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56节

  一众学子看着之前还智珠在握的段兄忽然失态的嚎啕大哭,心中也是一片凄凉。

  他们之前就知道了段兄附名上书的事儿。

  他们也想过,这里间是不是有啥风险。

  可依据他们所知的情况来看,段兄那些话按理来说,固然会被陛下骂上几句,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遭此大难啊。

  众人对视一眼后,明白了。

  归根结底,目标选错了啊。

  无论是他们还是杨宪这个右相,都错误的估计了胡惟庸这位看似有些混不吝、有些胡闹的主考官在陛下那里的看重。

  得出这个结论以后,不仅仅是这酒楼里的学子,整个大明的学子的抱怨声,似乎都被这封“蛮不讲理”的圣旨给吓到了。

  所有人此时都一个想法。

  ‘算了,算了,惹不起咱还躲不起嘛,老老实实读书吧,院试也没多远了!’

  不过,他们偃旗息鼓了,可胡惟庸却不乐意了。

  咋地?

  一群小卡拉米居然就这么怂了?

  你们不怨咱胡大老爷的话,那老子还怎么自污?

  想到这儿,胡惟庸计上心头,挥毫泼墨的在礼部写出一封《告学子书》,直接让礼部官员刊印了好大一沓,到处张贴了出去。

  不得不说,胡惟庸写的可谓是直白而又嚣张。

  “《论语·礼记》一则内,有二字十三处,其中唯有‘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这一句为单句。”

  “本官忝为本届恩科主考,岂容不学无术之人浑水摸鱼?”

  “连《论语·礼记》之中的内容都做不到背诵、分析,尔等有何颜面自称读书人?”

  “但凡只要找出本官所设置的题眼,此题挥笔可破!”

  “本官不怕告诉你们,在本官看来,与其考完之后忿忿不平埋怨本官的题太难,不如反思反思为何连《论语》之中的名篇都记不住!”

  “于本官来说,身为恩科主考,让一应碌碌无为、浑水摸鱼之辈筛选出本届恩科,便是本官的天职!”

  好嘛,这番半点不客气的大白话一贴出去,大明上上下下的学子都不说话了。

  显然,没有哪个学子愿意承认自己是个连《论语》都背不下来的蠢货。

  而且,顺着胡惟庸的思路一想,似乎……还真不能说这题有问题。

  只不过这题绕了个弯子,考的还是学子记忆力和分析能力罢了。

  那么……啥也不说了,埋头苦读吧!

第70章 胡仁彬:我有一个梦想

  第七十章胡仁彬:我有一个梦想

  胡惟庸一封《告学子书》,彻底结束了府试以后引起的纷纷扰扰。

  但是,胡惟庸很不满意。

  你们怎么就不闹了,不骂了呢?

  老子都指着你们鼻子骂,说你们就是一帮子浑水摸鱼的废物了,伱们居然还能忍住?

  特娘的,你们不闹我那名声怎么才能变差啊?

  其实胡惟庸还真高看了这帮学子。

  于他看来,既然之前就敢站出来骂自己、弹劾自己,那自己这么嚣张的站出来大肆打脸,那对方肯定得反击才是。

  可他忘记了,文人造反十年不成这句话。

  这些士子九成九实际上都是软骨头。

  对于他们来说,胡惟庸那个前丞相、现任恩科主考的身份,本就是一个大大的威慑。

  要不是府试的时候,考得实在太过痛苦了一点,让他们不少人希望破灭了,他们还真不敢那么大声抱怨。

  也就是那些破罐子破摔的、自认为本届科举彻底无望的学子们带头的情况下,跟着骂一骂而已。

  可好死不死的,杨宪那一场弹劾,直接撞到了朱元璋的枪口上。

  盛怒之下的朱元璋,虽然没杀人,但明昭天下的圣旨以及革除功名、永不叙用的罪名,就是在诛心了。

  这就相当于在一众学子头上不仅悬挂了一把明晃晃的大刀,还先砍了几只上蹿下跳的杀鸡儆猴。

  与此,本就胆子一丢丢大的学子们,可不就怂了嘛。

  而胡惟庸的《告学子书》,终究还是写的太过伟光正了。

  如果他真是敞开了骂街,那多少还是能引来几个暴脾气的。

  可偏生胡惟庸终究是借着礼部的手放出去的,那自然也得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才行。

  因此,在胡惟庸看来,这是彻底把学子们再次羞辱了一遍。

  可在学子们看来,这反而是胡惟庸给了他们一个台阶下。

  没错,现世就是这么滑稽。

  胡惟庸在礼部弄明白这些事情以后,无奈的摇了摇头,转头踏上了回家的马车。

  算逑!

  还是回家跟咱的小美人儿玩些小游戏有意思。

  尤其是他把麻将这东西弄出来后,家里越发的热闹的了。

  毕竟,上辈子只能在电脑上玩的擦边游戏爆衣麻将,现在可以玩真人版了,他没兴致才是怪事。

  不过,这进了门以后,胡大老爷第一个目标却不是后院,而是祠堂。

  这也是日常!

  若是得去礼部当差的日子,中午就不方便回来一趟抽胡仁彬了。

  那么,自然这每日一抽就改到了傍晚下班后。

  不过,今日份的“父爱套餐”补给完后,胡仁彬忽然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道。

  “父亲,孩儿有一梦想,还望父亲恩准!”

  看着胡仁彬那一脸郑重的模样,胡惟庸来真来点兴致。

  别看他抽胡仁彬抽得狠,似乎对这混账也是恨铁不成钢。

  可实际上,这小子,到了如今也不到二十岁。

  放在后世,正是最能折腾的时候,也是最叛逆的时候。

  眼瞧着如今似乎要正儿八经搞点什么,胡惟庸也不介意听他说说。

  毕竟……来都来了,是吧!

  “行,你说说看,为父听着!”

  胡仁彬咽了口口水,偷偷抬头看了眼胡惟庸后,这才悄声道。

  “父亲,孩儿近日枯守在这祠堂之中,整日与经史典籍、四书五经为伴,每日里除了背书就是抄书再无其他事情可干。”

  “可就这么一路折腾过来,孩儿忽然觉着,其实若孩儿能这么一路坚持下去的话,亦有金榜题名之时。”

  “因此,孩儿恳请父亲恩准,孩儿要考科举、光耀门楣!”

  胡惟庸闻言嘴张得老大。

  啥?

  这混账说啥?

  考科举?

  这混账逆子要考科举?

  等胡惟庸再次跟胡仁彬确认了一次以后,胡大老爷老怀甚慰的微微颔首。

  “仁彬啊,你能有此志向,为父心中是很满意的。”

  “由此可见,为父这段时间藤条都打断了三根,也不是白费力气啊!”

  “好啊!”

  胡仁彬好悬没当场翻个白眼。

  这是您的功劳?

  不过再一琢磨,他丧气的垂下了头。

  好吧,若不是他爹每日里困着他、揍他的话,他可能还真意识不到自己也能走科举之路。

  胡惟庸对于胡仁彬走上科举之路,确实是非常欣慰。

  毕竟,这个时代,不说什么光耀门楣之类的屁话,但凡想要体面的生活下去,那就不能是一介白身。

  说白了,就是一定要当官!

  若是无权无势的一介白身,那后半辈子可就麻烦了。

  不过嘛,在胡惟庸看来,科举归科举,混个进士功名和官身就行了。

  只要在位的皇帝还是老朱朱元璋,那官就不能做得太大。

  最好就是干那些有品无职的闲职,在清水衙门厮混最好。

  想到这儿,胡惟庸眼皮子一挑,看了看地上跪着的混账,语气有些复杂的问道。

  “仁彬,这科举之后,若你这能中举的话,你于官场之上可有甚想法?”

  胡仁彬一说这个,立马来劲了。

  科举这种事,就是个先苦后甜的苦差事。

  图的可不就是一朝中举、东华门外唱名嘛。

  “孩儿觉着,身为胡家长子,孩儿当先在翰林埋头几年,养望的同时结交同科好友。”

首节 上一节 56/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