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170节

  这老小子居然死倔死倔的非得要把他老师施耐庵的《水浒传》刊登完毕了,才愿意刊登自己的。

  否则,他宁愿毁了自己的稿子。

  看着那明明跪在那儿都已经瑟瑟发抖了,却还梗着脖子非得要先刊登他老师遗作的罗贯中,胡大老爷喟然长叹了一声。

  “你倒是个尊师重道的!”

  “罢了,依你了!”

  事情谈妥,送走了千恩万谢的罗贯中,胡大老爷第一时间拿起手头的《水浒传》翻阅了起来。

  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啧啧,简直不要太熟悉啊!

  上辈子的自己,好像是读初中的时候吧,第一次看到这本书。

  没那个水平,不能全看懂,但至少连蒙带猜的,倒是能摸清楚剧情。

  因此囫囵吞枣的通读了一遍。

  而如今有上辈子难以企及的古文功底之后,再来读此书,那感觉便又完全不同了。

  有种…怎么说呢,真就是如同看网文、看爽文一般的畅快。

  不怪胡大老爷有这样的体会。

  实在是,如今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作品,那真是字斟句酌的存在。

  用典、对仗、通假、隐喻……

  这要是没点底蕴、没点脑子,一般人哪怕识字,实际上也看不懂那些文章内里的意思。

  而《水浒传》就不同了啊。

  这书,放在这个时代,就是实打实的通俗读物,跟平日里众人所说的大白话,其实并没有太多差别。

  这么一看的话,简直不要太舒坦。

  这一看,就是足足半天。

  等到下人过来叫胡惟庸吃午饭的时候,胡大老爷才反应过来。

  自己居然沉迷在这《水浒传》的老书之中了。

  难得啊!

  想到这,胡惟庸干脆先找到了报社里的编辑,直接抽出第一回的一半道。

  “下一期的话本版块,把这个加上!”

  “本官觉着,这本书,能火,能大火!”

  “一回分为上下两部,一期报纸能刊登半部,这是最好不过了。”

  “很长一段时间内,咱们不用担心话本版块没好稿子用了!”

  胡大老爷在报社的威望,那自然是不用说的。

  因此,既然胡大老爷开口了,那自然没有哪个傻子会站出来说把稿子拦下。

  而报社的官员,等胡大老爷放下稿子去吃饭以后,拿起稿子好奇的一看。

  然后…就入迷了!

  这是何等瑰丽的世界啊,大宋明明在史书中是个中原糜烂、异族逞凶但文华、商贸格外繁华的时代。

  可落在这话本里,却出现了神鬼?

  好玩,就冲着这开头,这书,他追定了!

第201章 水浒传大热

  第二百零一章水浒传大热

  《水浒传》的魅力,在后世都能引起波澜。

  放在这个娱乐匮乏的时代,那就愈发的不同凡响了。

  而它最先征服的,不是旁人,而是大明周报社里面的这些编辑。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按理来说,这么些年求学、游学、做官的生涯之中,看过的各种名著、经典何止千百本?

  但是,他们就是没看到过这么有意思的话本小说。

  真就是从一开始就能勾人心弦的存在。

  这开篇写的便是朝堂之上的景象。

  于他们这些人来说,旁的他们或许不知道,可他们一个个都是参加过大朝会的。

  固然没能进到奉天殿里站班,毕竟级别不够,但朝会的流程谁能比他们这帮子官员更加清楚的?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发现,这名为施耐庵的写得颇为真实啊。

  还真就跟朝堂之上的流程、规矩差不多来着。

  内里倒是有些区别,可书中写的是宋仁宗嘉佑三年的事儿,跟大明有些许区别,倒也能理解。

  正好,一应编辑都是看书看得快的老书虫。

  这第一回固然只是囫囵吞枣的读了一遍,可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后面的故事呢。

  想到这,一众人干脆冲到了胡惟庸的职房一起问了起来。

  “相爷,那施耐庵可是我等同僚啊,我看他那遣词造句,尤其是朝堂问话,很有几分朝堂的感觉啊!”

  “相爷,这水浒传到底是神鬼志异还是野史,为何总感觉怪好看的?”

  “相爷,这水浒传既然写完了,能不能给在下看看后面的稿子,下官眼馋得紧啊!”

  “对对对,下官同样眼馋啊,相爷……”

  “相爷……”

  好家伙,这一窝蜂冲过来的,都是如今胡惟庸的下属。

  他们这帮人跟胡惟庸相处久了,便知道这位相爷实际上很好说话的。

  甚至都没有那些老大人那般鼻孔朝天的臭毛病,只要不惹到头上,那便是什么都好说。

  也正因为双方都熟悉了,他们才能如此的放肆。

  只是,他们倒是放肆了,胡大老爷麻烦了啊。

  任谁被这么一大堆人包围得严严实实还七嘴八舌的各种提问,那情绪能好才怪。

  “滚滚滚滚……一个个的干啥呢?”

  “你们这是要干啥?”

  “造反不成?”

  “特娘的,吵得老子脑瓜子都在嗡嗡响!”

  “都散开,有问题一个个来!”

  听到胡惟庸这么一说,众人嘿嘿一笑,也没在意,反倒是干脆的挤着坐在了一旁,然后一个个重复起了刚刚的问题。

  而胡大老爷呢,这会儿也确实正好闲着也是闲着,另外,还有点其他的打算。

  干脆就花点时间应付一下他们。

  “那施耐庵确实是当过官,不过是元朝的县丞,而且还没当多久就离职了,不过他进士功名在手,自然是上过殿的,知道官场那些规矩倒也不足为奇!”

  “嗯,稿子就在这儿,一共一百二十回,全都在,待会儿你们要看的话,那正好,给我抄录一份。”

  “别急着走啊,你们这儿我看了看,正好三十人,每人四回,抄完就是一整套。”

  “这一份便放在报社作为公用的去,这份手稿,本官明着说了,本官要收藏!”

  得,胡大老爷把中饱私囊的事儿都说得这么理直气壮了,其他人还真没什么好说的。

  至于说稿子的版权?

  呵呵,在后世的时候版权都是一笔糊涂账,或者说臭码字的对版权向来没什么发言权,更何况这个时代。

  这个时代出书,有稿费拿的都是很难很难的事儿,真正好卖的只有“教辅资料”。

  那些名师大儒们弄出来的经文注释乃是最好卖的,甚至还有门槛才能买。

  否则的话,一般的话本?

  那都是大家互相互相抄录消遣一二而已。

  版权?

  那是个什么鬼东西!

  报社里的喧闹暂且不提,这《水浒传》刊载一事倒是就此定下了。

  众人没有任何一个反对的。

  显然,对于这篇能开宗立派的话本呢,众人都是识货的。

  第三日,新一期的大明周报再次上市。

  而就在一应读者不知不觉当中,《水浒传》第一回上半部正式刊登。

  不怪胡大老爷要把这书断章,实在是每一回的字数委实有点多。

  放在后世可能没什么,可放在这个年代,多少有点吓人了。

  尤其是这大明周刊可是雕版刊印的,字体用后世的算法的话,少说也是二号字,这要是每一回都完整刊登……

  怕是这一沓报纸还要厚上大半才行。

  不过,随着本期的大明周报逐渐售出,《水浒传》终于绽放出他本该有的光彩了。

  “师傅,您看的了嘛,这是您的遗作啊,终于现世了,您若是在天之灵,也该如愿了!”

  罗贯中作为最是惦记这事儿的存在,自然不会忘记买上一份报纸。

  这不,刚发行就买到手了。

  如今正抱着报纸急匆匆的赶回客栈,躲在房中祭奠自己的老师呢。

首节 上一节 170/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