造船社以及市舶局和互市局,现在都拨给太府寺管。”

  在朱翊钧心里,户部是大明财政部,太府寺是计委加国资委,两者的职权分得很清楚。

  只是现在的人,包括海瑞在内,对于国民经济和国家财政,概念比较模糊,所以在他们心里,根本分不清楚。

  海瑞笑了,太子殿下挣钱的本事,其他人不知道,京中大臣们却是心知肚明。

  他专设太府寺,为国家挣钱,海瑞是持欢迎态度的。可是还有一个衙门,似乎与其重叠。

  “殿下,那内廷少府监,部分职权与太府寺重叠。”

  朱翊钧嘴角一扬,我就知道,海瑞,你会在这里等着我。

  “刚峰公,徐阁老都知道为自家谋产业,惠及家人子孙。孤为皇家谋产业,惠及宗室皇亲,不为过吧。”

  海瑞有些迟疑。

  太子殿下的意思,以后皇室宗室用度出自内库,跟国库分开,这倒是件大好事。可是少府监赚起钱来,过于凶猛,会不会与民争利?

  朱翊钧看着海瑞,意味深长地反问一句:“刚峰公走遍湖广、岭南以及南直隶,想必对与民争利有了深刻的体会吧。”

  海瑞不语。

  嘉靖朝他被贬斥到岭南,走遍湖广和岭南。

  隆庆年清查两淮盐政,又走遍南直隶,加上他历任基层地方官,确实知道这个“与民争利”的玄机。

  普通老百姓,拼命干活,种地赚钱养家糊口,他们最大的支出就是赋税,有什么利让少府监去争?

  丝绸、瓷器、香料、烧酒、葡萄酒、玻璃器皿.这些东西有多少老百姓能买得起。

  恰恰相反,统筹局为了打开局面,利用几大商号以及后来设立的供销总社,把棉布、蔗糖、针头线脑等百姓日常用品的价格,狠狠打了下来。

  很简单,少了好几道中间商盘剥,加上新的商业模式效率大大提高,成本也相对降低许多。

  这不是与民争利,这是与民惠利。

  海瑞就是走遍各地,了解到这些实情,才会对杨金水这样一位阉党如此好脸色。

  “只要殿下在心来记得黎民苍生,臣也无话可说了。”

  海瑞最后还是妥协了。

  “刚峰公放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孤还是懂的。”

  “殿下!”方良在门口急切地禀告道。

  “什么事?”

  “兵部刘尚书、海军局梁侍郎递牌子求见,说有紧急军务。”

  朱翊钧脸色一正,“传!”

第286章 前有虎 后有狼

  刘焘和梁梦龙很快就被带到偏殿。

  朱翊钧和海瑞也匆匆用完晚餐,漱了漱口,搽拭了嘴巴,叫内侍撤下菜肴酒水,端坐在一旁等着二人。

  “臣兵部尚书、总督海军局刘焘/臣兵部侍郎、协理海军局梁梦龙,拜见太子殿下。”

  两人进到偏殿,上前几步,向坐在上首的朱翊钧行礼。

  “两位起身,赐座!”

  朱翊钧摆了摆手,等二人谢恩起身坐下后,问道:“出了什么紧急军务?”

  “殿下,”接到刘焘的眼神,梁梦龙起身禀告道,“海军局接到急报,南海出大事了。西班牙人船队勾结安南莫家,在万里石塘的龙头岛,偷袭我顺丰社广州分社的海船。

  我四艘海船,伤三艘,侥幸逃出生天,仓惶回到广州。还有一艘,为掩护同袍逃走,受重创,在敌船围困下,自沉殉国”

  梁梦龙简单地叙述了情况,再把急报递了上去。

  祁言上前,接过急报,再递给脸色阴沉的朱翊钧。

  朱翊钧一目十行看完,把急报狠狠地怕在书案上,巨大的声响偏殿地炸响。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低着头不敢出大气。

  海瑞捋着胡须,微微眯着眼睛,看着朱翊钧。

  很少见太子殿下愤怒生气,今天可谓第一次啊。

  朱翊钧腾起站起身来,双手乱甩,嘴里愤然地说着话。

  “欺人太甚!安南莫家小儿,屡次犯我岭南边境,唆使山民造反,孤没去找他,他反倒又欺上门来了!

  还有西班牙人,真把我大明当印第安人了?如此骄横,真以为你们是基督的私生子!”

  朱翊钧在殿中转了几圈,脚步逐渐放慢,怒火慢慢平息。

  “此事必须尽快有个了断!传内阁四位阁老,戎政督理处诸位先生,还有六部尚书、五寺卿,到太极殿议事。

  带川先生、鸣泉先生,你们一起去太极殿。”

  话刚落音,海瑞站起身来,拱手道:“殿下有军国要事会商,臣告退。”

  朱翊钧上前来,挽着海瑞的手,轻叹一声,“海公,孤原本还想与你餐后在湖边走一走,再好好聊一聊。

  耽搁了。我们下次再好好聊。”

  “好,谢殿下。”

  “祁言,替孤送送刚峰公。”

  “是。”

  等海瑞的背影消失,朱翊钧转身对刘焘和梁梦龙说道:“两位先生,我们先去太极殿等着大家。”

  等了两刻钟,徐阶、李春芳、陈以勤、张居正四位阁老赶到。

  张溶、顾远、薛翰、汤世隆、戚继光、马芳、徐渭等几位戎政督理处协理。

  兵部尚书胡宗宪、户部尚书高拱等五位尚书,太府卿王国光、太仆卿魏学曾、光禄卿刘采、鸿胪卿方逢时、太常少卿李贽,陆续赶到太极殿。

  分坐下后,朱翊钧叫梁梦龙把南海发生的事情给诸位详细叙述一遍。

  西班牙人和安南莫家勾结,对我大明南海商船发难!

  众人骇然,也觉得为难。

  现在大明北边正处在多事之秋。

  东边的藩属国朝鲜,闹起席卷全国的民乱,君臣日夜哭泣,哀求大明发兵平叛。

  这事可以缓一缓,可是图们汗对辽东用兵,迫在眉睫,大明必须想法破敌。

  在座的都清楚,太子殿下正在和戎政督理处的人合议,商讨办法,如何铲除察哈尔部这个心腹大患。

  值此需要大兴兵戈之际,西班牙人和安南莫氏连手,肆虐南海。

  尤其是莫氏,广西山民屡屡作乱,广东海贼时时寇扰,背后都有他的影子。现在又跟西夷西班牙人搅合在一块,那就没有好事。

  对大明海商贸易会产生巨大的威胁。

  “情况梁侍郎说清楚了,诸位先生议一议,如何应对?”

  朱翊钧扫了一圈众人,开口问道。

  大家都陷入沉思中。

  此事事关重大,大家都需要在心底好好斟酌一番。

  过了一会,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殿下,臣觉得,此事必须反击!按照理藩条例,当可传檄天下,安南莫氏、西夷西班牙向我大明不宣而战,人人可诛而得之。

  再调集水师主力南下,全力攻打安南莫氏,清荡西班牙势力,为死难者报仇,扬大明天威!”

  朱翊钧万万没有想到,第一个出声,还力主铁血应对的居然是户部尚书高拱。

  他没有马上出声附和,因为他在一些大臣的脸上,看到了反对的意思。

  “诸位先生,可有他议?”

  陈以勤心里有些迟疑。

  自从报恩寺一案后,他跟高拱撕破了脸皮,往日的潜邸同僚老死不相往来。他想出声,但是担心别人会认为他对人不对事。

  李春芳瞥了他一眼,出声道:“臣觉得此事宜静不宜动。南海孤悬在外,风波难测。前有成祖永乐年间,对安南用兵的前车之鉴。

  屡次用兵,损兵折将,最后勉强获胜,置交趾三司。可是不到二十年,形势变化,只能撤兵废三司。十几万将士鲜血白流,数百万两银子的钱粮虚耗。

  现在因一商船而对安南大动干戈,臣担心会重蹈覆辙,劳民伤财。”

  陈以勤马上附和道:“殿下,臣附议李阁老所言。而今大明东边朝鲜有民乱,汹涌难定;北边有察哈尔部,不日南下抄掠。

  太子殿下励志图新,呕心沥血。与俺答汗议和,攻灭喀喇沁,清剿建州海西,自嘉靖四十四年,北关再无北虏破边入扰的狼烟腾起,九边军民得享数年安宁。

  如此局面得之不易,臣恳请不可因小失大,重南弃北。”

  太府卿王国光皱着眉头说道:“我大明海商大兴后,一年为国库增添关税银子四百余万两。其中南海商贸往来占大头,上海、宁波、泉州、广州等港,贩往南海货品所缴纳的关税银子,高达三百余万两。

  从目前来看,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一旦安南莫氏和西班牙人联手,窃据南海,切断我大明南海商贸,影响巨大啊!”

  高拱马上附和道:“殿下,诸位,王太府说得没错!太子殿下兴商贸、振实业,整饬海路盐政,革新除弊,朝廷赋税度支逐渐好转,隆庆二年,户部终于不用为银子发愁。

  现在安南莫氏和西班牙人在南海生事,断了南海海商,少了三百万两关税银子是小事,东南、岭南和湖广堆积如山的丝绸、棉布、瓷器和茶叶卖不出,才是大事。

  那涉及上百万户百姓的收入,少说也是上千万两银子的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上百万百姓收入减少,一进一出,天大的窟窿啊!”

  朱翊钧不由对高拱刮目相看。

  他脾气不好,但做事靠谱,还善于学习。出掌户部后,居然能无师自通地理解商贸除了明面上的关税之外,还涉及到数万大小商户和工厂的兴衰,关乎上百万百姓的生计。

  双方针锋相对的争执,倒是把目前两难的局面揭露得一览无遗。

  偏殿里出现短暂的寂静。

  徐阶幽幽地说道:“前有虎,后有狼,此事不好定夺。”

  张居正看着胡宗宪,沉声问道:“而今的困局在于,大明全力应对一处,很有把握;要是分力应对两处,就力有不逮。偏偏这两处是军国大事,不容有失。

  胡兵部,可不可以缓一头?比如暂缓察哈尔部,我们集中精力处置南海的事;又或者暂缓南海,我们全力应对察哈尔部。”

  众人不约而同地转头,带着期盼的眼神看向胡宗宪。

首节 上一节 220/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